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舒曼羅伯特·舒曼1810 . 6 . 8 ~ 1856 . 7 . 29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他從小學習鋼琴,7歲開始作曲。16歲時,她按照母親的意願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19歲的時候,他又開始學鋼琴了。當他聽到帕格尼尼的演奏時,他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並放棄了對法律的研究,專攻音樂。後來,由於手指受傷,他轉向作曲和音樂評論。1835-1844獨自主編《新音樂》雜誌,開始創作大量鋼琴作品。1840年獲得耶拿大學博士學位,1843年在萊比錫音樂學院任教。從1844到1850,他搬到了德累斯頓繼續作曲和指揮。由於精神疾病日益嚴重,他於1854投河獲救,兩年後死於精神病院。
舒曼的作品多為鋼琴曲和歌曲。他的鋼琴作品有很強的文學功底,經常表達人和事引起的反響。他在舒伯特之後發展了壹種浪漫的鋼琴音樂風格。他曾經創作過幾首歌曲的組曲,以浪漫主義詩人的詩歌為歌詞,註重詩歌的內在意境。作為音樂評論家,他熱情地贊美巴赫和貝多芬,贊美肖邦和勃拉姆斯的天才。他的積極評價對浪漫音樂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要作品有:6部交響曲、序曲、鋼琴、大提琴和圓號協奏曲、弦樂和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和鋼琴奏鳴曲、大量鋼琴組曲、聲樂組曲和歌劇;他的作品包括音樂和音樂家。
細節
羅伯特·舒曼是19世紀上半葉德國音樂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他的藝術創作深刻地反映了德國浪漫主義的優缺點。
羅伯特·舒曼(1810-1856)是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評論家。他出生於德國茨維考的壹個書商家庭,從小熱愛音樂和文學。因為家庭偏見,他年輕時在大學學的是法律,所以只能在業余時間學習音樂。由於她孜孜不倦的追求,她成了當地首屈壹指的鋼琴家。
舒曼1810於6月8日出生於茨維考。我父親是受過良好教育的書商,母親是外科醫生的女兒。他七歲學習鋼琴,十二歲開始寫作。從65438到0828,她按照母親的命令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1830師從鋼琴家維克學習鋼琴,維克當時立誌成為鋼琴家。當他經過曲折的奮鬥能夠專攻音樂的時候,他急於求成,手指被機械裝置所傷,從而失去了成為鋼琴演奏者的可能,於是投身於音樂創作和音樂批評。舒曼在維克的鋼琴課期間,與女兒克拉拉朝夕相處,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840年秋,他們沖破家庭阻力,通過法院介入,幸福地結了婚。在為克拉拉而戰的同時,舒曼也在為“新音樂”而戰。他在萊比錫創辦《新音樂》雜誌,與當時陳腐、保守、庸俗的音樂氛圍作鬥爭,將古典音樂正確地介紹給讀者。因此,《新音樂》雜誌成為當時德國進步音樂思想的喉舌。
1840與當時著名鋼琴家克拉拉的組合,壹直被譽為美談,並促使其創作熱情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結婚壹年,* * *寫了138首歌,被稱為“歌文精”。65438-0843年在萊比錫音樂學院任教,65438-0856年死於精神疾病。
