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ESG主流投資策略(二)

ESG主流投資策略(二)

(三)ESG投資策略

接上期,ESG主流策略包括負面剔除、正面篩選以及整合策略等。其中整合策略是最受歡迎的投資策略。

整合策略是將ESG因素納入到傳統投資決策財務分析模型之中。ESG因素是作為財務分析模型的補充,可作為風險因子用於投資決策之中。

根據2021年摩根大通調研,2021年84%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中考慮了ESG因子,但僅壹半的投資者建立了系統性的投資框架;90%以上的投資者偏好ESG整合策略,其次為股東行為和負面剔除。

結合近些年發生在國內與ESG管理相關不當相關的投資案例中。近期的案例是。12月22日全球第二大主權財富基金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決定將雲南白藥集團有限公司排除在政府養老基金全球基金之外,原因是該公司有導致嚴重環境破壞的不可接受的風險。

此外,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阿裏拉鏈門事件頻發。有人從阿裏的ESG報告分析出阿裏存在的三個漏洞。第壹,阿裏將報告大幅篇幅集中在公益中,63頁內容,公益內容占了44頁,占比約70%;與環境系那個管的內容6頁,員工內容3頁,而客戶內容不到1頁,關於供應鏈管理的情況只字未提。

這種內容的失衡不僅反映出阿裏對ESG內涵的片面理解,更折射出阿裏ESG管理的嚴重不足。有人將阿裏的“性侵門”與阿裏在員工行為與道德規範方面存在的嚴重失誤直接相關。

而這壹點,在MSCI 對阿裏的評級中,明確提出。MSCI認為阿裏在公司治理和商業道德方面的表現,嚴重落後於行業平均水平。

可以看到ESG投資策略不僅僅關註公司的財務信息,還關註公司的管理、環境相關的內容。

全球ESG投資規模持續快速增長,2012-2020年CARG達到13%,增速顯著高於整體資管的增長規模。 根據摩根大通的研究,ESG投資策略中仍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但個人投資者納入ESG投資策略的占比在逐步提升。尤其是在全球氣候問題受到廣泛關註之後,個人投資者也逐步引入了ESG投資策略。

ESG產品配置以股票和債券為主,其中股票占比超過1半,債券配比30%以上。

(四)ESG投資策略是否有效

ESG投資策略在海外市場得到了充分驗證,這壹點國內不同的研究機構的研究結論都表明了,在海外ESG投資策略收益率和穩定性均好於基準指數。

中信證券的研究發現:MSCI在美國發布的MSCI USA ESG FOCUS、MSCI USA SELECT、MSCI USA ESG LEADERS相對其MSCI INDEX 2018年8月31日至2021年8月31日累計超額收益分別為2.3%、11.1%和3.7%,且超額收益率長期保持穩定增加趨勢。

華泰證券研究發現:至2000年以來總體上看富時羅素環球社會責任基準指數和富時羅素歐洲社會責任基準指數表現要好於其母指數。具體來看FTSE 4 GOOD指數年化收益率4.6%,基準年化收益率4.1%;富時歐洲社會責任指數年化收益率2.3%,而基準指數年化0.8%

在國內市場,由於ESG策略推行時間還不長,此外,國內的ESG評級體系還不夠完善,導致ESG策略在國內的表現差異較大。

根據中信證券的研究:2018年8月31日-2021年8月31日除了嘉實ESG指數相對滬深300有13.4%超額收益,滬深300ESG領先、滬深300ESG基準、滬深300ESG價值累計超額收益率分別為-8.7%、-4.6%、-10.8%,MSCI 中國ESG指數相對MSCI中國A股國際通累計超額收益率為-5.2%。

並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國內ESG 基金體量小,明確ESG投資策略的26只產品,規模僅297億,難以在資金流動層面提升ESG有效性;ESG評價研究不夠深入。

我的分析除了體量小之外,更多的是目前的國內ESG主題基金可能真正納入ESG因子還不多,更多的是“泛ESG”概念,此外,國內的ESG研究還不夠深入,還沒有形成信息披露和評價的統壹標準。這壹點從WIND上的ESG評級以及個股走勢可以發現些端倪。

總體上,滬深300表現好於萬得全A也好於中證500,這壹點從邏輯上可以分析出。滬深300大部分是大公司,而且很多國企,在管理、社會以及環境保護方面相對會比小公司好很多。

但從分布來看,評級體系不夠嚴謹和科學。以下是截取了部分評級結果以及走勢信息。

(五)全球領先企業的做法

我們中國講“雙碳”,在國際市場大家講“負責任投資、ESG投資”,已成為全球主流PE機構的重要投資策略。對標頭部企業,我們發現有以下三個主要的趨勢:

壹是積極加入UN PRI(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Responsible Investment),遵守TCFD(氣候變化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等框架標準。KKR、BlackRock、Blackstone等頭部企業均是是UN PRI的簽署方,並遵守相關的投資原則。截止9月30日全球已經有4375家機構簽署加入UN PRI,簽署機構管理資產總數超過120萬億美元。

國內包括工商銀行、中國平安在內超過60家機構成為UN PRI簽署機構。另外,全球有將近2800家機構簽署支持TCFD,覆蓋89個國家和地區,總市值超過25.1萬美元。國內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華夏銀行、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等20多家金融機構已簽署支持TCFD。

三是積極推進自身碳中和投資組合碳中和。目前多家國際金融機構及證券機構率先實現運營層面碳中和。其中,高盛於2015年實現運營碳中和,擬於2030年前實現投資組合碳中和;JP摩根、UBS、摩根斯坦利於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別實現運營碳中和,並宣布於2050年前實現投資者層面碳中和。已有128家機構簽署加入凈零碳排放資產管理人倡議(Net Zero Asset Managers Initiative)。凈零碳排放銀行業聯盟(Net-Zero Banking Alliance)於2021年4月21日成立,吸引全球43家大型銀行機構參與其中。

  • 上一篇:各種象棋的歷史
  • 下一篇:唐代思想文化思想的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