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地處江海交匯處,正好位於長江入海口,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口北側,東、東北面南黃海,北與鹽城市東臺縣,西與泰州市,南與蘇州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上海崇明縣隔江相望。南通市的地理輪廓大致是壹個東西向延伸、南北向狹窄的菱形半島,三面環水,壹面陸地。該領土有364.95438+0公裏的海岸線。全市總面積8001平方公裏,耕地面積71.2萬畝。除了水域和狼山低丘,所有的陸地都是海拔五六米以下的平原,水域和平原面積的比例在全國各地都是罕見的。全市總人口786.3萬。
南通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海洋性氣候明顯。
南通是長江北岸古沙嘴不斷發展合並而成,屬於長江下遊沖積平原。大約6000年前,長江水從上遊攜帶大量泥沙,沈積在河口,南通由此成為陸地,逐漸由西向東向南延伸。整個領土的地理輪廓東西方向比南北方向長,三面環水,壹面填海,看起來像壹個不規則的菱形。由崀山殘丘區、海安何麗霞區、北岸古沙嘴區、桐廬水脊平原、南通古河支平原、南方平原及陸域、三余海洋平原及沿海新墾區等組成。
從五六千年前開始,人們就生活在南通。晉代以前,南通市區為河口海域,南北朝時成為沙國,先稱胡鬥洲,後稱胡鬥洲。隋朝初為沙洲,屬海陵郡(今泰州),唐朝時為鹽亭。玄宗十年(722年)設鹽官,隸屬揚州海陵郡,隸淮南道。唐僖宗入仕第二年(875年),設使郎山鎮,隸屬浙江西道節度使。五代十國時期(907-960),武氏曾在東州設鎮靜海渡。南唐時,靜海渡鎮設院,如臯縣設臺州,歷時半個世紀。公元958年,北周出兵南下,占領靜海,升為靜水師。不久改稱通州,統領揚州所轄的靜海、海門兩縣。宋代天盛元年(1023),曾稱崇州或崇川,不久改稱通州,屬南東路,轄靜海、海門兩縣。元世祖於至元十五年(1278)升為通州路,二十壹年(1284)改名通州,隸屬於揚州路。他被調到江北的槐東路去看望我們的使館,領導靜海、海門兩縣。清康熙十壹年(1672),海門棄縣為鄉,並入南通;雍正三年(1724),通州改為直隸,泰興、如臯兩縣歸其管轄,劃歸江蘇市政署;乾隆二十六年(1761),劃歸江寧市政司。辛亥革命後,廢棄州縣,設立南通縣公署。1914-1927,南通、如臯、靖江、泰興等縣屬蘇長島管轄,海門、崇明屬上海海島管轄。1934成立南通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轄南通、崇明、啟東、海門、如臯、靖江五縣。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3月在南通縣北星橋成立抗日民主政府。解放戰爭時期,設立行政公署,連接東、海、西、茹茹,在如東設立江蘇第四行政區專員公署,重建蘇皖(華中)第壹、第九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通市、南通縣遷至荊沙,設立南通區,隸屬蘇北,轄海安、如臯、如東、南通、海門、啟東、崇明7縣和南通市。1952年底,江蘇恢復建省,南通為省轄市。崇明縣於1958年劃入上海,南通於1962年再次列為省轄市,與南通地區分離。1970,全省改專區為地區。1983年3月,南通市與南通地區合並,實行市管縣體制。1989後,啟東、海門、如臯撤縣設市,仍由南通市管理。1997南通下轄四市兩縣三區,分別是啟東市、如臯市、通州市、海門市、海安縣、如東縣、崇川區、港閘區、狼山旅遊度假區、富民口岸辦。南通是中國最早的14沿海城市之壹,也是上海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代,南通繁榮,經濟發達。近年來,工農業發展迅速。據1997統計,鄉級及以上工業總產值634.33億元,其中國有企業產值10465億元,集體企業產值297.60億元,以中外合資、合作、外貿企業為主的其他經濟工業企業產值232.08億元。農牧漁業總產值231.27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283億元,畜牧業產值491.65438億元,漁業產值52.2億元。
南通水資源豐富,楊桐運河、新通揚運河、桐廬運河、通啟運河為南通經濟發展帶來了便利。