舒曼是浪漫主義音樂成熟期的代表人物之壹。他生性敏感,有民主思想。1834年創辦《新音樂》雜誌,對改變當時陳腐的音樂風氣,促進浪漫主義藝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關心和支持不知名的音樂家,如肖邦、柏遼茲、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納等。1838年,他回到萊比錫1839年,因為維也納反動當局發現了舒伯特的《C大調交響曲》,迫使他工作。
舒曼的代表作品有:《蝴蝶》、《狂歡節》、《交響練習曲》、《幻想曲集》等,這些作品推動了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的發展。最著名的歌曲集有《桃金娘》、《詩人的愛》、《女人的愛與生活》等。之後,他又創作了四部交響曲,以及《A小調鋼琴協奏曲》和《曼弗雷德序曲》等優秀作品。
[編輯此段]舒曼克拉拉勃拉姆斯的情感
音樂家之愛:勃拉姆斯和克拉拉的故事(1)
愛能讓壹個偉大的靈魂變得更加偉大。
席勒
當勃拉姆斯第壹次敲開舒曼的門時,他從來沒有想到,這輩子他會和這扇門裏的女人結下不解之緣。
舒曼聽說客人要來,就從書房出來了。他穿著便服和拖鞋,安靜而憂郁,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眼神親切而柔和,讓靦腆的勃拉姆斯立刻擺脫了窘境。
勃拉姆斯拿出壹首c大調鋼琴奏鳴曲的初稿,向舒曼求教。
舒曼打開鋼琴蓋,請勃拉姆斯坐下來彈奏。他還沒彈完壹頁,站在他身後的舒曼就輕輕壓了壓他的肩膀,親切地說:“請停下來,我希望克拉拉能聽到妳……”
克拉拉是他的愛妻,也是著名的鋼琴家。
克拉拉走進客廳時,勃拉姆斯喜形於色。
此時的克拉拉已經度過了如花似玉的少女時代,步入中年,但這卻是壹個女人的智力、情感和美麗最成熟、最輝煌的時期。克拉拉高貴的氣質和風度有壹種非凡的魅力。
勃拉姆斯停頓了壹會兒。壹種從未體驗過的情緒油然而生。
他的手指非常靈巧地在琴鍵上滑動。當他演奏完壹首歌站起來時,舒曼張開雙臂抓住他,激動地喊道:“天才!年輕人,天才!……"
那天晚上,克拉拉在她的日記中寫道:
“今天從漢堡來了壹位偉人——勃拉姆斯...他才20歲,是上帝直接送來的。羅伯特說,除了祈求上帝保佑他的健康,沒有必要抱有任何希望。”
舒曼不禁提起10年前中斷的批判之筆,為《新音樂》雜誌撰寫著名樂評《新路》,熱情地向音樂界推薦這位新天才。
這是他人生最後壹次音樂回顧。
他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讓出版商出版勃拉姆斯的早期作品。
他邀請勃拉姆斯住在他家裏。當年,就是這個金發碧眼的年輕人,大師夫婦整天掛在嘴邊。
他們被這個年輕人深深吸引住了。
勃拉姆斯也被這位音樂大師和他的妻子徹底征服了。他欽佩他們的智慧和人格不僅是出於感激和感激。
這個年輕人出生在漢堡的貧民窟,年輕時被生活所迫,在酒吧裏廝混。缺乏受教育的機會,也沒有辦法學習禮儀。他待人接物大大咧咧,直截了當,不拘小節,脾氣近乎暴躁。他是農民的兒子,有很多農民的習慣。然而,他在舒曼和克拉拉面前卻像變了壹個人。
尤其是對克拉拉來說,這個女人在知性、教養、氣質上都優於他。甚至在他成熟成名之後,只要站在克拉拉面前,他就覺得她處處比自己優越。
他崇拜她。音樂家之愛:勃拉姆斯和克拉拉的故事(2)
這次決定性的會面後不到半年,舒曼就瘋了。
早在舒曼和克拉拉結婚四年後的那個夏天,舒曼就首次出現了神經崩潰的癥狀。後來,即使聽到音樂,我的神經也受不了。他的父親死於精神疾病。這種遺傳病是他的致命傷,也給他和克拉拉如畫的幸福生活蒙上了陰影。
1854年2月的壹天,舒曼被天使和惡魔的聲音折磨了壹整夜。然後在壹個下雨天,我連帽子都沒戴,就悄悄地走到萊茵河大橋,跳進了激流。幸運的是,我被發現了,被送進了精神病院。
當時身在漢諾威的勃拉姆斯聽到這個可怕的消息,什麽都沒想就沖向克拉拉。
克拉拉懷上了她的第七個孩子,這樣可怕的打擊讓她很難過。勃拉姆斯成了這位不幸的妻子和母親唯壹可靠的朋友。她的遭遇激發了他的勇氣和同情心,讓這個木訥而又有些庸俗的年輕人感到細膩和細致。
