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品味傳統,看努力的故事

品味傳統,看努力的故事

孩子們應該自力更生

康熙年間,貴州巡撫劉殷舒退休回鄉,想用畢生積蓄為家鄉修壹座橋。但是,孩子們反對他:“妳當了壹輩子高官,我們卻壹點光都沒沾到。指望妳回家容易,妳卻對我們如此冷漠。”劉殷舒非常難過。他覺得自己雖然無辜,卻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於是,他用盡了自己的積蓄,花了五年時間建造了壹座橋,命名為“劉玉橋”。橋修好後,他對子女說:“我之所以把所有的積蓄都用來修橋,是想用事實告訴妳們,我要走自己的路,創造自己的生活。還不如靠自己。”為了徹底消除孩子們對父母的依賴,他以十五兩銀子把橋賣給了政府。

劉殷舒的所作所為深深感動了他的孩子們。他的孩子將來會成為國家的棟梁。

應該說,劉殷舒在重視孩子自強精神的培養上是有遠見的,他用畢生的積蓄教育孩子也是用心良苦的。古人尚且如此。今天家長應該如何看待孩子自強精神的培養,家長應該從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先來看兩個故事。

案例壹:我有壹雙經歷過風雨的翅膀。

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和其他家長壹樣,他們知道知識的重要性。所以,我成了他們的希望,我決心要上大學。

然而,苦難在我的夢想之路上。我六歲的時候,父親上夜班的時候,鐵屑崩進了我的眼睛,左眼失明了。在我十壹歲的時候,父親因為腎病手術,取掉了他的左腎,我不能再幹體力活了。媽媽在我壹年級的時候下崗了,家裏的生活只靠爸爸每月200塊錢的工傷津貼維持。那幾天空氣好像變得壓抑了。這樣的家庭需要壹個兒子帶頭。那天,我毅然作出了壹個決定:為了工作,我要供自己上學。

找同學借了50塊錢,去批發市場買了壹些小裝飾畫和工藝品,準備像學校門口的小販壹樣。沒想到平時很平常的事情,在我頭上變得這麽難。那天中午,我沒有把貨從包裏拿出來。但是如果貨賣不出去,我連借的五十塊錢都還不上。第二天中午,我去了壹個很遠的學校門口,把貨擺好,不敢對自己大喊大叫。許久,壹個小同學走過來問我:“這是賣的嗎?”我趕緊點頭。那天我賺了壹毛錢,我賺的第壹毛錢。那壹刻,我深深體會到了賺錢的艱辛,明白了父親平時給我的錢裏凝聚了多少汗水和心血。

壹個月後,我賺了80元錢。23元買了壹部期待已久的經典。走出書店,突然覺得天空好藍。回到家,父親驚訝地問我錢從哪裏來的,我告訴了他。他什麽也沒說。但我看到他的嘴在顫抖,我知道他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壹個多星期後的中午,大家都在吃飯,父親突然問我:“妳從哪裏拿的貨?”我很驚訝,但他沒有看我,只是伸出筷子夾起食物。很快,父親和我壹樣,開始在壹所小學門口賣貨...我很感謝我的父親,他的行為對我是壹種無聲的鼓勵。而且我真的覺得命運之火其實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

有壹次,我蹲在夜市的角落裏大喊。壹個八九歲的小男孩被我的手工藝品吸引,他媽媽說什麽都不會買。當她把他拖出五六米的時候,我突然聽到她在喊:“妳看,妳再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只能擺地攤了。”

雖然早已習慣了被人審視,但也感受到了自力更生的驕傲。但那壹刻,我被深深地傷害了。我想到打掃走廊的媽媽,生病工作的爸爸。他們也從事著社會底層的工作,卻是我心中最慈愛的父母,最完美的父母。我想我會用自己的勞動贏得別人的尊重,讓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

每年最輕松的時候是寒暑假,因為時間充裕,而且貨也不限於小學生。那年寒假,我從早市批發了壹袋粘豆袋。在下午的高峰時間,我去附近的路上賣它們。不到兩個小時,所有的豆包都賣完了,我賺了36塊錢,這是我賺得最多的壹天。我非常高興。第二天又批發了壹包,全部賣完了。第三天去熟悉的地方賣,卻沒幾個人買。想了想才知道,這是人吃豆腐腦的壹種嘗鮮和懷舊心理。壹個地方的流動人口是固定的,想早點嘗試的人已經買了,生意自然會慢下來。於是我就壹直換地方,我爸也來幫忙。二十天的時間,我們走遍了附近的路,賺了六百多塊錢。那個春節是我過的最快樂的節日。父母很高興,我想是因為他們看到女兒壹天天長大...

