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人雕刻玉馬,除了欣賞佩戴外,還有哪些更深的寓意?

古人雕刻玉馬,除了欣賞佩戴外,還有哪些更深的寓意?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馬文化屬於不可替代的壹種精神。在古人的眼中馬文化和龍文化是並駕齊驅的。通過文化追宗,我們可以知道,最早關於馬的故事是七千年前的伏羲文化時期。這個故事和伏羲的先天八卦圖有著很強的關聯性。

關於這個故事很多人應該是聽說過的。這個故事講的是7000年前伏羲看見有龍馬從黃河浮出(這裏所說的龍馬就是龍頭馬身體的神獸)而這匹龍馬的背上畫著的就是河圖,河圖的出現直接啟示了太昊先聖,使其畫出了先天八卦圖,至於先天八卦圖的歷史意義在此我就不加以贅述了(據說先天八卦圖將天地宇宙的道理就在圖中了)。

淩家灘出土河圖洛書

而龍馬最終成為了華夏文明中重要精神的代表,這種龍馬精神是中華文化神傳的重要表現。其中天道的自強不息就是其精神實質,也正是由此龍馬精神演化出人道通天的君子之德。用龍馬來啟示人激勵人標榜人,這就說明龍和馬的本性對於人性教育的重要性,於是天子和皇宮就以龍來作為圖騰,上能登天,下可入水,神龍不見首尾則更有妙處。在市井之中,馬的精神就成為進取奮發的象征了,如馬到成功這樣的成語便在市井之中很是受用。而所謂龍騰經天,馬躍行地也就是龍馬精神在官家與民家的不同體現罷了。

淩家灘出土河圖洛書

不管是從伏羲龍馬河圖的傳說,還是皇家以龍為象征的做法,亦或是市井之中愛馬的習俗,都說明了壹點,那就是馬文化壹直是中華文化精髓的壹部分,它伴隨著華夏民族走過了五千年的歷史進程。在歷史上有很多關於馬的故事,比如周穆王八駿西巡、漢武帝強國之策中關於育馬、求良種名馬的渴望、項羽和烏騅馬、關公與赤兔馬、劉備與的盧馬、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駿、伯樂與千裏馬、更有甚者相馬成為壹種學術有專門的《相馬經》。縱觀世界各個民族沒有壹個民族能夠像中華民族這樣的愛馬!接下來我們就著重講述壹下名人與馬的故事。

書畫作品

第壹個名人與馬的故事,當屬周穆王無疑。周穆王西周第五位天子,西周在周穆王的治理下使得大周更加的輝煌。這位周天子能征善戰,在其祖輩的基礎上,外挫強敵,內修國政(大敗犬戎,楚國,平定國內諸侯之亂)擴展了疆土,穩定了江山社稷。在這樣的文治武功的基礎上穆王天子駕八駿西巡,此舉使得西域強國的首領西王母朝拜。然而這位英勇而又雄才大略的天子,他卻是壹位愛馬的天子。歷史雖然湮滅了他生平的功績但將他八駿西遊的故事壹代壹代的傳承了下來!

周穆王西巡

其次便是大漢天子——漢武帝。漢武帝是喜歡馬的天子,但他的好馬並不完全出於個人的興趣,有很大壹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敵人的威懾。他與其父輩不同,或者說他已經厭惡了父輩們對匈奴的謙讓,在西漢王朝忌憚匈奴將近百年的歷史中漢武帝這位性格剛強的皇帝爆發了,他以舉國的力量育馬強兵,任人唯賢,壹舉扭轉了匈奴屢次進犯,這時漢文化中的馬文化是民族富強繁榮的體現。

西安漢武帝雕塑

兩千多年來,武將與馬是分不開的,力能扛鼎的戰將項羽和他胯下的烏騅馬,武聖關羽與他的赤兔馬,尚未登基稱帝的秦王李世民與他的六駿,劉備與救他壹命的的盧馬,這樣的故事,這種的馬和英雄結合到了壹起出現的歷史精彩篇章,在那個冷兵器時代不知道有多少,這些驚人的戰績,成就壹代英豪也成就了壹代名馬。

近代戰爭中的騎兵

書畫作品

書畫作品

在這樣的文化的影響下,很自然的就會出現“凡是有英雄夢的人幾乎都愛馬”的現象,當然不管在古代還是在今天壹匹良駒駿馬,雖不至於“千金買馬骨”但也絕對屬於奢侈品!於是馬文化便有了另壹種傳承。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以馬為創作題材的玉器,最早見於殷商時期,歷代所見不多。

