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哲學和宗教的區別是什麽?

哲學和宗教的區別是什麽?

簡單來說:宗教除了自己的教義之外,還有場所,包括道場、寺廟等等。哲學是以科學總結出來的真理為基礎的,可以是沒有場所的抽象科學。但他們的壹些理論是壹致的或巧合的,因為宗教是幾千年前宗教學者留下的真理,而哲學是思想家或哲學家通過研究總結出來的科學真理。宗教與哲學的關系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壹是宗教與哲學的異同。宗教所反映的世界基本上是壹個經驗世界,但在描述經驗世界時加入了許多缺乏或扭曲經驗世界真實性的成分。這就是宗教現象中常見的“顛倒的世界觀”或“幻影反射”,即經驗世界的存在被照亮或神聖化後,才被用來解釋經驗世界。這種反思的對象和科學的對象是壹樣的,但科學真實地反映或論證了經驗世界中的存在,所以宗教和科學在這方面的沖突大於宗教和哲學的沖突。哲學所反映的世界是壹種邏輯的宇宙觀,即經驗的世界加上可能性的世界,是中國古典哲學中“無以超大”的存在。因此,哲學的世界觀是壹個先驗的抽象概念,它並不直接否定宗教或科學的實在觀的價值,而是從壹個永恒的方向引導和刺激宗教觀念的演變和科學觀念的創新。這是宗教和哲學的區別之壹。另壹個區別是,哲學側重於基於理性的思辨,而宗教強調基於經驗或幻想的信仰,即哲學在於“思考”,宗教在於“信仰”。哲學以永恒的視角看待萬物的發展和進化,這是由其“反思性思維”的無限靈活性決定的;宗教似乎是從永恒的角度看待“眾生”的進化,但其所謂的“永恒”、“眾生”都是通過對經驗世界中的眾生進行想象類比而形成的,比如在哲學的最高概念中,用“天”折射“世界”,用“永恒”折射“長壽”,用“地獄”折射“苦難”,只有先驗的“理念”、“事物本身”或“絕對精神”。但在人生觀、價值觀領域,我們可以看到宗教和哲學相同的壹面,那就是它們都非常關註生與死、善與惡、美與醜、秩序與自由的意義。雖然哲學和宗教對這些相似之處有不同的解釋,但對於人類來說,它們都具有相同的“安身立命”的功能。按照上述思路,宗教和哲學的異同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壹是涉及的領域大小不同;第壹,對於進入自己領域的思考方式,“思考”和“相信”是有區別的。宗教領域壹般不超越人類經驗的世界,而哲學領域除了經驗的世界之外,往往還有可能性的世界。在經驗的世界裏,古今中外的壹切宗教現象也是哲學思維領域的壹部分,而哲學可能性的世界不在宗教信仰領域。在思維方式上,宗教要求其信徒對最高的神性存在表現出不加思考的虔誠,無論是人格神還是絕對的靈性存在。哲學必須思考所謂宗教的最高存在:最高存在的證據是什麽?如何證明這個證據的可信度?最高存在的本質定義和經驗事實,比如上帝的善和世界的惡,有邏輯矛盾嗎?這些來自思想的問題是哲學反思的對象,哲學家把它們當作人生的樂趣。二、不同文化傳統中宗教與哲學的演變在東方文化傳統中,宗教與哲學的關系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表現為兩者之間的距離和界限的模糊。《奧義書》作為最早的印度婆羅門教經典之壹,既是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教義基礎,也是它們的哲學基礎。它是印度最古老的吠陀經典的最後壹部分,其中“梵我合壹”和“輪回解脫”的概念具有宗教意義,而其對物質存在的元素論的解釋和對社會倫理享樂主義的解釋則具有哲學意義。因此,奧義書既是古印度的宗教經典,也是哲學經典。特別是在公元前後,在奧義書的基礎上,形成了印度教的壹個著名的正統哲學流派——吠檀多學派。佛教的傳統也可以分為宗教和哲學兩個層面:作為宗教的佛教和作為哲學的佛教。