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典舞三大流派——敦煌舞

古典舞三大流派——敦煌舞

古典舞三大流派——敦煌舞

敦煌舞是從敦煌學中分化出來的。說到敦煌舞,就不得不先介紹壹下敦煌學。敦煌學,確切名稱是敦煌吐魯番學,是壹門新興的國際學科,研究內容涉及歷史、地理、民族、文學、民俗學、考古學、語言、宗教等多個學科。敦煌舞蹈是敦煌學研究中壹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敦煌舞是當代舞蹈藝術家在敦煌眾多復雜壁畫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對古代敦煌舞姿的研究和敦煌樂舞壁畫的啟發和靈感而創作的全新舞蹈。融合了國內外各民族的舞蹈文化,形成了壹套具有獨特表演風格的舞蹈藝術體系。經過老壹輩藝術家的不斷探索和當代舞蹈藝術家的發展,敦煌舞已經成為中國古典舞的壹個主要分支。從創作到代表作品的產生,再到教學論的學科建設,敦煌舞蹈被賦予了壹個完整的舞蹈文化語言體系。

65438年至0979年,甘肅省歌舞團以絲綢之路上的故事為背景,通過挖掘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畫,創作了大型舞劇《絲路上的雨》。但就舞蹈藝術而言,《絲路風雨》是中國古典舞的分水嶺,它在80年代開創了舞蹈藝術創作的壹個高峰。它不僅成功地復活了敦煌壁畫中的舞蹈形象,而且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它在繼承我國傳統古典舞的基礎上,創造了壹種新的舞蹈——敦煌舞,其中“琵琶舞”和“反彈琵琶藝伎樂天”的舞蹈風格成為敦煌舞。

舞劇《絲路之雨》的出現,不僅在中國的舞蹈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也創造了中國民族舞劇的世界紀錄。此後,中國出現了持續的“古樂舞復興”浪潮,出現了大量的“仿古樂舞”,如:仿唐樂舞、編鐘樂舞、西夏古風、九歌、長安樂舞、漢風、銅雀姬等。舞者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創作中,使中國古老的文明以舞蹈的形式得到傳承和發展。

敦煌舞作為壹種全新的舞蹈樣式,誕生於1979大型民族舞劇《絲路上的雨》,讓敦煌壁畫中的舞蹈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舉世矚目。作者通過教學中的講解和引導,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喜歡、熱愛敦煌舞蹈,讓大家從不同的角度體驗敦煌舞蹈文化,探索人類文明的這個藝術寶庫。

敦煌舞“曲”與“元”的巧妙融合

首先,敦煌舞繼承了唐代的樂舞,融合了西域各民族和吐魯番、甘肅、新疆等地部落的舞蹈特色,形成了曲中求圓的藝術特色。首先,圓的藝術是古典舞中非常突出的藝術特征,敦煌舞結合了曲線舞的運用。敦煌舞的審美標準是“三彎”,即頭、肩、胸、襠、膝、踝向不同方向扭動。這三個彎與傣族舞蹈中的三個彎有明顯的區別。敦煌舞的創作者將曲線的閑適溫婉感與圓結合在壹起,更具美感。手部姿勢、腳部姿勢、頸部姿勢和腰部姿勢保持“S”形。“曲”和“圓”組合成壹個圓,再分割成曲線,形成壹個變化多端的美“S”曲線。

通過對敦煌壁畫的分析可以看出,舞蹈的動態基本上是“S”型的,不能通過外來的舞蹈來判斷和分析中國獨特的舞蹈文化。有人認為“三彎”主要來自印度,因為佛教和佛教藝術都來自印度,所以壁畫中的三彎不可避免地延伸了印度文化中的“三彎”。事實上,佛教藝術自傳入中國以來,壹直是以中國為本位的,在隋唐時期主要體現了唐代的舞蹈風格。

