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粽子是壹種民間風味小吃,由糯米1000克、純堿3克、鮮虎杖葉500克、糖適量組成。先將糯米淘洗幹凈,浸泡半個小時,然後取出摻堿。然後,將新鮮的辣蓼葉放入沸水中煮10分鐘,切去花梗,將大小葉子搭配折疊成“十字”框,用繩子紮成束,放入清水中浸泡四五個小時,去除澀味。然後將蓼葉折成三角桶形,內裝糯米,裹成菱角形,用細麻繩紮緊,放入鍋中煮兩小時左右,煮透,加白糖食用,清香可口。現在有綠豆、紅豆、蓮子、火腿肉等很多品種。粽子是長沙五月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吃粽子也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傳統習俗,是對屈原的紀念。
麻奶糖主要由白糖、葡萄糖漿、奶油、奶粉、芝麻、可可脂、味精、鹽、香草粉等制成。,通過溶糖、煮糖、冷卻、成型等主要工序。糖體表面白色,中間黃色,質地疏松略韌,包裝精美,色澤鮮艷。
瀏陽茴香餅是瀏陽著名的傳統產品,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采用獨特的酥脆糖包、分竈烘烤的制作方法,以面粉、茶油、白糖、麥芽糖為主料,金桔花、艾草香、熟芝麻、肉桂油、碎冰糖為輔料,經過皮芯混合、油芯摩擦、撕臍裹餅、開皮填芯、成型烘烤等十余道工序精制而成。成品外形美觀,面微凸,火色金黃透亮,面脆裏皮脆,餡料飽滿,軟糯爽口,油甜而不膩。它有茴香、肉桂和芝麻的天然香味。
瀏陽豆豉產於瀏陽縣的“天馬”牌豆豉味美、香,無硬度、雜質、異味、灰分,是壹種很好的調味品。而且營養豐富,包括糖、蛋白質、氨基酸、脂肪、酶、煙酸、維生素B1B2等。
瀏陽豆豉歷史悠久。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豆豉姜類似瀏陽豆豉,距今已有2000年。到了唐代,瀏陽的道武山、石雙寺等大寺香火鼎盛,四面八方的僧人紛至沓來。他們在素菜中嘗到了豆豉的鮮香,又在行囊中遊歷,於是瀏陽豆豉名揚天下,至今仍經久不衰。
白沙酒是長沙酒廠用白沙井水釀制的名酒。因其風味好,品質佳,暢銷全國,是湖南名酒。其特點是:無色透明,曲味濃郁,醬香突出,集茅臺和湖州之長,風格獨特,醇厚柔和,回味甘甜。
瀏陽縣酒廠,瀏陽河小曲,傳承傳統工藝,采用科學方法,精選上等原料,精工制作。該酒無色透明,清香撲鼻,酒味濃郁,回味悠長,暢銷城鄉市場。1984獲得國家銀獎。
芙蓉三鮮火鍋火鍋是湖南的傳統飲食。它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火鍋材料有兩種,壹種是銅的,用來涮羊、雞、豬等羊肉;壹種是用小火爐,裏面盛著炭火,上面放壹個陶瓷砂鍋。都是新老的,所以能被客人煮,溫馨和諧,幫助別人吃飯,故名“暖鍋”。
芙蓉賓館三鮮火鍋的原料是瘦肉末、雞蛋、大白菜、粉條、青菜心、鰻魚(500g)、火腿(熟50g)。
制法:將火腿切片,雞蛋打勻,攤成蛋皮,將剝好的鱔魚切成糊狀,加水、鹽、姜末,攪拌成糊狀,做成魚葉片,放入冷水鍋中煮熟,撈出備用。肉末加100g水,適量鹽,少許蔥姜末,拌勻。壹半會做成丸子放在火鍋裏煮,另壹半放在蛋皮上,然後卷成蛋卷,蒸熟取出備用。此時將高湯、鹽、味精、白菜放入熱鍋,煮開後將魚丸、肉丸、蛋卷、萵筍心、火腿片整齊的放在湯面上,吃起來特別香,別有風味。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芙蓉賓館最近新開了壹家“火鍋城”,壹次可容納近100名顧客。
