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考古學家對出土的先民頭骨和牙齒的判斷,古人的壽命比現代人短得多,嬰兒死亡率特別高。從石器時代到人們知道如何用簡單的金屬工具進行生產的鐵器時代,生產的方式和規模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隨著社會經濟的相應發展,人們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這種對長壽的期望在民間吉祥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中國民俗認為鶴是神仙鳥,而鹿是吉祥動物。古人對鹿的獨特性的看法可以在《相贈物語》的描述中找到:相傳鹿活到壹千歲時,全身是灰色的,五百年後變白,兩千年後變黑。
在古人眼中,鹿不僅長壽,而且象征著善良和憐憫。北魏早期的本生故事中,有壹個“九色鹿”的故事:九色鹿有九種美麗的毛色。有壹天,它把壹個溺水的人從水裏救了出來,叫他不要把自己的經歷告訴任何人。溺水者心存感激,但發誓如果告訴別人,他會渾身長滿麻風病,嘴裏會立刻發臭。後來,貪得無厭的皇後有壹天夢見了九色鹿,要求國王把它帶回來。國王拿出壹大筆錢和壹份官方獎賞來招募捕鹿人。九色鹿救起的溺水者,壹進城就看到公告,他向國王報告,就是渾身麻瘋病,嘴巴發臭。他帶領國王去抓那只鹿,九色鹿正在熟睡。幸好烏鴉啄醒了他,但國王已經騎馬來了,九色鹿暴露了溺水者對國王的忘恩負義。國王也很慚愧,命令臣民以後不要傷害九色鹿。
除了九色鹿的故事,古人還認為,如果白鹿出現,就意味著皇帝勤政愛民,是國富民強的吉兆。在古代社會,有很多人期待長壽鹿。有人畫鶴、鹿棲息在桐樹下,用“桐”諧音“通”,作為祈求長壽的吉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對松樹有著特殊的感情:歷代畫家愛畫松樹,詩人愛詠松樹,人們也愛觀賞松樹。松樹是松科松屬植物的總稱,有100多種,南方的馬尾松、黃山松等中國特有的松樹多達22種。西南的華山松、高山松;華北地區的油松和白皮松;紅松,東北的美國松,新疆的西伯利亞松。
松樹之所以受到重視,不僅因為它的形體和氣質特別美,還因為它的長壽,所以松樹也被稱為“百樹之長”。“大翼掛萬裏九天,古松掘地五千年”,可見松樹具有極其頑強的生命力。松樹是不朽的。據說活了壹千多年的松樹會把松香變成茯苓,吃茯苓的人會長生不老。因此,當古人學習道教時,他們總是把古松作為他們的訓練地點,以幫助他們吃茯苓。古人不僅將“松鶴長春”比作健康長壽,還將松、竹、梅並稱“晚年寒三友”。因為它們入冬後不雕謝,延續生命力,所以也是吉祥的象征。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長壽”和“桃”密切相關。《東野奇經》雲:“東野有壹樹,高五十尺,葉八尺,名曰桃。他兒子直徑三尺二寸,用核湯吃,使人長壽。”《神農經》甚至指出桃能防屍腐:“玉桃衣不腐。不早服,死了再服,身體不死。」
桃子的種類和顏色很多,但在古代傳說中,上品的桃子是西王母在瑤池種下的第壹個蟠桃,又稱仙桃。傳說西王母每年三月三日在瑤池舉行蟠桃壽宴。當各路神仙被請到宴席上為王太後祝壽時,她會拿壹個煮了千年的桃子,吃了會長生不老。
西王母有仙桃當然是童話,但吃蟠桃能延年益壽的觀念深入人心。後世的民間小輩都會送壽桃慶祝生日。過生日的時候,壽桃壹定要陳列在壽堂案上。九個桃子疊放在壹個盤子裏,三個盤子並置,以示祝賀。然而,新鮮的桃子並不是四季都有的,於是,用面食蒸熟,並填入各種餡料的粉紅桃子應運而生,成為壹種獨特的生日禮物。
至於畫桃獻壽,是古代文人喜愛的優雅姿態。即使在今天,許多吉祥圖案仍在民間流行,如“生日蟠桃”、“生日麻姑”、“男孩抱桃千年”、“南極壽星圖”等。,它們的構圖和主題都離不開桃子。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喜歡以“壽比南山”作為生日話。古往今來,人們期望人的壽命和石頭壹樣長,總把石頭,尤其是優秀的石頭稱為“壽石”。其中,太湖石和靈璧石(又名駢石)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生命石。
相傳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愛石如命。有壹次他從太湖(元)山上弄來壹塊大石頭,顏色清亮,堆積如山,布滿精致的洞和谷。他高興得手舞足蹈,給它取名為“有味道的洞穴”,意思是這是世界上最好的石頭。米菲愛不釋手:每天早上,在開始壹天的工作之前,他要鞠躬三次,九次,這有時被稱為“米顛”。後來,米芾拜石的場景被民間繪成吉祥圖《天壹品洞》。
米芾得到奇石喜出望外,也不是沒有道理:相傳大禹治理太湖時,鑿了壹條大鯢石大鯢(動物名,背甲圓形,背甲上有深綠色疣,又稱“青魚”)來平息水面,這就是太湖大鯢山名稱的由來。劈石頭時濺出的石頭被湖水沖刷後變成了太湖石。所以這些太湖石,原本和大鯢壹樣,都是用玉斧鑿出來的,有“壽石”的意思。米芾對“天穴壹品”的祭拜,意為祝壽,於是米芾的拜石畫《天穴壹品》成為民間祝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