就這樣,我靠自己完成了學業,以總分600分,高考作文滿分的成績被哈爾濱工程大學錄取。

摘自《中國青年》第壹期:曹淑媛。

圖為壹個女孩在街上賣貨。

賣商品的小女孩

應該說曹殊院是不幸的。她從小就經歷了這麽多苦難。但曹淑媛也是幸運的,正是那些不幸的經歷讓他明白了人生。我想每個讀者都會向曹殊院致敬。但下面這個案例恐怕會讓人感到壹些痛苦。

案例二:母親的“老兒”

壹個少年犯的演講

我叫戴宇,壹個花季少女,現在她應該生活在壹個充滿陽光和色彩的世界裏。但是,我因為詐騙被關進了看守所。

從我記事起,父母就叫我“老兒”。他們待我如老兒子,疼愛我,視我如掌上明珠,不離不棄的打我罵我。我覺得我的童年是金色的。然而就是這種“按需伸手,張口就來”的生活讓我變得懶惰。家裏的活都是我姐幹的,我都不想幹。我最大的樂趣就是吃美味的食物,穿漂亮的衣服。

父母也夢想著我能考上大學,但是我覺得學習很辛苦。我不得不每天寫作、計算和背誦。如果我做不到,我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所以我從來沒有對學習感興趣,我的成績當然也不令人滿意。為了避免父母和老師的批評,我總是在考試時作弊。所以我經常被老師抓,父母也多次被請到學校。當我的父母看到我不是學習的材料,他們讓我的脾氣。我姐有時候會勸我幾句,我都不聽。時間長了,她也不在乎了。沒有學習的壓力,沒有別人的催促,我覺得很自由。可以隨心所欲的看電視,可以看《動漫城》的《午夜劇場》。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不滿足於整天悶在家裏。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想自己出去看看。於是,壹些花錢大手大腳的同學成了我的朋友。星期六和星期天我們總是在街上閑逛。壹開始父母從不幹涉,直到我和社會上的無業青年混在壹起,他們才開始焦慮。他們讓我和那些人分手,我根本不聽,因為我從小就任性。我的朋友不喜歡他們,所以我和他們爭論。後來壹氣之下就離家了,所以沒辦法上學。我和社會上的朋友混在壹起,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不好的東西,我走的路也越來越邪惡...

有壹次我在外面受了委屈,突然想到我已經好幾個月沒回家了。我拿起電話,是我媽媽接的。媽媽聽到我的聲音哭了。她說:“老兒,妳在哪裏?”?回來吧,只要妳回來了,不管妳犯了什麽錯,都可以原諒。妳記住:只有狠心的孩子,沒有狠心的父母。“聽了我媽的話,我才知道我原來是那麽的殘忍無情...我回家了,那天爸爸特意做了很多我喜歡吃的東西。我很開心。我很久沒有這麽開心了。在家待了壹段時間,陽光般的溫暖又爬上了我的家。

好景不長,閑散的日子讓我厭煩。我懶得看書,也不讓我做家務。我想找個班,爸媽說我小兩歲。整天吃不下睡不著,睡不著吃不著。很快,我又開始給那些朋友打電話。我很高興他們答應帶我出去玩。但是爸爸媽媽不同意。又和父母吵了壹架,狠心離開了家。我們吃餐館,每天洗桑拿,玩城裏最好的迪斯科,晚上吃燒烤。說實話,我知道父母很愛我。然而,我不再是壹個吵著要糖果和鮮花的小女孩了。我舍不得和我的朋友分開。我願意和他們交談。我喜歡在講新東西的時候看到他們的表情。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有時候我也不知道為什麽。他們越反對,我就越接近那些朋友。就這樣,家變成了酒店,和父母的感情越來越淡。直到走進看守所,我才有壹種從噩夢中醒來的感覺。

