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重大的農民起義?

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重大的農民起義?

中國著名的農民起義。

從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到第二年(秦初十月)十二月,陳勝和領導農民起義反抗秦國。陳勝和光武領導的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但由於組織松散,缺乏強有力的統壹指揮,兵力分散,未能團結全國各地的反秦武裝共同作戰,被秦軍分割,與所有失敗的農民起義壹樣,沒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卻從根本上動搖了秦王朝的統治,為項羽、劉邦滅秦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辛莽天豐四年(17)至漢成帝三年(東漢建武元年,25年),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王匡、王豐領導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推翻了王莽政權。綠林農民起義軍是辛莽末年農民起義戰爭中的壹支重要力量,在推翻辛莽政權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辛莽天豐五年(18)至東漢建武元年(27年),以郎燮(治縣吳棟,今山東諸城)為首的樊沖等人為反對王莽政權而發動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紅眼農民起義軍是辛莽末年農民起義戰爭中的壹支重要力量。它與《綠林英雄》遙相呼應,在推翻辛莽政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古代農民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東漢鐘平元年(184)至初平三年(192),巨鹿(郡治陶,今河北寧晉西南)等人領導的反東漢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黃巾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在宗教掩護下進行的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戰爭,為後來的農民起義提供了寶貴經驗,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黃巾農民起義戰爭的成功經驗

西晉末年的流民起義戰爭中,永嘉五年(365,438+065,438+0)至建興三年(365,438+05),蜀郡人杜密率荊湘地區流民抗金。

東晉隆安三年(399年)十月至元興元年(402年)三月,孫恩帶領浙東人民抵抗東晉農民起義戰爭。

孫恩起義是中國農民戰爭中第壹次使用水軍。起義軍數次威脅東晉都城建康,動搖了東晉的統治基礎。但由於未能建立穩固的後方根據地,作戰指導錯過了幾架有利戰機。在金軍的反擊中,起義軍數次退守本島,使得取得的成果無法鞏固,起義最終被東晉鎮壓。

宋元嘉九年(432年)七月至次年九月,趙廣、等起兵反抗失敗的宋朝。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九月至八月,陸水滸(匈奴壹支)集結吳國民眾抗擊魏起義。蓋武在反魏起義中缺乏強有力的作戰指導。東奔西跑,未能占據有利位置作為進退屏障;叛軍勢力分散,河東河西主力未能及時聯合,使魏軍分而治之。

北魏鄭光四年(523),北魏沃野鎮(今內蒙古五原東北)人破六漢墓,群起反抗北魏統治。

北魏五年(524)至六年,人莫,率關隴(今陜西、甘肅)各族人民起義,反抗北魏統治。

北魏孝昌二年(526),北魏懷朔鎮在李秀集結榮格和鎮兵,抗議北魏統治的起義。

從隋大業六年(610),翟讓聚集在瓦崗寨(今河南省滑縣南)舉反隋大旗,到武德元年(618),石密率兵至唐,中原地區活躍著壹支農民武裝,這就是翟讓、石密率領的瓦崗義軍。瓦崗軍是隋末農民起義中最早、發展最快、實力最強的三支叛軍之壹。

隋大業七年(611)至武德四年(621),隋末農民起義期間,竇建德及其部下劉黑闥率河北起義軍在魯冀地區與隋、唐作戰。

以竇建德、劉黑闥為首的河北起義軍,在山東、河北廣大地區堅持了12年的反隋、反唐鬥爭。它是推翻楊迪暴政鬥爭中的壹支重要力量,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盡管竇建德由於缺乏政治遠見而犯了壹些嚴重的錯誤,但他仍然是壹位傑出的農民領袖。

