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千年古村落——山西晉中張壁城堡

千年古村落——山西晉中張壁城堡

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張壁堡作為壹個千年古村,以傳統理念建造,風格獨特。整個村落按照傳統的古代占星術和中國的風水觀念建造,地面布局與天上的28顆星相對應。因此,張壁城堡也被稱為“中國第壹占星村”。多數專家假設張壁堡建於十六國時期,是趙末權貴張平修建的塢墻之壹,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山西介休張壁城堡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入選中央電視臺“魅力中國”系列節目“中國十大魅力鄉鎮”,也是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上城帶城堡,地下“萬米長城”天下第壹。是壹座集軍事、生活、生產、宗教為壹體的古老袖珍城堡。

俗話說:壹人之力,萬人之上。這座千年古堡是壹座不可多得的古代軍事要塞。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遺址、隋唐古道、元代戲臺、金代墓葬、明清民居等壹系列中華文化精華,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旅遊欣賞價值。張壁村現存的明寶隧道建於617,是隋末丁洋可汗劉武周為抗擊施立村民而修建的。隧道全長10000米,縱橫交錯,立體交叉,具有監控、指揮、通信、通風設施、馬廄、糧倉、駐軍等功能。

隨著它的名氣越來越大。5438年6月+2005年10月,古老而神奇的張壁城堡,與全國兩萬多個知名小鎮壹決高下。在評委和專家的壹致認可下,脫穎而出,以絕對優勢入選年度十大魅力張壁城堡。面積雖只有1.2萬平方米,但城市形態完備,軍事防禦功能齊全,小鐘樓鼓樓,宗教活動場所眾多,交通網絡發達。城堡中的11水井構築了城市供水系統,甕中戲臺是公共活動的場地,也是政治文化中心。這些特點使得張壁城堡不同於傳統的村落城堡,而更像是壹個規劃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小鎮。

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張碧呈現給世人的是壹座軍民兩用的古城堡。它具有歷史、文化、宗教、軍事、建築、民居等多重內涵。填補了我國小城鎮在城市建設方面的規劃體系空白,是我國古代軍事工程研究中的稀缺資料。

墻者,軍壘也。顧名思義,張壁壹開始可能是單壹功能的軍事要塞。事實也是如此。張壁是中國唯壹軍民兩用的城堡遺址。

張壁城堡沿著塬面而建,南高北低。北面有三條向下延伸的深溝;南面有三個向外的通道;西邊的窯灣溝,懸崖陡峭,深達數十尺;東面有溝壑屏障,可謂“易守難攻,有進有退。”城堡有南北兩個大門,北門是磚砌的,南門是石頭的。中間是壹條300米長的街道,街道兩旁是雅致的商店和古樸的房屋,幾座玻璃覆蓋、金碧輝煌的寺廟點綴其中。古塔上的柳樹和罕見的玻璃片也為古老的墾荒增添了不少色彩。

這座城堡的獨特之處在於,這裏所有的十字路口都是T型的,沒有十字。它的主次街道分明,南北主幹道長度約300米。它是用石頭和長條鋪成的,它被稱為龍街。形成東三車道西四車道的D型結構。東三巷的房子大多是小農家樂,西四巷的樓房錯落有致,井然有序。以前多為富戶居住,門楣典雅,磚、木、石雕精美。

張壁堡保存完好的民居主要集中在胡家園和賈加向家堂。這些富豪家族的後代大多已經搬出城堡,祖屋也已經關閉。此外,張壁城堡還保留著隋唐時期留下的“李芳”,這裏是中國大部分古城已經消失的地方。在龍街和幾條小巷的丁字巷,遊人仍能看到保存至今的巷門,它們是每壹條“李芳”的唯壹出口。巷門關閉後,每條巷都變成了城堡中相對封閉的城堡。車道可以獨立作戰,相互呼應,是壹個完整的內部防禦體系。

張壁城堡的南門是從空心出來的“龍頭”,門口有壹個龍頭的石雕。大門下向南鋪設九條垂直的紅石板路象征龍須,向北的主路是“龍身”:為了使“龍”的造型更加逼真,清代特意將水平鋪設的青石板擡出來,改成三條垂直的紅石板路象征龍的脊背。主幹道兩側有城北的池塘(原)、懷劉寶、象征“龍”的兩個腎和陳摶太極圖中的陰陽魚。

張壁有個小“甕城”用來擊退敵人。還有壹對小鐘樓和鼓樓,有完整的城市形態,這是區別於山西省其他地方常見的保存完好的“村堡”的壹個很重要的特征。它們不是壹般意義上的“鄉村城堡”,而是“城市”。

穿過黃土地,在張壁城堡的地下是另壹座令人驚嘆的城市。從西昌巷壹棟普通居民樓的隧道口進入,是壹個神秘的地下世界,裏面藏著張碧的地下防禦體系和未解之謎。

古堡隧道是立體的,頂層離地面只有1米左右,中層離地面8-10米,底層離地面17~20米。坑道彎彎曲曲,模糊不清,坑道裏有氣孔,通向溝壑外面,從井裏往下有三層樓。隧道壁上每隔壹段距離就有壹個小坑,距離不壹,是放油燈的地方。頂部有餵牲畜的吐槽;中層洞壁下方間隔有壹個可容納兩三人的土洞,是地道的崗哨;底層有壹個深2~3米寬、4~5米長的洞穴,是存放糧食的洞穴。如此龐大復雜的地下工程,其軍事需求和對外保密的戰略目的可想而知。