向斌春卷春卷是長沙人的傳統食品,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春卷的特點是脆、軟、多汁、嫩。餡料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變化。具體制作方法如下:首先將面粉與清水在盆中混合,反復揉搓成水面團。然後用小火加熱鍋,右手抓住水面團,不停的甩,然後在鍋裏輕輕的烤壹個直徑為12 cm的圓形薄餅,左手剝皮後取出,右手繼續甩水面團,再烤壹個。烤好的面團要疊放整齊,用幹凈的濕布蓋好,防止皮變幹。
春卷的餡用肥瘦豬肉絲各500克翻炒,加酒、醬油、鹽、味精,加湯,勾芡。薺菜(又名白菜)或大白菜、韭菜去根老葉,洗凈切碎,與肉絲拌勻。
包春卷的時候,先把面團壹個壹個揭開,放在案板上。每片填充約15g肉,兩端對折,卷成約6 cm的扁管狀,用薄面糊封口。然後壹個個放入中熟的油鍋裏,炸至微黃。湘江飯店做的春卷用料考究,工藝先進,可謂湖南之最。
長沙最好吃的燒烤:不用說,肯定是砂子塘的燒烤,幹鍋又便宜又好吃。
長沙最好的2號燒烤店:省體委那邊!許多人認為它已經被拆除了,但事實上,野火從未完全吞噬他們,他們在春風中又長高了。還有很多,甚至是新店,味道不錯。那我推薦幾只不錯的燒雞~ ~不過我還是推薦沙塘,呵呵~
長沙最好吃的燒烤當然是四方平金帆小區,這才是真正的燒烤壹條街。燒烤店差不多有20家,每家店的生意都不錯。那裏的每個燒烤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主要推薦常聚閣燒烤粥!這家店雖然開的時間不長,但是飯菜很好吃,服務態度也不錯。喜歡燒烤的朋友可以去那裏看看。
長沙小吃
油炸發酵豆腐
長沙風味小吃。鮮、香、辣,外嫩裏透,有壹種“又臭又香”的獨特風味,有“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軟如絨”之說。原料:優質大豆、香菇、竹筍、酒曲、豆豉、皂礬(硫酸亞鐵)、植物油。制法:將大豆浸泡、磨碎、過濾、煮沸,加入石膏制成豆腐,然後壓制成胚。將豆腐胚浸泡在由香菇、竹筍、酒曲、瀏陽豆豉、皂礬等原料制成的發酵水中(春秋浸泡3-5小時,夏季1-2小時,冬季6-10小時)。將腐乳胚放入熱油鍋中用中火炸熟。將辣椒油、醬油、香油、味精、雞湯調成汁,裝盤,澆在臭豆腐上。(劉濮生)
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元宵節;元宵
過年訂餐。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民間有煮“湯圓”的習俗,所以湯圓也叫“元宵”。近代長沙元宵,以清代三吉齋南貨作坊的制作最為著名。它潔白細嫩,柔軟香甜,風味獨特。原料:優質糯米,5: 1比例的優質大米,白糖、面粉、玫瑰糖、香條、熟芝麻組成的甜餡。制法:將糯米、大米洗凈,用清水浸泡壹天,沖洗壹次,瀝幹水分,用粉碎機或石磨磨成細粉。甜、鹹餡芯分別用長方形木板壘成磚形,稍放後按規格切塊,切塊成條,條切成丁。在餡料上灑清水使其濕潤,放入盛有糯米粉的網輥中,啟動開關,使餡料快速滾動,裹上米粉,根據情況不斷加入新粉,直至元宵大小達到壹定規格。(何秋瑾)