湯寶英元年(762年)十月至廣德元年(763年)四月,臺州(臨海)人袁超領導的浙東(今浙江紹興)農民起義。

唐永泰元年(765年)至次年五月,蘇州(今江蘇蘇州)發生方清、土豪陳莊領導的農民起義。

唐太宗十三年(859年)十二月至次年六月,浙江東部發生了丘福領導的農民起義,拉開了推翻唐朝的農民戰爭序幕(見《唐末農民起義戰爭》)。

唐憲通九年(868)七月至十年十月,貴州(今廣西桂林)駐軍發動反唐農民起義。

唐乾福二年(875)初,周浦(今山東鄄城北部故城)人王獻之聚眾數千人,發動反對唐朝統治的農民起義。

從起義開始到死亡,王獻之用了三年多的時間。他首先高舉義旗,提出了“平均”的口號,極大地促進了農民反抗唐朝黑暗統治的動員。但他經不起勝利的考驗,壹再求饒,削弱了對敵鬥爭,分裂了起義軍內部。他的失敗是猶豫和妥協的必然結果。

唐乾福二年(875年)六月至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山東(今山東菏澤)人黃巢領導農民反對唐朝的統治。王獻之犧牲後,高舉王獻之舉起的“平等”大旗,與唐婷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長期戰爭。

黃巢揭竿而起反唐前後十年,是中國古代規模大、戰事頻繁、成效顯著的農民起義之壹。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黃巢起義軍從北到南,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轉戰千裏,攻占了兩個北京,趕走了皇帝,建立了農民政權,給唐朝以致命的打擊,動搖了李氏家族的腐敗統治,體現了勞動群眾對“平等”的政治願望和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但是,黃巾農民戰爭失敗的教訓也是非常深刻的。像所有失敗的農民起義壹樣,它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

唐玄宗二年(882年)三月,瓊州(今四川邛崍)官員錢能因為官遲緩,逃脫了唐朝殘酷的刑法,聚眾發動起義。

北宋淳化四年至直道二年(993-996),青城(今四川冠縣東南)市民王小波、李順等,為反抗政府軍鎮壓的起義而聯合起來。

北宋宣和元年(1119)至三年間,宋江聚集在梁山公園(又名梁山龍。北宋末年,政府腐敗,對外出錢求和,農民遭受重稅剝削,流離失所。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占領梁山泊,招募叛軍,聚眾起義。宣領兵攻下和碩(泛指黃河下遊的南北地區)和東路(治青州,今山東益都),在青、齊(今山東濟南)和(今山東鄄城)之間轉戰,攻下十余縣市,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蓄勢待發。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趙霽得知亳州的侯猛“赦降”,下旨招安,未果,便命亳州的曾霄雲引軍商議。宋江避開陣勢,從青州引兵南下,到了益州(今山東臨沂),在那裏與官軍周旋了十余年。三年二月,攻取淮陽軍(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顧邳以東鎮),再從沭陽(今江蘇省)乘船到達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西南海州鎮)。知府張叔夜派使者探聽起義軍方向,得知宋江率領十余艘巨船逼近海邊,於是多募敢死之士埋伏在城附近,並派輕兵誘戰海上。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中了埋伏,船只被燒,退路被斷,兵敗被俘,起義被鎮壓。

北宋宣和二年(1120)至四年,周目清溪(今浙江淳安西北)市民方臘率領浙江貧農,揭竿而起,反抗宋朝政府統治的農民起義。

南宋建炎元年至紹興三年(金天會五至十壹年,1127-1133),南宋抗金戰爭中,河北招撫司控制王彥,率領太行山區起義軍與豫、川、陜的金軍作戰。

南宋建炎元年(金天會五年,1127),南宋河東起義軍在玉澤與魯(今山西晉城、長治)之間與金軍交戰。

南宋建言元年至二年(金天會五至六年,1127-1128),邵星率領起義軍在南宋軍民抗戰中與金軍作戰。

南宋建炎四年至紹興五年(1130-1135),在南宋農民起義戰爭中,湖南起義軍首領鐘祥、楊幺率洞庭湖地區連年抗擊南宋政府軍的圍剿。

此役是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軍對政府軍的水上攻防戰。楊幺等人率領起義軍保衛洞庭湖,兵農結合,水陸並進,巧紡疑兵。他們前後堅持了六年,多次以車船優勢擊敗官軍,粉碎了敵人的七次進攻。後期嶽飛率重兵攻城,派兵誘降寨長,導致起義軍瓦解,被壹壹擊敗。然而,起義軍的行動給南宋政府以沈重的打擊。

