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兵董追憶革命生活。
導讀:我從小就經常聽奶奶講過去的故事,上了大學後也親眼聽過這樣難忘的革命故事。這壹天,伴隨著端午飄香的細雨,我隨學校寫作組來到蘭州軍區小南門退伍老兵之家采訪老兵。在呈現了幾個小節目之後,我們的采訪正式開始了。我的采訪對象是87歲的爺爺董,原安康軍區副政委。董爺爺1938參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被授予獨立自由勛章、三等解放勛章和獨立榮譽勛章。采訪壹開始,老人興致勃勃地談起了自己參加過的戰鬥。是采訪,但更像是聽爺爺講那段往事。我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
抗日戰爭中最偉大的小兵
董爺爺家在河北。因為父親做過生意,家裏生活還算寬裕,有學習能力。他在保定上初中的時候,學習成績很優秀,尤其是數學。當時學校規定數學成績在90分以上的學生要保送高中理科,董爺爺以93.5分成為全校僅有的三個幸運學生之壹。然而,就在他們歡天喜地踏進高中大門的時候,“日本鬼子交了學費,壹天不上課就來了。”18歲,被招入抗戰學院,開始軍旅生涯。但說到學習,董爺爺還是充滿自豪:“因為文化水平高,壹到部隊就當了文化幹事,教戰士學文化。建國後,我在酒泉基地擔任計算主任,數學技能派上了用場。”毫不誇張地說,爺爺是個有才華的學生。但是,在那個侵略者闖入我國橫行的年代,在廣袤的中國,壹張安穩的書桌都放不下。讀書上學,這些在我們看來很平常的事情,卻是爺爺未了的心願。
最難忘的記憶
董爺爺壹生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爭。他講百團大戰,上黨戰役,平漢戰役,淮海戰役,渡江,直到解放濟南重慶成都。雖然年事已高,但他的頭腦依然清晰,甚至對戰爭的年份、地點、軍隊編號都記得很清楚。戰鬥了半輩子,所有的悲歡離合都已經溶進了這些戰鬥的記憶裏。我爺爺對我問題的回答總是關於戰爭。
最難忘的經歷——抗日戰爭
1942是抗戰最艱難的時期。連續三年的幹旱使根據地的生活陷入困境。每個人每天只吃四兩粒食物。餓了就把野菜煮成粥充饑。“生活艱難,戰爭更殘酷。”日軍對太行山進行大掃蕩,董爺爺的營跟隨司令部,承擔了掩護司令部的任務。壹次突破,敵人從四個縣橫掃我軍,四五架敵機連續轟炸掃射。危急關頭,左權參謀長親自指揮指揮部撤退。董爺爺路過左權參謀長,左權參謀長也指示他跑到安全的地方。剛跑了100多米,敵人的炮彈就打中了左參謀長。“我親眼看到左權將軍死在山西省遼縣衙門口後山上。”說到這裏,老人眼圈紅了,聲音顫抖。他頓了頓,平靜下來,接著說:“離包圍圈還有200米,左將軍卻沒有走。”我問爺爺:“妳害怕嗎?”“不怕!”聲音堅定有力。“當我們開始戰鬥時,我們並不害怕。我們應該集中精力對付敵人,特別是在我們打勝仗後士氣高漲的時候。”至今我還能看到爺爺說話時的表情。他讓我看到了軍人的堅定信念和錚錚鐵骨。
最自豪的戰鬥——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進行得很順利。先是閻錫山主力在上黨戰役中全軍覆沒,接著蔣介石的精銳部隊在平漢路上潰敗。為了支援李先念的部隊,他三次出隴海,解放了隴海線沿線的大部分縣市,然後挺進大別山。我軍的接連勝利迫使敵人投降撤退。說到打勝仗,董爺爺興高采烈,不時攥緊拳頭。
最讓這位老戰士自豪的是他參加了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殲敵最多、影響最深遠的壹次。戰役由指揮,由劉、鄧率領的二野與陳毅、粟裕率領的三野聯合打擊敵人。整個戰役歷時三個多月,我軍以60萬之眾打敗了國民黨80萬大軍。“敵人有飛機掩護、優越的武器和現代化的裝備。我們成立的時候,用的是土槍土炮,還有矛槍大刀。我們之所以能夠勝利,根本原因是毛主席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的命令。‘尋找機會,鉆漏洞,利用地形埋伏’;平-關平的勝利是靠伏擊贏得的。當我們夜間突襲時,敵人的轟炸機將無法發揮作用。”說到圍攻徐州的敵人,董爺爺激動地用手比劃著,不時發出笑聲。從他的表情中,我看不出戰爭的殘酷,但我內心充滿了勝利的喜悅,飽經戰亂的臉上掛滿了沾沾自喜的笑容。
