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南朝古墓群在哪兒

南朝古墓群在哪兒

南朝古墓群為文化旅遊景點。

南朝古墓群

融安縣地處桂中北部,面積2.905平方公裏,人口32萬人,地屬山區。全縣大部分地區為山坡土嶺。融安縣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代為融州。秦未漢初、三國時代為潭中縣地。唐、宋、元、明時期為融州。南北朝以前中原文化己傳入縣境,隨著外地人的不斷遷入和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交融,縣境壹直成為人民繁衍生息的樂土。

融安縣發現及發掘的古墓葬中都是以南朝古墓為主。於1979年至1997年間配合自治區文物工作隊,區博物館、地市文博部門先後在融安縣大巷鄉的安寧村、木樟村;大樂鄉的紅衛村、東圩村;浮石鎮的泉頭村等地發掘了十座南朝古墓。有土坑墓、磚室墓。結構有:短甬道的單室券頂墓;由前室、中室及後室組成的長方形磚室墓;豎穴土坑墓;多室券頂結構墓:呈“凸”字形磚室墓。出土器物非常豐富,有十二乳足瓷硯、滑石買地券、滑石俑、滑石杯、滑石豬、瓷碗、雞首壺、陶罐等器物。其中滑石俑有的雕刻精美、線條細膩、面目清秀、衣紋自然;有的刀法粗簡,線條流暢;有的肌肉豐滿、神態端莊。滑石豬:形如現在的家豬,嘴微翹,四肢粗壯,有的個體扁長,形象逼真,制作精致。現館藏文物中有36件國家二級文物和58件國家三級文物,當中,大部分是從南朝古墓中發掘而得,館藏品位排列柳州市各縣及來賓市各縣之首位。在廣西南朝古墓中很有它的代表性和濃厚的地方特色,對當地的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融安縣地處廣西北部,北面有壹條長約10、寬為3公裏的狹長谷地,融江自北向南穿流其間。融安縣大巷鄉安寧村即位於谷地的南端。1979年間,當地群眾在黃家寨和木寨西面的土坡上,不斷挖出紅色古磚和各種滑石器。根據群眾提供的線索,區文物工作隊前往調查,發現了許多露土的磚室墓,並征集了壹批文物,證實了這是壹處南朝時期的墓群。1980年至1982年區文物工作隊分別清理發掘了六座南朝墓。將其編號為融安縣M1、M2、M3、M4,M5、M6。

M1系長方形磚室墓。墓室長約8米、寬約2.2米,墓底至墓頂高2米。分甬道、墓室、供臺三部分,券頂系楔形磚砌成,墓底鋪地磚有兩層,紅、灰二色磚相間以“人”字形鋪砌。磚長33厘米、寬14厘米、厚6厘米。磚的正面摸印壹人,正面站立,身著長衣,雙手拱於胸前柱壹長柄。墓因早難被盜,墓內僅存壹批立於背道和供臺上的人像磚。

M2略呈“凸”字形磚室墓。亦有甬道、墓室、供臺、縱剖面呈三級階梯狀。墓長6.3米,寬2米,高2米,亦為券頂墓。墓壁由雙層紅磚以三組三順壹丁、壹組四順砌成,磚長32厘米、寬16厘米、厚6厘米。甬道近墓室的門欄上方,兩邊各設壹個小龕。墓底鋪紅磚兩層,上層作“人”字形。下層壹橫壹豎鋪砌。出土器物有:瓷碗、滑石杯、瓷硯、滑石硯、滑石男女俑、滑石豬、滑石買地券,地券長18.7厘米、寬12.7厘米、厚2.2厘米。券文如下:太歲已亥十二月四日齊熙郡潭中縣都鄉治下裏潭華薄命設歸蒿裏今買宅在本郡騎店裏縱廣五畝立冢壹立自葬雇錢萬萬九千九百九十九文或之內生根之物盡屬死人即日畢了時任李定度張堅固以錢半百分券為明如律。

M4長方形磚室墓,由前室、中室及後室三個部分組成。墓頂己塌落。從墓室內堆積的楔形殘磚看,應為券頂。墓長7.60厘米、寬1.82-2.46米。四壁系用長31厘米、寬15厘米、厚5.2厘米的紅色雙層錯縫叠砌,前室的前壁外側附設壹道橫向單磚。前室的前壁內側及前、中、後三室之間的兩壁中,各設砌壹磚柱。用以加固墓壁。後室的後壁內側中間部分,亦附設壹磚柱,用以支抵墓壁重力向內傾壓。磚柱的砌法均為壹順壹丁。墓室縱剖面呈三級階梯狀。墓壁均用紅色雙磚錯縫叠砌。墓底亦用兩層紅磚平鋪成人字形。出土器物有滑石桶、盤,滑石豬、銅鏡。

M5長方形豎穴土坑墓,長5.2米、寬2米。墓坑四壁平直,西壁部分被破壞,沿墓壁四周有壹層厚約32厘米的木炭,坑內亦堆積大量炭塊。坑內木炭層亦依稀可見,並呈現自北向南傾斜跡象。墓坑底部有三條橫向的溝槽,其長度與墓坑寬度相等,溝寬10厘米、深15厘米。溝內填土均為純凈的沈積細沙土。可能是排水溝,它可將滲透到墓內的水積蓄於溝內,從而起到保護棺體的作用。這種現象在廣西乃至鄰近地區的墓葬裏尚較小,其具體用途還不太清楚。出土器物有青瓷器、滑石器、陶器銅鏡、金器等22件。

M6長方形磚室墓,單室。長3.90米、寬1.20米,有短甬道,平面呈“凸”字形。墓頂已塌,從墓內堆積有許多楔形磚看,應為券頂墓。四壁殘高l.30米。南北兩壁用單磚錯縫叠砌,砌法為三順壹丁。後壁為平、側交砌,內側增砌壹道磚,其磚均側立,中間突出形成壹柱。墓底用單層磚平鋪成人字形。墓壁及鋪底的磚形制相同,均為素面。在墓室北端底發現二件四耳罐。

融安縣城東鄉紅衛村牛爬塘南朝墓群,雖然沒有清理發掘過墓葬,但從群眾在平常生產勞動中所挖掘得到的出土器物及器型來看,與安寧南朝古墓群出土的器物器型完全壹樣,故確定此處為南朝古墓群。

融安縣浮石鎮九龍南朝古墓於1997年清理發掘,為長方形磚室墓,由前室、中室及後室三個部分組成。長6.34米、寬2.68、4.23米。墓室結構與上述M4號墓相同。不同處是該墓有豐富多彩的花紋墓磚、出土的兩塊有銘滑石牌正面刻有道教符錄外,兩塊有銘滑石牌背面分別刻有“正南方”“西南方”字樣。由於以往清理發掘的南朝古墓後都是全部回填,這樣很少有人目睹過南朝墓的結構及其悠久歷史韻味,人民群眾卻無法領略到距今壹千五百年前南朝風土人情及其喪葬習俗,更無法觀賞到那獨到墓室砌築藝術和豐富多彩的花紋墓磚。鑒於這些原因以及九龍南朝墓固有的濃厚地方特色和獨具南方特色的墓室結構,墓址的基本完整和優越的地理環境位置,經區博物館、市博物館專家的建議決定:在原發掘遺址建設壹個南朝墓文物陣列館。

  • 上一篇:柴犬酒行基本信息
  • 下一篇:原始社會的階段特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