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的結婚嫁妝
新娘禮物1:首飾“三金”
“三金”是“三種首飾”的意思,是比較傳統的說法。以前壹般給金飾,條件差的人也給銀子,主要看男方家庭情況。現在吉林的結婚嫁妝“三金”除了金銀,還可以選擇鉆石和寶石。“項鏈、耳環、手鐲、戒指”隨便選三個,新娘選的更好。
新娘禮物2:家用電器和家具
吉林現代婚禮嫁妝也有送家具家電的習俗,但送的方式各有特色。壹般要分兩次寄出,訂婚時壹部分,結婚時另壹部分。主要家電包括: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床、衣櫃、沙發等。
新娘禮物3:結婚禮物
給訂婚費是中國的壹個古老傳統。吉林壹直沿襲這個習俗,吉林男女結婚壹般都需要準備訂婚費。只是這裏送訂婚費不叫“送訂婚費”,叫“過路費”。至於這筆錢的具體數額,多是女方家人事先商量好的,壹般在4-5萬不等。訂婚的時候送壹部分,結婚的時候再補上剩下的。
二。婚姻習俗
婚禮前壹天晚上,人們不要進入新郎的新房(臥室),尤其是床。妳應該找個沒結過婚的男生來壓床。婚禮當天早上去祖墳,就是告訴妳的祖先,妳要結婚了。出發前要帶上紅帶幣(最好是新的)、鄰家女肉(腰排)、紅包(多錢小用)。被男人碾壓的男生(未婚)要多帶幾個男生安排他們偷(筷子勺子盤子杯子沒那麽多)。
留意公公家的門(每個門都有紅包,小夥子可以用。不要太兇調節氣氛)。進屋的時候先換個嘴(收紅包),然後公公給妳準備點東西。不要不好意思。這是妳的早餐。(把盤子下面的紅包拿走)女人把鞋子藏起來(拿出來)。再出來之前(把準備好的硬幣倒在床上,讓老婆抓壹把。當妳到家時,妳先下車。老婦人從新娘手裏接過盆(改口,帶來了花),到床上坐了壹會兒。老婆婆端壹盆水(放大蔥、秋子、硬幣)給媳婦,意思是妳真的不用洗臉。女方家的姐姐給化妝品(紅包),嫂子翻被子。(男方之前要放紅包,嫂子拿走壹半)去酒店準備儀式。
3.吉林傳統婚俗
首先,滿族沒有早婚。曾幾何時,漢族和壹些民族中流行著“指婚”、“童婚”、“早婚”、“小女婿”、“童養媳”等壹些陋習,滿族中卻沒有。雖然過去滿語中男女結合並不自由,但要等到男女雙方都到了青春期才訂婚結婚。
男女雙方到了壹定年齡,第壹招叫“問門”。首先,媒人代表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求婚。女方的母親需要從媒人那裏知道男方的姓名、年齡和家庭狀況。特別是要分析他們的祖籍和三代經歷——滿族人最註重家庭地位,尤其是軍事成就。
如果女方家對媒人的介紹滿意,就會說壹句活話:“我們先把這門親事給結了吧。”這相當於告訴對方,婚姻還有希望。媒人趕緊問:“什麽時候能聽到消息?”女方家說某某天。於是媒人告辭了。
女方送走媒人後,向丈夫介紹了男方的情況。如果丈夫同意,他會給女孩介紹情況,也會說說丈夫和自己的看法。如果姑娘對男方的情況滿意,就點點頭說:“就看內內和阿瑪(父親)的了!”在壹些滿族地區,流行父母雙方互相偷看的“看門”習俗。“看門”主要是了解對方的家世和人品,而不是錢。“看門戶”之後,是“小決定”。
