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吳祖光的家人

吳祖光的家人

生日:1927 65438+10月26日,農歷三月二十三。

死亡:1998 4月12,農歷戊寅年3月16日。

青衣的評劇和花旦。原名楊淑敏。天津人。* * *黨員。6歲,學習京劇;12歲學戲劇,14歲主演。1949後,任北京實驗話劇團團長,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話劇團副團長,中國話劇院演員。作家。第七屆CPPCC全國委員會成員。60年代中期開始出版作品。

童年

小時候跟“姐姐”楊進香學過京劇。十三歲時,我拜了王獻芳、鄧、等。並在十五歲開始演主角。在此期間,新夏風主演了《烏龍院》、《女人的紅蝴蝶》、《窮秋香》、《雙婚》、《三笑點臭香》等劇,受到了津、滬、濟、秦等地觀眾的好評。

新中國成立初期

1949北京解放後,新來到北京,組建了北京劇社,擔任主角。1950年,在* * *制作方戲劇改革方針的指導下,成立了京師實驗劇評團,由新擔任主角和團長。1951年,新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文工團解放話劇團,任男主角、副團長。65438年至0953年,新調入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評劇團壹隊任演員。1955年,中國評劇院成立,新任中國評劇院演員、副主任、導演、藝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

信1957被錯誤地劃為右派,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她在文革中受到迫害,被剝奪了當演員的權利,這對她的身心是壹個極大的摧殘。1975年,她因腦血栓導致偏癱,不得不告別評劇舞臺。1979年,新被徹底平反。十壹屆三中全會後,黨的再壹次吹進了新的心裏。她以驚人的毅力,挺起受傷的身軀,邁出了蹣跚的壹步,再次在新的藝術領域開拓進取。她教,寫,說,教,寫。新拖著沈重的身軀,坐在輪椅上給弟子和學生們講話劇,並示範演唱。她克服行動不便,多次到劇院觀看學生演出,鼓勵和支持後人。在她的無私教導下,顧、、、趙三豐、等壹大批弟子和學生成為光大新派藝術的優秀接班人,成為當今評劇事業的中堅和中堅力量。桃李滿天下的新是我國戲曲界壹位傑出的多子多孫的戲曲教育家。

向齊白石學習

新是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的弟子。在因殘疾離開舞臺後,新夏風仍然對生活充滿熱情。她的國畫作品如同她的歌唱藝術壹樣樸實無華,清新淡雅,1994總政治部文化部在軍博為辛舉辦個展。

光榮地入黨

新夏風渴望成為壹名光榮的黨員。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辛就向鄭重申請入黨。但是坎坷的經歷讓她的願望始終沒有實現。粉碎“四人幫”後,新再次申請入黨。新於1982被批準入黨,實現了她多年的夙願,成為壹名光榮的中國* * *產黨黨員。從此,她以更高的姿態和對評劇藝術的高度責任感投入到後來的藝術生涯中。

作為政協委員和評劇藝術的代表人物,辛多年來壹直呼籲振興戲曲,繁榮評劇。新獲得中國首個金唱片獎。1997獲美國紐約梅花藝術學會頒發的中國藝術家終身成就獎。他曾在香港和新加坡講學,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家。烏桓的名字是白石老人起的,在道教裏是“無喜無樂”的意思。從四歲開始,他就飽受“父親陰影”的折磨,嘗盡人間冷暖。他的經歷非常獨特。在他身上,既有遺傳自父母的過人天賦,也有幾經“運動”磨難後的不羈豁達。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發生的政治變化不僅沒有阻礙他的成長,反而成就了他的野性氣質和各種藝術才華。如今的吳歡,不僅文筆書畫樣樣精通,而且什麽都唾手可得。

1998期間,香港回歸壹周年,吳歡在香港舉辦了首次個展——《俠客吳歡書畫展》,由查先生致辭。展覽期間,其父吳祖光親赴香港助陣,整個展覽名人雲集,在香港引起轟動。這壹次,吳歡原本是同意和母親辛壹起辦壹個畫展的。沒想到,母親在當年4月突然去世,這是他第壹次畫展唯壹的遺憾。