玉雕馬

以馬為創作題材的玉器,最早出現於殷商時期。殷商玉雕馬雖存世較少,但卻非常有自己的特色。殷商玉雕馬跟殷商時期的玉雕鹿、玉雕兔子壹樣,它們的形體都比較小,軀體扁平,在馬的軀體上沒有任何紋飾,所用玉料都是片狀,陰刻線雕成,馬的形狀壹般為垂首張口睜眼,且眼睛為殷商時期獨有的“臣”字目,尾巴下垂,馬體的中部會刻壹條凸脊,脖頸部刻畫有鬃毛,多為直立行走狀。屬於佩飾性玉器,有穿孔,穿孔壹般位於馬的腦後。

商代玉馬

兩周時期的玉馬數量相比與殷商時期則更加稀少,但在雕刻技法上有很大進步,已經從商代的片雕發展為圓雕造型。西周玉馬壹般作站立狀,目前視,鼻翼翕張。頸上刻有鬃毛。腹肌略鼓,臀腹緊圓。在馬身體表面會以雙鉤陰刻技法琢出卷雲紋以作修飾。

玉雕馬上封侯

戰國玉馬現有的出土文物只有壹件,該玉馬為圓雕加鏤雕而成,微張口,張目前視,外露鼻孔,豎耳向前作警聽狀,尾下垂且在末端結毛髻,頸背上以壹隨形條狀脊表示鬃毛,通體光素,呈前足直立、後足微曲的直立狀,足下壹長方形扁平座承托四足並連為壹器。

玉龍

漢代玉馬數量較多,形制也趨於豐富,是古代玉馬制作史上的重要時期。主要有兩種形制,壹是整體伏臥形,二是仙人奔馬形。此期玉馬,受到“龍馬”、“天馬”文化的影響都會帶有羽翅,在馬的頭部上,五官多會采用淺浮雕手法表示,寫實性強,用手觸摸時會有雕刻形成的梭角感,大多昂首前視,張大口並露齒、舌(這壹形象與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銅奔馬”非常相似)。在馬的脖頸處會以若幹平行短線來表示鬃毛,馬尾翹起且尾尖下垂。四足有的呈跪地或伏地形,有的呈奔跑狀。

玉雕獸

在魏晉至南北朝至唐宋玉馬的表現形式並無大的變化,故而我們就以玉馬的繁盛時期宋朝為例。宋代,是繼漢代玉馬之後又壹個興盛期,數量較多,制作精美。切合歷史玉馬的繁盛期都與漢民族政權遇到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威脅有很大的關系,漢如是、宋如是。

商代玉兔

整個宋朝玉馬的風格是非常寫實的,因此宋代玉馬以寫實為最大的特點。宋代玉馬在雕琢上通常是橄欖式目,微張口,用多條細密平行的弧線表示鬃和尾間的毛。此外,宋朝的玉馬均為圓雕,造型也比較溫順,很少出現奔躍狀的玉馬,主要為跪地伏臥之態(筆者推測這與宋代文化繁榮有很大的關系,因為有宋壹代,以文治國,文人是社會的主要掌權者,因此原本代表武力與軍威的馬也被文人化了,而這種現象表現在玉馬的雕刻上就變成了跪地俯臥的姿勢)。因此宋代玉馬整體風格憨態可掬,非常可愛富有文人的細膩溫情。

玉臥馬

元明時期的玉馬,基本沿襲宋代之風格,唯壹的變化就是在造型上除過立雕、片雕外,還會運用到壹種全新的雕刻技法——立體鏤雕。並且在雕琢內容元朝的玉馬更加豐富,有“牧馬人”、“馬上封侯”等以寓意為題材的玉馬。在具體形態上,鬃毛由平行弧線演化為多組分束、馬頭開始出現回首後盼狀姿態。明代玉馬的造型繼承了元朝的傳統做法,無明顯變化。

玉雕馬

清代玉馬中,除獨立的馬這種題材外,人騎馬上作遊玩山水風光的玉雕開始出現,且清代玉馬玉質精優,生動逼真。雕琢重點由馬變成了人或馬飾的雕琢。清代玉馬,圓雕馬,多表現為肥壯的體態。器形中寓意吉祥成為了馬的主要使命。最常見的有“壹馬當先”、“馬到成功”等題材。

《飲馬圖》

總之,馬文化在中華文化中很是重要,雖然在唐朝玉雕馬並不多見,但是唐朝的“三彩馬”絕對是馬文化藝術品中的魁首!因此我們可以得知馬在古代不但是先進生產力和交通工具的代名詞更是進取向上和中華民族尚武精神的體現!

  • 上一篇:臥室裝修知識
  • 下一篇:在古代,人們用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