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叔(961—1023 10 10月24日)化州下坳(今陜西渭南)人。
北宋政治家、詩人,與白居易、張任遠並稱“渭南三賢”。
太平興國五年(980),中進士,被授予大理和巴東、成安兩縣的評價。
剛正不阿,因屢諫而逐漸被唐太宗重用。三十二歲拜樞密副使,隨即被提拔參政。
真宗即位後,先後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任三秘。
景德鎮元年(1004),與同為謀士的畢同為宰相(同平章)。
當年冬天,契丹南侵宋朝,包圍了潁州等河北地區,震驚朝野。寇準反對南遷,主張真正的宗族歸屬,從而穩定了軍心,使宋遼雙方締結了“愛情之盟”。
景德鎮三年(1006),王欽若等人排擠他,辭職。
天喜元年(1017),恢復丞相職務。
後來,因參與朝廷權力鬥爭,被宋等人排擠,數次貶謫。最後,雷州的胡俟參了軍。
天盛元年(1023),卒於雷州。
祐四年(1053),上書為他立碑,並親筆在碑上題寫“仲晶”二字,恢復了賴爺的稱號。
由於謚號是“忠”,所以後人常稱寇為或寇來公。
寇準擅長寫詩,他的七絕尤其迷人。傳世的《寇仲玉詩集》有三卷。
2.劉·
柳永(1719—1804),本名崇儒,清代政治家、書法家施安,大學士劉統勛長子。
我祖籍安徽碭山,出生在山東諸城。
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
歷任國子監庶吉士、太淵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館大學士,以遵紀守法、清正廉潔著稱。
柳永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書法家。
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十二月(1805,1)病逝,享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謚號文清。
3.紀曉嵐
紀昀(1724 . 7 . 26-1805 . 3 . 14),本名小蘭,本名春帆,後號,是壹位道士,名叫,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人。
清朝的政治家、文學家,乾隆時期的官員。
李灌出京師為禦史,兵部、禮部、協辦、大學士、太保親王掌管國子監事務,他任《四庫全書》主編。
紀昀學儒學,博覽群書,寫詩駢文,尤其擅長考證和訓詁。
為官50多年,年輕時才華橫溢,精力充沛,晚年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
他的《嶽薇草堂筆記》就是這種心態的產物。
他的詩被後人收藏,編入《紀文達公遺集》。
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二月,紀昀病逝。因為他“敏而好學,能文,不授政績”(嘉慶皇帝題詞),所以死後謚號文達,在村裏被稱為文達公。
4.迪徐人傑
狄(630-700),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吳周時期的政治家。
狄出身於太原狄氏家族,早年以經學著稱。
歷任汴州法官、並州知府、大理寺祭司、謀士、杜摯大夫、寧州刺史、東關侍郎、文昌刺史、禹州刺史、福州刺史、螺洲司馬。他以不畏權貴而聞名。
第二年(691)九月,狄徐人傑升任丞相,兼知府、總經理。然而,僅僅過了四個月,他就被壹個殘忍的官員誣陷謀反,篡奪了他的職位並被監禁。* *後,被貶為彭澤縣令。
潁州之亂時復職,沈工元年(697年)又以欒臺侍郎、平章大臣的身份再訪,並做了演講。
在得罪嚴之後,她敦促武則天重新建立廬陵王為太子,使唐朝得以延續。
九世元年(700),帝入文史,同年九月卒。他被謚號為文昌和文慧的右相。
唐朝復辟後,司空和梁國公被追贈。
5.包拯
包拯(999-1062年7月3日),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盛五年(1027),包拯進士。
厭倦了監督禦史,他曾建議訓練士兵,選拔將軍,充實邊境儲備。
歷任三司判官,JD.COM、陜西、河北路轉運使。
他以戶部三司副使的身份入朝,請求朝廷允許鹽解交易購買。
改變對建議庭的認識,多次談到非法權貴。
曾獲龍圖閣學士學位,河北轉運使。
移知郢、陽二州,再召入朝,歷知開封府、中丞、石三使等職。
嘉祐六年(1061),任蜀密副使。
作為天章閣和龍圖閣的前學士,被譽為“包”和“包”之首。
嘉祐七年(1062),包拯去世,享年64歲。
作為追贈,謚號稱為,後被稱為蘇。
還有代代相傳的“鮑曉蘇公紀念館”。
包拯清正廉明,立朝剛毅,不倚權貴,大公無私,決策英明,敢於為民申冤,因此得名“包青天”、“包公”。
史靜有壹句諺語“如果妳不能到達關節,妳將有閻羅來養老”。
後人視他為神,視他為魁星的轉世,因其黑臉形象也被稱為“包青天”。
百度百科-寇準
百度百科-劉羅鍋
百度百科-紀曉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