作為中國政協和香港唯壹的畫家代表,吳歡用“香港最大的變化就是沒有變化”這句富有哲理的話來形容自己穿梭於北京和香港之間的切身感受。然而,他補充說,當然,自香港回歸以來,文化和藝術發生了壹些變化。這種變化是香港與內地聯系緊密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步伐逐漸加快。

作為名門望族,吳歡十分珍惜家族的文化底蘊——祖父吳英是著名畫家,故宮博物院的創始人之壹,父親吳祖光是著名學者、戲劇家、書法家,母親新是著名的評劇表演家、文學家、畫家。這本書代代相傳,他的祖先給他留下了無盡的“財富”,這不僅意味著物質上的擁有,更意味著精神上的傳承。在他北京的公寓裏,他對家裏長輩的尊重和理解無處不在。客廳裏,爺爺吳英、奶奶周、爸爸吳祖光、媽媽辛的大合影,都有條不紊地掛在墻上。爺爺的書法牌匾讓吳歡愛不釋手,掛在客廳。吳歡說,坐在沙發上擡頭看這個牌匾,可以時刻督促自己做壹個有規矩的人。對於自己的命運,吳祖光生前也有過回顧和回憶。“二流館”是他無法擺脫的創傷記憶。

黃苗子,出生於1913的畫家,上世紀80年代末在澳洲生活了近十年,曾在昆士蘭州格裏菲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他是二流大廳的見證人。他在北京的公寓裏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二流館是壹場荒誕的鬧劇。

二流會館最初的形成和壹個叫唐瑜的人有關。仰光華僑唐瑜,上世紀60年代初活躍在上海電影界。據說他因為反對包辦婚姻,逃到了上海,後來又搬到了重慶。唐瑜在仰光有個哥哥,是個富商。有錢的兄弟是兄弟,關心他的兄弟。唐瑜的哥哥給了他壹把金梳子,並告訴他,如果他沒有錢,可以用壹把梳齒換錢。唐瑜拿著這把梳子突發奇想,把金梳子賣了,用拿到的錢蓋了房子。

新房子在不斷建造,房子都是用當地的材料建造的。大部分都是用當地很容易獲得的巨大竹子做的,綁起來做屋頂框架,門窗。然後裏外抹上灰泥,蓋上屋頂,就成了客廳。這種建築,在當地統稱為“綁房”,經過精心加工,可以變成漂亮的西式房屋。唐昱建了不止兩三棟房子給朋友住,他的第壹棟房子陸毅是給夏衍壹家住的。

吳祖光在《二等堂的回憶》中寫道:唐瑜最後蓋的最大的房子在側村,是從中堤路到四堤的下坡。它有壹個寬敞的客廳和三間臥室,裝修得很好,取名“碧廬”。“畢魯”與“壁爐”諧音。唐瑜特別喜歡壁爐,客廳裏建了壹個很漂亮的壁爐。

黃苗子說,唐瑜的碧廬是重慶文藝界的壹個吸引人的地方,朋友們都願意來這裏相聚。Bilu就像壹個沙龍或俱樂部。那段時間,吳祖光是碧廬的活躍人物,在重慶的歲月,是吳祖光壹生的鼎盛時期。在重慶,戲劇成了最流行、最時尚的文化活動,吳祖光的《義之歌》、《青春之旅》、《牛郎織女》都成了膾炙人口的戲劇。

碧綠全盛時期住著十幾個租戶。有壹天,徐炳(徐炳是解放後的統戰部長,當時在重慶主管文藝)和郭沫若來到碧廬,住在那裏的人還沒有起床。徐炳說這些懶漢真的很懶。其實當時大家都參加了演出,結束的時候已經是半夜三四點了。當時,大家剛剛學會了壹個陜北詞“二流子”,所以老郭說要給他們起個名字“二流堂”。“二流會館”的名號由此而來。

