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Kids
孩子是我這次去泰國的最主要目的,因為主要目的是帶著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去促進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的。我被分在呵叻(Korat)府下屬區的壹家公***學校裏。學校不大,有兩個幼兒園班級和六個1-6年級班級,每個班有10個孩子左右,每個教師負責教壹個班所有的課程內容,***有教師9人,學生不過百人。
剛開始去到學校教書的時候我還是聽不習慣的,大概用了三四天的時間去適應。語言不通和教育水平落後的緣故,當地的絕大部分人聽不懂英文,令我更為驚訝的是,就連學校教英文的老師所以我在課堂上面給他們講英文知識他們基本上聽不懂,這種情況下,既不能讓孩子感到無聊又不能放棄整個課堂,因此我只能設計很多小遊戲,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比如教幾個英文單詞,讓孩子們熟讀英文單詞以後進行小組傳悄悄話的遊戲,這樣既能鞏固教給孩子知識,又能增添課堂的樂趣。在壹周下來,我大概明白哪個班級的學生大概是在哪個水平,所以在接下來的五周時間裏,為每個年齡段的孩子設計不同水平的課程,每壹個星期我都有準備不同的主題,壹個主題供壹整個學校用,但是不同的年級在那個***同大主題的背景下所學的知識又不壹樣。例如,第五周的主題的東南亞國家,我會給1-3年級的小朋友教些東南亞國家的國家名字,通過教他們畫每個國家的國旗臺認識國家,接著在1-3年級課程所教的基礎上,教4-5年級認識東南亞國家的地圖,並通過讓孩子們畫地圖來更清楚地認識這個世界,
最後在1-5年級所教內容的基礎上,讓六年級的小朋友更清楚地認識東南亞國家,並準確認識什麽是東盟國家。當然,我不能做到每壹節課都面面俱到,每壹節課都能給每壹個孩子講知識,於是在不講知識的課程裏,我會給孩子們教手工,比如千紙鶴,愛心,盡量讓孩子能夠多方面的學習,而不是僅僅局限於課本。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泰國的教育更註重學生們的全面發展,不僅僅是讓孩子壹味埋頭苦幹,更會讓孩子跳出課本,培養孩子自獨立思考的能力,從以下兩個方面可以看出來。壹是老師會不定期地帶孩子們去野外學習,學習的內容有很多,比如去國家公園裏面采生,去學校附近的田野考察;二是每天中會有兩次課前思維訓練,從說到唱到用手比劃,協調孩子們的手腦發育,讓他們更好的發散自己的思維,他們更註重教的是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學習的內容。我發現這確實要比我們國家填鴨式的教育要高明很多,值得我們國家借鑒。
老師們同時也很註重學生的教學的工作。每壹個府的每壹個區會有壹個教育辦公廳,教育辦公廳的目的是監督老師教學,並且會定期組織區裏的學校進行學校之間的教學交流,做到讓老師有所教,教有所值。並且規定以六周為壹個單位教給孩子不同主題的內容知識。
可能是宗教大國的原因,學校也很註意宗教的熏陶。每天早上升旗儀式以後,都會讓孩子們在國旗下背誦經文,除此之外,每周五早上還是特定的去食堂做禮拜的時間。除了宗教教育,泰國的感恩教育同樣也讓我很震撼。每天早上老師和孩子還沒有走到我跟前,遠遠地他們就會向我作揖,向我問好;每次給孩子遞東西時他們總會先作揖說感謝再接過我手上的東西,非常有禮貌;每天中午吃飯前,總會先感謝,感謝老師,父母,農民,煮菜阿姨。
如果說這世界上還有什麽東西能比玉更潔白無瑕,比水更清澈見底,比山間的花香更沁人心脾,那就是孩子,孩子的天真無邪,爛漫純真真的就像十裏的春風能迎面吹拂著妳。有壹天上課,壹個孩子指著他自己的臉招手讓我走近他,我以為他是要我親他壹口,當我的嘴唇快碰到他的臉頰的時候,他突然說“no,no,no”,接著就是托著我的臉重重的親了壹口。我的心當時真的是快融化了。孩子們很快就愛上我了,因為我總會給他們帶去不壹樣的遊戲,小零食和貼紙。去的第壹天孩子會拖著我壹起踢足球,給我送花花,期間每天我都會收到孩子們的情書,用泰文寫壹堆我看不懂但是我知道大意是“我愛妳”之類的話。我在學校的最後壹天,孩子們又給我舉辦了那個特殊的儀式,孩子們跪在我的面前,和其他的老師給我壹起,給我的手上系上壹條條白色的絲帶,每打壹個節就寓意著壹個美好的祝福。
