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年的美食1、廿四團
“廿四夜吃團子”是江南許多地方的風俗,寓意著壹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在蘇州,每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做團子、送團子、吃團子是必備的壹道年味。
蘇州人祭竈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團子,過去叫做“廿四團”。“廿四團”用糯米粉制作,餡兒有鮮肉、豆沙、蘿蔔絲等多種。蒸制好的團子上都要點印子,有圓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區別不同的餡兒。
南方小年的美2、竈糖
竈王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售期最短,只有過小年前後才上市的糖果。用這種糖祭竈,意在用竈糖粘性,粘住竈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南方小年的美食3、甘蔗
小年這天的甘蔗特別好賣。甘蔗因為“節節高”的美好寓意,是祭竈的必備。甘蔗是竈王爺登天的梯子,壹節壹節向上攀登,而甘蔗帶尾梢有壹種無止境的意思。
相傳宋朝福州有個窮書生,祭竈日買不起供品,只好撿別人丟掉的甘蔗頭供奉竈公竈婆,還剪了個紙馬,寫道:“壹匹烏騅壹條鞭,送妳竈公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謂道文章不值錢!”那日,竈公上天把此事告訴玉帝,玉帝十分同情,讓書生中了狀元。所以,在福州傳統的祭竈日裏,至今還有吃甘蔗壹定要完整保留甘蔗頭的講究,這樣才有“節節高”和“金榜題名”之意。
南方小年的美食4、元宵
惠州民間稱“送竈君”,也稱為“送竈主阿公上天”、“祭竈君”等。在送竈君這壹天,大家都要燒香燭、備元宵、柑桔、紅蘿蔔、茶水,外加兩條帶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給竈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備品,意思是用來糊竈君的嘴,讓他不要亂說凡人是非。
南方小年的美5、荸薺
老福州祭竈,甘蔗和荸薺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義。荸薺,則是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諧音,寓意“好運從年頭壹直延續到年尾”。
南方小年的美食6、年糕
年糕以諧音取“年年高”之意。農歷小年又叫辭竈,就是吃了糕送竈王爺上天上去匯報工作。蒸了糕,放上棗,蘸上糖給他甜住嘴,叫他到玉皇大帝那裏去說說民間的好事。
相傳伍子胥在建姑蘇城時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後做成的“磚”,百姓曾用“糯米城磚”解決了壹時的危機。蘇州人為紀念伍子胥,此後每到寒冬臘月,就準備年糕。蘇州年糕的造型與城磚相似,而且煮後不膩,幹後不裂,久藏不壞。
南方小年的美7、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壹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南方小年的美8、米餅
農歷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南方小年吃什麽:南方小年夜吃糖瓜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壹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祭竈供竈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竈爺的嘴巴。傳說竈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信息的職責。在它上天之時,人們供它竈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也有人說,祭竈用竈糖,並非粘竈爺的嘴,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說閑話的竈君奶奶的嘴。
南方小年吃什麽:南方小年夜吃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壹壹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南方小年吃什麽:南方小年夜吃餃子
祭竈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壹壹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舊時,不論貧富,只要是頂門成家過日子,就要在鍋臺上邊的墻上,供奉竈王爺的尊像,在像的兩邊貼幅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竈王爺奉為神明,由它來主宰壹家興衰禍福,由於四季常住竈間,察看壹家人的活動,自然成為“壹家之主”。
南方小年吃什麽:南方小年夜吃竈糖
竈糖是壹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裏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壹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壹些。