敦煌舞蹈中的形象與形式

“三彎”是舞者的外在形態特征,敦煌舞中的“意象”是敦煌舞的精髓。不難得出結論,編導通過歷史悠久的敦煌壁畫,創造了不同於其他舞蹈的肢體語言。通過“意象”來凝結和升華人物的情感表達,舞蹈中的每壹個手勢、服飾、道具、布景都傳承了唐代的神韻和佛教文化,是唐代優雅氣質的當代表達。敦煌舞不是對古代舞蹈場景的簡單描繪,也不是簡單的模擬,而是對生命本質的體悟。

敦煌舞的舞臺由兩部分組成。通過真實場景和虛擬場景的結合,整個舞蹈和觀眾都有壹種* * *聲。“真實”是指生活隱藏在舞蹈中,讓觀眾從感官上獲得舞者所表達的信息。“虛擬”是指觀眾可以通過場景和舞者的舞蹈自發產生聯想。實與虛,虛與實是舞蹈的升華,讓觀眾不僅能享受感官,還能得到精神上的升華。比如絲綢之路中“衣裝羽毛共舞”的優雅伴奏音樂奏響後,迎接妳的是壹個充滿陽光和白雲的舞臺場景。舞者呈圓形,身著紅裙,搖冠,掛流蘇,貼金花,披長紗,宛如仙女下凡,輕盈起舞,翩翩起舞。它輕盈、修長、華麗,舞步優雅,動作優美,舞臺華麗,空靈如仙,使人仿佛進入了唐朝的皇宮——天宮瓊樓宮,看到了唐代詞曲的精彩表演。

敦煌舞蹈傳承

敦煌舞蹈不是壹種簡單的舞蹈形式,它更多的是壹種文化傳承,蘊含著濃郁的地域特色,保存著壹個歷史時期的生活片段和歷史文化特征。作為中國傳統舞蹈,敦煌舞歷經千年滄桑,如今已成為中西民族舞蹈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它融合了維吾爾族“彈指動眼”的舞蹈特點、俄羅斯“扭臀擺臂”的舞蹈風格、印度“袒胸露臂”的舞蹈風格以及更為悠遠的古希臘音樂舞蹈風格。敦煌舞蹈的地域性不僅在肢體語言、服飾等表象上,而且在曲調和音樂內涵上都可以清晰地體現出來。

隨著歷史的進步,敦煌舞蹈的發展更傾向於融合的特點。同時完整保留了鮮明濃郁的民族風格,唐樂舞題材與其他朝代的各種樂舞語言交匯,豐富了舞蹈語言,增加了藝術感染力。敦煌舞形成了獨特的舞蹈姿態,即舞者的體型、手型、腳位等。,並充分發揮了藝術家的創造力。舞者在進行跳、轉、翻、滾、旋等各種技術動作,使用走、跑、蹬、踢、踩等各種步法時,將“S”形巧妙地融入其中,形成了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敦煌舞蹈風格語言。

敦煌舞的代表作品《絲路之雨》以民族音樂為基礎,通過對古代民歌《十面埋伏》、《陽關三記》等音樂的加工提煉,創作出具有濃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名曲。看似不同的漢族古音與中亞音樂的音調完美融合,使音樂的藝術表現力得到了質的升華。敦煌舞曲反映了壹個時代,壹種特殊的文化,賦予了整個舞蹈強大的生命力。

隨著敦煌舞的興起和發展,後備人才的培養也引起了人們的關註。可以說,敦煌舞蹈在舞臺上極其火爆的表現,也與敦煌舞蹈教育培訓體系的完善和健全密不可分。目前敦煌舞分為兩個支流,壹個是劇團的表演隊伍,壹個是教學科研的學術隊伍。他們大多以敦煌舞為契機,培養敦煌舞人才,但真正的敦煌舞的發展方向應該更系統化。敦煌舞蹈教學體系的創始人高女士通過30年的實地考察,從北梁、北魏、隋唐、宋元時期的樂舞壁畫中,從飛翔的天空、歡樂的歌妓、蛻變的舞姿菩薩、動靜結合的世俗舞蹈音樂等方面,體驗和解析了敦煌舞蹈由動轉靜的規律,發掘了敦煌舞蹈的獨特風格和藝術魅力。

  • 上一篇:古人如何給服裝著色?
  • 下一篇:世界各地的人們如何慶祝七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