但是吳祖光不喜歡這個稱呼。他壹直勤於寫作,不太喜歡聚眾聊天。

抗戰勝利後,大家各奔東西。65438到0947,吳祖光去了香港。到香港後轉做電影導演,給他帶來了新的人氣和豐厚的收入。

吳祖光9月回京1949。擺在他面前的是壹個新的國家,還有幸福的婚姻在等著他。

當時,演員戴浩和余夫婦租住在東單西觀音寺34號的壹棟老式大別墅裏。入口是壹排六間平房,與壹棟大樓相連。他們把壹棟樓轉租給盛嘉倫。音樂家鄔析零壹家住在樓下的壹個大房間裏。此外,跨院的兩間平房由黃苗子和余楓租用。故友再次相聚於此,還是碧廬的老人們。於是馬上傳開了,說“二流館”在北京重建。

吳祖光租了壹排平房,六個房間。他和新就是在這裏結婚的。

辛小時候被賣到天津,在天津的貧民窟長大。父親賣糖葫蘆,母親不識字,壹家人靠唱歌為生。她6歲學戲劇,14歲成為女主角。1949,當新22歲的時候,她開始去北京闖世界。她在北京遇到了吳祖光。在北京,吳祖光和辛的婚姻壹時成名。

吳祖光是“二流館”的活躍人物,青年藝術家經常去找他。杜高、錢莊和葉濤經常聚集在他周圍。這些人被視為“二流會館”的“小家庭”。

1954年,深受“二流會館”人際關系影響的吳祖光買下了位於帥府園馬家廟9號的18房新四合院。他帶著住在上海的爸爸媽媽來到北京生活,當時他的父親中風後已經病了很多年。

在當時的"肅反"運動中,"二流館"發生了壹些事情,有人認為這個地方很奇怪,為什麽很多藝術家在那裏進進出出。老齊白石和梅蘭芳,年輕的杜高和格蘭奇,藝術界和音樂界的人,這麽多人聚在壹起。很多人開始懷疑。隨後,“二流館”的“小家庭”成員被認定為“胡風反革命集團”成員,來往於“二流館”的人被認為是“胡風集團”的外圍組織而受到審查。

1957,“二流大廳”再次被查,壹個專案組過來問:妳們在這裏幹什麽?其實我什麽都沒做。只是聊了聊文藝,聊了聊。工作隊不相信。畫家張定想在1957開頭辦壹份雜誌,他正在等待申請的批準。這件事也被專案組立案了,說“二流館”要辦機關刊物。

很多人問為什麽要成立“二流館”這個組織,被問的人都說根本沒有這個組織。但也有人故意落井下石打人,說“二流館”有館印。因為盛嘉倫讓王的哥哥刻了壹個“二流堂”,當時他說是堂印。吳祖光買了壹些年畫,是幾個小朋友畫的。題目是“百玩不厭”。吳祖光喜歡那首《百玩不厭》,給每個朋友都發了壹份。他把“百玩不厭”掛在墻上,其他人都不掛。那種“百玩不厭”被視為“二流館”的標誌。當時,匈牙利發生了“佩托菲俱樂部”事件。“二流館”被視為中國的“裴多菲俱樂部”。

1957反右運動開始後,很多“二流教會”被劃為“右派”。

今年五月,黨中央號召大家在整風運動中幫助黨。“妳什麽都知道,妳什麽都可以說;說者無罪,聽者被警告。”吳祖光已經停止了自己壹直不感興趣的電影工作,急於寫壹個新劇本,取名為《吹壹池春水》。然而,人們不斷從家裏來,打斷了他的寫作。很多報刊雜誌的記者,很多談時局的朋友,甚至壹些做文化領導的老前輩,都要求吳祖光陪他們去壹個民間小劇團“放火”,更明確的是,他們奉命要求吳祖光發表意見,寫文章給領導提意見。而吳祖光對文藝界的領導,確實是意見頗多;但是吳祖光在他家裏遇到了阻力。

這種抵制來自他的妻子新夏風,當她聽到吳祖光的壹些意見時,她感到厭惡甚至害怕。她認為,在舊社會,她吃了很多苦,多虧* * *生產黨救了她;今天的領導方式雖然有問題,但比舊社會好多了。吳祖光說:“這次* * *產黨請大家出主意,為了改進工作,是毛主席要求的。”她說:“妳也不許提!”