小丁是指媒人帶著求婚的使命第二次來到女方家,得到女方家肯定的答復後,帶著男方的喊話來到女方家。如果男方對女孩的性格、舉止、外貌等各方面都滿意,就會留下發簪作為禮物,也就是俗稱的“小丁”。
“小決定”後有“回禮”。回禮是指女方家接受男方家的“定禮”後,選擇壹個吉日,給男方家送禮。曾幾何時,在女真族的早期,男人結婚時可以分得妻子的壹份財產。
“回禮”後面是“放行”。“放生”是指女方家回禮後,男方家要準備首飾、衣服、豬、酒等禮物。,選個吉日,宗族親戚很多人會來女方家,女方家也會邀請宗族親戚朋友很多人來問候。女方家提供祭祀桌,男方家在祭祀桌上擺放禮物。男女雙方的阿瑪爾並肩跪在祭壇前,斟酒,交換兩杯,俗稱“換杯”,然後女方家設宴招待男方家的客人。
雙方坐定後,果家的宗族長輩起立發言,正式向女方家求婚。壹般說:“某個男生,雖然不配,但已經長大,到了適婚年齡。聽說有個姑娘賢惠聰明,今天來求親。如果妳同意,我們全家都會感到榮幸。”女方家的族長站起來做了壹個謙卑的發言。在男方家的族長再三懇求下,女方家的族長同意了。
這時,男方在媒人的指引下,跟隨女方的阿瑪進入女方家的祖板(即漢族的祖譜,或大譜);然後認阿姆羅哥(公公)、阿姆羅哥(婆婆)等女性長輩。至此,兩家公婆正式塵埃落定。“放”之後,是“問”。
經過壹番準備,男方家認為已經具備了舉行婚禮的條件,於是舉行酒席,要求媒人和女方父母壹起商定婚期,這叫問婚。“問題”之後,是“禮物”。
婚期定下後,男方家會在婚禮前壹個月把給女方父母的衣服、首飾、布匹、豬、酒等禮物送到女方家。這就是俗稱的“禮”,也叫“大茶”。“禮”之後,便是“切”。
滿族人很講究衣著,女孩子也是有技巧的人。我說的“剪”,是指女方家挑個吉日,陳把男方家送來的布放在中堂的桌案上,由阿瑪或達達用剪刀剪下,再由姑娘按照自己的身材和喜歡的樣式自己剪縫。理發當天,姑娘要精心打扮,把發式從辮頭發改成發髻(滿族的壹種傳統頭型)。頭頂的頭發讓人看起來很肅穆。女孩子這樣梳頭發,說明她已經和別人訂婚了。“裁”完了,就是嫁妝,也叫“傳箱”。
婚禮前壹天,娘家給姑娘送嫁妝,把姑娘的伴和嫂子送到男方家。男方家收到嫁妝後,新丈夫會拿著“來自母親的豬肉”(排骨),騎到女方家感謝阿姆和艾姆。
婚禮前壹天,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來到男方家附近預先借來的住處住宿。這叫“打下別墅”,也叫“打下地方”。新娘住的炕上要放幾個硬幣,叫“炕錢”。“建別墅”是八旗軍隊的古老遺風。八旗駐防邊境幾年,不歸。遠在他鄉的滿族姑娘,千裏前,信守婚約,喜結良緣。他們只好先在軍營附近借個房子住下。
婚禮那天到了,新郎新娘家的人在五更起床忙碌。新娘用大篷車為她送行,新郎用彩車為她送行。送別新娘時,新娘的兄弟或宗族兄弟要走在豎井兩側護送,時刻註意。禁止開快車。這叫“坐車”。“騎馬”習俗與古代氏族社會搶親習俗有關,也與軍中婚後千裏護送密切相關。
新娘家的送別大篷車從別墅鋪設的地方出發。新郎家的婚禮彩車也在第五更出發。當兩輛車在路上相遇時,外面的車相互交叉。新娘在護送貨車上換上婚紗,由阿馬爾帶到護送花車上,這被稱為“插隊”。這壹儀式也與古代滿族軍婚有關。
更多吉林傳統文化,吉林傳統文化百科> & gt&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