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教
佛教在西漢末年傳入中國,經過五六百年的傳播,在唐代達到頂峰。但其發展並非壹帆風順。漢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時,尊道抑佛。然而,由於其有利的統治,它也主張後太宗,史靜教是流行的。武則天為“改唐為周”掀起了第壹次拜佛高潮。禪宗興盛,沈安被奉為國師,慧能深受尊崇。宗瑞和玄宗父子迷信道教,道教的影響逐漸恢復,但佛教的影響受到很大限制。玄宗下令將12000多名僧尼世俗化,並禁止建立佛教寺廟。蘇宗、戴宗執政時,興起了第二次崇佛熱潮。密宗(Tantric)宣和壹會兒。武宗即位後,以“佛國”要挾朝廷。會昌元年(841),上書廢佛,拆毀佛寺四千六百余座,寺院四萬座,恢復僧尼二十六萬人。宗彜崔莉認為佛教有益於國家,第三次崇佛熱潮興起。873年(鹹通十三年),迎送佛骨的玉鳳祥法門寺醜態百出,佛教影響大增。
佛教在唐代的傳播呈現出以下特點:壹是統治階級大力倡導和宣傳佛教。隋唐時期,除了唐武宗曾經毀佛,其他皇帝大都毀佛。這樣不僅促進了寺廟經濟的發展,也使佛教在王公貴族和下層民眾中廣泛傳播。第二,佛教宗派競相出現。隋唐時期的佛教宗派有天臺宗、華嚴宗、法香宗、禪宗。後來,以南宗慧能為代表的禪宗,因其教義簡單,終於壓倒了其他宗派,壟斷了佛壇。第三,翻譯經典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很大提高。由於玄奘精通漢語和梵語,他的譯文忠實於儒家經典,語言流暢,極大地促進了佛教的進壹步發展。
2.道教
道教經過魏晉南北朝的變革,在唐代有了很大的發展。道教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明兒,唐朝皇帝也姓李,所以對道教非常崇拜。道教崇尚煉丹術,雖有迷信成分,但對後世化學的發展和火藥的發明起到了壹定的推動作用。
二、文學藝術
1,詩歌
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今天,有2200多位詩人寫的近50000首詩。詩歌內容非常豐富,反映了唐代的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唐代詩歌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詩人眾多,詩歌數量眾多,內容豐富,真實而廣泛地反映社會狀況,意境高遠,藝術性強。初唐時期,被稱為“初唐四傑”的、楊炯、陸、羅,為擺脫浮華詩風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後來,陳子昂倡導詩歌改革,在自己的創作實踐中建立了內容豐富、語言渾厚質樸的新詩風,為唐詩的發展鋪平了道路。盛唐時期開元至天寶之間,是詩歌發展的繁榮時期,其間湧現出壹大批才華橫溢的詩人,相映成輝。此時的詩人發展出各種體裁和形式的詩歌,流派眾多,風格各異,變得多姿多彩,異彩紛呈。早期詩歌有兩個流派:浪漫派和隱逸派。浪漫主義詩人如王翰、王之渙、王昌齡等擅長用短絕句表達復雜的感情。另壹部分浪漫派詩人,李奇和岑參,擅長古典詩歌,尤其是七言詩。隱逸詩派的代表是孟浩然和王維。他們在寫作技巧上有很大成就,但在思想內容上有逃避現實的消極因素。盛唐的李白和杜甫將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詩歌藝術推向了頂峰。中晚唐詩人如陸侖等“大理十才子”,新樂府詩派代表元稹、白居易等,還有難得的代表人物韓愈。
唐代詩歌創作非常發達。主要原因是:(1)唐代社會經濟的繁榮為詩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元是最繁榮的時期,產生了像李白和杜甫這樣的偉大詩人。(2)唐朝政治上長期統壹,社會環境相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人民群眾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也創造了豐富的精神財富,發展了民間文學,為詩人提供了豐富的營養。(3)唐代地域遼闊,國力強盛,交通發達,國內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不僅傳播了中華文化,也吸收了許多外來文化,豐富了唐詩的內容。(4)唐太宗、武則天等唐代統治者提倡科舉,興辦學校,選拔人才,修訂史書等,對唐代文學的發展也起到了壹定的積極作用。尤其是唐高宗喜好詩歌,進士以詩為官,極大地促進了詩歌的發展。(5)唐代復雜的社會矛盾、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為詩人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和取之不盡的創作素材。(6)音韻學發達。(7)唐代詩人在繼承前代詩歌的基礎上,進行了艱苦的創作。總之,唐詩的發展不是偶然的。是當時社會條件的產物,也是唐代詩人努力的結果。