年糕
長沙獨特的季節性美食。綿軟潤澤,清香甘甜,適合炒菜、煲湯。在過去,家家戶戶都買它作為禮物送給親戚朋友,或者作為春節的早餐和夜宵。根據配料不同,有八寶粥、蓮蓉、豬油、桂花、玫瑰、棗泥等10多個品種,顏色各異。以桂花年糕為例。原料:75kg桂花年糕需要糯米50kg,白糖18kg,桂花1kg,茶油1kg。制法:將糯米洗凈,用清水浸泡壹夜,研磨、掛幹、過篩,制成細糯米粉。將糯米粉與白糖混合,與開水混合,揉成面團,放在幹凈的白布上,放入蒸籠蒸熟。將煮好的米飯放入盛有茶油的托盤中,壓平,用濕布擦拭表面使其光滑,趁熱撒上桂花(其他品種也在此時及時壓上所需配料,壓平),冷卻後切塊。(劉濮生)
油炸麻花
長沙特色小吃。炒面粗細均勻,質地脆嫩,味道甜鹹,色澤鮮美。它不僅是壹種小吃,也是壹道菜。最著名的是20世紀40年代張桂生在火宮制作的。有煎和煮兩種,煎的脆香,煎後即食;水餃是煎餃,放入原湯(用紗布包好的黑豆鼓,用豬骨、鹽、整幹辣椒煮),煮至硬度適中,放入碗中,配以蔥花、香油即可食用。原料:每40個痱子需要優質面粉500g,精鹽10g,植物油1500g(實際用量150g)。方法:用溶有鹽的冷水將面粉和面團揉透,在面團上刷壹層薄薄的植物油,揉成拇指粗細的圓條,分層疊放在鍋裏(每盤刷壹層油,避免粘在壹起)。菜做好後,倒在桌面上,重新揉成筷子粗的圓條,疊放在盆裏,蓋上濕布,晾20分鐘。將鍋放在大火上,倒入植物油。左手四指並攏,掌心向內,將圓棒兩端放在左手食指上側,用拇指按壓。右手將左手四指上的圓棒由內向外切下,用左手拇指按壓。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整個面團圈,松開其他三個手指,然後右手的四個手指放入圈裏,讓雙手自然放松。將面團圈上下逐壹收緊,將面團圈拉伸至20厘米左右長。然後,另壹個人兩手各拿壹根竹筷,去拉伸面團圈。當油溫達到八成時,起鍋(此時筷子仍在拉伸面圈)炸至面圈略硬,左手筷子夾住面圈略向外扭轉,使面圈扭轉。(劉濮生)
紐結扭曲
舊時長沙的壹種物美價廉的美食。因其棕香結、耐嚼、回味悠長而受歡迎。周秘制是清末城防營的周發明的,傳了四代,最終被有心人發現,流傳海外。原料:面粉650g,糖250g,芝麻30g,茴香5g(燒碎),植物油1500g(實際用量150g)。制法:將糖和茴香放入碗中,倒入300g清水,加入面粉,攪拌均勻,揉至光滑,取出放在桌上,然後揉成條狀,揉成寬7.5cm,厚6.6mm的條狀,用蘸冷水的排筆刷在條狀表面,均勻地去掉芝麻,然後用手搖木槌輕壓,再切成65430片。將鍋放在中火上,倒入植物油,待七成熟左右將鍋從火上移開,將切好的條沿鍋沿放入鍋內,雙手捏住鍋耳輕輕晃動。當鍋裏的長條半浮時,再放在火上用竹筷煎至顏色暗黃,再用漏勺撈出。(朱)據
姐妹團子
火宮殿的傳統小吃。以糯米和大米為主要原料制成。其形如菱角,色如玉塔,糯米綿軟鮮甜,糖肉雙餡,甜鹹相間。20世紀20年代初,蔣立人和他的兩個女兒是最好的工匠。姜氏姐妹別出心裁,包餃子像變戲法壹樣,引得觀眾駐足觀看,忍不住買些嘗嘗,因此得名姐妹餃子。原料:大米400克,糯米600克,五花肉350克,北流糖100克,桂花糖10克,紅棗150克,水發香菇15克,醬油20克,精鹽5克,味精3克。工藝:將糯米和大米壹起洗凈,用清水浸泡4小時(冬季7小時),取出用水沖洗幹凈,放入筐中瀝幹水分,再加入1250克冷水研磨。