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丈夫做夢?通知輪回。
北齊天寶二年(551),魏壽奉命編纂《魏書》,歷時三年完成。但由於書中部分內容失實,在朝鮮引起軒然大波,官員們沸騰了。大臣李殊、路飛、王松年等人聯名上書,駁斥魏壽歪曲事實。因為奸臣從中作梗,誣陷李殊,北齊的文宣帝大怒,將李殊等人剃頭鞭笞二百下,投入大牢。李殊最終冤死在獄中。
(註1)《北史》記載,李殊冤死後,其妻元氏縣民痛不欲生。李殊的哥哥李嶽請求妻子安慰元氏縣,和他壹起生活。五年後,元氏縣改嫁給了趙奇。壹天,元氏縣在夢中見到了她已故的丈夫李殊。對她說:“我太瘦了,現在我不得不把我的生命托付給劉家作為我的女兒。”將於明天出生。劉家太窮了,養不起我。我夫妻還有舊情,所以來告訴妳,妳可以去劉家養我。"
把劉家的詳細地址告訴了元氏縣。夢,元氏縣沒敢答應,畢竟她是個再婚的女人,這事沒法決定。李殊知元氏之憂,曰:“汝等恐趙奇。別擔心。我會親自告訴他。”接著,李殊又進入了趙奇的夢境,並把即將到來的輪回詳細托付給了自己。
第二天,趙奇醒來,問元氏縣關於她的前夫。原來,李殊向這對夫婦要了壹個夢,而這個夢幾乎壹模壹樣。得知此事,趙奇大吃壹驚,於是他帶著錢、帛和禮物,來到劉家,把剛生下的女嬰帶了回來,撫養成人。
正史中記載了祖先夢的故事,讓人唏噓不已。我們要相信,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結,人死後還會繼續輪回,與有緣人續前緣。
夢兆?傅毅已經成了壹個泥犁地的人。
唐朝的時候,也有兩個人壹起做壹個夢的例子。(微信搜索新傳統文化微信官方賬號查看更多好文章)
唐朝的太師,讓傅儀能言善辯,博覽群書,精通天文歷書。但他經常以三寸不爛之舌詆毀佛教,不尊重佛教和道教,經常以佛像為磚瓦。當時,傅儀、傅和都是太史令。雪若欠任軍五千塊錢,任軍還沒來得及還就死了。
壹天晚上,薛若夢到了任俊,薛若問任俊:“我欠妳錢,到現在還沒還。我該給誰?”任君曰:“可付泥犁人。”薛雲不解,問他:“泥犁人是誰?”任俊曰:“太師使傅儀為泥耕人。”雪凰聽到這裏就醒了。
那天晚上,少府監馮昌明做了壹個夢,夢見自己到了壹個地方,那裏有很多已故的祖先。在夢中,馮昌明問壹個死人:“經上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知是否存在?”死者說:“當然。”馮昌明問他:“像傅儀這樣的人,從來沒有信佛。他們死後會怎麽樣?”死者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至於傅儀,他已被發配到越州泥耕地獄去做泥耕人了。”泥犁地獄,也譯為“無盡的地獄”
第二天早上,馮昌明去皇宮見薛偉,並告訴他昨晚的夢。郭雪大吃壹驚,把夢裏關於“犁泥人”的對話告訴了馮昌明。他們的夢想如此壹致。兩位大臣發自內心的感嘆,善惡報應顯而易見。我不能不相信。按照夢裏的提示,薛皇把欠款付給了傅儀,並把夢裏的情景告訴了他。沒想到幾天後,貞觀十四年秋天,傅儀突然去世。
相傳人死後,鬼魂會下陰間,生前作惡的人會受到閻羅王的審判,罪大惡極的會下入十八層地獄,永遠無法超生。
他看到了他妻子夢想去的地方。
武則天時代,劉友秋被任命為朝義縣令。我奉命出差,直到晚上才回來。有壹次他出差,直到深夜才回來。在離家十幾裏的地方,路邊恰好有壹座佛寺。他聽到廟裏有很多歌聲和笑聲。廟的墻不高,有個缺口,裏面的東西都能看見。
劉友秋俯下身,偷偷看著。只見十幾個男女坐在壹起,桌上擺著飯菜,大家圍成壹圈在吃。看到他的妻子坐在中間,笑著。劉友秋壹開始很驚訝。他半天想不通這是怎麽回事,想著妻子不應該來這裏,但是他又不能丟下她壹個人。仔細看她的外表,言行,感覺沒什麽異常。我想仔細看看,但是寺廟的門是關著的,進不去。劉友秋把瓷磚扔過去,砸到了裝酒的陶罐。陶罐爆裂,人群震驚,很快消失。
劉友秋把瓷磚扔過去,砸到了裝酒的陶罐。陶罐爆裂,人群震驚,很快消失。胡的《長命百歲》。當每個人都睡著的時候,我醒了
劉友央求著翻墻進去,和隨行人員壹起看了看。大廳和隔壁房間都沒有人,寺廟的門還是像以前壹樣關著。劉友秋更加吃驚,急忙趕回家。當我到家時,我妻子剛剛睡著。聽說劉友秋回來了,我就招呼他,問他冷暖如何。之後老婆說:“我只是在夢裏參觀了壹個寺廟,裏面有幾十個人,我不認識他們。我們還壹起在院子裏吃了晚飯。有人從外面扔瓦礫進來,弄得杯盤狼藉,就醒了。”劉佑秋也詳細講述了自己看到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那個人夢想去的地方,也正是那個人曾經去過的地方。
此外,時空的存在
北齊的李殊雖然已經不在人世,但他仍然可以進入前妻的夢境,告訴自己轉世在哪裏。唐朝的傅儀還活著,他的兩個同事在夢中得知傅儀已經被送進了泥犁地獄。妻子夢想去的地方,正好被他看到了。從這些不可思議的夢境記錄來看,夢也是真實的物質存在,只是在人生活的空間之外,可能還有另壹個時空。
註1:《北史》是由舒威、北齊書、周樹、隋書合並刪節而成的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北朝的歷史。魏本紀五卷,齊本紀三卷,周本紀兩卷,隋本紀兩卷,列傳八十八卷,* * *壹百卷。描述從北魏鄧(386(徐兵))年到隋以寧二年(618)的歷史。《南史》和《北史》是壹對姊妹篇,由李師師和他的兒子李延壽共同編撰。可以算是北朝的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