2.古文運動
中晚唐,文壇出現古文運動。為了改變魏晉南北朝以來盛行的死板的駢文文體,唐代人創造了壹種自由、質樸、明快的新散文,史稱古文運動。陳子昂是初唐古文運動的創始人,韓愈是古文運動的主要統帥。後來的柳宗元、劉禹錫也為古文運動做出了巨大貢獻。
3.繪畫和書法
隋代著名畫家有詹子謙、董伯仁等,詹子謙的《遊春圖》是我國現存的古代名畫之壹。初唐著名畫家有嚴立德、嚴兄弟。然後是吳道子、王維、李思訓、張璇、周舫、韓幹、韓寒等。,都是紅了壹陣子的。其中以吳道子最為著名,被譽為“畫中聖人”。
隋唐時期,名家輩出,都是有備而來,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壹個重要階段。初唐的歐陽詢、余士南、褚遂良、薛基等人繼承了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風格,大大提高了唐代的書法藝術。晚唐時期,顏真卿、劉公權等人都創造了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書法風格。
第三,歷史
隋唐五代史學的偉大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官方史書體系的建立。隋文帝時,有壹道法令禁止私編國史。唐太宗時,史館並未被取締,而是由宰相監管。從此,朱作郎停止了史官的工作,實現了我國古代史書編纂制度的壹次重要改革,對後世的修纂制度產生了巨大影響。
2.出現了大量的傳記史書。隋唐五代編纂的傳記正史多達九部,其中唐代編纂的八部是《晉書》、《梁書》、《陳數》、《北齊書》、《周樹》、《南史》、《北史》,合稱“唐八史”。五代兩晉以後,編《舊唐書》。占全部二十四史的三分之壹以上。
3.兩本新歷史書的出現。壹本是唐代著名歷史學家劉知幾寫的《史通》。這本書是中國第壹部系統的歷史批評專著。在書中,他不僅深入分析和總結了紀傳體和編年體史書的優缺點,還提出了自己的修史思想和見解。他還指出歷史學家必須有才能、有學問、有知識才能寫出好的史書,這極大地促進了後來史學的發展。另壹本是唐代歷史學家杜佑編纂的《通典》。這本書是第壹部記錄中國法律法規體系的通史著作。共200卷,分為食、選、官、禮、樂、兵、刑、州縣、邊防九大類。它追溯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唐代宗的每壹項法律法規制度的源頭,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第四,唐代的文化交流
唐與各國的交往首先是通過互派使節實現的。這方面的資料很多,隨處可見。比如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41),印度王的屍體羅壹多向唐朝派遣使節。唐太宗命雲起為其舉行祭慰,羅壹多率眾出迎,“拜聖旨,戴高帽,隨其返朝。”通過使節的不斷交流,加強了彼此間的關系,增進了相互了解,擴大了政治影響。除了外交使節,廣大的“留學生”、“學僧”和外國官員在與各國的交往中也發揮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國際學生主要是日本、韓國和其他國家派往唐都學習中國文化的學生。日本的“唐使”每次來華,都帶壹定數量的留學生,總數多達132人。幫助孝德天皇進行大規模革新的高翔玄理和創造了日本漢字“片假名”的吉備真備就是其中之壹。這些留學生在長安刻苦學習,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他們學成後,有的在唐朝為官,有的回國成為傳播文化、推行改革的中堅力量。