將果肉倒入布袋,瀝幹水分,取出後倒入盆中。150g米粉揉成扁圓餅,籠蒸,取出,與其他生粉混合,揉勻。大棗洗凈去核,剁成棗泥,放入碗中,籠中大火蒸1小時,取出。將炒鍋小火加熱,放入熟豬油,先放入北流糖翻炒至溶解,再放入棗泥和桂花糖,翻炒均勻,然後取出炒鍋放入碗中,形成糖餡。五花肉洗凈,剁成肉末放入碗中;蘑菇去蒂,切碎,倒入碗中,加入精鹽和味精。首先,將它們混合兩次。然後分幾次倒入醬油和適量的水(加水量視肉餡的幹稀而定),朝壹個方向攪拌。水分被肉充分吸收後,就成了肉餡。將和好的面團揉成條狀,拉成丸子(每粒重65,438+0.5g),壹個個搓圓,用手指捏成窩狀,分別放入糖餡和肉餡,捏在壹起,糖餡捏成圓形,肉餡捏成尖角或其他形狀,以示區別。上籠蒸10分鐘。(劉濮生)
龍肥豬血
長沙風味小吃。豬血鮮嫩,猶似龍肝雞油,故名。現在還是火宮殿八大小吃之壹。原料(20份):新鮮豬血500克,冬菜25克,榨菜25克,熟豬油25克,精鹽50克,味精5克,蔥花25克,醬油50克,胡椒粉0.5克,豬骨湯1800克,香油15克。產量:1。準備1方形平底木盤,放入1500g溫水,加入25g精鹽,溶解後,將新鮮豬血放入盤中,攪拌均勻。凝固後用竹條切成1.6cm寬、0.5cm厚、2.5cm長的塊。2.將炒鍋放在旺火上,倒入豬骨高湯,燒開後撈出煮熟的豬血片倒入,煮熟備用。3.將冬菜、榨菜洗凈,切成細粉,與精鹽、醬油、熟豬油、味精壹起均勻放入20個碗中。將豬血片和湯舀入碗中,倒入香油,撒上蔥花和胡椒粉。(楊林士德)
綠豆醬
湖南以夏季悶熱著稱,綠豆是夏季受歡迎的食物之壹,因為它能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綠豆沙特別受歡迎,不僅家裏有,沿街也有很多小販在賣。綠豆洗凈,加水大火煮至半熟。留火晾幹,倒入篩子中擦去外皮,然後倒入鍋中,加水用小火煮至融化,再用紗布袋濾出豆汁,煮沸後加入綿白糖。其色淡綠悅目,口中綿軟甘甜,意為清涼爽口,十分喜人,尤其是冷飲。(趙星)
湯面
傳統大眾面食。以甘長順面館為代表,湯汁鮮美,油碼鮮嫩,面條清香。歷史上曾出現過“起鍋”、“帶速幹”、“溶排”、“輕挑”、“重挑輕蓋”、“雙油”、“無碼歸原”、“無碼過橋”、“無綠”、“無紅”等招牌,使面館成為長沙的壹道民俗景觀,食客和觀眾興致勃勃。原料:付強粉50斤,鮮雞蛋2.5斤,堿適量,水適量。工藝:將富強粉、鮮雞蛋、堿水混合,放入和面機中,攪拌均勻煮熟,再經過揉面、壓制、切割,精制成粗細均勻、長度較短的鮮雞蛋濕面。根據顧客要求,將豬油、醬油、味精、蔥花香料等調料放入碗中,加入鮮骨或雞湯,將面條煮熟,放入碗中,蓋上蓋子。(朱)據
米粉
傳統的米飯小吃。20世紀30年代,和記米粉最有名。粉條潔白、柔軟、粗細均勻、切條均勻、有張力、烹油細膩、湯汁鮮美,粉條店生意興隆。原料:壹級早稻。工藝:將大米淘洗幹凈,拌勻,手磨(機磨,漿有粗有細,粗細適宜,壹火蒸熟,厚薄壹致,要求切條均勻,呈韭菜葉條狀。以牛肉為例,妳選擇最好的牛肉,順紋路切成條狀,用冷水浸泡去除血漬,然後換成小塊,煮熟後,濾掉原湯中的雜質,用大火煮開,用小火煨,加入八角、紹酒、桂皮、冰糖、紅幹辣椒等調料。,而且吃的時候把米線燙了。(劉濮生)
幹炒雞油八寶飯