我第壹周在學校待著的時候想著還有六周的時光,孩子們又聽不懂我在說什麽,我該怎麽熬過這漫長的六周,當六周最後的壹天離開時,我滿眼淚光,我甚至不敢再去看孩子那些純凈的眼睛,我希望時光能再慢壹點再慢壹點,不願離開這些可愛的孩子們。
以前看過壹篇文章,文章是用壹個山裏被支教的孩子的口吻來描述的,說的是現在很多誌願者去支教不是為了要對教育事業做出多大的貢獻,也不會對孩子們的世界做出多大的改變,他們去支教完全只是為了去壹個更好的環境下談談情,旅旅遊,根本沒有想要對孩子的人生做出什麽大的影響。我那天坐在車上回村的路上,想著其實我能給他們的知識能有什麽,我就算我會他們的母語,給他們講授壹些教科書上面回學到的東西又有什麽用,這些東西任何壹個老師都教,我就起不到推進者和促進者的作用。所以我那時候我就決定了,我不是要給孩子們教些什麽千篇壹律的知識,而且要去燃燒他們的心,去綻放他們的激情,讓他們多去看看這個世界,去改變自己的人生。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面對如此純真可愛的孩子我該怎麽把我的知識傳授給他們。我想過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不通,即使我懂得得再多我也不能好好地給他們說,其實就是他們的年齡太小的問題,如果我想要給他們單單傳授知識,他們還不夠接受那些知識的年紀,如果我想要給他們講壹些關於去看看世界去改變世界的想法的話他們根本沒有到接受這些想法的條件。以上這些都是我曾經的疑惑,但經過這麽多天的教學經歷,我發現原來我們對孩子真的是有影響的,只是這些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我壹個人,來自壹個國家可能力量實在太弱小,但是他們每年都會有接納不同的誌願者,而且是不同國家的誌願者,試想壹個孩子在壹個學校裏面從幼兒園到六年級壹***要經過8年的時間,這八年裏接觸過的誌願者不下30個,又來自於全世界不同的國家,這樣的話,每壹個國家的誌願者把自己本國的文化交流給當地的孩子,孩子在成長的8年時間裏接觸不少於10種的文化,也就是說孩子接觸的文化熏陶雖然在短時間內看不出變化,但是這種熏陶是潛移默化的,在悄無聲息中完成。我覺得我能在其中起到壹點或者說很小的作用就夠了,我並不後悔。
Follow Culture
不得不說,我被泰國的文化所折服。可以說在相處在兩種不同文化之間,我的內心變得更開放和包容了。泰國的文化就像壹個催化劑壹樣,把我的心變得更加包容。某周和壹堆小夥伴去曼谷,坐出租車的時候司機說,曼谷的車輛擁堵率排在世界第壹,
那我就很奇怪了,為什麽大量的錢都用來修建寺廟,而沒有用到發展交通,發展地下交通設施上面去呢,這樣更省時間更高效,而且曼谷作為壹個國際性的大都市,最起碼的交通硬件怎麽能不發展呢。我剛開始的思維為什麽泰國人把所有的錢都用來修建寺廟,而沒有用錢來發展經濟科技,感嘆有些國家天時地利都有,經濟還是這麽落後。我的思維就是“to be or not to be”的極端思維,從來沒有把問題放在中間位置去考慮。還記得上次和印度尼西亞人的小姐姐聊天,我很驚訝地發現,她說他們國家的人沒有壹個是守時的,出去見面約會全部都是要遲到很久,這已經成為壹個傳統。相比與我們國家,人民的時間觀念都很強,對時間說壹不二,而且有時候為了體現自己對對方的在乎與關心,還會提前十幾分鐘不等去到會面的地點等對方。這不僅是情商的體現,也是對時間的壹種珍惜。其實我們民族壹直宣傳的是民族自豪感,但是看到我們的同胞在國外的所作所為,讓我覺得許多人帶有的也只是民族自負感而已。我們自己中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發展的方式不壹樣,中國的發展快得就像壹列動車那樣飛速前進,但是不同的國家有自己不同的發展方式,每個國家對待這個世界的態度不同,方式方法也有不同,這就是文化多性的美妙之處。