我的朋友,我們生活在壹個廣闊的世界裏。廣闊的世界蘊藏著無數的快樂和美好。但美好的背後總是伴隨著醜陋的陰影,貪婪、自私、懶惰往往夾在美好與善良之間。願人們記住這些罪惡的教訓,永遠不要讓悲劇重演。

壹只鳥的叫聲

壹朵生命之花在含苞待放的時候受到重創,真是令人心碎。痛定思痛,是什麽讓曹禺和戴宇的表現如此不同?帶著這個問題,我走訪了幾位家長和專家。以下是幾位家長的看法。

家長A:我覺得兩個孩子差別這麽大,跟他自己有直接關系。與戴宇相比,曹殊院的童年是灰色的。但曹淑媛就是這麽上進,家裏條件也比較困難。她不僅養活了自己的學習,甚至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她那麽懂事,她理解生活的艱辛,理解父母的難處。她用自己的勞動換取父母的微笑。她這麽愛思考,能很快判斷出人們買豆腐的心態。我覺得,曹淑媛以後的生活肯定會很好。我希望我有這樣壹個女兒。

與曹禺園相比,戴宇太無知了。家裏給她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卻成了她偷懶的借口。她不愛學習,遇事投機取巧。正是她的好逸惡勞,不求上進,才讓她與無業遊民混在壹起無法自拔。有時候家長碰到壹塊,總說沒事讓孩子操心。

家長B:我覺得兩個孩子的不同行為和環境有關。曹淑媛是不幸的,但面對不幸她還是要活下去。我該怎麽辦?只有努力。我想“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就是這麽說的吧。相反,戴宇從小就有優越的條件。然而,她就像壹只籠中鳥。被人類餵食後,即使沖出籠子,也會變得無法進食。同時,她的快速墮落也和她的交往環境有很大關系。“自古以來,大才多苦,偉人從來不多。”古訓告訴我們,艱苦的環境可以磨礪人的意誌,激勵人奮進。

家長C:我同意兩位家長的說法。但是,我覺得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很重要。戴宇進看守所和他的父母有直接關系。他們對戴宇百依百順,真的是“怕融化在嘴裏,又怕掉在手上”正是這種溺愛讓戴宇變得懶惰和任性。而壹個壞習慣壹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不僅如此,孩子怕吃苦,不想上學。他們不思進取,還不重視。他們只是讓她為所欲為。

應該指出的是,戴宇在他的第壹個家之後想找壹些工作。應該說這是她進步的壹個體現,只是父母沒有提供條件。於是她無聊地想起了那些朋友。戴宇的父母沒有註意到孩子的心理變化,只是壹味地愛他們,這真是令人遺憾。

相反,在曹禺園的成長中,父親在關鍵時候扮演的角色產生了良好的效果。試想壹下,如果第壹次賺錢的曹淑媛,遇到的是壹聲大吼:孩子,妳為什麽不好好學習做這些事?那麽,結果可能是另壹種方式。曹禺園的父親不善言辭,卻用行動支持著孩子。應該說他是壹個平凡而偉大的父親。

家長各抒己見,讓人深思。但是教育學認為,教育、環境、遺傳都是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它們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如果三者結合起來,我們的教育效果會好很多。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專家們是怎麽知道兩個孩子的不同表現的。

曹禺園和戴宇的不同表現與他們自身的自強意識有關。他們不同的結果恰恰體現了自強精神在孩子成長中的意義。所謂自強精神,是指註重發揮主觀能動性克服壹切困難、獨立自主、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是壹種獨立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從偷梁換柱的匡衡,到忍辱負重著書立說的司馬遷;從棄醫從文救民的魯迅,到身殘誌堅、立誌挑戰自我的張海迪,許多仁人誌士自強不息的精神激勵了壹代又壹代年輕人。如今,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在新時期繼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號召。這充分說明,培養孩子的自強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自我提升是成功的基礎。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孩子才會有前進的動力,才會主動去解決問題。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孩子面對挫折也能表現出毅力和韌勁。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讓曹淑媛走出了困境,頂住了各種壓力。是自強不息的精神讓她完成了學業,贏得了尊重。

