2023年5月12日下午,位於盧甘斯克州首府盧甘斯克的第100號機械廠突然遭到烏克蘭軍隊襲擊,廠房內壹棟建築起火。目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不明。麥丹廣場顏色革命前,工廠主要生產壹些電子設備零件。?
因為盧甘斯克是最近的接觸線,直線距離接近100公裏,屬於戰略大後方。就連烏克蘭M142海馬仕遠程火箭炮裝備的M31 GMLRS也打不到盧甘斯克。
因此,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幾乎從未發生過襲擊事件。這次突然遭到烏克蘭遠程武器襲擊,大家都很震驚。
那就更不用說了。襲擊發生後,盧甘斯克當地駐軍和緊急情況部趕赴現場調查。除了發現壹些已經被砸成渣的空襲武器碎片外,有人還在現場附近發現了半件奇怪的航空武器,上面的銘牌清晰地標註著該類型武器的型號:ADM-160B。
這個消息也震驚了所有人。它無非是美國空軍相當先進的標準裝備——MALD“微型空射誘餌”。之前沒有消息稱該裝備是提供給烏克蘭軍方的,但從該型武器的性質來看,背後反映的問題可能更嚴重。
MALD是做什麽的?
那麽,MALD到底是什麽?為什麽用的很嚴重?這次進攻盧甘斯克可能用了什麽武器?
先說這個ADM-160 b“MALD”。該型裝備是參考美國海軍裝備的ADM-141A/B,特別是ADM-141C“伊塔爾”空射誘餌後,專門為空軍設計的空射誘餌產品。
基本思路是通過電磁欺騙模擬其他戰術飛機的雷達特征,利用小型誘餌發出調制偽裝假信號,誘騙敵方防空系統做出反應,消耗敵方防空系統的彈藥,或者為己方防空壓制艦隊作戰創造條件。
開發計劃源於1997。美國空軍和DARPA與Tridyne Ryanair簽署了壹份總體R&D合作協議,電子戰系統載荷由美國空軍交付給Novo-Gogh的電子戰部門。首架R&D型號ADM-160A於1999年2月首飛。
在飛行試驗中,MALD測試了導彈的飛行性能,並明確了系統的總體設計,但美國空軍對該系統仍不滿意——認為該系統的射程太近,只有400多公裏,難以欺騙敵人的遠程預警雷達。經過三年的研發,該項目被暫時轉為技術儲備。
隨後,美國空軍轉向雷神,雷神做了很大的改進,克服了美國空軍認為ADM-160A射程太近,重量太輕的缺點。2006年生產出第壹枚改進型原型彈:與諾戈公司研制的ADM-165438相比,雷神公司的新產品重量從36.5公斤增加到165438。
發動機換成大推力的TJ-120發動機,續航時間從25分鐘提高到60分鐘,最大航程從400多公裏提高到900多公裏,速度和服役升限等性能也有所提高。
在關鍵幹擾性能方面,雷神公司的產品在技術原理上與Novo-Grid公司的產品相似。它們都是利用可編程射頻信號發射機主動發出射頻信號,來模擬很多其他型號的回波特性來欺騙地面雷達。
該型空射誘餌發射後可由GPS/INS設備引導,自動駕駛儀可設置200多個航路點。MALD可以根據飛行中的航路點進行機動,並可以進行高性能機動和模擬目標特征,以進壹步欺負敵人。
2009年,雷神公司的產品研發並裝備美國空軍,型號為ADM-160B。此後,美國空軍與雷神公司簽訂了改進R&D合同,開發MALD公司的新產品,這就是2012年裝備美國空軍的ADM-160 c“MALD-J”。
與ADM-160B相比,ADM-160C主要增加了壹個有源電子幹擾機,既能欺敵,又能主動幹擾對方雷達。同時還增加了雙向數據鏈,可以在任務過程中實時調整ADM-160C的欺淩和幹擾參數。
隨後,美國空軍也在MALD-J的基礎上做了很多改進,比如美國海軍也共用的MALD-X,可以兼顧對地攻擊任務的馬裏,面向國際用戶的MALD-V等等...