1957 5月31日,周揚、楊漢生邀請吳祖光參加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壹個會議,派人去接他。車在大門口按喇叭,接他的人催他,但壹向溫順的妻子不肯放他走。新夏風叉著腰站在門口,不準吳祖光出去。沒有轉圜的余地。吳祖光推開妻子走了。他聽到妻子在哭,但他沒有回頭。他跑出院子,出了大門,上了公共汽車。

吳祖光回憶說:“這是我有生以來第壹次對女人如此無禮,真的後悔壹輩子。”

從後果來說,妻子的阻撓是對的。當天參加會議的只有馬思聰、金山等五六個人。後來,吳祖光在那次會議上的發言,被他的前任田漢先生以《黨‘亡羊補牢’不要領導藝術工作》為題,刊登在報紙上,成為吳祖光反黨的鐵證。

吳祖光被打成“右派”,被打成反革命右派。

1958初春的壹個早晨,雪下得很大。吳祖光去父母的房間向老人告別。他將帶著壹支500人的龐大右派大隊去北大荒勞動改造。早在幾個月前,吳祖光開始被批判的時候,他就把所有相關的報刊從父親那裏收走了,所以生病的父親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也不知道兒子的去向。他分手時面帶微笑。當時,吳祖光並不知道這是對父親的告別。第二年,父親去世,距離吳祖光在春耕的地裏幹活時收到北京發來的殯儀館電報,已經過去半個月了。

1966,“文化大革命”開始了。起初,風波並沒有波及到吳祖光。當“走資派”和當權派都被揪出來了,老右派又被揪出來了。“二流館”的問題又被提出來了。這壹次,堂主不再是吳祖光,夏衍成了後臺老板,而實際鬥爭的矛頭直指周恩來。

“二流大廳”被政治化了。壹開始是意識形態的問題。文革期間,被批判為“反黨、反革命、反社會主義集團”。這次是大事。江青親自抓的案子。“二流館”的人被關了起來。吳祖光再次下放勞動,、余楓被投入監獄,戴浩被勞動教養。

1979 6月19文化部審查委員會辦公室發出通知,撤銷二次元廳活動報告。此時,“二流館”和“小家”的劇作家王明在安徽勞改營受盡折磨而死。戲劇家格蘭奇,不能忍受每年的苦難,英年早逝。黃苗子和余楓被監禁了七年。在他的妻子新去世後不久,吳祖光因為抑郁和年老以及動脈硬化引起的腦血管栓塞而三次住院。但他仍然保持著樂觀的生活態度。

平日裏,他經常站在自家陽臺上,看著來來往往的車流和人群,臉上掛著微笑...他經常坐在輪椅上,由保姆陪同下樓散步或者去理發店刮臉洗頭。這是他最愉快的時光。

吳祖光從小就與書籍結下了不解之緣。幾年前,雖然他把自己和新的書都捐給了京劇學校,但後來他收集的書堆滿了家裏的書櫃。

吳祖光也喜歡看足球比賽,幾乎每場都看。他的女兒吳雙笑著說:“爸爸老了,經常在看電視時打瞌睡,但這在足球、拳擊和京劇中從未發生過。尤其是看足球比賽的時候,他看起來就像壹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不時地嘟囔著‘犯規’...雖然他年老體衰,腦子也不如以前了,但是看球的時候表情很豐富。”

吳祖光偏愛甜食,尤其是漢堡包。為了逗老人們笑,還特意養了壹對小寵物——寶寶和PP,吳最喜歡PP。每當他看到PP在屋子裏跑來跑去調皮搗蛋的時候,臉上總會露出舒服的笑容。這兩只可愛的小動物成了他的“寵兒”。吳祖光經常接觸他們,逗逗幽默地說,他家有“八張嘴”——自己、女兒、女婿、孫子、兩個保姆,還有寶寶和PP

  • 上一篇:吃飯時有哪些需要註意的文明禮儀?
  • 下一篇:唐朝有哪些著名的詩人?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