張壁城堡的地下有古人建造的錯綜復雜的巨大隧道系統,總長近10公裏。有些部分有兩層甚至三層。隧道裏,寬的部分可以兩個人並行通過,窄的部分只能壹個人通過。大部分路段高度小於1.8m..洞壁上每隔幾步就有壹個坑,可能是用來放置油燈的。

張壁城堡有10多口井,已發現至少8口井與隧道相連。井的內側壁有洞,有些井壁的左右兩邊有兩個相對的洞,放壹塊木板就可以通過,如果把木板挪開就斷了後路。由於多次地震和洪水造成的坍塌,隧道全貌不明,又由於村民在沒有專家指導的情況下自行挖掘清理,原有的隧道壁被破壞。

如今,已經不可能得到壹個準確的答案,這個隧道是什麽時候挖的,為什麽挖。有學者認為張壁村的建造者是劉武周,而這壹結論最直接的證據是城堡內的可汗廟和唐初李世民與劉武周在介休交戰的史實。張壁密集的宗教寺廟是張壁城堡的顯著特色。壹個200多戶人家的小村子,全盛時期居然有20多座寺廟。至今仍有多達16座寺廟。這樣的密度在國內也是罕見的。張壁的宗教寺廟主要有真武廟、孔王廟、三大師郎廟、呂祖亭、西方聖地廟、藏王菩薩廟、可汗廟關帝廟等。它們集中在北門和南門內外的兩組寺廟裏,而且大多建在堡壘墻上,壹方面增加了宗教建築的氣勢,另壹方面可能是出於軍事防禦的考慮。

天上的魁星,地上的城墻。張壁城堡的輪廓與天空中的魁星相似,暗示著城堡曾是軍事防禦的重要場所。城堡的建築遵循了中國古代占星術和風水的基本原則。在地面建築和坑道中,有水井、戲臺、七星槐花、眼之眼、將軍窯等30余處與28星相對應的地標,堡內還保留著正月二十八“祭星”的習俗。地上陰陽五行,地下六貴怪門。

張壁城堡坐北朝南,南高北低,違背了古城選址北高南低的原則。為了彌補這壹缺陷,張壁村的建設者們不遺余力地對北寶門及周邊寺廟進行了多次改造。他們在鮑貝城墻上修建了二郎廟和真武廟,殿頂高度高於南堡門,以符合北高南低的原則。由於綿山地勢險峻,關帝廟建在南堡門外,以阻擋綿山的“煞氣”。事實上,如果我們稍微關註壹下古堡的建築,就會明白古堡中的建築規劃體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壹的思想。比如南北門互不可見,不在壹條直線上,因為連接兩個門的主街故意兩端彎曲,略呈“S”形,這是在“風水不外流”的考慮。

小小的張壁城堡裏竟然有這麽多寺廟和宮殿,真是令人驚嘆。它的輝煌燦爛也從另壹個側面展示了人民的精神寄托,是當時人民對和平幸福的期盼,是他們永恒的希望。張碧所在的黃土高原丘陵區,常年幹旱少雨,歷史上壹直有祈雨的習俗。“空王佛祖,大雨,大雨救百姓……”,祈雨歌流傳至今,雕梁畫棟的祈雨樓無數次見證了那些悲傷虔誠的場景。

民俗活動壹直流傳至今。幹調秧歌起源於何時,無從考證。相傳古代介休地區是壹個大湖。“開了靈石口,出了晉陽湖”後,人們開始在空地上移植秧苗,但移植的秧苗不曬太陽就會枯死,於是大家就在地裏等太陽,唱歌,久而久之就成了幹秧歌。

據說這是兩棵長在壹起的老樹,是宋代的“淮”樹。槐樹是千年槐樹,柳樹是百年柳樹。於是,根脈交織,枝幹相交。這是不是"我們希望兩只鳥合而為壹,在天空中飛翔,在大地上同生共長,壹樹兩枝"的真實寫照呢?在《長恨歌》中,還是物化還原?人們不禁感嘆懷意為“鄉愁”,劉有“留守”之心。“懷擁劉”是與故土的約定嗎?畢竟他們已經比肩幾百年了,而且現在是初冬。騎龍盤曲的樹枝上覆蓋著五顏六色的布,而不是綠色的渲染,這顯然被當地人視為保護其族人的聖樹。

六七個老藝術家在村裏柳樹成蔭的古塔下幹巴巴地唱著秧歌,無論是村民還是外地遊客都迅速圍了過來。幹調秧歌是壹種沒有樂器伴奏的民間戲劇,風格奔放高昂,類似草原風格,又叫馬背上唱。

除了旱秧歌,七夕節也是張壁城堡流傳至今的傳統民俗。每年農歷正月二十八是給城堡祭祀星星的日子,城堡裏的人們稱之為小年。這壹天,村民們會聚在壹起祭拜南鬥六星王、瑤九星王、二十八神、四方神,並邀請親朋好友歡聚壹堂,看秧歌,看大街小巷的繁華表演。

“五百年風光看北京,五千年風光看山西”。山西的古老,山西的淳樸,山西的笨拙,山西的純凈,凝聚成了中華文明的靈魂。張壁城堡是壹個袖珍小鎮,面積只有0.12平方公裏,卻擁有豐富多樣的文化遺跡。從十六國時期開始,城堡大致經歷了塢墻、軍事重鎮、設防村落等幾個階段。在16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地上開堡,地下地道”的軍事防禦體系,儒釋道相得益彰的宗教文化,神奇的占星文化,燦爛的農耕民俗文化。

  • 上一篇:北京的民俗文化是什麽?
  • 下一篇:衛生保健工作總結報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