總之,ADM-160B空射誘餌屬於美國空軍中的主流裝備和比較先進的現役裝備,主要承擔戰術防空欺淩、電子幹擾等任務,整體技戰術性能相當先進。伊萬個人認為,這是美軍向烏克蘭提供的最“黃金”和最有誠意的武器之壹。
MALD出現在烏克蘭的意義:
那麽,ADM-160B為什麽會出現在盧甘斯克,而且很嚴重?
從戰術上分析,首先完全不清楚這個誘餌彈是怎麽來的,承擔什麽樣的任務。從烏克蘭軍隊同時發射空射誘餌彈和襲擊盧甘斯克的事實來看,烏克蘭軍隊似乎配合了MALD和其他空襲武器。
但是,這種配合是如何進行的,戰術是如何安排的,MALD和空襲兵器在戰術實施過程中承擔著什麽任務?目前,還完全不清楚...它需要俄羅斯技術人員快速分析,而且只有在研制出工程原理樣機後才能搞清楚,搞清楚後才能安排防空導彈反制。
在俄軍知道來龍去脈之前,烏軍可以繼續使用這兩種裝備進行配合,這在壹定程度上會對俄軍造成很大的困擾。
從北約對烏軍事援助來看,MALD出現在盧甘斯克,空襲盧甘斯克,給俄敲響了警鐘:
壹方面,這只能證明北約深陷烏克蘭沖突。
畢竟以烏克蘭空軍的技術水平,用MALD,用好MALD的可能性非常小,更不用說用MALD配合空襲武器了。以烏克蘭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完成這個的,背後肯定有北約軍方的影子進行任務規劃。
另壹方面,在MALD如何發射的問題上,不排除有壹些更可怕的可能性,那就是北約空軍已經到了。畢竟烏克蘭空軍裝備的米格-29、蘇-27等戰機數量不多。如果妳想使用MALD,妳可以攜帶它,但妳需要在飛機上有壹臺相應的任務計算機來編寫任務程序。達·伊萬傾向於認為烏克蘭軍隊沒有這個能力。
同時,考慮到MALD的飛行距離高達900公裏,在盧甘斯克市接機的MALD似乎不是被擊落,而是在燃料耗盡或技術故障後墜毀在那裏。
假設MALD真的耗盡了燃料,也不能排除是北約戰機發射的。畢竟從黑海中部放飛這些誘餌,要飛到盧甘斯克600多公裏。
如果這種猜測是真的,那麽北約不僅教會了烏克蘭軍隊徒手作戰,反而是自己擼起了袖子。這也將證明,北約介入和幹預烏克蘭沖突的深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什麽武器摧毀了工廠?
最後,這次盧甘斯克是被什麽武器攻擊的?伊萬認為有幾種可能性:
第壹,北約向烏交付的GL-SDB,實際上意味著GMLRS加壹個SDB的導彈彈體射程可達150公裏左右。今年年初,北約宣布向烏克蘭交付這批設備。俄軍聲稱攔截過幾次,後來再無消息。這種裝備的射程可以從接觸線的縱深到達盧甘斯克。
二是烏克蘭自己的“雷霆-2”戰術導彈,壹些盧甘斯克人認為可能是烏克蘭的“雷霆-2”戰術導彈打的。但從毀傷能力來看,“雷霆-2”擁有500公斤的大彈頭。空襲現場的破壞程度似乎沒有那麽大,達·伊萬也起了疑心。
第三種是“風暴陰影”巡航導彈。從北約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來看,許多裝備名義上正在招標或即將交付。事實上,它們已經交付烏克蘭並形成戰鬥力。不排除這次空襲是“風暴陰影”。
第四種是MALD的馬裏版巡航導彈。該版本的射程與MALD相同,但有效載荷由彈頭取代,可用作戰術巡航導彈,從烏中部發射時可攻擊盧甘斯克。
五是烏克蘭自行研制的“Alnus cremastogyne -M”遠程火箭炮。該型遠程火箭炮是烏克蘭軍方手中BM-30遠程火力的改進型產品。數量極其稀少,似乎還沒有量產,但可以照原樣使用。
以上五種可能性更傾向於認為這是壹次使用GL-SDB的攻擊,後續的可能性不排除使用“風暴陰影”巡航導彈的攻擊。
但無論如何,在這次空襲中,美國制造的MALD莫名其妙的出現是這次空襲最大的變數和不確定因素。這種空射誘餌彈是怎麽來的?在空襲中起到了什麽作用?如何合作?這是俄羅斯軍隊必須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