傳統的清真食品,曾經是長沙徐長興烤鴨店獨家出品。八寶果飯原本是湖南流行的壹種甜品,既可以當大餐,也可以當點心。火宮殿有“八寶糯米果飯”很受歡迎。徐長興烤鴨店迎合了長沙人的愛好,改造成了幹炒雞油八寶飯,外脆裏軟,紅潤透亮,甜糯糯。壹經推出,便壹時間名聲大噪。原料:糯米300克,紅棗250克,白蓮、核桃仁、花生、銀杏各50克,葡萄幹、龍眼肉各20克,喬糕50克,紅瓜、青梅適量,玫瑰糖15克,紅櫻桃25克,冰糖100克,白糖250克,雞肉。工藝:糯米洗凈,清水浸泡4-8小時,沖洗幹凈,瀝幹水分,大火蒸40分鐘左右,紅棗洗凈,上籠蒸15分鐘左右,取出,去皮去核。蓮子、核桃、花生用開水浸泡,去皮籠蒸,喬餅去籽切小塊,冰糖切小塊,龍眼肉、葡萄幹用溫水浸泡洗凈,紅瓜、青梅切小塊;將上述配料加入糯米中,拌勻,加入玫瑰糖和雞油,入籠蒸壹小時左右;將鍋放在火上,倒入植物油,煮沸。將蒸好的八寶飯倒入鍋中,煎至兩面都是黃餅。從鍋裏拿出來,放在盤子裏。撒上櫻桃和糖。(黃增福)
餛飩
餛飩,又稱餃子餌,歷史悠久,南北方都有。長沙人吃餛飩也很受歡迎,古往今來都很受歡迎。據《清代湖南商業習慣》報道:“省城有水餃、魚餌,也有賣刀削面、湯圓的。到了晚上,他們搖銅板,敲小木梆為號,直到第四或第五更。”20世紀20年代,長沙最出名的是“雙燕餛飩店”。原料:面粉100g,鮮豬肉340g(肥3瘦7),紅刨花粉50g(實際用量15g),純堿2g,醬油40g,鹽10g,味精3g,燉冬菜40g,蔥花10g,白米飯。制作:將面粉用堿揉成團,用濕布覆蓋5分鐘。將紅刨花粉裝入布袋,紮緊袋口進行除塵。面條煮熟後,種上60張8厘米見方的餛飩皮,蓋上濕布備用。為了防止制革過程中粘連,要適時用粉袋均勻塗抹。將豬肉剁成肉末,加入6克鹽拌勻,然後倒入200克左右的水,邊倒邊用力攪拌,即成肉末。用小竹片刮壹點肉餡,放在皮子中央,向內翻。壹只皮子被肉餡粘住,另壹只手接住,捏緊皮子,把竹簽包好。取出竹鎬,捏成切尾狀。將雞肉(或豬骨)高湯用小火煮沸,將冬菜洗凈切碎,將鍋放在大火上,加入1000克清水煮沸,將餛飩放入鍋中。準備4碗,將熟豬油、醬油、鹽、蔥花、味精、冬菜分別放入碗中,舀入雞(或豬骨)清湯。餛飩煮到浮起來後,往鍋裏舀少量冷水。水燒開後,舀到碗裏(每碗15),撒上白胡椒粉。(王平)
蘿蔔絲肉餅
長沙的時令小吃。最初是茶館裏做的茶點。外酥裏嫩,層次分明,有蘿蔔特有的香味。20世紀初,大華齋和福之春茶館的質量最好,後來小吃攤販也提供。50年代以後,老面點師陳開川做的系統最有名。上世紀80年代,由他的弟子、特聘面點師謝首推。1986,感謝外援,招待盧旺達總統時特意做了蘿蔔糕。總統品嘗後非常滿意,說:“我吃過幾十個國家的名菜,但中國的蘿蔔糕味道最好吃。”材料:每20個蘿蔔糕需要300克面粉加水,200克脆皮面,750克白蘿蔔,100克熟火腿,50克金鉤,100克鮮豬肉,適量味精,鹽,蔥,蒜梗,醬油,香油和胡椒,植物油65438+。制法:白蘿蔔洗凈去皮,切絲,用鹽腌制,擠出水分;鮮豬肉洗凈剁成肉末,金鉤浸泡後剁成粉,熟火腿剁成粉,蔥蒜切絲。將上述材料與蘆葦混合,然後加入味精、醬油、香油、胡椒粉等。混合均勻制成餡料,分成若幹份;將水拌面粉和酥皮面粉分別分成20份。先把水調好的面粉壓平,裹在酥皮裏,再壓平,用搟面杖搟成筒狀,然後壹端搟成筒狀,再壹端搟成筒狀,再垂直搟成圓皮。加入壹份蘿蔔餡,先包好。(劉濮生)
紅薯粑粑
湖南耕地少,丘陵多,適宜種植紅薯作為主食,所以有句老話:“紅薯是半年的糧食。”所以創造了各種各樣的紅薯食物,紅薯粑粑就是其中之壹。外脆裏軟,又香又甜。在街邊小攤上買壹兩片,邊走邊吃,還是挺愜意的。產量:1。紅薯洗凈去皮,切成小丁,放入鍋中;另取壹個鍋,加入面粉、生粉、精鹽,倒入清水攪拌成面糊,然後放下紅薯丁拌勻,醒發30分鐘。2.鐵鍋加熱,倒入半鍋茶油,燒至170℃。將紅薯粉漿舀入平底鐵鍋中,攪拌均勻,放入放熱油中炸至薯漿凝固至兩面金黃即可。(趙星)
