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麗的陽朔,有壹座奇怪的山,山頂是中空的,形狀像壹彎新月。夜晚,若壹輪明月掛在天空,這就是著名的景點“月亮山”。傳說有壹位老母親,每天爬上山,坐在月亮裏,向遊客賣水,所以大家都叫她“月亮媽媽”。去陽朔,晚上看著山上的月亮,想著裏面的月亮媽媽,妳會突然有壹種不可思議的神奇感,就像聞到了童話的味道。
“月”與“母親”聯系在壹起,給人以美好的遐想,這不是偶然的,而是與中國文化有著源遠流長的血緣關系。禮記。禮器上說:“大明生於東,明月生於西。這就是陰陽之別,夫妻之位也。古人稱日為“日”,稱月為“月”,月亮和女人都是女人味的代名詞。
壹個
月亮作為女性的象征,起源於原始時期的女性生殖崇拜。女媧,創造人類的祖先,也是月神。漢墓磚畫中,伏羲手捧太陽,女媧手捧月亮。古代人認為女人和月亮具有相同的性質,都有‘脹’的趨勢,只要月相的變化周期,就有月經期。在他們的觀念中,物體可以在空曠的空間中通過某種神秘的感應而行動,所以月光照射可以讓女性懷孕。所以,月亮賦予了女人壹種神秘的能力。
早期人類對其父輩的意義並不明確。女性在原始母系社會中處於崇高的地位,她們繁衍後代的願望推動了月亮信仰的不斷發展。月亮的感應力逐漸擬人化,演變成高貴的月亮女神。
中國最著名的月神是嫦娥,根據後來的考證,女媧、女媧、嫦娥、嫦娥其實是同壹個人。嫦娥是怎麽飛向月球的?據《淮南子》記載,後羿去西王母那裏要長生不老之藥,被嫦娥偷吃了,逃到了月亮上,變成了癩蛤蟆和月亮精。後來癩蛤蟆變成了兔子,於是月中癩蛤蟆和兔子並存。東漢時,蛤蟆被驅逐,月宮裏只剩下玉兔,魏晉以後再沒人提起蛤蟆。
《淮南子》中嫦娥的醜,寓意著母系王國滅亡後,隨著父系文明的建立,女性地位驟然下降,嫦娥奔月象征著女性在父權制驅使下的孤獨和悲慘的感情。癩蛤蟆變玉兔,說明嫦娥的地位在後世又有了提升。這與中國文化的女性化轉向有關,文人對月亮的反復吟誦也功不可沒。
關於嫦娥的故事,民間也有不同的版本,說是因為壹個叫孟鵬的人貪財,嫦娥主動吞下了長生不老藥。後羿傷心欲絕,擺上香案,擺上蜂蜜和鮮果,祭奠愛妻。當人們聽說這件事時,他們會在月亮下擺香案,為嫦娥祈求好運和平安。這就是中秋節拜月的傳說由來。
民間中秋活動始於魏晉,盛於唐宋。《東京夢中華》對北宋賞月盛況的描述是這樣的:“中秋之夜,妳家裝飾亭臺,民爭食肆,彈唱月歌,千裏皆聞,我坐而笑至天明”。明清以後,每逢中秋,人們都要裝飾臘酒,賞月談心。在壹些地區,舉行了有趣的活動,如“拜月”、“淘氣的月亮”、“跳月亮”和“偷月亮”。至此,中秋拜月女性生殖崇拜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月圓人團圓”的主題。
二
在月神神話中,嫦娥偷吃的長生不老藥和吳剛砍倒桂樹的奇特能力“相生相合”,都隱含著壹種長生不老的生命精神。月亮盈虧的黑暗周期不僅促成了中國農歷的產生,也影響了中國哲學對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和寧靜神秘的智慧的追求。