他全心全意照顧她和她的孩子,克拉拉出去演出的時候,他在家照看孩子。他曾經壹本正經地給克拉拉寫信,不厭其煩地告訴她:“孩子們拒絕努力學習ABC。我給了他們很多糖果,但還是沒用。我真的幫不了他們。”
他還代表克拉拉去瘋人院看望了舒曼,並給正在外面演出的克拉拉寫了詳細的信。當他把克拉拉的肖像放在舒曼手裏時,他向她描述道:
”他吻了吻它,然後用顫抖的手把它放下。這真是最感人的壹幕。我無法形容他優雅安靜的動作,他說起妳時的溫暖,看到妳畫像時的喜悅。我只能讓妳用最美的想象力去模仿。我高興得幾乎要醉了。”
此時勃拉姆斯的創作正處於最初的高潮。因為與舒曼的交往,他終於捕捉到了浪漫主義音樂的精髓,於是他花了半年時間寫出了《B大調鋼琴三重奏》。當克拉拉平靜下來後,他給她放這首曲子,並向她征求意見。有時候,根據舒曼給克拉拉的主題,會彈出壹段精彩的變奏。
克拉拉長期以來被崇拜為繆斯女神。現在,在她痛苦疲憊的時候,激勵壹個年輕的仰慕者是壹種莫大的安慰,讓她心情更加愉悅。
在這種苦難與* * *的友好氛圍中,他們之間的感情越來越強烈。
起初,勃拉姆斯回到克拉拉身邊是出於壹種道德責任感。現在,他不可能和克拉拉分開了。
克拉拉去福斯特療養。勃拉姆斯正在外面旅行,壹聽到消息就趕到克拉拉身邊。幾個月後,克拉拉前往荷蘭演出。勃拉姆斯花了他僅有的錢和她聚了幾天,趕到鹿特丹陪她。
勃拉姆斯起初對克拉拉的虔誠崇拜和真摯感情,自然而然地逐漸轉變為熱烈的愛情。雖然克拉拉比他大14歲,是7個孩子的母親,但這並沒有減少他對她的依戀。相反,因為她比他更懂生活,反而增加了她的吸引力。而她對悲痛的耐心和自制力,讓他更加佩服他。
然而,克拉拉是他導師的妻子。此時,舒曼正處於壹場可怕的疾病的掌握之中,而克拉拉仍然將她永恒的愛獻給了她的丈夫。所以勃拉姆斯只能默默的愛她,把她當成母親般的朋友。
他放棄了幾次成名和賺錢的機會,只為了和克拉拉在壹起。他不停地給她寫情書,傾吐心聲,但這些情書都沒有寄給克拉拉。因為他從克拉拉身上明白了愛的真諦,看到了自我克制的美好。
克拉拉理解勃拉姆斯的熱情,以及他為她付出壹切的熱情。但他更珍惜自己的天才和忠誠。她也原諒了他的幼稚。她用女性的溫柔引導他面對現實,用母愛撫慰他動蕩的靈魂。
兩年來,勃拉姆斯的壹生都是為了克拉拉,為了那份純潔、高尚、無望的愛,為了那份只能深埋心底的愛。
克拉拉是他的女神。音樂家之愛:勃拉姆斯和克拉拉的故事(3)
兩年後,舒曼去世。
兩年過去了,漫長的傷痛並沒有削弱這最後壹擊的分量。克拉拉的心都碎了。
現在克拉拉自由了。
這兩年,那些熱衷於傳播流言蜚語的敗類們更加無恥地在那裏叫囂。甚至有人說勃拉姆斯是克拉拉最後壹個孩子的父親。
然而,勃拉姆斯出人意料地離開了克拉拉。
勃拉姆斯不是害怕那些流言蜚語,而是因為他越來越覺得自己的愛情在道德上是不允許的,這種愛情無法填補克拉拉失去舒曼的精神缺陷。這種情感與理智、情感與道德的沖突越來越尖銳。刻骨銘心的愛和無法逾越的道德在他心中啃噬,讓他感到巨大的痛苦。
舒曼的去世對他是壹個沈重的打擊。
舒曼如釋重負。他也松了壹口氣。他找到了控制自己激情的力量。這也是克拉拉教給他的,也是他給的。
勃拉姆斯學會了控制,但痛苦不會消失。他的痛苦只能在音樂中找到,他的激情從心底流向五線譜。
從此,他開始構思《C小調鋼琴四重奏》,寫完之後反復修改,直到20年後終於完成。從他筆尖流出的不是音符,而是他心中的血液。
當他把剛剛寫好的第壹個樂章展示給他的朋友看時,他解釋道:“請想象壹個人要開槍自殺。他沒有其他出路。”
六年後,當他把整部四重奏送給他的朋友時,他在信中寫道:“我把這部四重奏純粹作為壹件古董送給妳——它是穿著藍色燕尾服和黃色背心的人們生命最後壹章的插圖。”意味著歌德在《少年維特》結尾對死去的維特的描述,暗示了他維特式的痛苦。
最後,在他離開克拉拉20年後,他把作品交給了出版商出版。他在信中說:“妳必須在封面上畫壹幅畫:壹個用手槍瞄準的腦袋。這樣妳就能形成音樂概念了!”
