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代的計時工具有哪些?

古代的計時工具有哪些?

壹刻鐘等於15分鐘。

在中國古代,時間是以壹天12小時來計量的。壹小時是八刻鐘,所以壹刻鐘是十五分鐘。古代的計時工具叫“銅殼滴水”。這要看銅鍋裏的水,滴下來計算時間的長短。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銅鍋底部有壹個孔,鍋內豎立著壹個100刻度的箭頭。鍋裏灌滿水後,水從洞裏滴出來,就壹天壹夜。壹天壹夜是24小時,所以箭頭上的刻度代表的時間是24小時除以100,等於14分24秒。直到清初,100分鐘改為96分鐘,每個時刻的長度變成15分鐘,代代相傳,壹直沿用至今。

古代時間單位:

壹年有十二月,壹月五周,壹周六天,壹天十二點,壹小時四刻,壹會三杯茶,壹杯茶兩柱香,壹柱香五分,壹分六指,壹指十矩。壹瞬間就是壹秒。

“壹柱香”的含義:

“壹柱香”的時間概念源於僧人的禪定,他們以焚香為計時方法。比如和尚“打禪七”,壹天要打11支香,中間休息20分鐘左右。仔細想想,當時是個不錯的方法,不受晝夜影響,攜帶方便,制作簡單,還能營造氣氛。那時候的香都是手工做的,有標準。壹柱香燒完大概要半個小時,現在是壹個小時。守夜人也是用香來確定時間的,所以也叫“更香”。壹柱香=5分鐘;壹杯茶=10分鐘。

“刻”的意思:

在古代,除了日晷,時間也是用漏壺來計量的。這種計時方法將壹晝夜分為壹百分鐘(壹分鐘相當於今天的14.4分鐘),所以古代語言中有“刻”的說法。

“天”的含義:

壹天有十二點,子夜是23: 00到1: 00。165438+中午0點至65438+中午03點。

古代計時介紹:

計時法(守時法)源於安排工作生活的需要。計時方法包括日期計劃和時間計劃。日期規劃就是準備壹個日歷來指定日期;時間規劃是定義壹天中時間的描述方法。定義時間的描述方法是編制日歷的基石;同時,歷法的編制方式對時間的規劃也是反作用的。本條目主要討論時間規劃。歷史上中國古代的記時方法主要有十六時制、十時制、百時制、十二時制和隨佛教傳入的六十點法。這裏所說的“小時”是指時間段。

十小時工作制簡介:

十進制是自然的選擇,所以早期的歷法和時間只用十進制。陰陽五行歷屬於十月陽歷;十進制是時間的十進制劃分。在十點鐘使用的前期,選擇了幾個關鍵的自然現象、生物反射、生活習慣作為時間節點,幫助人們認識時間。後來逐漸改為用數字,或者天幹等代碼來表示。根據隋書的說法。天問之,白天的五個時間節點分別是:晁、禹、鐘、、;夜間五個時間節點分別為:A、B、C、D、e,夜間五個時間節點在夜間治安巡邏時逐漸轉變為附加的時間服務節點,稱為五鼓五表,壹直延續到清末。

百刻簡介:

厘米制是十小時制的進壹步劃分,即十小時制進壹步劃分為平衡的百小時制。刻制可能起源於商代,有出土的漢代日晷。盤上的刻度是69個可能用於雕刻的雕刻。另壹方面,人們對時間計量準確度的需求和百刻制的提出,推動了銅壺滴漏的出現(畢竟兩千年前的古人把周長除以壹百並不難)。漢代改為120刻,南朝改為96刻,108刻。幾經周折,直到明末歐洲天文知識的傳入,才提出了九六刻書的改革,並在清初使之成為正式的制度。

16小時工作制簡介:

十六小時制是日歷計算的副產品。中國早期的歷法從陰陽五行歷轉變為四季八節歷。當壹年被分成十二個月時,就會出現壹個以16為分母的分數。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壹年的長度是365和1/4天,如果分成12個月,那麽每個月就是30和7/16天。十六小時制是配合日歷計算的時間劃分。《淮南子天文訓練》記錄十六個小時的十六個時間節點中有十五個:黎明、破曉、破曉、蚤(早)食、宴(晚)食、角、中心、小回、晚時、大回、高回、低回等。

十二小時工作制簡介:

從西周開始,中國的歷法逐漸穩定了壹年十二個月的概念。以日為年,我們也以十二點來劃分壹天,將日期分界點(日期變更點)固定在午夜。十二點的十二個時間節點(起點)就是十二點。漢代命名為子夜、烏鴉、平旦、日出、食時、角、日中、日晷、日落、黃昏、人定。隨著人們工作生活的多樣化,言語逐漸不盡如人意,於是用十二地支來表示,有晚上十壹點,早上壹點,早上三點,早上五點,早上七點,早上九點,中午十壹點,下午壹點,下午三點,晚上五點,晚上七點,晚上九點。從宋代開始,中國就出現了機械陳思,通過齒輪帶動轉盤,帶動帶有時間牌的小木頭人出現在視野中。當時間在兩個小時之間時,出現在視野中的時間卡與原來的表情不壹致。所以時間的表達采用兩個基準:時間卡的第壹次出現,時間卡的正確位置,立即開始和正確的時間。

