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古代文化的結構分類,各家學派標準不同,分類也不同:有物質與精神兩分法;有物質、制度、精神三分法;有物質、制度、行為、心態四分法;還有物質、社會、精神、藝術、語言、風俗六分法等。這些劃分盡管層次不壹,但都是按照人類創造文化的發展進程由物質到精神、由感性到理性的層次劃分的,適用於專業人員的學習研究。中學生學習教材中的中國古代文化,應根據教育功能的不同來劃分。
中學語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識,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政區歷法、軍事刑律、陰陽五行、家族禮法、音樂美術、飲食服裝、車馬冠蓋、文化奠基、政治經濟制度、明君賢相的治國方略,以及價值觀念、道德情操等等,但由於教材中沒有專門論述中國古代文化知識的課文,這些知識都零散地分布在古文典籍之中,教師教學難,學生學習更難,因此,教學時應將分散的古代文化知識根據教育的功能不同梳理歸類,每壹類下分若幹知識點,以課文中的某壹古代文化知識點為突破口作分析,成扇面輻射展開,拓寬範圍並向縱深發展。然後再探討下壹個知識點。這樣做有三個好處:壹是將課文中零散的知識歸類成系統,建立知識鏈條。二是教師們在傳播零散的古代文化知識時可以采用專題講座的方法。三是給學生提供壹種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打開思路,養成良好的治學習慣。
2.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讀後感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讀後感
因為在做關於《節日文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研究》這壹課題,所以最近多接觸關於傳統文化、中外文化、節日文化等類似的書籍,而我對傳統文化尤為感興趣,所以就打開了王力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這本書,徜徉書中,趣味多多。
讀傳統文化的書壹般都感覺比較枯燥晦澀,甚至會有大量的生僻字不知其音其意。這本書涉及天文地理、衣食住行,傳統文化涵蓋面之廣自不用說,且文筆風趣詼諧,插圖精美,圖文結合,穿插故事、文獻等,配有相關註釋,讀來不覺無味深奧,通俗易懂,趣味橫生。書中的插圖,或是關於器皿,或是關於建築,或是關於絲帛……線條清晰,真實可感,觸摸上去好像在和中國古代的這些精品做最親密的接觸,不禁感慨傳統文化的美好和厚重。
本書簡介中就是壹連串的發問“妳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壹個假耳朵麽?妳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麽?妳知道最古老的同心結是什麽樣子麽?妳知道黃帝戰蚩尤的真相麽?”……真想做壹位學識淵博、旁征博引的老師,如果真能在語文教學中,必要之時,將這些知識、故事、文獻信手拈來,延伸引用,我的課堂肯定頗受歡迎吧。作為壹名語文老師,是需要汲取多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才能給予學生最好的文學滲透。
關於傳統節日書中也有涉及。比如中元節是中國人非常重要的祭祀去世親人的節日,又叫“盂蘭盆節”或“河燈節”。盂蘭盆是梵文音譯,原意為“從苦難中拯救”。這個故事和目犍連(也就是中國民間目連戲的男主角目連)救母的故事有關。傳說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壹目連成就神通後,欲度化父母,以報生養哺育之恩。結果送給母親的飯食壹遞到母親手上就化成火炭。佛陀說每年七月十五日,是佛歡喜日,我們都要集結佛法僧三寶的力量,超度我們的七世父母。這個故事的內涵,其實還遠比它表面上看要來得深刻。實際上,佛教界內的人大多認為盂蘭盆的故事講的就是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轉化的原因。
其實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尤其是詩詞小說中關於中元節的描寫並不少。中元節作為寄托哀思,為已逝親人祈福的傳統節日,歷史甚至比清明節更為悠久,意義也不在清明節之下。它已被列入民俗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各地均有不同的民俗活動,類似的傳統節日還有上巳節和寒衣節。
僅以中元節為例,關於節日文化資源在語文教學的運用需要篩選、提取、比對、舍棄。關於節日文化中的消極思想是糟粕,需要摒棄,涉及的詩詞文化、哲學思想、節日意義則是精華,可以酌情保留。同壹節日的不同資源需要深思熟慮,找準切入口;不同節日的文化資源,也要需要對比和取舍。這要看這種節日文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是否必要,是否有意義,是否有積極意義。這是壹個長期研究和思考的命題。
我看《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與其說是研究,更像是壹種“掃盲”,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意蘊深刻,真正感悟絕非壹朝半夕之事。了解未知領域或不精通的領域,是壹種自我學習和修養的過程。讀書多壹點,發現多壹點,懂得多壹點,僅希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或課題研究中有所價值,有所運用。這是壹種責任,需要堅持。
3. 讀國學小書院古代文化常識讀後感400字
我是滿懷著驚嘆讀完這本書的,書中那壹個個大大小小的發明和層不出窮的好點子,讓我明白,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創新,無論是大發明還是小成就,創新就在我們身邊,等待著我們的發現。
阿爾貝斯山的往事,使我領悟到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發現。愛迪生的執著,使我體會到他那永不放棄的精神。
聰明的報童,為我講述其實有時,獨特的想法會給人意想不到的收獲。都市裏的懸崖,讓我知道,壹個成功的創意,必須關註生活,關註人們的需求。
地球的另壹面,使我明白采用逆向思維,常常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情侶蘋果壹章,普通的蘋果竟能壹售而空,這卻是源於那記在兩個蘋果上的蝴蝶結,多麽有創意呀!創新,有時就是比別人多想壹步。
有壹次,學校開展了壹個有趣的演唱會,我被選上了,於是我不停地背壹天到晚要背很久。後來我想:這樣背雖然效率高,但打擾我了我的學習學習計劃,就決定每天清晨起早壹些,背半個小時,睡前半個小時。
這樣壹來我的學習計劃又沒打亂背的也很流暢,取得了好成績。讓我們,睜大眼睛,豎起耳朵,打開妳探索的思維,在生活中去發現,去思考,去創新,相信那靈感的壹瞬間會出創新的火花。
千萬別忽略妳生活中的偶然,也許他就是靈感的來源。
4. 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讀後感500字
5. 古代文化常識
大計3年壹考,小計壹年壹考。
西周考績法分大計與小計兩種,大計法由家宰和小宰大官負責,考核的內容包括廉能、廉政、廉法等,主要是對官府官員實行六計考核,審查他們政務、嚴格推行政令、執行法令的能力和表現。
三年為大計,分月計、歲計、大計三種形式。
小計法又叫大比法,由鄉師負責,考察在教育、政事、法紀、戶籍六畜及所有兵器方面的能力和表現,每年壹次,成績呈報上級,到三年大比之際,鄉師再負責考核官吏的教育政績和報告的真實性和確定性,以此作為賞罰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