威特用手槍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勃拉姆斯則用筆記記錄了威特式的痛苦。
維克多無路可逃了。藝術拯救了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離開克拉拉的時候才23歲,20年過去了,他還沒有忘記這份傷痛。C小調鋼琴四重奏是愛的記憶,也是痛苦的結晶。
C小調鋼琴四重奏象征著刻骨銘心的愛情,不可逾越的道德和這永恒的沖突。音樂家之愛:勃拉姆斯和克拉拉的故事(4)
即使它變成了灰塵,克拉拉
妳死去的最愛
仍然充斥著我們之間的每個角落,
直到死亡再次降臨
這樣的
我怎麽能擁有妳,克拉拉
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把對克拉拉的愛化為音符,堅持克拉拉的信仰。
勃拉姆斯g大調
第壹奏鳴曲,第壹樂章
無法實現的悲傷愛情,
簡單而深刻的無奈
因為勃拉姆斯愛上了
是克拉拉,她對好朋友舒曼忠誠的妻子。
克拉拉對她的情人舒曼說:
我會永遠跟著妳,
甚至死亡
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
羅伯特·舒曼
A小調鋼琴協奏曲,完成於1845。1841年,舒曼試圖改變傳統鋼琴協奏曲的寫法,做了壹部只有壹個樂章的鋼琴協奏曲,叫做《A小調幻想曲》,但是被出版社拒絕了。後來,舒曼不得不寫了兩首新的樂章。作品完成於舒曼壹生中最快樂的歲月,此時他與克拉拉的愛情沖破重重阻礙,取得了成功,創作也達到了高潮。音樂主題鮮明,表現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為之奮鬥的信念。雖然在外觀上與古典協奏曲相比並不新穎,但在本質上卻是壹部具有浪漫主義特征的鋼琴協奏曲。
這部作品分為三個樂章。
第壹樂章:充滿激情和情感的快板,A小調,4/4拍,奏鳴曲式。樂章第壹主題在A小調,壓抑痛苦(片段1)。第二主題以明亮的C大調展開,明亮而充滿幻想。這兩個主題的發展,時而痛苦哀婉,時而富於想象;我時而沈思,時而激情。表現出頑強的鬥爭精神。
第二樂章:間奏,優雅的行板,F大調,2/4拍,三部體。這個樂章充滿了極其甜蜜的感情,就像壹首浪漫溫柔的協奏曲牧歌。音樂開始時,琴弦和鋼琴的回答很優美,主題被輕輕地展開。這種醉人的氣氛是以前的協奏曲(片段二)所沒有的。有人認為這是對克拉拉動人形象的描述。樂章結束後,直接跳到第三樂章,不要停下來。
第三樂章:活潑的快板,A大調,3/4拍,奏鳴曲式。鋼琴出色地演奏出了第壹樂章第壹主題的思想,弦樂器加入了閃閃發光的音階上升。主題舞蹈旋律棱角分明,有向壹切庸俗勢力宣戰的氣勢(片段三)。在這個樂章的結尾,鋼琴奏出了華麗的旋律,以熱情和自信達到高潮,優美地結束了音樂。
舒曼嘉年華
嘉年華寫於1835。此時舒曼25歲,音樂事業蒸蒸日上,正在走向成功的巔峰。這部作品滲透著舒曼音樂的浪漫主義精神,體現了他的音樂批評個性。舒曼不僅能用文字寫出犀利而有特色的音樂評論,而且在作曲時也喜歡用音符來表達自己的批判精神。狂歡節不同於鋼琴奏鳴曲,鋼琴奏鳴曲從巴洛克時期開始就逐漸形成了某種規範的套曲形式。鋼琴奏鳴曲通常有三四個固定的樂章,風格龐大,每個樂章內部結構復雜。舒曼的鋼琴套曲形式自由,由許多活潑的短曲組成,或者幾乎是壹系列的鋼琴曲,整部作品主題壹致。嘉年華套曲由21首短歌組成。
