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評話,是福州主要的地方曲藝品種,是福建省五大地方曲藝中專業藝人最多、演出頻率最高的壹個曲種,也是南北評話(評書)群芳中壹枝奇花,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譽。起源於以福州方言講述並有詩歌體唱調的說書藝術。流行於福建省福州、閩侯、永泰、長樂、連江、福清、閩清等十幾個縣市,臺灣省和東南亞華僑集居地區也有演出。福州評話起源於明末清初,相傳是柳敬亭的大弟子居輔臣到福州雙門樓授徒傳藝而流傳下來的。現存有清雍正、乾隆年間的評話刻本《七星白紙馬》等數部,可見當時評話已很盛行。
當今,我國評話是個大家族,從北方評書到閩南評話其藝術模式基本壹致,都是散文體說表到底,演員手執壹把折扇和壹塊醒木,專說大書——歷史演義和武俠公案,通過書場茶館和串鄉走裏來行藝。唯獨福州評話,堅持了韻散結合體、說說唱唱,除了說表,還有吟誦;除了扇、木,還加上壹爿鐃鈸;除了說大書,還囊括了“煙粉、靈怪、傳奇以及士馬金革、發跡變泰”等小書題材。
福州評話采摭當地裏巷新聞故實,敷演積累壹批鄉土故事,地方風采特別濃郁。評話演員除了在書場茶館和串鄉走裏行藝,還設置“評話館”(現今為各曲藝團設置業務接洽處以取代)接受“高臺”聘約,方圓百裏的城鄉群眾,遇民俗節日和紅白喜慶,隨時可以到曲藝團的業務接洽處訂約演員和演出的時間、地點、到時演員風雨不移送書上門。
福州評話的淵源,還與八閩文化發展的特殊軌跡密切相關。福州古屬閩越族文化,經受中原地區幾次漢族大移民,特別是唐末王潮、王審知兄弟率領的大規模、有組織、並形成政治統治地位的大移民,漢族文化才終於融合閩越族文化而發展形成了八閩文化。說話藝術也恰於此時傳入,王審知就親自組織以唱經和百戲迎神晏國師入主鼓山湧泉寺。到了宋代,裏人的詩名中出現“兒女相攜看市優,縱談楚漢割鴻溝”、“陌頭俠少行歌吟,方演東晉說西都”(南宋劉後莊詩)的盛況。(見陶宗儀《南村輟耕錄》)明代鄉賢林瀚尚書和葉向高首輔都曾動手編纂過話本演義。
福州評話是以說為主、兼有唱調的說書藝術。唱腔有序頭、吟唱、訴牌三種。序頭是演述正書之前的短篇書贊,類似古代說書的“入話”。吟唱是基本唱腔,可以用於表唱,也可表現人物的內心獨白和人物之間的對話,曲調有[高山流水]、〔浪淘沙〕、〔連珠〕、〔滴滴金〕、〔淚句〕等。訴牌的音樂性較強,用於人物表白身世和傾訴冤情,唱時以筷子敲銅鐃鈸來間奏。另外,有時也結合故事情節采用民謠曲調,如[賀年歌]、〔真烏仔〕、[三十六叫]、〔五字疊]等,編唱鳥名、花名、果子名,頗能引人入勝。
演出方式有高臺演出、書場演出兩種。高臺演出是農村農閑時節和城市人家喜慶時應邀演出,演期較短。書場演出多長篇大書,註重於情節緊湊熱鬧,富於懸念,以吸引聽眾。書場演出壹般重說不重唱,公案書則只說不唱。語言是評話主要的表演藝術手段,講求通俗、形象,常運用民間俗諺等口頭語言,並以聲音造型來使聽眾辨別各種人物。表情是評話的輔助手段,動作幅度不大,首重眼神,次及手勢、姿態,以體現各種人物的精神狀態和外表特征,重神似,而不求形似。
福州評話所具有的特點和優勢,使它伴隨福州人好幾百年,常葆其青春活力。它以福州市區為中心,流行於閩海十邑,足跡遍及閩東和閩北、閩南的壹些縣、市,亦散布於港、澳、臺灣,更跟隨旅外鄉親而到達東南亞國家,福州評話是福建省五大地方曲藝中專業藝人最多、演出頻率最高的壹個曲種。80年代,在專業隊伍、創作、表演、教學、理論研究和對外交流諸方面,都有突破性的成就,節目及論文屢奪全國大獎,其演員還先後被邀請訪問美國、新加坡和香港地區。
福州評話的書目繁多,已經收集記錄的就有300余本。題材分為長解書、短解書、半長短、公案書、家庭書等5種。長解書都是歷史說部,有《三國》、《隋唐》、《精忠嶽傳》等。短解書是武俠小說,有《七俠五義》、《彭公案》、《施公案》等,目前已很少有人講述。半長短書有《水滸》等。公案書專講清官為民請命、平冤決獄的故事,多是福州評話獨有的富於地方色彩的書目,如《王公十八判》、《珍珠被》、《長泰十八命》等。其中《貽順哥燭蒂》、《龍鳳金耳扒》和《桐油煮粉幹》,經過整理,有所提高。家庭書多反映家庭倫理、悲歡離合的故事,如《甘國寶》、《雙玉蟬》、《玉蝙蝠》等。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創作和改編了《九命沈冤》、《流水歡歌》、《小城春秋》、《保衛延安》等書
福州評話藝人人才輩出,福州評話三傑為陳春生、黃天天、黃仲梅,三傑傳人為吳樂天、葉神童、蘇寶福,他們各秉師傳,又都有所發展創造,藝術路數各異,神童說、唱、牌鈸並皆佳妙,而以滑稽見長:蘇寶福則以武書文說,刻畫細膩,幽默見長:吳樂天壹貫自編自演,致力表現現代生活,循音吟句別自壹格。他們藝術上異采競秀,自50年代以迄80年代管領曲壇風騷。60年代迄今,福州曲壇又有林木林、陳如燕、劉民輝、王秋怡、陳貽潮、石啟勇、方民忠、劉春燕等名登青年演員龍虎榜,他們各自擁有壹批書迷,成為後起之秀。
福州市曲藝團 地址:黃巷59號 電話:87536249
揪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