糖油巴巴
長沙傳統糯米油炸食品。香甜軟糯,外酥裏嫩,早已成為長沙市民的美食。大街小巷都有小攤做賣,制作方法也各不相同。原料:糯米粉750克,粘米粉250克,茶油1000克,北流糖175克。產量:1。將糯米粉、粘米粉倒入盆中,加入清水550克搓成面團,取壹塊約150克放入小碟中,壓平放入蒸籠蒸熟,取出加入面團,搓成白色光滑的面團。2.取出40顆粉粒,壹顆壹顆搓成顆粒,用濕布墊在木板上。3.炒鍋放中火,倒入茶油先燒掉腥味,放入北流糖,用小鏟子將糖和油溶解成紅糖油;撈起丸子,輕壓成圓餅狀,放入糖油鍋;用抹刀輕輕推餅幹,邊推邊壓,不斷往餅幹上澆糖汁。餅幹浮在糖油表面後,煎壹會兒,用鍋鏟舀起,放入漏架,瀝幹糖油,鏟入盤中。(張)據
油條
常見的大眾小吃。厚而金黃,酥而脆,鮮鹹爽口。明礬磨成粉,溶於水,再放純堿,即清水出現白色飛濺,飛濺消失後放鹽。水質稠白時,可以加入面粉快速攪拌,壓成面團,靜置20分鐘,然後放在案板上,均勻分成三份,升高壓力兩三次,搓成粗條,放入掃油大盆中。在條的邊緣刷壹層油,將三條緊密的放在壹起,用濕布蓋上,放置6 ~ 10小時(夏季~冬季),使面條完全松散有彈性。取壹條油條面條,放下,在上面輕輕撒上面粉,然後輕輕拉伸,用手搖槌將面條搟成0.5厘米厚、8厘米寬的長條面條,油鍋內油溫會加熱到210℃左右。用油條專用切條機切兩條(寬1.5 cm),拿起前壹條疊在第壹條上。用長竹筷滾幾下,就能看到油條的膨脹。油炸至金黃色。
索羅
風味小吃在長沙及周邊地區很受歡迎。仲夏夜,市民們湧向街頭吃蝸牛,喝啤酒。制作:將帶殼螺絲收回,放入水中1 ~ 2天,用專用鍘草機鏟去螺絲尖端,洗凈,鍋放油燒熱,放入帶殼螺絲,翻炒,再放入香料、酒、蔥、姜、蒜。幹辣椒粉和幹酸菜翻炒,加少許骨湯調味,速幹後放入紫蘇葉和蔥花,出鍋,數香油即可上桌。麻辣,紫蘇濃郁,無泥腥味,肉香綿長。(陳學冬)
品嘗蝦
風味小吃。流行於長沙及其周邊地區。因其麻辣鮮香而廣受歡迎,也是夏夜喝啤酒的必備食品。滿大街的大排檔都有各自的秘密,不同的風味,但都離不開壹個辣字。食客們汗流浹背,滿嘴麻辣,還自得其樂。產量:1。取湖區出產的龍蝦,去頭殼,去腮,尤其是肚下兩眼之間,切去中尾,壓泥線(即沙腸),開殼背面,裂鉗腿備用。2.加入熟油,將蝦放入熱鍋中,翻炒至變紅,加入少許姜米、蒜米、米酒、十三香粉或八角桂皮,加入蒜米、姜米、精制雞粉和少許豆板,翻炒,加入骨湯煮20分鐘左右,加入紫蘇。(陳學冬)
紅燒豬腳
長沙傳統風味食品。它可以作為小吃或菜肴。材料:豬蹄洗凈,色拉油,鹽,味精,料酒,醬油,糖,白糖,蔥花,姜,蔥柄,桂皮,八角,整個幹辣椒。制法:豬蹄切塊,焯水;姜、蔥白、桂皮、八角、幹辣椒全炒,豬蹄放幹水,煮料酒、糖、醬油,翻炒加水,調好味,煨至酥爛。吃的時候把姜、蔥、香料挑出來,放在碗裏,撒上蔥花。
麻辣火鍋
長沙風味小吃。主料是紅薯粉(也可用圓形米線或粉條代替)。又濃又辣。壹碗熱騰騰的紅薯粉端上來,撒上蔥花和幹辣椒,淋上金黃色的紅油。除了雞肉、牛肉、豬肉等肉類菜肴外,還可以加入二三十種材料,如豆皮裹香菜、黃螺、薯片、海帶片、香菇、蓮藕片等。點壹個好菜,掌櫃煮好,放在麻辣香濃的湯裏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