舒曼將這首鋼琴組曲命名為《嘉年華》,它借鑒了西方狂歡節的習俗,並戲劇性地加入了壹些填字遊戲。狂歡節是天主教國家在四旬齋前舉行的慶祝活動,起源於古代慶祝新年到來和大自然復蘇的節日。各國的狂歡節日期不盡相同,但狂歡節的慶祝活動基本相同,即服裝遊行和歌舞狂歡。歷史上最熱烈的狂歡節是羅馬狂歡節,近代最著名的狂歡節是巴西的裏約熱內盧狂歡節。近年來,壹些西方城市有恢復狂歡節的趨勢。舒曼的《狂歡節》套曲采用狂歡節化妝舞會的習俗,265,438+0首每首代表壹個人物的音樂小品。個性化的音樂是角色的化妝舞會面具。其中幾個小品還貫穿了拆解音符的主題,這個主題來源於舒曼的壹段戀愛經歷。他在創作《嘉年華》的時候,用Ashe拼寫的四個字母所代表的音符作為音樂的主題。這四個字母也是舒曼自己姓氏中的字母,四個字母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形成了這種主導動機的變體。在21首套曲中,大部分曲目的音樂主題都是由這四個字母所代表的音符組成的。這樣,整個套曲就貫穿了壹個主題音型,讓單曲有了聽覺,就像壹組連貫的主題變奏。舒曼在組曲《狂歡節》的總標題下加了壹個副標題“壹個四音符的玩笑”,後來被出版為《狂歡節:四音符的美》。用人名或地名的字母音符寫音樂,並不是舒曼的首創。在西方,人們喜歡玩填字遊戲。當這個遊戲帶入音樂,就變成了音符遊戲。許多著名的音樂家都寫過這種音樂。
在《嘉年華》中,第壹個“前奏”之後,各種各樣的人陸續以黑粉色登場。有法國傳統的小醜皮埃羅和皮埃羅,他們穿著白色和粉紅色的衣服,看起來很憂郁。他把自己比作哲學家,經常說壹些自命不凡、高深莫測的格言警句,讓人忍俊不禁。皮埃羅之後,他的搭檔阿萊金出現了。阿列金上躥下跳,大喊大叫,揮舞著鞭子,還做了很多出醜的動作。還有意大利相聲裏的小醜潘塔隆和克隆賓納,妖艷的女人擺著姿勢,蝴蝶穿梭其間,跳舞的字母跳躍穿插其中。狂歡節的主要團體是攻擊普通人的“大衛聯盟”。大衛聯盟是舒曼編輯《新音樂》雜誌時虛構的音樂聯盟。他在聯盟中收錄了符合自己音樂理念的音樂家的名字,並以這些名字發表文章闡明自己的音樂理念,包括莫紮特、肖邦、帕格尼尼、門德爾松、莫塞列夫斯基甚至詩人海涅。這個假想的組織名為“大衛聯盟”,以古以色列的大衛王為聯盟的贊助人。大衛王是壹個強大的戰士,壹個傳奇的歌手,壹個美好理想的化身。“大衛聯盟”中最重要的兩個盟友是弗雷斯坦和約瑟·比尤斯。這兩個名字其實是舒曼自己的兩個筆名,代表了舒曼的兩個側面。弗雷斯坦熱情犀利,態度直白沖動。約瑟·比尤斯安靜而優雅,他是壹個有遠見的詩人。在《嘉年華》中,“大衛聯盟”的成員除了形影不離的弗雷斯坦夫婦和比尤斯,還有馮?弗裏肯,後來成為舒曼夫人的克拉拉?維克,肖邦,帕格尼尼。盟友們興高采烈地在狂歡舞會上壹起跳舞狂歡,最終徹底打敗了普通人。鋼琴組曲《嘉年華》的構思很奇特,音樂形象的素描很成功。作曲家用快樂而苦澀的嘲諷諷刺了當時德國音樂沈悶而保守的批評家。作品發表後的第二天,就有人落座批評嘉年華,結果舒曼在《新音樂》雜誌上引來更激烈的諷刺。如今,人們在欣賞鋼琴組曲《嘉年華》時,往往只關註音樂中那四個字母所代表的音符主題,而忽略了音樂本身精致浪漫的特質,更不會想到舒曼作為音樂評論家為浪漫主義音樂開辟道路的努力。這首歌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它的出現不僅標誌著當時壹種全新的“浪漫主義鋼琴曲”的出現,也顯示了作者在藝術上勇於創新的批判精神。
舒曼-曼弗雷德序曲
曼弗雷德序曲英國詩人拜倫哲學詩劇的主人公曼弗雷德是壹個對生活和人類都感到失望的人。他懷疑知識和科學,蔑視壹切眾生的命運;他遠離愛情,寧願忍受折磨和痛苦,獨自過著高傲孤獨的隱居生活。同時,他也拋棄了宗教,否定了上帝,否定了現存世界的壹切秩序,表現出任何反動勢力都無法使他屈服的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曼弗雷德的形象是對當時虛偽社會的深刻失望和悲觀的哲學思想的混合體。他和舒曼的內心世界有壹些相似之處,所以特別吸引舒曼。舒曼為拜倫的詩劇創作了十六首樂曲,包括壹首序曲和十五首合唱、二重奏、朗誦伴奏和器樂間奏曲。其中最傑出的是它的序曲,可以說是舒曼最輝煌的作品之壹。