中國古人實際上是把自然循環當作宇宙的規律,應用到歷史上。天幹地支60年循環是天下大事,分久必合,河東分30年,河西分30年,呈現循環感。時間是壹條進化的直線,但在中國哲學中卻轉化為圓曲線,陰陽魚太極圖就是壹個明顯的體現,對時空壹體的世界觀形成和文化穩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老子說:“物或損而益,或損而益。”道家思想把自然現象提升為壹種人生智慧。滿杯溢,滿月失,這個道理已經深入人心。
以月喻禪,是禪宗哲學的傳統。《五光會元》裏,禪師說:“看山不是山,看水是不同的。”山川大地都是滿月。“月禪壹體,萬物相融。月光讓人思考宇宙的永恒存在。禪師從月光中獲得頓悟的啟迪,獲得靈魂的超脫和靈魂在永恒中的喜悅。
古希臘神話中也有月神。她的名字叫西彌斯,她也是狩獵女神。她有高超的技巧。在中國,月亮是純潔的,嫦娥的形象是孤獨的,怨恨的,安靜的,深情的。在月光下,人們感受到的是女性的溫柔、嫻靜、嫵媚,這是中國式的“美”的狀態。它可以為人們提供壹個精神家園,讓那些疲憊的心得到休息和撫慰,因此在中國受到藝術家的青睞。
中國的月神文化以詩歌的意境為靈魂,以文人之筆傳達人們永恒的情懷。像中國的山水畫,含蓄、傳神、靜謐、空靈、美妙,沒有色彩的喧囂,卻充滿了深邃的靈魂。
月神傳說記錄了過去母系社會的陰雲,體現了尋找母親溫暖懷抱的文化主題。在詩歌的王國裏,故鄉不僅僅是壹個地理位置,而是人類身體和精神的發源地,是母親的延伸。“海隨明月升,此時天邊* * *也”(張九齡)。月亮的升起回蕩著遙遠的原始回聲,在漫漫長夜中喚起跨越時空的親切慰藉。“他知道今晚的露珠會是霜,家裏的月光是多麽明亮啊!”(杜甫)詩人的思鄉之情,對舊夢的追憶,往往寄托在明月的傳遞上。“明月樓高寂寞,酒悲腸中,化作相思淚”(範仲淹)和“但願人長久,千裏好風光”(蘇軾)。對於流浪者來說,這是壹種美好的生活。
月亮作為永恒存在的神秘象征,成為文人逃避現實的化身和壹種優雅風度。“從花叢中的壹壺酒裏,我獨自喝了。沒有人和我在壹起。直到我舉起我的杯子,我問明月,給我帶來我的影子,讓我們三個。”(李白)當士大夫經歷了官海的驚濤駭浪,對人生的禪機有了頓悟,便壹頭紮進晶瑩剔透的月色世界,“捧明月久”,鳴風嘯月成為中國文人失意後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嫦娥壹個人和誰住?漫談古代詠月詩——王美蒓(國家二級作家)
/GB/22226/123917/123927/7939938 . html
安靜,浪漫,深邃,溫柔,空靈,夢幻,冰冷。
古人用月亮來表示思鄉,鄉愁,對朋友的思鄉,對故土的思鄉。
我擡起頭凝視月亮,低下頭,懷舊之情油然而生。
(李白《靜夜思》)
江南岸春風綠,明月幾時照我?
(王安石《登瓜州》)
朱筠有壹個低低的黑暗背景,沿著墻朝著寒冷的月亮。
(崔途《孤雁》)
野生雲和低樹,和如何清晰的月亮在水中!。
(孟浩然《建德江夜泊》)
兩岸的風吹得枝葉簌簌作響,月光映照在河邊,壹條河的壹只小船。
(孟浩然《從桐廬上的壹泊到揚州的壹個朋友》)
明月應該認識我,年復壹年在異鄉與我相見。
(袁梅)
我的薄發生長的冬天,像三重湘流和萬裏返回明月。
(魯倫《夜泊武昌》)
長安城裏壹片月光,易道的千家萬戶都在。
(李白的午夜吳歌)
月亮,此時已在海上,天涯* * *上空。
(張九齡《望月思遠方壹個人》)
今夜起露變霜,家中月色多明!