最快樂的記憶——慶祝
在艱苦的戰爭年代,軍人最開心的事就是能參加每壹場戰鬥,接連打贏壹系列戰役。爺爺告訴我,每次打勝仗,他都會召開表彰會,表彰戰鬥中表現突出的勇士。慶祝是當時戰士們最開心的事。
在我的要求下,董爺爺還唱了當年的革命歌曲《革命軍人處處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註意……》“鄉親們,鄉親們,快上戰場……”。歌詞記不清了,我來幫他們。我們老少邊唱邊聊,幫爺爺重溫快樂的時光。
最令人惋惜的眼淚——戰友的犧牲
董爺爺最好的戰友都在戰鬥中犧牲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打起來更難。”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老人反復背誦這句話。“戰爭沒有前線和後方,到處都是敵機轟炸。打仗就要有犧牲。我在機關呆久了,和敵人搏鬥的機會不多。我的戰友犧牲了。”爺爺的戰友為我們贏得了勝利,卻沒能看到勝利,成了爺爺壹生最大的遺憾。
最幸福的記憶——獻身國防
新中國成立後,董爺爺參加了解放西南的戰鬥,在朝鮮打了壹年仗,抗美援朝勝利回國。和平年代,老革命接受了新任務——建設酒泉衛星基地。酒泉位於祁連山北的荒原戈壁。方圓沒有人類居住,風沙肆虐,氣候環境極其惡劣。生活條件甚至更糟。部隊剛到那裏的時候,營房還沒建好,只能住帳篷,喝所有的鹽水。直到後來在1000米的地下打了壹口井,才解決了飲水問題。董爺爺等部隊領導帶領數百名新入伍的高中生,在進行基地建設和科學實驗的同時,與惡劣的環境作鬥爭。沒有現代的計算工具,但是使用手搖電子計算機。他們進行了導彈和原子彈試驗,分析圖紙和裝載彈頭,並成功發射了東風1號和東風2號衛星。董爺爺所在部隊多次獲得“五好連隊”“五好效益”等獎項。在那個遠離炮火硝煙的年代,在祖國西北的大漠深處,我們的老兵們繼續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為祖國的國防事業默默奉獻。
後記:現在,董爺爺已經退休多年了。平日裏,他到處走走,和老幹部們下棋打牌。戰爭期間,他走遍了中國,但由於腿腳不便,老人想去西藏和黑龍江看看。回想這壹生,董爺爺覺得“為國家做了點貢獻,心裏也挺踏實的”。當我用“崇高”、“偉大”之類的詞來形容他們的老革命時,爺爺笑著搖了搖頭。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他希望我們“好好服務社會”。他說:“妳是搞文藝的,所以必須發展文化事業。壹個是物質,壹個是文化。妳要豐富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樂趣,還要用妳的歌帶來好的影響,喚醒人民!”
“我們只能籠統地談壹談這場戰爭,但要詳細地談壹談還需要很多時間。”兩個小時講80年的故事,講革命的生活,確實是輕描淡寫,但是我收獲很大。老人的故事很有條理。為了不打斷他的思考,我盡量少問問題。只要靜靜地聽,然後把重要的內容寫下來。看爺爺累了,給他端茶,讓他休息。在兩個小時的采訪中,我的思緒跟隨爺爺的故事,從滿目瘡痍的舊中國到日月無常的新時代,從槍林彈雨的戰鬥場景到和平時期的國防建設。董爺爺的故事濃縮了壹代老兵精忠報國的感人事跡,也映射出歷史車輪壹路前行的軌跡。年輕時,他們為迎接和平解放獻出了生命;勝利後,他們不求功勞,不求回報,奔赴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退役後,他們的身體無所事事,但心始終連著國計民生。他們的壹生奉獻給了中國的革命和建設,拖垮了整個國家和民族。
這樣的故事我在書上、在銀幕上見過無數次,但當妳第壹次如此近距離地看著這些飽經風霜的面孔,看著他們蹣跚的腳步,佝僂的背影。妳真正看到了活生生的歷史,感受到了崇高的靈魂,明白了生命的意義。調動我心中所有神聖美好的詞語都無法清晰的描繪出來,再動聽的旋律也無法表達我的敬意。那確實觸動了心靈。爺爺,讓我給妳深深地鞠壹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