舒曼的《曼弗雷德》序曲以其深刻的構思、新穎的和聲、詩意的意象和有力的心理描寫而獲獎。與舒曼的其他作品壹樣,這部序曲也有許多主題從不同側面描述了曼弗雷德的性格。
序曲開始時,整個樂隊演奏了三個強有力的切分音和弦,給音樂蒙上了神秘的色彩。這個介紹的主題描述了曼弗雷德陰郁的沈思,或者說絕望(片段1)。
第壹主題的奏鳴曲式的呈現反映了曼弗雷德的興奮、熱情、苦惱、絕望等情緒和內心的痛苦。由小提琴聲演奏的序曲第二主題展現了主角溫柔的壹面,與第壹主題在情感上有所不同,但仍籠罩在壹片黑暗憂郁的迷霧中。
曼弗雷德的基本形象在這壹序曲中有了真正的交響式發展,他玩世不恭的表情,慌張的憂郁,思念愛人的悲傷,內心的各種矛盾沖突,都以磅礴的氣勢體現出來。曼弗雷德的結局是悲劇性的,他竭力尋求的“遺忘”永遠找不到了。他最終在詩劇的結尾安詳離世。序曲主題再現後,整首歌結束。
舒曼——詩人的愛
羅伯特·舒曼
聲樂套曲《詩人之戀》寫於1840年,被稱為舒曼的“歌年”。這壹年,作者與心愛的克拉拉結婚,可以說是舒曼的愛情日記。作品* * *包括十六首聲樂作品,歌詞來自海涅的六十五首抒情音程詩。這組作品不僅是舒曼聲樂作品的典型代表,也是藝術結構最為完整的傑作。
《詩人之戀》的音樂有不同的曲調,如《燦爛輝煌的五月》(片段1)、《小玫瑰》、《藝伎回憶錄》(片段2)、《小花若知》等。,還有浩瀚嚴肅的史詩《萊茵河》(第三段),這些都是舉世聞名的。
舒曼-圖書
羅伯特·舒曼-羅沃特音樂家傳記系列(德國)作者邁耶,杜譯新華人民音樂出版社。
Tepel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的舒曼簡易鋼琴曲集(德國)。
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編輯舒曼人民音樂出版社鋼琴曲選
舒曼資源公司
羅伯特·舒曼-羅沃特音樂家傳記系列(德國)作者邁耶,杜譯新華人民音樂出版社。
Tepel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的舒曼簡易鋼琴曲集(德國)。
[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
被調查人:1111JU-壹級2010-2-6 18:35。
第二個問題我來提供壹些資料!
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音樂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從魏博恩開始的作曲家,打破了十二音作曲法,拋棄了歐洲近400年的調性體系,發明了十二音序列,然後無調性等音樂形式出現了,比如當時的勛伯格!二戰後,科技更加發達,人們的思想更加豐富,出現了電子音樂,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不斷融合,音樂形式更加豐富,更加多樣化!1945之後的音樂被稱為先鋒派音樂。此時的音樂已經動搖了人們對音樂美的看法,變得更加理論化,產生了人們無法理解的音樂形式,比如無聲音樂、噪音、微分音!
此外,由於貝多芬後期作品表現出浪漫主義傾向,古典音樂派於1820年結束(貝多芬去世不久)。貝多芬的去世可以被視為古典音樂時代結束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