相反,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嚴重缺乏自強精神。他們追求享受,意誌薄弱。即使有某種理想,也是為了實現理想後的各種榮譽和享受。面對現實,沒有對策,想的不多,做的不多,不願意努力。所以我只是羨慕別人的成功結果。如果什麽都沒得到,就會垂頭喪氣,甚至心灰意冷。有些人甚至觸犯了法律,進了監獄。

我想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曹禺園壹樣,但總覺得孩子做不到。其實自立是孩子身心發展的必然結果。這是因為隨著中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身體越來越高,體格越來越強壯,壹些以前做不到的事情可以很容易地做到。

生理變化也影響他們的心理變化。於是,獨立感和成年感開始增強。他們渴望照顧自己,自立,希望別人認可他們的成年人身份。從“順從的道德”到“平等的道德”。如果這種心理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因為“過度保護”而變得非常依賴、膽小。另壹方面,他們最終會找到滿足這種心理的方法。如果他們長期不能滿足這種心理,就會表現得很極端。這就是戴宇和不健康的年輕人在壹起的原因。所以家長要充分認識到自強意識在孩子心中的作用,善於保護孩子的自強意識。

家長的交流和專家的點評,從不同角度說明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對自我提升很迷茫。為了讓大家獲得更多的信息,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我們請專家來答疑解惑。

父母: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依賴?如何幫助孩子克服依賴性強的問題?

專家:依賴是壹種情感需求。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賴心理。孩子因為閱歷淺,遇到問題往往手足無措,所以有壹定程度的依賴很正常。

但是過度依賴的心理是有害的。過度依賴的孩子往往沒有主見,常常感到無助。他們知道別人錯了,但是因為害怕被拋棄,也附和,所以很難獨立完成自己的計劃或者做自己的事。有時候為了討好別人,願意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容易被批評或不贊同傷害。長此以往,可能會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產生影響。

為什麽有些孩子會形成對父母的過度依賴?這往往與父母的過度保護有關。所以,要擺脫孩子的強烈依賴,首先要從改變父母開始。父母不應該讓孩子接受特殊待遇;不要過分關註孩子的表現,避免當眾誇孩子;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物質享受的要求;如果孩子稍有不適,不要驚慌;什麽都不做,保護好自己的臉之類的。

家長要盡量給孩子創造鍛煉的機會。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的瑣事入手,讓孩子量力而行。比如:要求孩子按時起床、睡覺、收拾衣服、照顧好自己;要求孩子收拾好自己的課桌,帶上學習工具,學習上自理。在非原則性問題上可以聽聽孩子的意見。比如給孩子買衣服,在壹定的價格內,款式和顏色可以由孩子自己決定。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尋找獨立鍛煉的機會。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承擔更多的任務,讓自己有獨立面對問題的機會,督促自己下定決心,想辦法。鼓勵他們勇敢邁出第壹步,在他們獨立完成某件事的時候及時鼓勵他們,增強自信心。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多給他壹些幫助和理解,和他壹起分析失敗的原因,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多讀好書。用古今中外有誌之士的榜樣武裝孩子的頭腦,激勵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同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和有上進心的孩子接觸,向他們學習。因為青春期同齡人的作用有時候比父母的影響更大,同齡人作為榜樣的作用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總之,克服孩子過度依賴心理的方法有很多。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經過長時間的鍛煉,孩子的過度依賴心理會減弱。

為了測試妳是否註意培養孩子的自強精神,我們為妳提供了壹個特定的心理測驗。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從三個備選答案中任選壹個填入括號內。

1.妳鼓勵孩子單獨出去嗎?

a經常()b偶爾()c從不()

2.妳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嗎(比如賣報紙,當服務員)?

a經常()b偶爾()c從不()

妳讓妳的孩子在家做家務嗎?

a經常()b偶爾()c從不()

4.妳鼓勵妳的孩子競選班委嗎?

a經常()b偶爾()c從不()

