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嫁”是中國流行的結婚儀式。即將出嫁的新娘含淚向親人哀嘆,直到上了轎子。這種習俗非常古老,起源於掠奪性婚姻,經歷了各種形式的婚姻。人類歷史上有過這樣的記載:考古學家發現10萬年前歐洲有壹個種族,被學術界稱為尼安德特人。留下的骨骼化石表明這個種族高大強壯,在原始人中有先天優勢,但後來神秘消失了。科學家們很困惑。他們去哪裏了?他們是歐洲民族的哪壹部分的後裔?但是就是找不到。現代的歐洲民族似乎沒有壹個和他們有什麽關系。通過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和民俗學家的共同努力,最終發現了謎底,他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既不是天災也不是疾病,而是不規律性生活的後果。無節制的濫交,為了爭奪異性,氏族成員互相爭鬥,互相殘殺。壹群群年輕強壯的男女在性鬥爭中悲慘地死去。最後終於壹天天地崩潰衰落,直至消亡。人類不擺脫這種動物般混亂的群婚,就無法發展。華夏大地上的先民較早地認識到了無節制性生活的危害,也逐漸認識到了直系血親通婚帶來的種族退化。所以,我們不得不對動物般的性關系實行壹定的禁忌和限制。這些禁忌和限制被認可,成為各種婚姻習俗。首先,群婚本身是有壹定限制的,禁止同壹支系的男女發生性關系,要求遠房姐妹嫁給另壹個遠房家族的兄弟。這是亞血型婚姻。此時米氏家族的人,雖然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但以血緣分離父母,有利於子孫種族的健康發展和人性從獸性中解放出來。到了黃帝時代,族外通婚已經很普遍了,這從古代傳說中皇帝的姓氏就可以看出來。古代帝王大概都是從母親那裏得到姓氏的。比如神農和黃帝都是少典的後代。神農姓姜,黃帝姓姬,都是因為母姓不同。為了得到外國女人做妻子,僅僅和平交換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祖先也不得不使用暴力從其他家族搶奪足夠的女性作為妻子,於是出現了掠奪式婚姻的習俗。《易經》中有三首詩,是關於古代民歌的,真實地描寫了:“本如,易如,白馬漢如。哎,結婚吧。”“如果妳騎馬,妳會哭得像血壹樣。”現代漢字的“婚姻”本身就體現了古代先民性生活的壹種遺產。結婚這個詞就是“昏”。雖然搶婚在任何時候都是可行的,但是在黃昏或者晚上就不太方便了。騎著馬,拿著弓,占著別人的便宜休息,暴力求婚,女人怎麽能不哭呢?這種因被俘虜的恐慌和痛苦而產生的呼救聲,就是哭嫁俗的原始形態。以後,新娘是擔心還是高興,是假哭還是真哭,都是這種哭的延續。“哭嫁”是壹種特定的歷史文化現象。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原始社會初期,人們是群婚的。知母asphodeloides並不認識父親,子女隨母親生活,屬於母系氏族,世系按母系汁液計算。後來過渡到壹夫壹妻制,逐漸產生了父親的概念。但在母系制度下,男人和妻子生活在壹起,處於服從命令的地位,生下的孩子仍然屬於母親的氏族。到了原始社會後期,男性在生產勞動和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都得到了提高,男性生活在國外不利於群體的發展,於是男性留在自己的種族裏,讓女性結婚,社會從壹個以女性為中心演變為以男性為中心,女性失去了原有的至高無上地位,成為男性的附庸和所有物。正如恩格斯所說:“母系制度的推翻,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婦女的失敗。”