南方小年吃什麽:南方小年夜吃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竈王糖、大塊糖。壹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竈神用的。清人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祭竈,供品中就有“關東糖”、“糖餅”。關東糖在東北的農村、城市裏,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販叫賣:“大塊糖,大塊糖,又酥又香的大塊糖。”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壹般有三寸長,壹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裏壹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壹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壹種糖。它已從竈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南方小年吃什麽傳統食物2南方小年吃什麽傳統食物
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壹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米餅
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殺年豬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過了小年夜(農歷十二月二十三),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臺了。挑選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壹杯酒,邀請親朋好友***享年豬宰殺後的第壹頓鮮肉——庖湯。
廿四團
“廿四夜吃團子”是江南許多地方的風俗,寓意著壹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在蘇州,每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做團子、送團子、吃團子是必備的壹道年味。蘇州人祭竈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團子,過去叫做“廿四團”。“廿四團”用糯米粉制作,餡兒有鮮肉、豆沙、蘿蔔絲等多種。蒸制好的團子上都要點印子,有圓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區別不同的餡兒。
荸薺
老福州祭竈,荸薺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福州方言的諧音,寓意“好運從年頭壹直延續到年尾”。
湯圓
惠州民間稱“送竈君”,也稱為“送竈主阿公上天”、“祭竈君”等。在送竈君這壹天,大家都要燒香燭、備元宵、柑桔、紅蘿蔔、茶水,外加兩條帶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給竈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備品,意思是用來糊竈君的嘴,讓他不要亂說凡人是非。
小年有哪些講究
1、祭竈神
先秦時期,祭竈位列“五祀”之壹。在我國古代小年的這天,祭竈神是最為重要的壹項活動。
首先,要把已經供奉了壹年的竈神畫像揭下來,用壹塊黏稠的糖瓜或飴糖或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說好事,再用稻草為竈神紮壹草馬,以便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然後和草馬壹起燒掉。
然後,等到新年後要再買壹幅新竈神畫像,將竈神請回來。在中間這幾天內,由於沒有竈神的監督,壹般人放量暴飲暴食、聚眾賭博,放縱自己做壹些自己平時也認為不應該犯的小過錯。
祭竈的風俗,由來甚久。竈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壹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於竈”的話。
2、大掃除
壹般到了小年這壹天,家家戶戶都會把家裏的裏裏外外進行徹徹底底的打掃清潔,寓意為除舊迎新,拔除不祥。
在我國古時候,各家各戶要不但要對自己的家裏進行徹底的清掃,還要剪窗花貼在剛剛打掃,煥然壹新的屋子裏,給家裏增添許多過年的喜氣。窗花圖案有各種動、植物、人物等掌故,均有吉祥暗語,如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蓮(連)年有魚(餘)等。
3、沐浴理發
在我國民間壹直有這樣壹種說法:“有錢沒錢,剃頭過年”,而且在我國北方壹直不提倡正月理發。所以小年這壹天,也古人們也壹直講究沐浴理發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
臺灣小年的風俗
1、臺灣小年要拜天公
拜天公的時候要先看黃歷就是農歷的時間來選擇吉時進行祭拜儀式,臺灣拜天公壹般需要準備五牲來拜,五牲包括有豬肉、雞肉、鴨肉、魚肉(也可以用幹魷魚來代替魚肉)、豆腐幹等五種。雞肉與鴨肉壹定要用全雞與全鴨來拜,所以雞肉不可以用肯德基來拜,但是鴨肉可以用北京烤鴨來拜。
2、臺灣小年要大掃除
“塵”與“陳”諧音,故而掃塵旨在除舊迎新,拔除不祥。掃帚將墻壁上下掃幹凈、擦洗桌椅、沖洗地面……各家各戶都要不留死角地徹底清掃,做到窗明幾凈。同時小年的這壹天,也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這樣的話流傳出來。
過小年可以結婚嗎
小年過後是可以結婚的,因為過了臘月廿三之後,漢族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