(杜甫《月夜憶兄弟》)
我心有戚戚,明月有戚戚,我會壹直跟著妳,直到夜郎溪。
(李白《聽說王昌齡左遷,龍自遠方來》)
在遙遠的福州,她正看著月光,獨自從她房間的窗口看著它。對於我們的男孩和女孩,可憐的小寶貝,太小了,不知道首都在哪裏。
(杜甫《月夜》)
預計每年都會斷腸,月夜,短松岡。
(蘇軾《江城子》)
希望人活得長久。
(蘇軾《水調》?明月幾時有?)
在24號橋的月夜,
波心蕩,冷月無聲。
(姜奎,揚州慢)
獨寂西廂,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李煜《會歡》)
古詩詞中的“月”往往與風、花、雪、樹、鳥、泉等景物構成壹幅完整的畫面,以完美的景物渲染出壹種特殊的環境氛圍。同時詩人以酒待客,酒在風中,屢造佳句。
壹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過茫茫雲海。
浩蕩風吹萬裏,過玉門關。
(李白的關山月)
江南酒樓賣酒的女人都很漂亮,賣酒時露出的胳膊白得像雪。
(韋莊《菩薩蠻》)
車如流水的馬如龍,花與月是春風。
(李贄《望江南》)
農歷正月十五,花市燈火如晝。在月亮上,柳樹發芽了,
人們在黃昏後約會。今年元月夜,月和燈還在。
去年沒見,淚濕衣袖。
(歐陽修《人生檢查器》)
嚴寒的夜晚。
(張繼《楓橋夜泊》)
人閑,桂花落,夜靜山空。
月出驚山,聲若春來,潤中土。
(王維《觀鳥溪》)
月明星稀,烏鶇南飛,繞樹三圈,靠什麽枝?
(曹操《短歌行》)
誰知道我今晚清醒時在哪裏?楊柳岸有小風和殘月。
(柳永《雨霖鈴》)
夜月,向我們走來的是杜鵑憂郁的聲音,悲傷的空山。
(李白《艱難之路》)
花兒在下壹壺酒,沒有朋友,獨飲。
舉起我的杯子,我邀請明月,明月帶給我它的影子,讓我們成為三個人。
(李白《獨飲明月》)
皎潔的月亮從縫隙中灑下清亮的光線,將噴泉清在巖石上。
(王維《深山秋夜》)
明月幾時有?向天要酒。
(蘇軾《水調》?明月幾時有?)
哦,讓壹個有精神的人去他想去的地方冒險吧,永遠不要把他的金杯空著對著月亮!。
(李白《入酒》)
從古至今,月亮壹直是作家的寵兒,尤其是在情感詩人的眼中。朦朧的月色、飄逸的月光、多變的月形都帶給他們哲理性的思考,於是成就了壹大批內涵深刻的“詠月”作品。
誰第壹次看到河邊的月亮?江悅年初什麽時候拍的照片?人生代代無窮,江月只是年年相似。
(張《春江花月夜》)
恨妳不像月亮,東西南北南北,
只有和對方在壹起,才不離不棄。恨妳就像建壹座河,
吃飽了就虧了。妳會等到什麽時候再聚會?
(呂本中《采桑子》)
從月亮的特點來看,雖然人在不同的地方,但是看到的都是同壹個月亮,很多名句都和這個特點有關。
月亮,此時已在海上,天涯* * *上空。
(張九齡《望月思遠方壹個人》)
今夜起露變霜,家中月色多明!
(杜甫《月夜憶兄弟》)
我心有戚戚,明月有戚戚,我會壹直跟著妳,直到夜郎溪。
(李白《聽說王昌齡左遷,龍自遠方來》)
在遙遠的福州,她正看著月光,獨自從她房間的窗口看著它。
對於我們的男孩和女孩,可憐的小寶貝,太小了,不知道首都在哪裏。
(杜甫《月夜》)
月色朦朧,月亮上有壹些黑斑,有時周圍還會有壹層淡淡的光暈——月亮的光暈,增加了它的神秘感,能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同時月亮又柔和溫柔,非常適合中國人委婉含蓄的審美習慣,所以月亮就成了人們寄托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