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圍繞“和諧世界”的分析,探討了中國外交文化的民族風格,闡述了中國外交文化所體現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關鍵字
中國外交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與和諧世界“和”文化
主體
外交文化
外交文化是近幾年出現的壹個詞。怎麽定義?嚴格來說,首先要考察什麽是文化,然後或許才能對外交文化有更清晰的認識。然而,文化的概念很難界定,其內涵是廣泛和模糊的。這裏只采納他人的研究成果:“文化是人類改變環境、適應生存的能力和方式,是人類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基於這種文化的定義,筆者認為外交文化的狹義定義“外交文化是指外交實踐過程中的精神生產力和精神財富”更為恰當。
從上面的定義可以看出,壹個國家外交文化的特點,從根本上說,是源於其民族文化,具體地說,是源於獨特的民族文化與外交實踐的結合。正因為各國在外交實踐中都自覺不自覺地有民族文化的影響或印記,所以各國的外交實踐和外交理論雖然大同小異,但仍然呈現出不同的民族風格。例如,俄羅斯外交文化因其獨特的文明而呈現出西化和東方情結、不安全感和擴張主義的特征。又如,美國外交文化因其“美國例外論”等獨特文化而呈現出普遍主義和道德主義的特征。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壹,中國擁有豐富的外交和文化資源。中國的外交文化體現在中國的外交理論和中國的外交實踐中,如“和平共處”、“和平發展”、“和平崛起”等理論,以及中國不附加政治條件的對外經濟援助實踐。中國外交文化內容龐大,涉及面廣,限於能力和時間,筆者不可能壹壹涵蓋。本文僅著眼於中國外交理論的最新成果,即“和諧世界”,探討中國外交文化的特點,重點是中國外交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的關系和淵源。
和諧世界
和諧世界理念是“和諧社會”在外交領域的延伸,是中國提出的創新外交理論。它不同於任何西方外交理論,體現了中國外交文化的民族風格。其思想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和”文化和“天下”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外交領域的成果,是對世界外交理論的貢獻。
和諧世界最早見於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05年4月22日在亞非峰會上的講話,其中提到“在文化上,亞非國家應該成為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合作夥伴。我們應該發揚亞非會議求同存異的優良傳統,倡導開放包容的精神,尊重文明、宗教和價值觀的多樣性,尊重各國對社會制度的選擇。(1991).什麽是文化--兼論文化與文明的關系。渤海日報,(2),76-79。
張宏喜。(2006).建設外交文化。世界知識,(16),54-57。
③趙淑芳。(2004).俄羅斯外交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東北亞論壇,13(4),50-54。
④劉麗赟&;張&;李清思。(2004).美國政治、經濟和外交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4
以及發展模式的自主性,促進不同文明友好共處、平等對話、發展繁榮,共同建設和諧世界。⑤可見,當時所說的和諧世界只是應用於文化領域。與“文明沖突論”相比,它主張各民族文化和諧共存與發展。時隔不久,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05年9月6日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努力建設持久和平繁榮的和諧世界》,豐富了和諧世界的內涵。此時的和諧世界不再局限於文化領域,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等諸多方面。其具體內涵包括:堅持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堅持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堅持包容精神,建設和諧世界。⑥此後,和諧世界不斷發展完善,成為中國外交場合頻繁使用的象征性詞匯,其作為中國外交新理念的地位得以確立。
作為中國外交的最新理念,在中國迅速崛起之際,和諧世界的理念壹直受到學術界的熱議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據筆者調查,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搜索“和諧世界”獲得的論文總數為壹萬多篇,在百度新聞中搜索“和諧世界”獲得的新聞數為百萬條以上。和諧世界的理念得到了世界的認可,被認為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
和諧世界與“和”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和”文化,追求和諧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價值。《周易·幹卦比》中有“守貞和合,有利於貞操”之說,《尚書·臯陶墨》中也有“同陰敬和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和、諧、美”、“家和萬事興”等“和諧”的詞語,都包含著美好的祝願。⑦“和”是中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壹,被張藝謀導演選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唯壹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漢字。“和”的文化內涵豐富,它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即地球乃至宇宙的整體和諧;還包括群體之間的和諧;也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前兩者是和諧世界理念的直接來源和基礎。
人與自然的和諧可以說是“和”文化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標,包括“天下”和“天人合壹”的思想。在西方視野中,以人類中心主義為代表,強調人的主體性自然成為人們索取資源和財富的對象,這在壹定程度上促成了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