女人自然不願意被男人統治。不屈的意識,以其強大的生命力,積澱在女性心中。所以結婚的時候有女人哭。可見萌芽階段的哭嫁之淚,至少結合了兩種內在動機:壹是對男權意識形態的憤慨,二是對俄狄浦斯社會的追求。如果說在知母不知父的時代,男性不能擁有自己的權利,性別差異意識不強,兩性之間沒有矛盾,那麽哭嫁則表現了性別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社會性別差異的沖突,即女性自我意識與男尊女卑觀念的碰撞。這個時候婚姻中根本沒有性,純粹是為了傳宗接代。女人成了男人發泄欲望和生育的工具。但她們的性別優越感並沒有因此而消失,她們對性別統治的渴望和男性壹樣強烈,反映在她們身上的歷史榮耀的光澤並沒有消失。這種欲望和現實的強烈反差,讓她的眼淚散發出滿滿的苦澀和悲傷,而不是其他的味道。哭嫁始於掠奪性婚姻,不僅沒有隨著掠奪性婚姻的消失而消失,反而通過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愈演愈烈,內涵更加豐富,演變為壹種婚姻習俗。到了成熟的時候,有很多種哭和唱。在奴隸社會,男女權力平衡不僅在現實生活中被徹底打破,在觀念上也是如此。女性原有的懷念母系社會的心態不復存在,不得不默默承受來自名字復雜的男性的壓迫。由此,哭嫁習俗傳承的要素進入了新的內容,發生了質的變化。雖然掠奪式婚姻不復存在,娶新娘的手段也不再訴諸武力,但隨之而來的買賣婚姻、服務婚姻、交換婚姻、雇傭婚姻等特殊婚姻形式剝奪了女性自由選擇配偶的權利,為哭嫁習俗的生長創造了“優越”的社會環境。即使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買賣包辦婚姻或變相買賣婚姻也經常死灰復燃。在《哭嫁歌》中,結婚和賣身往往是同義的,女孩成為商品,在媒人的絲線中到處被賣。“人家讓女人選擇自己的孩子,妳就可以選擇妳的所有物,讓妳的女兒去做生意,不管她的命運。”(四川《哭泣的婚禮歌》)娶女人只是為了賺錢,性沒有了,這是對人性最嚴厲的摧殘。當“女人”和“婚姻”被強行綁在壹起的時候,壹個女人哭個不停。婚性分離與家庭法規相結合,成為女性性生活的桎梏。哭,是性欲的激情和婚姻現實的冷酷相互觸碰時的必然爆發:既是婚姻悲劇的絕望和無奈,也是對封建家長制壓制性愛的反抗。性與婚姻的矛盾是刺激哭嫁習俗在封建時代傳承的最基本的內在動力。性根植於人性,“人死為愛,鳥死為食”,貴州流行的民歌有:“姐姐門前壹梨,壹刀砍斷兩頭,寧死哥哥刀,不與哥哥分梨(與‘分’諧音)。”饑渴的性與婚姻沖突,青春黯然失色;踏上婚姻之路無異於踏入火坑,哭是必然的。這樣的哭是最讓人心碎的。他結婚是傷心的,但傷心就哭,宣泄的不是失去性的憐憫和絕望,而是對封建包辦婚姻的憤恨和仇恨。它討伐的對象主要不是父母,而是媒人。畢竟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是深有虧欠的,而且由於封建家長制的影響,對父母生氣難免會受到大家的嘲諷。媒人是婚姻的媒人,在新娘眼裏,是罪魁禍首。他們把怨氣倒在媒人身上:“把錯的人配錯的字,和錯的兒子孫子做媒人,和錯的兒子做媒人...不要不好,但是找錯兒子的媒人不好。不怪東方來了,不怪西方,怪大媒體。”詛咒如此犀利精辟,真的是針對封建包辦婚姻,媒人不過是舊婚姻制度的替罪羊。這種充滿指責的哭嫁,將個人的不幸與封建婚姻制度聯系起來,使哭嫁具有了歷史和現實意義;被剝奪了性愛的新娘,以自己的境遇,伴隨著觸目驚心的哭聲,揭露了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惡。雖然還是以婚姻告終,性被淚水淹沒,沖突化為屈服,但從結婚開始,女性就壹直在用合理的方式唱著對女性婚姻自由的執著追求之歌,哭著嫁著。