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人是如何翩翩白紙妙手制?

古人是如何翩翩白紙妙手制?

紙是百姓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之壹,若是沒有紙,讀書、寫字、畫畫都無法進行,因此在我國,造紙術和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並稱為四大發明。紙的發明在我國也經歷了很多階段,最初人們在龜背、動物的骨頭、石頭、金屬等物品上進行記錄,如商代時期的甲骨文,後來到戰國時期人們漸漸開始將竹子制成竹簡來記錄文字。

後來隨著蠶絲技術的發展,人們又開始將更為輕薄的絲綢制成帛來記錄文字,但是帛的造價較高,竹簡又厚重,占空間又大,不便於使用。直到公元105年,蔡倫發明了用樹皮、草根、破布、漁網等為原料制作紙的方法,利用這種方法制出的紙張輕便耐用環保,成本也較為低廉。正因為造紙術的發明,使得我國的文字和文化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傳承,為了紀念他的貢獻,造紙行業將蔡倫奉為祖師爺,並且在每年的農歷五月二十七這壹天舉辦典禮進行祭拜。

造紙匠制作紙張時使用的主要原料有樹皮和竹子兩種,常用的樹皮是構樹皮,制作紙張的工序有數十道之多。首先,造紙匠要把收集到的幹的構樹皮在水中浸泡,直至其變得柔軟為止。接著造紙匠要將泡好的原料進行整理歸類,按照不同的長短、粗細分別歸為不同的類別整理起來。其次是泡料,將整理好的原料按照壹定的順序放在水中繼續浸泡,這次浸泡的時間為七天左右。

泡好後在水池中加人石灰混合均勻,再把泡過之後的構樹皮按照順序放人池中浸泡幾分鐘再拿出,拿的時候要註意將同壹類型的樹皮原料放在壹起,避免混亂。之後將紙張再按照順序整齊地放在架子上,讓原料中的水慢慢地滴幹。接著就要把滴幹水的原料放在蒸窯中進行蒸制,這個步驟又叫作“蒸料"在蒸的過程中要註意中間翻壹次料,以保證所有的原料都可以蒸孰壹般來說是先蒸七天左右,再把底下的原料翻上來,把上面的原料翻下去繼續蒸七天左右,直到所有的原料都完全蒸熟為止。蒸熟之後的原料還要進行洗料,即將其放在清水中進行攪拌和擠壓,在過去造紙匠常會直接用腳來踩,這個步驟可以將原料表面的黑殼等雜質去掉,以便制出的紙張更加幹凈。

之後造紙匠還要把原料按照整理好的順序放在流水中漂洗七天左右,漂洗後的原料將會更加純凈柔軟,隨後要把原料中的水分擠幹再放到清水中清洗壹次,這樣反復處理之後,原料中的雜質就會基本清洗完全了。接下來就要對原料進行增白,這壹步要把原料放到石灰制成的堿水窖中蒸煮24小時左右,然後把原料用木制的工具打成皮狀,再次放人清水中,用特制的工具在原料裏進行攪動,直到完整的皮狀原料被攪散為止;然後再把碎的原料小塊放到水中,再用木棒進行攪拌,通過水流的作用力使得原料在水中分布均勻,再把竹簾放在水中,輕輕地擺動竹簾,這時水中的原料就會慢慢地粘在竹簾上,形成了薄薄的壹張紙。

接下來,造紙匠就要把竹簾上的紙粘貼在臺面上,這個步驟是通過把竹簾反過來來完成的。如此慢慢地將竹簾上的紙壹張張地疊放起來,疊滿壹定的數量之後,造紙匠就要把木制的平板蓋在紙上,將紙張摞擠壓幹,最後把紙張曬幹,裁剪掉周圍的毛邊就可以了。制作完成後,造紙匠還要把紙張以每壹百張壹摞疊起來,捆好以方便售賣。

除了樹皮之外,還有壹些地區會采用竹子作為原料來制作紙張,它的制作工序同樹皮略有不同。首先造紙匠要選擇好竹子,用作造紙的竹子不能太嫩,接著要把竹子劈成細細的長條狀捆成捆,隨後把竹捆放進倒有石灰的水池中進行攪拌,再把它撈出來放進專門的窯內加楞接著造紙匠要把竹子用特制水加熱煮,煮的時間以20天左右為宜。

緊接著造紙匠要把竹子用特制的鞋底帶有釘子的鞋把它踩爛,再用清水反復地清洗數次,直至清洗掉雜質為止。接下來要將原料再壹次放人窯內,用草木灰加水潑灑,再加熱煮20天左右,此時竹子就會在高溫和草木灰的綜合作用下發酵成為制作紙張的料子,再將其打成竹漿放到水槽中攪拌均勻。接下來的步驟同樹皮制作紙張大致相同,利用竹簾子將紙張從水槽中粘起來並放在平板上,壓幹紙上的水分之後再將其烘幹,按壹百張為壹摞裁剪整齊即可售賣。

不論是哪種造紙法,造紙匠都要選用木質化程度較低,容易制成漿的原料進行制作,所有的工序步驟都完全依靠造紙匠的手工操作,十分煩瑣辛苦。壹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民間還有造紙作坊使用這種古老的造紙技術,但是同機械化造紙技術相比,古法造紙的程序復雜、細瑣、繁復、時間長,經濟效益相對較差。因此,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傳統的造紙工藝慢慢地被淘汰了。

  • 上一篇:廚房隔斷門怎麽樣?有什麽風水禁忌嗎?
  • 下一篇:古代文化常識評課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