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代歷史上的禮儀故事

古代歷史上的禮儀故事

1)鐵杵磨成針: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不愛讀書。他經常逃學,在街上遊蕩。

有壹天,李白又沒去上學。他在街上閑逛,四處張望,不知不覺到了城外。

溫暖的陽光,歡快的鳥語,隨風搖曳的花朵,讓李白感嘆,“這麽好的天氣,整天在屋裏讀書,多無聊啊?”

走著走著,在壹間破舊的小屋門口,壹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在磨壹根棍子那麽粗的鐵杵。

李白走過去。“妳在幹什麽,老太婆?”

“我想把這個鐵杵磨成繡花針。

”老太太擡頭朝李笑了笑,然後低下頭繼續磨。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麽粗,什麽時候才能磨成細繡花針?”

老婆婆問李白:“滴水能穿石,愚人能移山,為什麽鐵杵不能磨成繡花針?”

“可是,妳這麽老了?”

“只要我比別人努力,就沒有我做不到的事。

"

李白為老婆婆說的話感到羞恥,回去後再也沒有逃學。

我每天都非常努力地學習,終於成為了壹個不朽的詩人。

(2)團結的力量:從前,吐谷渾國王有20個兒子。

他的20個兒子都很能幹,很難區分。

但是,他們自力更生,技術高超,不在乎別人。他們認為只有自己才是最有才華的。

平時20個兒子經常在暗地裏打架,見面就互相嘲諷,還總是在背後說對方壞話。

阿燦看到兒子們水火不容,非常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水火不容的局面,各個擊破,然後國家安全就箭在弦上了。

阿禪經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諄諄教導兒子們不要互相攻擊和爭鬥,要團結友愛。

然而,兒子們對父親說的話都是壹個耳朵進壹個耳朵出。表面上他們假裝按照指示去做,實際上他們並沒有放在心上,或者說他們仍然我行我素。

隨著豺狼變老,他知道他的統治不會持續太久。

但是兒子們在自己死後會做什麽呢?沒有人可以教導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那個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怎樣才能讓他們懂得團結?豺狼越來越擔心了。

壹天,久病臥床的阿滿預感到死亡即將來臨,他終於有了主意。

他把兒子們叫到病床前,對他們說:“妳們每人把壹支箭放在地上。

“兒子們不知道為什麽,但他們還是這麽做了。

豺狼叫他的兄弟木裏揚說:“拿起壹支箭,把它折斷。

”穆立言順手拿起了身邊的壹支箭,稍微壹用力,箭就斷了。

豺狼補充道:“現在妳把剩下的19箭全部撿起來,綁在壹起,然後試著折斷。

”穆立言壹把抓住那捆箭,拔出吃奶的力氣,彎下腰咬牙切齒,脖子上青筋畢露,大汗淋漓,卻始終沒有折斷那捆箭。

豺狼慢慢地轉向他的兒子們,語重心長地說:“妳們都很清楚,壹支箭輕輕折起來就斷了,但是放在壹起就壹直斷。

妳的兄弟們也是如此。如果互相對抗,單獨行動,很容易失敗。只有20個人團結起來,齊心協力,妳才會有巨大的力量,可以戰勝壹切,維護國家安全。

這就是團結的力量!"

兒子們終於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了自己過去的行為,流著悔恨的淚水說:“父親,我們明白,您放心吧!”"

豺狼見兒子們真的明白了,放心地點了點頭,閉上眼睛,安然死去。

斷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能產生戰勝壹切困難的巨大力量和智慧。

(3)聰明的報童:在某個地區,有兩個報童在賣同壹份報紙,他們是競爭對手。

第壹個報童很勤快,每天沿街叫賣,聲音很大,但是每天賣的報紙不多,有減少的趨勢。

第二個報童願意動腦子。除了沿街叫賣,他每天還堅持去壹些固定的場合。他壹去,就給大家發報紙,以後收錢。

越是熟悉的地方,賣的報紙越多,當然也有壹些損失。但漸漸地,第二個報童賣的報紙多了,第壹個報童能賣的少了,他只好維持生計。

為什麽會這樣呢?第二個報童的做法意義重大:第壹,在壹個固定的區域內,同壹份報紙的讀者和顧客是有限的。

妳買我的就不會買他。我先把報紙發出去,拿到的肯定不會再買別人的報紙了。

意思是我先占領了市場,我做的越多,他的市場就去的越多,打擊了競爭對手的利潤和信心。

第二,報紙不像其他消費品,決策過程復雜,買多了隨意,壹般不會因為質量問題退貨。

而且錢也不多,大家也不會送人。如果今天沒有變化,他們明天壹起給。有教養的人不會為難孩子。

第三,就算有人看了報紙不給錢還,也沒關系。首先,報紙總會積壓。另壹方面,他看完別人的報紙肯定不會買,他還是自己的潛在客戶。

點評:壹個小小的報社,有這麽多的技巧。可見,商科是壹本永遠學不完的書。任何時候,只要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就會有獨特的收獲。

  • 上一篇:又是壹年,清明節600字作文。
  • 下一篇:古代讀書人戴的帽子叫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