南宋紹興三十壹年至隆興二年(金六年至大定四年,11-165438),南宋將軍率部到海州(今江蘇連雲港西南海州鎮)進行抗金戰爭。

南宋紹興三十壹年至隆興二年(金六年至大定四年,11-165438),南宋將軍率部到海州(今江蘇連雲港西南海州鎮)進行抗金戰爭。

元順帝鄭錚十壹年至鄭錚二十七年(1351-1367),元朝農民反抗並推翻了封建王朝。元末政治黑暗,統治階級內部政局動蕩。元朝政府敲詐勒索,土地高度集中,社會經濟衰落,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加劇。十壹年,民間秘密組織派首領韓及其弟子利用政府征召65438+50萬農民修黃河。農民不堪忍受元官的欺淩和繁重勞動,組織了反元活動。消息走漏,韓被俘,被殺,逃回潁州(今安徽阜陽)。5月,劉福通領導起義,頭上裹著紅領巾,被稱為紅領巾軍。後來又率軍西進河南,先後攻克襄城(今河南襄城南)、羅山(今河南羅山)、鎮陽(今河南正陽),隊伍迅速發展到十余萬人。在劉福通起義的影響下,長江南北多地爆發了人民反袁鬥爭,包括:徐州的李二(芝麻李)和趙軍勇,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的郭子興和孫德亞,韓翔流域的布王三、孟海馬;齊(今湖北蘄春)、黃(今湖北黃岡)的、徐壽輝都屬於紅巾軍體系,北方的、南方的徐壽輝是眾多起義部隊中實力最強的。這兩支義軍的發展,將元朝統治區域壹分為二,隔絕了南北,有力地打擊了元朝的統治。此外,還有張士誠起義軍。

明鄭德五年(1510)十月至七月(1512),北直隸霸州文安縣發生了由劉瀏、劉啟領導的大規模農民武裝鬥爭,反對明朝的封建統治。

從明朝崇禎元年(1628)七月到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張等農民軍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集中,從遊擊機動作戰到機動作戰,最終推翻了明朝的戰爭。

明末農民起義軍與明、清兩軍經過30多年的反復較量,推翻了明朝,打擊了清朝,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末農民戰爭最典型的戰術是運動戰,具有很大的優勢。起義軍聞風而動,形影不離,令明軍疲憊不堪。

清朝嘉慶元年(1796)至九年(1804),鄂、川、陜三省農民以安百裏教的形式反抗封建壓迫。

清嘉慶十八年(1813),九月至十二月,林清、李文成領導豫東、京畿天理教武裝暴動。

從1851(清鹹豐元年)到1868(清同治七年),黃淮流域爆發反清戰爭,由扭虧為盈的壹方轉化而來。

歷時18年的撚軍起義戰爭,波及安徽、山東、河南、江蘇、陜西等10省區,消滅清軍和地方團十余萬人,有效配合了太平天國和華北地區的人民起義,沈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在長期的反清戰爭中,撚軍形成了壹套獨特的機動戰術,屢戰屢敗。但撚軍領導人政治上目光短淺,未能形成集中統壹的領導指揮,軍事上實行流寇主義,忽視建立堅實的根據地,後來又將總兵力壹分為二,盲目指揮作戰,導致清軍各個擊破,全軍覆沒。

1851(清鹹豐元年)至1864(清同治三年),洪秀全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戰爭,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

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運動歷時14年,覆蓋18省。戰爭的規模和激烈程度,軍事籌劃和指揮水平,都達到了歷代農民戰爭的巔峰。但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教訓也很深刻。像所有失敗的農民起義壹樣,它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如陳廣起義、綠林起義、赤眉起義、黃巾農民起義、隋農民起義、黃巢起義、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張農民起義等。).這場百萬人參加的大戰,在組織上未能保持領導核心的團結,在軍事戰略決策上屢犯錯誤,在外交上缺乏經驗。

