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臺灣民居建築特色是什麽?

臺灣民居建築特色是什麽?

臺灣民居的格局有多種形式,以三合院為最普遍,從最簡單的壹條龍到多院落、多護龍的三落大厝、五落大厝,依照家庭成員、社會地位而定。

詳細介紹:

1. 壹條龍:

這是最基本的形式,閩南人稱“正身”、“厝身”。只有正身,包括正堂、左右房及邊間的竈房、柴房等。屋頂以中央正堂最高,兩側依次下降。室內設廊道,可貫通各房間。

人口較少的家庭多采用此式。當人數增加時,可左右延長至9開間或11開間。或者加建廂房,臺灣稱之為“護龍”或“護室”。中央正廳為最尊貴,是祭祀祖先神明的所在,也是接待賓客的地方。越靠近正廳的房間地位越高,左尊右卑。面對正廳的左房為戶長的居室,右房為長輩的居室。

2. 單伸手:

“伸手”是護室的別稱,客家地區稱為“橫屋”。單伸手只有單邊護室,常常為“曲尺形”民居。

3. 三合院:

臺灣俗稱為“正身帶護龍”,即擁有正身3間或5間,左右各出護室2間或3間。有的前方建圍墻或設門樓,以別內外。這種類型在臺灣數量最多,多出現於農村,前院可兼作曬谷場。靠近院子的墻內常設廊道,晚上關門之後,各房間及正堂仍可相通。

正廳用來供奉祖先牌位,是全屋中最高大的部分。正廳的左右兩側是長輩住的。護龍可做房間,是晚輩住的,也可做倉庫、豬舍、牛舍。左右兩側護龍,形成壹個院落空間,稱作“埕”,平常用來賞月、辦酒席、聊天或是早起打拳練身,農忙時則用來曬谷,是常見的農宅形式。

4. 四合院:

臺灣俗稱為“兩落帶護龍”,即前後兩進,左右有護室,形成封閉的中庭。四合院多為官紳或富商地主所喜用。其格局較寬大,且空間組織嚴密,內外有別。古時比較講究防禦的四合院大宅,甚至在墻體內再設壹圈廊道,壁上辟槍眼,可以射擊來犯者,例如臺北的林安泰古宅。

其中軸對稱,相對低矮開放,則是中國人重視倫理道德、長幼尊卑的觀念,體現在傳統住宅的空間分配。富豪之家多半都蓋四合院,面寬闊是閩南式四合院的特點,立面精致華美。

大門及其兩側是閩南式民居裝飾的重點部位,包括:格門、花窗、楹、柱、柱礎、門枕石、木石磚雕等。檐下是閩南式民居另壹重點裝飾部位。

5. 多護龍合院:

臺灣農村盛行在三合院和四合院左右兩側增建數列的護龍。通常農宅的擴建不是增加進深,而是用增列護龍的辦法來解決人丁興旺的問題。

輩份較高者住在靠近正身中央,血統較疏遠的旁支只能居於外側。它的優點是居住成員不必通過中間大門,可直接從護龍之間的“過水門”進出,很是方便。多護龍式民居要具備土地寬廣的條件。這種民居尤以客家地區為

盛,在新竹的新埔、枋寮及關西壹帶,可以見到左右各有三列護龍。在各護龍之間,為了內部交通,狹長的側院中常建涼亭,稱為“過水亭”,作為夏日納涼及作息的場所。側院鑿井,供應飲用。臺灣中部彰化馬興的陳益源大宅是這類多護龍的典型代表。

6. 多院落大厝:

以四合院為基本格局發展,朝縱向橫向發展,進深三進成日形,四進成目形。

靠內者為尊,越外者為卑。而屋舍的高度也隨著正廳、房、護龍依次以降。在臺灣甚至還可發現五落大厝,俗話說:“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即是說正堂有九開間,門廳有五開間,前後三進,門窗***有壹百二十個的意思。著名的板橋林家或霧峰林家,縱深達四進或五進,就是這樣的深宅大院。

壹般而言,大宅院的第壹進為門屋,可停放轎子,兩側供門房或仆役居住。大門進來的空地為“外埕”,用來晾曬農作物。第二進是廳堂,合院內的空地為“內埕”,是婦女做家事或家人閑聊的地方。第三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女眷活動的空間,壹般人不得隨意進入。

7. 街屋式:

即店屋式,沿商業街道所建造的民居。它的特色是各家***用墻體,平面只有壹間寬,約壹丈六尺或壹丈八尺。但是進深很長,可多達三進或四進以上。街屋因臨街,前廳做生意,後邊住家,為了增加使用面積,常建起樓房,或作夾層,稱作半樓,作為儲藏室或臥室。

  • 上一篇:古典音樂圖案設計圖片-求背景音樂,中國古典風格的?
  • 下一篇:吉他在樂隊中的應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