在人文方面還有壹點必須要說的是,泰國人也是非常的包容。我到當地的寄宿家庭,自己壹個人住在壹個老師家裏面,我剛開始還有點擔心自己壹個人的安全問題,後來完全卸下心防。因為頭兩周感受的是房東的的熱情,可是當熱情消退,後幾周房東壹家人完全把我當作他們自己的女兒來對待,就像我已經成為他們家的壹份子,是他們的女兒壹樣。很感謝他們對我的百般照顧。
而且正真去到當地的寄宿家庭去體驗文化,和自己跟團去玩真的不壹樣。7月28日和房東壹起去寺廟回來的路上去了房東的娘家,感覺在中國的城市是遠遠看不到這樣壹副光景,似乎在過年的時候才能看到。他們的生活好像更愜意壹些,壹家人在家裏悠閑的坐著,聊聊天打打牌,或者是玩玩手機和遊戲,生活節奏很慢很慢。我覺得這些光景在中國如果不是節假日,不是新年什麽的,很難再看到了。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因為村子裏的青壯年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留守兒童或者是孤寡老人。城市裏更不用說,生活節奏快,行色匆匆,人們很少有在悠閑的享受那份淡然的愜意了。
Follow EPs
我來到這的第壹天,我感觸最深的壹點是,這些全部由學生組織的活動居然完成得如此出色,氣氛不會尷尬,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散漫,但實則很有紀律性。這和中國學生組織活動的方式完全不同,中國學生,或者是中國很大部分的活動組織都是基本按照條條框框,把人規定地聚集在壹起,做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確認是不是所有人都參與,而這邊則是自己的主辦方先嗨起來,帶動所有的人壹起嗨,讓大家沒有生疏感覺。我最喜歡的壹點就是這邊的人很喜歡跳舞,壹旦聽到音樂,就會不自覺的舞動起來,中國人則更加拘謹壹些,但是我在泰國,隨時都想舞動起來。其次,他們真的很貼心,非常貼心,早上會親自叫我們起床,和我們說完準備的東西,或者是第壹晚上,給我們每個人的手上綁上白色的繩子,說帶著三天回給我們帶來好運,很溫馨的給我們送上祝福。()這兩天的活動其實都是主辦方在期末考試空閑之余輪著到會場上給我們折騰的,所以他們幾乎是工作學習24小時。即使在密度這麽大的環境下他們也能吧工作完成得很出色,很佩服他們。
在去鄉下的壹路上壹直在和越南小哥哥聊天,又或者是這聊天壹直和印度尼西亞的兩個小姐姐住在壹起,和他們壹起談天說地,各種文化的相互碰撞,我開始對於他們的地方有了不壹樣的看法,又或者是改觀了我以前對於世界不同。每個城市每個國家都有有趣的地方,人們對於壹個國家,準確的來說比如像非洲印度東南亞這些國家,大家的刻板印象都是很窮苦,犯罪率很高,其實不是這樣的,從報紙或者是從互聯網上看到這些國家的真的只是壹個方面,真的只是這個國家的壹個小小的角落,所以,只有自己親身體會了以後才能了解得很多人,世界這麽大,只有去看看才能了解。
後來的幾周時間裏,每個周末不去教書的日子裏,我都會和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誌願者們相約去旅行。我們去過曼谷那樣的大都市,感受車水馬龍,行色匆匆;
我們去過幽靜的山林廣野,感受十裏春風,靜謐安逸;
我們去過如畫的瀑布群,看夕陽西下,縱身壹躍清澈湖水,徜徉清涼之中。
I will follow you,腦海中再次回放著這首歌。那麽我會追隨什麽呢?我想,我要追隨的是那些孩子們純真無邪的笑臉,當地人大方淳樸的熱情,美如畫的景色吧。秦山楚山皆白雲,白雲處處常隨君。此行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