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人間花盡,山寺桃花開。”讀這首詩的時候,沈括的眉頭凝成了壹個結。“為什麽這裏的花敗了,山上的桃花開了?”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和幾個朋友在山上進行了實地考察。四月的山上,乍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怒放。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低很多,所以花季來得比山下晚。
帶著這種求索的精神和實證的方法,沈括長大後寫了《孟茜筆談》。
2.嶽飛學的是藝術。
民族英雄嶽飛生於亂世,自幼家境貧寒。在鄰居的支持下,他拜陜西名師周統為師學習武術。在此期間,他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萌發了學習報國的誌向,克服了自滿情緒。
在名師周統的悉心教導下,最終成為嶽家大盜,並帶領桂王、唐憲等夥伴加入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
3.劉胡蘭
劉胡蘭,參加過抗日少年團的10歲女孩,參加過* * * *的14歲女孩。
解放戰爭時期,他在壹個偏僻的山村掩護轉移戰友被捕。
她不屈不撓,沈著冷靜地躺在敵人的鍘草機下,壯烈犧牲,享年15歲。
* * *親自為她題詞,“生之偉大,死之光榮”。
4.廖昌永
廖昌永響亮的名字為我們在中國贏得了世界歌手的壹席之地。妳知道他原本是壹個農民的兒子嗎?廖昌永7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這對本來就很窮的廖昌永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上學後,廖昌永漸漸喜歡上了音樂。他最初對音樂的認識來自農村的大喇叭,每天早上村裏電線桿的喇叭裏傳來的歌聲就像細雨。
從那以後,廖暢從未放棄任何學習音樂的機會。
雖然他失敗了,但音樂優美的旋律壹次又壹次潤濕了他幹涸的心,最終他走出陰影,成為壹名著名的男高音。
5.愛迪生
美國科學家愛迪生說:“我的人生哲學就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秘密,造福人類。
在我們短暫的壹生中,我不知道還有什麽比這種服務更好。"
的確,愛迪生的壹生是以“造福人類”為己任並為之奮鬥的壹生。
愛迪生只上過三個月學,完全自學成才。
他壹天工作差不多十六七個小時。三十歲發明留聲機,三十二歲發明“世界之光”——電燈。
6.辛柏蓀
為了找到最好的醫用麻醉劑,英國人辛普森(1811870)親自嘗試了他能找到的所有麻醉劑,但始終沒有找到他認為滿意的。
有壹天,他發現“迷蒙精”可能是壹種很好的麻醉劑,於是往鼻孔裏吸入了很多,突然失去了知覺,醒了很久。
他像個孩子壹樣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大喊:“我找到了最好的!找到了最好的!”
曾經全神貫註研究他的新炸藥的諾貝爾,突然“轟”的壹聲,碎瓦雨點般落下,煙塵騰空,他新建的實驗室飛上了天。
煙塵過後,壹家人跑出來看到諾貝爾不見了,都放聲大哭,捶胸頓足。
突然壹個男人從廢墟中出現,渾身是血和灰塵。他是諾貝爾。
諾貝爾揉揉眼睛,環顧四周,然後跳起來歡呼:“成功了!成功了!”
7.居裏夫人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成立,居裏夫人回國參加成立儀式。
許多名人聚集在他周圍。
儀式開始時,居裏夫人突然從講臺上跑下來,穿過捧著鮮花的人群,來到壹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婦人面前,深情地親吻她的臉頰,並親自將他推上講臺。這位老婦人是居裏夫人小時候的老師。在場的人都被感動了,熱烈鼓掌,老人留下了眼淚。
居裏夫人就是這樣。當她成為壹名科學家的時候,她仍然沒有忘記曾經教給她知識的老師。
8.費雷爾·德裏克·肖邦
世界著名的偉大音樂家、波蘭人德立克·肖邦遭到波蘭反動* * *的殘酷迫害,流亡法國、德國、英國等地長達19年。
期間,他的很多貴重物品都丟失了,除了出國時帶出來的壹個裝滿家鄉土的銀杯,他壹直帶在身邊。
1849年,肖邦在巴黎患病,生命即將結束。
臨終前,他對從華沙趕來探望的妹妹說:“不準波蘭反動* * *把我的屍體運回華沙。
我死後,至少把我的心靈帶回祖國。"
肖邦下葬的那天,哀悼者將珍藏在銀杯裏19年的泥土撒在他的墳墓裏,按照他的遺願解剖屍體,將肖邦的心臟帶回華沙,存放在聖十字大教堂。
肖邦的心永遠向著祖國,比黃金還珍貴。
在這顆心中,有著對祖國深深的眷戀,有著強烈的愛國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