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M們的衣服樣式來看,宋代最流行的女裝樣式有這麽幾種:
(左首人物為襦裙樣式,執扇侍女穿袍)
壹、普通MM服裝:上襦下裙
上衣大多為襖、襦、衫、背子、半臂等,下身為裙子、褲等。襦和襖是基本相似的衣著,形式比較短小,下身配裙子。顏色常以紅、紫為主,黃次之。貴者用錦、羅或加刺繡。壹般婦女則規定不得用白色、褐色毛緞和淡褐色匹帛制作衣服。
襦裙的樣式和傳世作品《韓熙載夜宴圖》所描繪的大體相同。唯衣襟不拘規則,可用右衽,也可用左衽,可能是受契丹族、女真族等少數民族的影響。在裙子中間的飄帶上常掛有壹個玉制的圓環飾物——“玉環綬”,用來壓住裙幅,使裙子在人體運動時不至於隨風飄舞而失優雅莊重之儀。
上襦多為大襟半臂,宋代的裙子有六幅、八幅、十二幅的形式,***同的特征是折襇很多。宋宮中的裙子褶更多而細密,稱為千褶裙。
裙子上的紋飾更是豐富多彩,有彩繪的,有染纈的,有作銷金刺繡的,有綴珍珠的……
裙子的色彩以郁金香根染的黃色最為高貴;也有紅色裙,是歌舞伎穿的;而色彩艷麗的石榴裙最負盛名。老年婦女和農村女子多穿深色素裙。裙料多以紗羅為主,繡繪圖案或綴以珠玉,當時還出現了前後開衩的“旋裙”及相掩以帶束之的“趕上裙”(宋理宗時,宮中時興前後不縫合的拖地裙,名趕上裙)。
晉祠侍女像:穿襦裙、披帛、系玉環綬
宋代仕女圖之襦裙樣式
插簪釵、穿襦裙、披帛的婦女(宋人《妃子浴兒圖》)
宋代插簪釵首飾、穿短襦長裙的貴婦及穿袍的侍女(宋人《半閑秋興圖》)
二、貴族美眉禮服
原宋代大袖衫、長裙、披帛是晚唐五代遺留下來的服式,在北宋年間依然流行,多為貴族婦女所穿,是壹種禮服。雖然宋代,連宮中服裝也以窄袖為主,但寬衣大袖仍被視為華貴的標誌。《宋史·輿服誌》:“其常服,後妃大袖。”《朱子家禮》:“大袖,
如今婦女短衫而寬大,其長至膝,袖長壹尺二寸。”另註:“眾妾則以背子代大袖。”(背子我會在後文中介紹) 穿著這種服裝,必須配以華麗精致的首飾,其中包括發飾、面飾、耳飾、頸飾和胸飾等。
(上圖中這位MM演示的,就是禮服的壹般樣式)
(平面圖示)
(加上了披帛的更隆重的禮服)
三、普通MM便服:背子
最常見的宋代服裝是“背子”。背子的款式,以直領對襟為主,兩襟離異不縫合,亦不施襻紐,袖子可寬可窄; 衣服的長度,有的在膝上、有的齊膝、有的到小腿、有的長及腳踝;衣服兩側開衩,或從衣襟下擺至腰部,或壹直高到腋下,也有索性不開衩的款式。
在同壹個時代,背子被男女老少不分尊卑貴賤地喜愛,實在是壹件很奇特的事情。
宋時女子穿背子的有皇室的後妃、公主,也有朝廷命婦; 有尋常人家的女子,也有教坊、街巷的歌舞伎,背子是宋代婦女的常服。
在題為《瑤臺步月圖》的畫作中,穿著背子的女子盡顯文靜優雅,河南禹縣白沙宋墓出土壁畫上的女伎也穿著背子,山西晉祠泥塑中也有穿背子的侍女。(宋朝男子也穿背子,就不在此貼中說了)
背子的廣泛穿著,與宋代的文化密不可分。從造型上看,這種衣服的廓形直直的,把人的身體裹成壹個圓筒,沒有曲線,與袒領、闊裙、輕紗罩體大袖衫的唐服有著鮮明的區別。比較起來,唐人的服裝更加張揚,而宋人的服裝卻顯得含蓄、內斂,有壹種禁欲傾向。
著直領對襟窄袖背子的宋代婦女形象
身分較低的勞作婦女,如仆傭、侍女等人,所穿的背子較短,上層社會的女子,所穿背子較長。
穿背子的貴婦(宋人《瑤臺步月圖》)
穿背子的雜劇女演員(宋人《雜劇人物圖》)
太原市晉祠聖母殿北宋彩塑侍女立像(左邊兩位MM穿襦裙披帛,右邊的MM穿的就是背子)
太原市晉祠聖母殿北宋彩塑侍女立像,梳盤髻,穿衫裙、背子
宋代婦女居家服飾形象(選自沈從文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模特演示宋代服飾
四、宋代皇後禮服:袆衣
宋代,皇後在受冊封、朝會等重大的禮儀場合穿袆衣。
袆衣是上衣下裳連成壹體的連體式服裝,用以象征女子在感情上的專壹。其制為深清色、五彩翟紋。領、袖、裾都紅色雲龍紋樣的鑲緣。穿著這種服裝,必須戴鳳冠,內穿青紗中單,腰飾深青蔽膝。另掛白玉雙佩及玉綬環等飾物,下穿青襪青舄。
與之相配套的是華美的九龍四鳳冠,其上有大小花枝各12枝,並在冠的左右各有兩個葉狀飾物,稱為博鬢或掩鬢。
戴龍鳳珠翠冠、穿袆衣的皇後(南薰殿舊藏《歷代帝王像》)
(平面圖)
皇帝冕服圖/皇後袆衣圖(選自聶崇義《三禮圖》)
五、勞動婦女的服飾
宋代的社會生活已經非常豐富了,各種身份的人,從官宦、商販、醫生、農民、車夫、僧道,到士人、船工、藝人……在服飾上都有區別。有穿袍衫的,有披背子的;有梳髻的,有裹巾子的;有較齊整的,也有較隨意的。
穿長褲的勞動婦女(傳王居正《紡車圖》局部)宋太平街景圖,現藏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
宋太平街景圖,現藏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
穿長袖襦的宋代婦女(重慶大足宋代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