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他本人就表現出他的哲學思想,但後人卻把他探索人生意義的思想和行為轉化為宗教教義和神跡故事。此後,佛教作為壹種宗教傳統,以其強調修行、戒律、出家、成寺的特點,流傳於南亞、東南亞、中國、朝鮮、日本等地。佛教作為壹種哲學傳統,也曾在印度、中國和日本傳播,並在歷史上形成了大乘佛教和禪宗。中國的儒家傳統也是如此。由孔子開創的儒家學派,既有自己創新的仁義道德的哲學思想,也有從古代文化傳統中傳承下來的天命鬼神的宗教思想。在這個中國文化的主流思想體系中,孟子的“養氣”、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王陽明的良知求索、康有為的“儒學化”運動、廣義的“崇天崇祖”,都在表達著儒家的宗教意味。另壹方面,儒家傳統也有明顯的哲學意蘊,如孔子對人倫之仁的重視,荀子“制命而用之”的思想,朱以“理、氣”的關系解釋事物的存在,馮友蘭以“理、氣、全集、道體”構建“新理學”的思想。這些都和西方傳統哲學有著相同的理性思辨旨趣。不同的是,儒家傳統強調“天人合壹”,它總是融合了這壹傳統的宗教和哲學意蘊,而不會造成明顯的沖突和緊張。在西方文化傳統中,宗教的啟示不斷受到哲學思辨的挑戰,來自希臘哲學的思辨特征主導著整個宗教神學的發展方向。西方宗教傳統從源頭上突出了信仰的啟蒙特征,這與哲學從源頭上的思辨特征是不同的。在瑣羅亞斯德教的聖書《阿維斯塔》、猶太教的《托拉》和基督教的《上帝之道》中,都有大量來自上帝的啟示。可以說,在西方宗教的古典時期,其主要的思想特征是啟蒙的。雖然基督教在初期仍有猶太教留下的影響,但很快轉向了希臘哲學的理性思辨傳統。中世紀早期的基督教神學在奧古斯丁時期達到了壹個高潮,其特點是柏拉圖式的思辨。在中世紀經院哲學的全盛時期,基督教神學的代表人物托馬斯·阿奎那轉向亞裏士多德,用他的思辨方法構建了自己的神學體系。近代以來,新教神學家施萊爾馬赫和巴爾特已經清楚地表明了康德哲學對他們的影響。接下來是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對神學家布爾特曼的影響和懷特海的過程哲學對過程神學運動的影響。從基督教的發展方向看,哲學的思辨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雖然西方宗教,尤其是他們的神學傳統,壹直受到哲學思辨的影響,但他們的哲學傳統卻很少受到宗教的啟蒙特性的影響。只是由於中世紀神學在哲學思辨傳統的影響下占據了西方思想的主流地位,哲學才淡出意識形態領域,成為神學的婢女。但是,自笛卡爾建立現代哲學以來,哲學完全恢復了古希臘哲學的思想活力,擺脫了宗教神學的束縛,更迅速地發展了許多新的學派。特別是經過康德和黑格爾的洗禮,20世紀的哲學開始全面清算西方傳統中宗教神學的影響。其間誕生了無神論的邏輯實證主義和以人類為中心的存在主義,拒絕宗教傳統。最精彩的是薩特對上帝的論斷:“我給妳講個大笑話:上帝根本不存在!”(魔鬼與慈善神)存在主義發展了啟蒙運動以來哲學否定神學的傳統,而薩特則是在承認人的存在高於壹切,主張人的獨立意識和與生俱來的絕對自由的前提下,徹底否定了宗教傳統中外在的、超驗的上帝。從此,在西方宗教與哲學的關系中,根本問題不是哲學在面臨新問題時回到宗教思想中尋求答案,而是宗教要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維持其信徒對上帝或終極實在的信仰,就不得不借鑒哲學方法,在發展方向上協調與哲學的關系。換句話說,啟蒙運動後西方文化傳統的宗教發展趨勢是哲學化的。
  • 上一篇:Esim卡取代傳統卡。
  • 下一篇:嘉定旅遊景點大全介紹圖片 嘉定旅遊景點大全介紹圖片欣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