學識淵博的僧侶往來於印度、中國和日本之間。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初唐時,玄奘、易經赴印度取經。玄奘漫遊印度名寺,遍訪天下高僧,求法講學,以“出言不遜唐太宗神武,平息事端,使人賓至如歸”的方式介紹中國文化。回國後,我在長安翻譯了從印度帶來的佛經,並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了壹本書《大唐西域記》,介紹了印度和中亞各國的山河情況和風土人情。自初唐以來,日本等國的學者經常來華“取經”。838年,文宗三年,任遠到揚州、五臺、長安等地求法,帶回585部佛經和疏書,寫成《唐代求法之旅》,介紹他在唐代的所見所聞。中國的僧侶也去其他國家傳教。鑒真就是壹個代表。應日本學者趙樸等人的邀請,經過六次努力,他終於抵達日本,並在奈良的戶田寺演講,受到日本人的歡迎。學僧的這些活動不僅傳播了宗教,也在壹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商業貿易也是唐與各國交流的重要方式。實際上,各國向唐朝送禮是壹種特殊的官方貿易。唐朝政府鼓勵外國人在中國做生意,外國商人開始活躍在中國市場。據文獻記載,長安、洛陽、揚州、廣州都是外商集中的地方。長安是國際商業城市,出差多,這點不用說。廣州壹帶,常有“婆羅門、波斯、昆侖等船只,數目不詳,載香載藥,堆積如山”。新羅商人在山東半島和江淮地區非常活躍。波斯商人在長安和揚州設立波斯商店,經營珠寶和香料,交換中國的絲綢、紙張和藥材。阿拉伯商人以長安西城為主要基地,出售絲綢、瓷器、象牙和染料。所以這些都是唐朝和其他國家交往的表現。
在與其他國家的交流過程中,唐朝政府采取了兼收並蓄的原則,外國的商品、藝術和生活方式都傳入了唐朝。就經濟而言,新羅的人參、牛黃、海豹皮、雕鷹鈴和將軍布,日本的瑪瑙、琥珀和珍珠絲,印度的寶石、珍珠、棉布和胡椒,印度尼西亞的象牙、犀牛幹,阿富汗的名馬、玻璃和黃金精,伊朗的菠菜籽和波斯棗,羅馬的紅玻璃和東非特產豐富。在文化藝術方面,佛教經典和藝術來自東方,伊斯蘭教、摩尼教和景教開始傳入中國。朝鮮、印度和中亞各國的舞蹈在唐代大放異彩,外國音樂家如曹豹、米、康昆侖和安赤奴等深受唐人喜愛。拜占庭和阿拉伯的醫師也在唐朝找到了活動的市場。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西域的衣、食、俗廣為流傳。在長安、洛陽等地,有“女學三妝為胡夫,妓入胡音為樂虎”的“胡華”現象。這種局面雖然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壹些負面影響,但它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唐朝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促進了唐朝社會的發展,使唐朝在原有基礎上更進壹步,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國家。
另壹方面,在長期的交流過程中,唐朝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對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政治上,日本學唐朝,進行“大革新”,實行郡縣制、田畝制和租佃制;朝鮮也模仿唐朝,建立中央集權,廣泛設置學校,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經濟上,唐朝的絲織品、瓷器、銅鏡、金沙、染料、家用工具不僅通過著名的絲綢之路運往中亞、歐洲和非洲,還大量進口到朝鮮和日本。法律上,日本的大寶法和唐律基本相同。用日本學者的話說,它在形式和精神上都是以唐律為基礎的。朝鮮的“高麗代制”壹般都是唐朝模仿的。至於刑法,也是采用唐律,考慮到時機和它。在文化上,唐朝的文學名著,如唐歷、樂書、大李巖經、金淑、狄凡和陳貴,流入朝鮮、日本和其他國家。當時朝鮮主要使用漢字。日本漢字是吉備真備和空海僧人根據漢字的部首結構和書寫方式創造的。唐代的書法、繪畫、音樂、舞蹈也受到各國的喜愛和重視。在科學技術上,唐朝先進的造紙、煉丹術、絲織、制瓷、建築藝術、天文歷法、醫學理論也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到世界各地。這壹切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極大地促進了朝鮮、日本和中亞各國的發展,為人類文明做出了貢獻。參考資料:
我學校的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