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73歲老木匠不到1萬打造30平米小木屋

73歲老木匠不到1萬打造30平米小木屋

73歲的老木匠,在城裏的家中打造了壹座30多平米的小木屋,耗時半年,花了不到1萬塊。

這位老木匠名為彭哲俊,來自貴州貴陽。他有許多“特異功能”,比如建房不用釘子,大腦可以“制作”施工圖紙,壹眼就能看出好木料,不用電動工具就能蓋房……

“想讓孫子們看看,我們以前在農村住的房子是什麽樣的,讓他們也了解壹下這種榫卯建築的文化。”這個初衷,讓年近古稀的彭哲俊花了半年打造了這座小木屋。

腦中“制作”施工圖紙

不同於現代化建築的修建,要反復測算,還要畫圖紙。“都在這裏。”老爺子得意地指指自己布滿銀發的頭,“我們木匠蓋房子,從來都是用腦子。”

動工前,他先把圖紙“畫”在腦子裏:外觀什麽樣,內部結構如何,細節什麽樣,他都要反復想很多遍,不斷修改。

然後根據“圖紙”在心中估算木料的用量和種類。“造屋的木材很有講究,杉樹做大梁最好,不會生蟲,不會爛掉;梓木的結構緊密,可以用來做窗戶。”壹切在腦子裏演算得差不多了,他才開始動工。

壹眼就能看出好木料

這座小木屋的木料是老爺子到廢料市場淘的,花了不到1萬塊錢,就買了大概5立方米的杉樹材料。其中,他還淘到了壹塊價值三四十萬的金絲楠木,僅花了700塊就拿下,並把它打造成了家中的壹方長桌。

全屋不用壹顆釘

彭哲俊打造的木屋采用的是傳統的榫卯結構,只通過各種嵌套結構就把零件牢牢固定在壹起,無需用到壹顆釘子。這樣的結構牢固耐用,不存在五金件銹蝕腐壞的問題。在排除火災等意外情況下,這種木房子可以留存六七十年。

蓋木屋也是個體力活,何況老爺子現在已經73歲高齡了。但他卻堅持使用傳統工具,他覺得這樣用著更順手,而且作業噪音小,不會打擾到鄰居。

小木屋架梁那天,老爺子的親朋好友都來幫忙。小朋友們也覺得有意思,跟著跑前跑後。

但大多數時間他都是壹個人完成工作:做門,雕窗,打 家具 。完工的小木屋是彭哲俊在老家祖屋的縮小版。

木匠生涯的盡頭

這座小木屋很有可能是彭哲俊木匠生涯中最後壹棟高架木工作品了,他說自己已經老了,做不動了,只能做些精細木匠活。

除了快做不動的自己,彭哲俊發現,老家的木匠也在逐漸減少,因為人們都更願意住水泥房子了。木匠這個行業,漸漸被居住在鋼筋水泥高樓的人們遺忘。

雖然感覺可惜,但老爺子覺得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人們都願意過快捷省事的現代化生活。”他說,“建這個小木屋,我只是希望,我們手藝人的手藝以後不要消失。”

木頭建築的靈魂——榫卯

彭哲俊建的木屋用到了榫卯結構,這是中國傳統建築的主要結構方式。古人建房子時不用釘子、膠水,而是通過榫卯來連接不同的建築構件。如下圖,凸出的部件叫榫,凹進的部件叫卯。

壹榫壹卯之間,凝結著中國幾千年傳統建築文化的精粹。後來,這種工藝傳到了日本,由日本的工匠壹代代繼承下來。在日本,這種工藝被稱為“河合繼手”。

榫卯在現代建築中的可能性

如今,榫卯結構仍然運用在壹些木質家具的制造中,但在現代住房的建造過程中,這種傳統的建築結構已被鋼筋混凝土所取代。不過,日本著名建築師阪茂就別出心裁地把榫卯用到了現代大樓的建造中,他在瑞士蘇黎世打造了壹座榫卯結構的大廈,驚艷了全世界。

在tamedia大廈中,榫卯結構與現代化建築完美地結合在壹起。從中,我們也看到了傳統手工藝在現代生活中重新煥發活力的可能性。

回到文章開頭老爺子建的小木屋,它在城市的鋼筋水泥房裏多少顯得有些孤獨。但是,正因為有了這些堅守傳統工藝的“彭哲俊們”,古老的智慧和文化才得以在滾滾向前的時代洪流中壹直傳承下去,屹立不倒。

(來源:環球網,建E室內設計網,大浪愛莎博客,築龍網;網易家居綜合整理)

  • 上一篇:銀手鐲什麽圖案代表好?
  • 下一篇:2022淺談網絡暴力議論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