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代學生開學要舉行什麽儀式

古代學生開學要舉行什麽儀式

古代學生開學要舉行的開學典禮包括:正衣冠、行拜師禮、凈手凈心、開筆禮等環節。

據《禮記》記載:“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講究禮儀要求首先從自身言談舉止開始,做到衣著整潔、表情端莊、說話和氣。因此,古代開學儀式的第壹課即是“正衣冠”,古人認為“先正衣冠,後明事理”。入學時,新生要壹壹站立,由先生依次幫學生整理好衣冠,然後學生排著隊到學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後才能在先生的帶領下進入學堂。

步入學堂後要舉行拜師禮。學生先要叩拜至聖先師孔子,雙膝跪地九叩首,然後是拜先生的三叩首。拜完先生,學生向先生贈送六禮束脩。脩就是幹肉,壹條幹肉為壹脡,十脡為壹束,束脩也就是十條幹肉。

所謂六禮束脩,指的是古代行拜師禮時,弟子贈給先生的六種禮物:幹肉條(感謝師恩)、芹菜(勤奮好學)、蓮子(苦心教育)、紅棗(早早高中)、桂圓(功德圓滿)、紅豆(紅運高照)。束脩禮壹直沿襲至明清,雖然後世送的禮物已不盡相同,人們卻壹直把送給先生的酬勞稱為束脩。

先生在收下束脩後,會回贈《論語》《孟子》等禮物,同時帶領學生齊頌《大學》首章,強調“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意義。行過拜師禮後,學生要按照先生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凈手”。凈手的做法是正反各洗壹次然後擦幹,寓意在於凈手凈心、去雜存精,希望學生能在日後的學習中專心致誌、心無旁騖。

開筆是中國古代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形式的稱謂,古代讀書人只有開筆破蒙後方可入學讀書。這是開學禮的最後壹道程序,包括朱砂開智、擊鼓明智、描紅開筆等。“朱砂開智”由先生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筆,在學生眉心處點上壹顆紅痣,因為“痣”與“智”諧音,寓意學生從此開啟智慧,目明心亮,日後的學習壹點就通。

擊鼓明智的傳統來源於《學記》“入學鼓篋,孫其業也”,意在通過擊鼓聲的警示,引起學生對讀書的重視;“描紅開筆”就是學生在先生的指導下,學寫人生的第壹個字“人”,寓意做學問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做人,壹撇壹捺,古人把“人”字造得如此簡潔,卻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

完成這壹系列儀式之後,就算是正式開學了。入學讀書,接受教育,這是壹個人走向社會化的關鍵時期。禮儀教育對於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待人接物和立身處世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壹環,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古代學生開學舉行儀式的意義

古代學生開學舉行儀式的意義在於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加強學生對學習的認同感和責任感,並促進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和團結合作。這些儀式通常包括壹系列傳統的儀式和慶祝活動,如開學典禮、祭祀儀式、學風講堂等。

首先,開學儀式可以提醒學生們學習的使命和責任。通過正式的儀式和莊嚴的場合,學校可以向學生們傳達學習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同時強調學生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其次,開學儀式有助於建立學生的集體認同感和歸屬感。在開學儀式上,學生們會集中在壹起,***同慶祝新學期的開始。通過參與儀式和與同學們***同經歷的時刻,學生們能夠感受到他們是壹個大家庭的壹員,增強團結合作的精神,培養集體榮譽感。

此外,開學儀式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儀式上,學校可以邀請校長、老師或其他受邀嘉賓發表演講,介紹學校的教育理念、目標和規章制度等,向學生們傳遞重要的教育信息。同時,學校還可以組織學風講堂等活動,激勵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古代學生開學舉行儀式的意義在於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建立學生的認同感和責任感,促進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和團結合作。這些儀式在傳統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學生們的學習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 上一篇:做不倒翁的小學作文
  • 下一篇:Ins air table布局參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