南通是壹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
南通市簡介
南通市位於江蘇省東部,長江三角洲北翼,江海接壤,三面環水,形似半島。南與上海、蘇州隔江相望,背靠蘇北廣闊的平原。
5000多年前,南通海安的青墩成為陸地,原始氏族、部落繁盛。今天市區有五代縣,叫靜海。後周鹹德五年(公元958年),建城命名通州。宋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改稱崇州,又稱崇川。辛亥革命後,廢州設縣,名為南通縣。1949南通解放後,縣改為市,市縣分治。1983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並,實行市管縣體制。
南通現轄如臯、通州、海門、啟東4市(縣級),海安、如東2縣,崇川、港閘2區和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轄* * * 141鄉鎮,10街道。全市陸地面積8001平方公裏,毗鄰海域面積約1萬平方公裏。長江海岸線277公裏,黃河海岸線205公裏。
南通已初步形成海陸空開放的立體交通網絡。204、328國道和童寧高速公路貫穿全市,在建的通啟至童眼高速公路和規劃中的沿海高速公路形成“壹縱壹橫壹環”的高速公路網;寧啟鐵路、新長鐵路將於近期正式通車;沙桐,通常,海泰長江輪渡貫穿大江南北;南通機場按國家二類機場設計建設,可起降波音757等D類飛機。正在建設的蘇通長江公路大橋將於2008年建成通車,屆時南通將真正融入上海1小時交通圈。
濠河蜿蜒30華裏,環抱全城,形似葫蘆,宛如珠鏈。是中國唯壹保存最完整、位於市中心的古護城河,被譽為南通城的“翡翠項鏈”。南郊狼山風景區是江蘇省六大自然風景區之壹,也是國家4A級旅遊區。區內有廣角寺、鑒真杜東海遺址、洛賓王衣帽間、康熙帝國書店、桂竹山故居等文物古跡。南通特色旅遊資源豐富,有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如茅碧江、董小宛故居、水繪園、定慧寺,如東海迪廳、通州古戲場石崗、海門李石山、啟東元駝角等。
南通人文薈萃,名人薈萃。三國名臣,宋代傑出教育家胡瑗,明代名醫陳世恭,清代揚州八怪之壹李,晚清狀元張謇,都是南通人。近代以來,中國人在南通開辦的第壹所師範學校、民俗博物館、紡織學校、刺繡學校、戲劇學校、聾啞學校、氣象站、養老院、托兒所等“十七個第壹”,在中國文化、科學、教育史上寫下了光輝的壹頁。
南通自古被譽為“崇川福地”。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南通人按照“依托江海,崛起蘇中,融入蘇南,接軌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總體思路,傳承歷史,彰顯優勢,續寫發展新篇章。2003年,全市經濟社會繼續快速發展,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的歷史性突破,經濟社會進入跨越式發展的騰飛階段。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6.65億元,比上年增長13.4%;財政收入達到11699億元,增長2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8.42億元,增長44.7%,增幅為7年來最高;全年新簽協議註冊外資231,1億美元,實際註冊外資73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67.4%和206.5%,均居全省首位。
江海綿長的海岸線,讓南通擁有了壹座濱江濱海城市的迷人魅力。南通有珍稀淡水魚127種,是長江水系鰻魚、甲魚、蟹苗的天然產地。近海魚類130余種,貝類資源儲量8萬余噸。“天下最鮮蛤”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二。呂四漁場是中國四大漁場之壹,盛產帶魚、鯧魚、大黃魚、小黃魚、梭子蟹等水產品。南通的傳統民間藝術品包括普通風箏、普通盆景、沈繡、剪紙、紮染、藍印花布、紅木雕刻、啟東版畫等。
參考資料:
/post/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