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釣魚的漂調方法有哪些?
1,標準漂移調整-四調整二打撈
臺灣釣法靈敏度高,反應明顯,穩定性好,魚獲量大。關鍵環節是浮標的調整,也就是浮力和重力的調整。臺釣調漂有幾個基本原則:就地調,不在家調;調在釣點,不在水邊;根據釣具、水情、魚情。
臺灣釣魚浮漂的壹個重要特點是浮漂上端有各種顏色的隔艙,每個隔艙稱為壹個網眼。“調四眼”是指調整鉛墜的重量後,露出水面的四個細胞來抓兩只眼睛。即魚鉤裹上魚餌後,只有兩個細胞露出水面,加上魚餌的重量,原來露出水面的四個細胞中有兩個被淹沒。
餌料的重量在漂白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當餌球又大又重時,浮漂不會露出兩只眼睛,甚至壹只眼睛;如果魚餌球又小又輕,浮子就不會下沈。可能是水面上的三只眼。漂浮要調整到這個水平:壹是能保證在水中漂浮的穩定性;第二,可以讓垂直漂移反應準確,不會太慢也不會太靈敏。如何做到恰到好處,要靠不斷探索,反復練習,做到熟能生巧,誘餌球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二月調四目抓魚”最基本的程序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第壹步:將估計超過浮力的鉛卷在鉛座上,漂浮漂移到比水深更靠近鉛墜的位置,拋向目標點。使浮子變重,所有浮子都沈入水中。這時候最好掛個雙鉤。
第二步,逐漸剪掉過重的鉛皮,讓浮漂慢慢浮出水面,直到穩定在露水中(此時魚鉤懸浮在半水中,不應觸底)。操作時要特別註意兩點:壹是鉛皮要壹點壹點切,因為切多了再加鉛塊比較麻煩。第二,風線要完全壓入水中,因為浮在水面上的母線會影響浮子數量的準確性。
第三步,把餌球放在魚鉤上(比釣魚用的餌球大),使魚鉤沈底。這個時候,浮子會再次稱重,沒有人在水中。
第四步,按照傳統的調整垂直浮子的方法,逐漸向上移動浮子,直到雙鉤餌料拋向目標點,當公交車壓入水中,浮子露出水面。
2、雙鉤餌料漂移的調整方法
雙鉤餌料半水整平是根據實際餌料重量設定調整目標的方法。去掉雙餌後,目標數就是調整目標,調整目標的壹半就是餌重的壹半。切斷雙鉤,稱出鉤重。釣魚的時候,以目標的壹半作為釣魚目標開始釣魚。此時鉤餌的狀態是壹鉤臥底,壹鉤觸底。這種方法既保證了魚餌的穩定性,又有足夠的靈敏度,而且稱鉤、稱餌、找底、確定漁眼數量都很方便。
3.單餌漂白法
在釣組中,壹鉤上掛與釣魚時大小相同的餌料,用半水調鉛皮使浮尖水平,去掉單餌調眼,去掉雙鉤即可稱鉤重。釣魚時,浮尖露出壹到兩眼為釣眼。這種方法多在餌輕的時候使用,優點是在保證靈敏度的基礎上增加了餌鉤的穩定性,飄移動作不大,但能提高命中率。缺點是每次餌料的大小要盡量壹致。餌料重量變化後,妳需要心中有數。
4.無鉤餌料漂白方法
拆下雙鉤。將鉛皮調整到半水壹平,延長水線使鉛墜到底,浮尖露出水面壹兩眼,再加雙鉤釣魚。釣魚時,鉛基上的太空豆上移10 cm存活鉛,操作中可加少許鉛,直至排除小雜魚的幹擾。中魚的信號多為漂和黑漂。因為此時鉛落在底部雙股線臥底,在魚口小或漿層厚的水域慎用。
還有壹種簡單的漂法,可稱為“對半”法,即空鉤調總眼數的壹半,釣眼設為眼數的壹半,如十二眼漂至六眼釣三眼,七眼漂至四眼釣二眼。
5.根據魚餌鉤調整漂移。
兩個餌料懸浮在水中:將餌料混合後,抓壹個小球反復揉搓,使其粘稠。在雙鉤上摩擦餌料,用半水(加減鉛皮)調整漂白,使尾部浮出水面。
壹餌觸底壹餌懸:在浮在上面的基礎上,用橡皮泥掛底鉤找底(示2目),掛雙餌抓2目。
壹餌墜底壹餌掛:單鉤單餌半水調六眼,雙鉤雙餌看還剩幾眼(比如剩三只眼),釣三只眼——因為壹鉤重三只眼,釣魚時底鉤餌的重量由水底承擔,上鉤餌壓三只眼,剩三只眼。
壹餌落底,壹餌觸底:在“壹餌落底,壹餌掛”的基礎上,將浮子向上移動“兩根子線的長度差”。
兩餌落底:兩眼調無鉤,兩眼雙餌釣。
雙線彎:調兩眼不勾,抓兩眼。再次向上移動浮子。
8字形環觸底:調整兩眼無鉤半水,將浮漂向上壹點點移動,直到浮漂尾部露出三眼,再向下移動壹眼。此時雙股絲和雙餌都掛著,浮位不動。
鉛墜到底(平躺):在8字環接觸到底的前提下,加壹點鉛皮,當浮漂尾部變成半個眼時停止(如果8字環下落的長度約為壹個半眼),再將浮漂上移壹個半眼,抓住兩個眼。
臺灣漁漂調整有哪些禁忌?
雖然釣前已經測試過鉛墜和浮漂的匹配,但是到了釣位不知道水深,必須在水中調試浮漂。
如果魚鉤入水後浮子位於水面,說明水不深,魚鉤與浮子座之間的水線長度大於水的深度。此時,浮動座和兩側的空間豆應下移。移動它,直到它浮在水面上,露出四只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