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達人李白,在外漂泊37年,都幹了些什麽?" img_height="629" img_width="941" data-src="//imgq8.q578.com/ef/0619/a496758672aee36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青少年時期,李白就壹邊讀書,壹邊 旅遊 。當時,他常去的山有戴天山、大華山、竇圍山和紫雲山等。15歲時,李白跑到梓州,拜趙蕤(註:唐朝著名的縱橫家)為師。17歲,李白跑到北川縣,大禹的出生地,留下了“禹穴”二字。20歲以後,李白又先後去了成都、眉山、重慶和峨眉山等地。
25歲時,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直至李白62歲去世,這30多年間,李白不是走在 旅遊 的路上,就是走在即將去 旅遊 的路上。那麽,李白這壹生到底去了哪些地方?
唐宋八大家之壹的曾鞏,曾考證過李白的足跡,將其概括為以下範圍:
“蓋白蜀郡人,初隱岷山,出居襄漢之間,南遊江淮,至楚觀雲夢……去之齊、魯,居徂來山竹溪。入吳,至長安……北抵趙、魏、 燕、晉,西涉歧、外,歷商於,至洛陽,遊梁最久……復之齊、各。南遊淮、 泗,再入吳,轉徙金陵,上秋浦,尋陽……終以汙璘事長流夜朗,遂訊洞庭,上塊江,憩嶽陽、江夏。久之,復如尋陽,過金陵,徘徊於歷陽、宜城二郡。其族人陽冰為當塗令, 白過之,以病卒。
由此看來,李白這壹生,東至大海,北到雁門關,南到蒼梧,西到隴西。從現在的地理位置來看,李白的行跡遍布四川、湖南、湖北、安徽、山東、河南等14個省市。以及黃河,長江,洞庭湖,鄱陽湖,太湖等五湖四海,黃山,廬山,峨眉山,太行山等三山五嶽。
旅遊達人李白,在外漂泊37年,都幹了些什麽?" img_height="561" img_width="854" data-src="//imgq8.q578.com/ef/0619/eba3c874d9c0cc44.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而在那個交通不便,出行全靠走的年代,李白能遍遊中國的名山大川,足以見得,他絕對是壹位 旅遊 達人。而且,李白和酈道元、玄奘、鄭和和李時珍等人不同。相對於後者而言,李白沒有任何負擔。
酈道元出行,是為了考察地理,玄奘是為了取得真經,鄭和是朝廷任務,李時珍是為了修藥典。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些人都是出差,李白才是真正的 旅遊 。然而,就算是再喜歡 旅遊 的人,也得有累的時候吧?
李白外出 旅遊 ,難道單純看風景嗎?並非如此。縱使被稱為浪漫詩人的李白,也曾深陷“銅臭”,而無法自拔。
杜甫曾說,“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盛唐時期的唐朝, 社會 治安良好,可以放心大膽的出遊。因此,唐朝時期的文人,也非常熱愛 旅遊 。同時,他們借助外出 旅遊 的契機,幹謁投獻,結交官員,期望有壹日能夠飛黃騰達。剛從蜀道出來的李白,也是這樣的想法。
李白曾經在《與韓荊州書》當中寫道:“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其中,“便幹諸侯,歷抵卿相”,說的是李白也多次給達官貴人寫信自薦,追求官場。只可惜,李白壹直郁郁不得誌。後來,好不容易入朝為官,卻只混了壹個微不足道的小官。
終於,在經歷了壹次又壹次的打擊之後,李白放棄了做官的想法,開始專心致誌的 旅遊 ,並寫下了“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和“心愛名山遊,身隨名山遠”的詩篇。
旅遊達人李白,在外漂泊37年,都幹了些什麽?" img_height="588" img_width="773" data-src="//imgq8.q578.com/ef/0619/043443bce96a0f8d.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這壹路下來,李白也並非是壹無所獲,除了留下900多篇詩文以外,他還結交了壹眾好友。如孟浩然、杜甫、王昌齡、賀知章、高適、汪倫、元丹丘和司馬承禎等人,都是李白的圈中好友。尤其是元丹丘和司馬承禎,他們兩人還是李白的道友。
李白這壹生,光是寫給元丹丘的詩,就多達十四首。《將進酒》當中,“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的丹丘生就是元丹丘。而現如今,李白留下的唯壹壹件傳世真跡——《上陽臺帖》,則是和司馬承禎有著莫大的關系。
公元744年,李白攜好友杜甫和高適,前去拜訪道友司馬承楨。未曾想,司馬承禎已然仙去。看著司馬承禎生活過的道觀,以及他留下的巨幅山水畫,李白有感而發,潑墨寫下了《上陽臺帖》壹文: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全文20余字,卻是用筆縱放自如,快健流暢,於蒼勁中見挺秀,可謂是意態萬千。作為李白的唯壹傳世真跡,《上陽臺帖》也是幾經波折。它曾先後被宋徽宗,趙孟堅、賈似道、張晏和乾隆皇帝等人收藏。
旅遊達人李白,在外漂泊37年,都幹了些什麽?" img_height="609" img_width="879" data-src="//imgq8.q578.com/ef/0619/c12f1acea4e12f7d.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建國前,《上陽臺帖》被收藏大家張伯駒所得,後被其捐獻給國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盡管《上陽臺帖》已經被放進了故宮博物館,但是他的故事並沒有結束。
近年來,隨著大家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從傳統文化當中汲取精神內核。如致力於“茅臺老酒鑒藏的資深專家”茅友公社,利用其10余年的行業經驗,匠心打造了壹款自主品牌——上陽臺酒。
上陽臺酒,緣起於李白唯壹傳世真跡《上陽臺帖》。制作時,茅友公社嚴格遵循只選酒不釀酒的標準,精選陳年基酒,在茅臺鎮恒溫儲藏,打造了壹款酒“凈”味“雅”,然悠長沁人的好酒。而這種特殊的風味特色,恰如《上陽臺帖》壹樣,雖筆墨壹尺,卻道盡氣象萬千。
旅遊達人李白,在外漂泊37年,都幹了些什麽?" img_height="899" img_width="1200" data-src="//imgq8.q578.com/ef/0619/23de3b49c1c7de28.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而對於茅友公社而言,他們不僅想打造出壹款好酒,還想借助此酒,致敬酒中仙人、詩中仙人李白。因此,上臺酒不僅擁有文化價值,還擁有著極高的收藏價值。對於愛好酒的人來說,絕對不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