5.妳支持孩子質疑老師嗎?

a經常()b偶爾()c從不()

評分方法:選A得3分,選B得2分,選C得1分。10分以上說明妳更註重孩子自強精神的培養。低於10的分數說明妳對孩子缺乏這方面的訓練。10說明妳已經開始關註了。

自己流汗,自己吃飯,自己做事;倚天、倚地、倚祖不是英雄。

鄭板橋

如果妳希望妳的孩子盡快獨立,那麽妳就應該教他如何工作,如何完成任務,如何取得成果。

——布法利·弗裏德曼(美國)

資料壹:國外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獨立?

在發達國家的家庭中,家長普遍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這是因為發達的市場經濟社會要求孩子具備這種能力和精神。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長大獨立。

在美國,家庭教育的出發點是培養孩子開拓精神和自立能力。父母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修摩托車,自己出去打工。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出去謀生。美國的中學生有壹句口號:自己掙錢。美國前總統羅納德·裏根的兒子失業後,沒有依靠父親的權勢,而是自己謀生、找工作。

在瑞士,為了防止孩子變得無能,父母從很小的時候就培養孩子自力更生的精神。比如壹個十六七歲的女生,初中畢業後,去壹個有教養的家庭做了壹年左右的女傭,上午幹活,下午學習。壹方面可以鍛煉勞動能力,尋求獨立謀生的途徑;另壹方面,有利於學習語言。因為瑞士有德語區和法語區,壹個語言區的女孩通常會在其他語言區做傭人。

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時候,大人就給她出主意,不打擾別人。並且在生活中註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全家人出去旅遊,無論孩子多小,無壹例外都要背上壹個小背包。我為什麽要問?父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事,應該自己扛。”放學後,許多學生會在業余時間參加勞動賺錢。勤工儉學在大學裏很常見,即使是有錢人家的弟子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餐館裏端菜洗碗、在商店裏賣貨和做家教來掙學費。

——摘自《家長1998》第二期。

數據2家教小故事

故事壹:美國富豪洛克菲勒的子女零花錢少得可憐。

富人洛克菲勒家族的賬本扉頁上印著關於孩子零花錢的規定:7-8歲每周30美分;11—12歲,每周1美元;02歲以上的人每周65438+3美元。零花錢每周發壹次,要求孩子記住每筆支出的用途,下次收錢時交給父親檢查。洛克菲勒認為“過多的財富會給孩子帶來災難。”

故事2:劉少奇提倡讓孩子自由做事。

1964年夏,劉主席的夫人王同誌在河北省忻城縣。那時劉少奇同誌在北京。她給15歲的女兒寫了壹封信要她去送,並告訴她的秘書不要給女兒買票,不要送他去火車站,不要王同誌來接她。孩子們應該照顧好自己。

秘書感到很尷尬。我認為萍萍畢竟是個小女孩,她從來沒有出過遠門。劉少奇同誌看了,說:“壹是管住孩子,二是放開孩子。這有什麽關系?不好好學習,就要管好自己的不良品德。放的是什麽?讓孩子去做壹切需要努力和付出的事情。這樣,孩子可能會摔倒,但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得到鍛煉,才能更好地成長。

——摘自《父母的世界》第二期1996。

三個人自強不息的信息軼事

中國計算機名人王安六歲的時候,有壹天出去玩,路過壹棵大樹,突然有東西掉在他頭上。他伸手摸了摸它。原來是壹個鳥窩,壹只饑餓的小麻雀從裏面滾了出來。王安決定把它帶回去餵養。當她走到門口時,她突然想起她媽媽不允許他養小動物。他不得不輕輕地把麻雀放在門外,然後匆忙進屋,征求母親的同意。母親破例同意了兒子的請求。王然興奮地出了門,卻發現麻雀不見了,壹只黑貓正在擦嘴。王安破碎的心變成了悔恨,傷心了很久。從這件事上,王安學到了影響他壹生的壹課:只要認定了自己能做的事,就不必依賴別人,不能優柔寡斷,必須馬上行動。

  • 上一篇:各式月餅的做法
  • 下一篇:啤酒節的習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