女人嫁給公婆,還要承受另壹個沈重的精神負擔,那就是妳將何去何從的親情。要從小離開父母兄弟姐妹,又要彼此依戀,悲傷就此而生。哭性早逝是封建禮教所不能容忍的,因為被教導男女不可親嘴的道德觀念腐蝕了人的心靈,談戀愛找自己的婆家被認為是可恥的越軌行為。“將仲子熙,無多我園,無折我檀香。敢愛嗎?怕話多。鐘克懷也?話多的人也能讓人敬畏。”這清楚地揭示了封建禮教氛圍下女性對性的尷尬心態。他們更容易把性愛的欲望和不幸化解成淚水,沈入內心,而不是發泄出來。但傾吐親人之愛是理所當然的,符合封建禮教的忠孝觀念。所以在《哭嫁歌》中,表現得最淋漓盡致的就是姐妹的哭聲,或者說是母女的哭聲。其情深刻,催人淚下,感人至深。毛南族婦女出嫁,離別時唱著《出門到下壹個階段》:生來就是為了結婚,離開父母好心痛。九月躲在媽媽肚子裏,壹輩子都忘不了養個孩子。想想就哭,光伺候父母是不夠的。當她的女兒出門在路上時,這位侗族母親唱道:“女兒怎麽能忍心離開她母親呢?”。媽媽,如果我病了,誰來遞水?靠近大雁的房子的主人很痛苦。女人就是身上的壹塊肉。壹旦分開,她自然會感到難過。女人在母親的呵護下成長。“再好的女人也打不過醜(壞)媽媽。”這種情況,在婚禮的特定環境下,最容易發泄,也最需要表達。感激、關心、歉意、焦慮等復雜的感情縈繞在母女心中,她們無法不開心。結婚會帶來母愛和性的沖突。哭嫁是母愛的退化,是性愛的繁榮,是性愛對母愛的超越和升華。這是身體成熟的必然,感情萌芽,喜悅滿滿。但封建禮教束縛下的婚姻,卻使婚姻的意義發生了質的變化,給新娘帶來了雙重損失:性沒有實現,母愛壹去不復返。結婚的時候哭,是性和母愛都在成熟的時候突然被掐死的絕望的哭。性和母愛這兩個永恒的主題,隨著哭嫁的終止,逐漸從女性的生活中消失。“三從四德”和“嫁狗隨狗,嫁雞隨雞”的思想成為女性開始新生活的主要精神支柱。可見,在人類所有的表達和行為中,哭嫁的悲劇意識應該是最豐富最強烈的。全國解放後,婚姻法頒布,婦女獲得了政治解放、經濟獨立和婚姻自由,封建禮教的枷鎖徹底粉碎。哭嫁的功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封建時代是為失性而哭,現在是為怕失性而哭。這是心理平衡的需要。哭婚自古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激發哭婚習俗產生和流傳的理由不復存在;即使是親人的愛情,由於社會環境的優化和婚姻觀念的更新,“嫁女,潑水”也不再是現實,分離的感覺自然也就淡漠了,母女之間實在沒必要痛哭流涕。然而,哭嫁作為婚禮程序中的壹種儀式壹直延續著。當新娘實行這壹習俗時,她不再顯露自己的內心世界,不再發泄自己的感情。嫁了就哭,哭了就嫁。家家如此,代代相傳。破例的話會破涕為笑,會不正常,會不安,會擔心歡樂不會長久。所以哭婚寓意吉祥,有維持心理穩定的作用。這大概和民眾的慣性有關。老套最容易,不會有錯。旁觀者既不會刨根問底,也不會因此而情緒化,只會把哭當成婚禮中的壹個“節目”,評論新娘哭的保真度。所以,如今哭嫁習俗的流傳,有其盲目性和強烈的“慣性”,呈現出另壹種對抗:性與禮儀的碰撞。從性的覺醒開始,被封建婚姻制度破壞後流行起來的哭嫁習俗,並沒有因為性的解放而消失,反而導致了性的對立,客觀上起到了“壓抑幸福”的作用,導致新娘在性即將實現的最幸福、最美妙的時刻,把感情積累在心裏,而不是去幸福、去表達。正是由於這種內在的原因,哭嫁的習俗進入了衰落期。在廣大的漢族地區,哭嫁是婚禮中可有可無的點綴。
上一篇:和尚吃肉嗎,為什麽和尚不吃肉?下一篇:善於創新的名人例子簡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