時間系統和輪班系統簡介;

時間系統與12點和100分配合使用。早期的表達方式是“時間x時刻”,即“時間x時刻”;宋代以後是“始X時,正X時”,即“始X時,正X時”。隨著佛教的傳入,印度的60小時法傳入中國,與10小時制配合使用,形成了更小時制。常用的表達方式有X點,X點,X點。x提高Y點,反映出在日歷計算中,十小時制比十二小時制更容易計算。鐘鼓樓報時,鼓壹般較多,鐘是點。古代城市實行宵禁,門定時開關,早上開城門的時間不是太重要,所以人們通常會註意到相當頻繁的鐘聲;妳需要註意晚上關城門的時間(不註意就要睡在城裏的大街上了),所以網街鼓(起床)壹定是註意的重點。註意點的區別,衍生出壹個詞“晨鐘暮鼓”。

相關時間的名稱:

古代不壹定有嚴格的時間意義,常見的、常用的名稱也不少。壹般來說,日出時可稱為旦、竈、朝、辰,日出時可稱為夕、暮、晚。太陽在正中時,稱為中天、午、亭午,近中天時,稱為角,西時,稱為晝。日落之後,便是黃昏。黃昏之後,由人決定。人定之後,便是子夜(或稱子夜)。午夜過後,雞叫了。雞鳴之後,是懵懂平淡——這是天已經亮了的時候。古人壹日兩餐,最後壹餐在日出之前,稱為吃飯時間或吃得早;日晷之後,日落之前是開飯的時間,這個時間叫“時”。

“子夜”,又稱子夜、子夜,是當地時間的午夜。

“醜時”烏鴉,又稱野雞,當地時間淩晨2點。

“印石”被稱為平旦,也稱為黎明、早晨、日落等。時間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當地時間淩晨4點。

“石矛”日出,又稱壹天的開始、黎明、旭日東升等。:指太陽剛剛出現,冉冉第壹次升起的時間。現在是當地時間早上六點。

“陳石”是吃飯的時間,也稱為早餐等。:古人“早晨吃飯”時,是早餐時間,當地時間8點。

“施思”壹角,又名魚日等。:臨近中午的時候叫轉角。現在是當地時間早上十點。

“正午”在日本又稱為日正、正午等。,當地時間是中午12點。中午這個詞用於10小時制和12小時制的時間節點。

“不合時宜”的日晷,又稱日落、太陽中心等。當前位置太陽向西落下。現在是當地時間下午兩點。

“申食”餵食時間,也稱日鋪、晚食等。:當地時間淩晨4點。

“酉時”入日,又稱日落、日落、黃昏:指太陽落山的時候。當地時間下午6點。

“苦神”黃昏,又稱日落、晚霞、黃昏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空將會壹片漆黑。世界昏暗,萬物朦朧,故稱黃昏。當地時間晚上8點。

“石海”人是冷靜的,也稱為冷靜昏迷等。:此時夜已深,人們都停止了活動,休息了。平靜意味著安靜。當地時間晚上10點。

小時——十二個地球:壹天二十四小時就是十二個小時;

0/24午夜是子時,淩晨2點是醜時,淩晨4點是印石,早上6點是石矛,早上8點是陳石,10是施思,12是正午,下午2點是中午。可以看出,“從第四個小時到最後壹個小時”相當於現在的“從10 am到2 pm”。

更多:

在古代,晚上視為壹表,海上視為二表,家裏視為三表,家裏視為四表,家裏視為四表,家裏視為四表。壹夜五更,按表擊鼓,兩更之間五點。“四點煮飯,五點開船”相當於“兩點二十四分左右煮飯,四點四十八分開船”。“五點三點”相當於早上六點,“晚上四點”相當於1:36。

雕刻:

在古代,時間是用漏壺來計量的。

漏鍋分為播種鍋和接收鍋兩部分。播種釜分兩層或四層,都有滴水的小孔,最後流入接收釜。收水壺有壹個直立的箭頭,上面刻著100分鐘。箭頭隨著儲水逐漸上升,露出分鐘數來顯示時間。而壹個24小時的晝夜就是100分鐘,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以看出,每個時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所以“中午三刻”相當於中午11: 45+12秒。

  • 上一篇:古代和現代都有什麽傳遞信息的方法
  • 下一篇:古詩詞誦讀比賽活動主持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