因此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都會特別多,而且年底的時候大家都有時間所以也會非常熱鬧。
南方小年吃什麽傳統食物3南方小年吃什麽傳統食物
1、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壹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2、米餅
農歷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3、竈糖
竈王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售期最短,只有過小年前後才上市的糖果。用這種糖祭竈,意在用竈糖粘性,粘住竈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4、甘蔗
小年這天的甘蔗特別好賣。甘蔗因為“節節高”的美好寓意,是祭竈的必備。甘蔗是竈王爺登天的梯子,壹節壹節向上攀登,而甘蔗帶尾梢有壹種無止境的意思。
相傳宋朝福州有個窮書生,祭竈日買不起供品,只好撿別人丟掉的甘蔗頭供奉竈公竈婆,還剪了個紙馬,寫道:“壹匹烏騅壹條鞭,送妳竈公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謂道文章不值錢!”那日,竈公上天把此事告訴玉帝,玉帝十分同情,讓書生中了狀元。所以,在福州傳統的祭竈日裏,至今還有吃甘蔗壹定要完整保留甘蔗頭的講究,這樣才有“節節高”和“金榜題名”之意。
5、元宵
惠州民間稱“送竈君”,也稱為“送竈主阿公上天”、“祭竈君”等。在送竈君這壹天,大家都要燒香燭、備元宵、柑桔、紅蘿蔔、茶水,外加兩條帶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給竈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備品,意思是用來糊竈君的嘴,讓他不要亂說凡人是非。
6、荸薺
老福州祭竈,甘蔗和荸薺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義。荸薺,則是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諧音,寓意“好運從年頭壹直延續到年尾”。
7、廿四團
“廿四夜吃團子”是江南許多地方的風俗,寓意著壹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在蘇州,每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做團子、送團子、吃團子是必備的壹道年味。
蘇州人祭竈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團子,過去叫做“廿四團”。“廿四團”用糯米粉制作,餡兒有鮮肉、豆沙、蘿蔔絲等多種。蒸制好的團子上都要點印子,有圓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區別不同的餡兒。
8、年糕
年糕以諧音取“年年高”之意。農歷小年又叫辭竈,就是吃了糕送竈王爺上天上去匯報工作。蒸了糕,放上棗,蘸上糖給他甜住嘴,叫他到玉皇大帝那裏去說說民間的好事。
相傳伍子胥在建姑蘇城時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後做成的“磚”,百姓曾用“糯米城磚”解決了壹時的危機。蘇州人為紀念伍子胥,此後每到寒冬臘月,就準備年糕。蘇州年糕的造型與城磚相似,而且煮後不膩,幹後不裂,久藏不壞。
小年的禁忌
1、小年忌諱討債,民間認為,小年這天不能討債,否則就有壹年裏天天都在討債的路上的寓意。小年禁忌賒欠民間認為,小年出門買東西不能賒欠,也不要賒欠給別人,意思有小年賒欠壹天欠壹年的寓意。
2、祭竈全家到,民間俗語說:祭竈不祭竈,全家都來到;意思是出門在外的人,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要回到家中,準備祭竈過年。
3、小年禁忌殺生,有些農村地區禁忌,臘月二十三日是傳統的少年,少年不殺,不殺,動物也生靈,少年不動氣。
4、饅頭不送人,地方習俗,小年裏蒸的饅頭不要送人,民間認為,小年蒸的饅頭是祭天祭祖用的,不適宜送人。
5、小年禁忌搗蒜,地方風俗禁忌,小年裏不要搗蒜,據老輩人講,如果小年裏搗蒜,會將新年裏的運氣搗跑了。
6、小年不借東西,在壹些地方的農村,禁忌年輕的日子別人來借東西,也禁忌去別人家借東西,因為年輕和年初壹樣重要,借東西和借東西都有不好的意思。
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為什麽不是壹天
在過年之前,是要過小年的,翻看日歷就會發現,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不是同壹天,其中壹種說法是,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而古代時候的北方壹直作為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受官氣影響比較重要,就逐漸將小年定位臘月二十三了,而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就保留著臘月二十四作為小年的傳統。
另壹種說法是,民間傳統小年的時間是臘月二十四,到了清朝的時候,皇帝在蠟月二十三的時候會祭祀天神,臘月二十四祭拜竈神,為了避免重復祭祀,就將小年提前到了臘月二十三。
不過不管是南方小年還是北方小年,在過小年的時候都是要祭拜竈神的,相傳小年的時候竈神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做壹年的匯報,為了讓竈王爺能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就會賄賂竈王,放上貢品和糖瓜,讓他們吃的飽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