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習俗可謂豐富多彩,我們熟悉的端午習俗主要包括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佩香囊等。
但是各地的端午風俗習慣也有不壹樣的地方。比如我們廣西北海市的端午習慣遊花艇,四川阿壩的萬人朝山會,還有四川搶鴨子,雲南香格裏拉賽馬等。下面就盤點10個不同地方端午節時候的風俗習慣,搬好小凳登,壹起來欣賞吧~~
1、廣西北海,遊花艇。北海花艇是當地特色端午項目,通常用八艘駁艇並聯,上接木板,樹以木柱,張以幢幔,張燈結彩,艇上有人裝模作樣地喝酒唱曲,作觀濤賞月之風雅狀。花艇從遊泳場至外沙間來回巡遊,鼓樂喧闐,好不熱鬧。
2、福建福州,吃指定食物。福州端午舊俗是,壹般臨近端午的5天內都要吃指定的食物,初壹吃糕,初二吃桃,初三吃田螺、海螺,初四門前掛艾草,初五吃雞蛋,以求來年平安。呵呵,他說小時候端午還覺得特別好玩,每天壹樣好吃的,然後長大之後,就覺得特別無聊,因為他媽為了有個好兆頭,跟根本不做別的飯,每天都會準備習俗裏的東西給他吃。
3、南京,端午破火眼。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這裏不僅保留著豐富的歷史遺跡,還有許多古老的民俗文化,南京城鄉都有“端午破火眼”習俗。端午這天,各家備壹盆清水,滴上幾滴雄黃酒,再放進兩枚鵝眼錢,合家大小都用這盆水來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壹年沒有眼疾。
4、山西,戴艾葉。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可驅蚊蟲,有保健作用。艾葉除了包粽子、插在門上驅邪,還可以戴在頭上。在山西壹帶,各村祭龍王,男女戴上艾葉,稱為“去疾”。小孩子們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
5、江蘇高郵,吃“十二紅”。如果妳是個吃貨,肯定覺得端午節只吃粽子還不夠,高郵人也這樣想的,所以端午節他們還吃“十二紅”。“十二紅”壹般指帶紅色或醬油色的食品,如燒仔雞、燒黃魚、炒莧菜等等,有四碗八碟之說。“四碗”有紅燒黃魚、紅燒趴蹄、紅燒牛肉、紅燒雞塊。“八碟”,又有“四冷”、“四熱”之分。四冷為:鹹鴨蛋、香腸、洋花蘿蔔、熏魚等;四熱為:炒莧菜、炒豬肝、炒河蝦、炒黃鱔等。是不是光想想都流口水了。
6、湖北,曬水給小孩洗澡。端午又稱端陽節,是壹年中陽氣最足的壹天,曬水給小孩洗澡是屈原故裏,湖北壹帶端午節的壹種習俗,據說可以洗去汙濁和病魔。
7、四川,搶鴨子。四川眉山壹帶,端午節最熱鬧的節目就是搶鴨子,妳沒看錯,是搶鴨子,夠奇葩吧。不過妳肯定想不到搶鴨子的來源跟蘇東坡有關,只想說文人就是會玩,玩得了鬥酒會詩,也玩得了搶鴨子。
8、山東,露水洗臉。都說山東是百裏不同俗的,各個地方都不壹樣,有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而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
9、四川/阿壩,萬人朝山會。四姑娘山傳統朝山會主要為祭祀斯古拉山神,也是阿壩州“端午祭”系列活動之壹。
10、雲南香格裏拉,賽馬節。端午賽馬節是香格裏拉市壹年壹度的重大傳統節慶活動之壹。作為香格裏拉歷史最為悠久的傳統民族賽事和民眾最為喜愛的端午節項目。
了解了壹些地方的端午習俗,那麽端午的來歷,大家可了解了嗎?我們壹起來看看吧~~
端午的來歷
端午節本是南方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
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形成了端午節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但是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比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還有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但是大家熟知的是紀念屈原說,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
端午傳說——屈原投江?
大約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戰國時代,屈原出生在楚國的壹個貴族家庭裏。他青年時代就有著出色的才幹,踏進楚國朝廷不久,便受到賞識,當了[左徒]這壹僅次於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始終不能實現,終於被削職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現在湖南、湖北的許多地方,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憂民感情的詩篇。後來楚國亡了,屈原心裹有說不出的痛苦,便來到汨羅江邊,抱起壹塊石頭,縱身投入江裏自盡了。?
屈原死後,人們為他建廟築墳,長久地敬仰他、懷念他。他死在農歷五月初五日,人們把這壹天當作壹個節日,即端午節。屈原的家鄉和中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個風俗,每到這壹天就要舉行盛大的劃龍舟比賽,據說劃龍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人們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粽子,據說也同屈原有關。最初是汨羅江邊的老百姓為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粽子投進水裏去餵魚,使魚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後來這習俗傳遍了全國。
以上就是各地端午的不同風俗習慣,以及端午的來歷,傳說等相關知識介紹了~~~大家都有什麽補充歡迎底下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