註:* * *生產黨領導的N次農民起義,此處不做總結。

農民起義的原因可以概括如下:

-土地兼並理論。這是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的。與中世紀歐洲的莊園所有制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各種封建所有制不同,中國封建土地制度的最大特點是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在小農經濟條件下,為了增加產出,農民必須不計成本地增加對土地的勞動投入,這也是中國古代精耕細作傳統的由來。這將導致邊際勞動生產率的降低,甚至變為負值。從而產生了土地集中的需要。土地的集中必然使土地上的農民數量減少,更多的人租不到土地,成為流民,聚集在山裏當土匪,嚴重的會形成農民起義。

有鑒於此,中國歷代王朝都禁止土地兼並,最嚴厲的措施是王莽的王天制度,從根本上禁止土地買賣。但在中國這樣壹個地少人多的國家,土地是最稀缺的資源,是社會財富和生息財富的主要形式,土地兼並和集中不可避免。

——專制壓迫論。這是從政治角度分析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和社會,不同階層的利益都是不可避免的。在中國這個最典型的東方專制主義國家,不可能像古希臘羅馬那樣形成不同階級爭奪利益的博弈局面。解決不同階層的利益沖突只能訴諸暴力。底層且人數眾多的農民只能通過起義和暴動來維護自己的權利。階級之間的矛盾能否緩解,取決於統治者能否實行所謂的“仁政”,自願減少對農民的壓迫和剝削。統治者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采取嚴刑峻法和暴政,從而激發農民暴動。

——人口壓力論。這是從資源角度分析的。每個朝代開始的時候,因為最近動亂,人口比較少,人口和資源的矛盾不突出,所以社會比較穩定。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長,不可避免地會陷入“馬爾薩斯陷阱”(即人口增長到壹定限度,就會通過戰爭、疾病等方式自動減少。).在農業革命之前,人口和資源的調整只能通過減少人口來進行。在歐洲,這是壹場瘟疫;在中國,是農民起義,通過戰爭和暴亂減少人口。當人口和社會生產力的矛盾接近極限時,農民起義就發生了。

-自然災害。這是從地理環境的角度分析的。中國位於亞洲大陸東海岸,水旱災害頻繁。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大多伴隨著自然災害。壹個德國研究小組對從雷州半島湖光巖湖獲得的鉆孔巖心進行了高分辨率古氣候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盛唐衰落的重要原因是長期幹旱,夏季雨水極少,因為連年幹旱導致農作物歉收,激起農民起義,最終導致唐朝在907年滅亡。每當發生重大災害時,大量農民不可避免地流離失所。當時的封建王朝無力應對自然災害,無力安撫大量處於生存邊緣的農民。農民不得不鋌而走險,起義。

——農民地下組織說。這是從農民自身的組織行為來分析的。由於幅員遼闊,中國古代的專制政權壹般只控制在縣級。鄉紳自治基本實行鄉以下,鄉村自治機構比較發達。農民秘密結社的傳統由來已久。元末的黃巾起義、紅巾軍起義等多次農民起義,都與秘密團體的組織有關。太平天國之前,民間天地會、白蓮教等組織已經興盛起來,洪秀全甚至以傳教起家。

探究農民起義的根源,對我們今天解決“三農”問題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隨著物質的豐富,特別是溫飽問題的徹底解決,農民起義失去了土壤;而且隨著熱兵器時代的到來,農民起義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然而,許多農民權利受到侵犯、農民群體性事件因拆遷和稅收負擔而時有發生、農村地下教會和迷信組織猖獗等現象,仍然提醒我們,起義的基因仍在當代農民中延續,應引起高度重視。

  • 上一篇:醫學生必讀的十本書?

    他們是哪幾個?以下是我為妳精心整理的,希望妳喜歡!

    第壹,“生活方式”

    作者:威廉·奧斯勒,鄧·譯。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

    推薦理由:本書收錄了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的二十篇演講* * * 1849-1919 * *,被視為20世紀重要的思想文獻之壹。奧斯勒曾在麥吉爾大學、賓夕法

  • 下一篇:古代婚禮的流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