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唔,我想問壹下音韻學看哪些書比較好嘞~

唔,我想問壹下音韻學看哪些書比較好嘞~

啊,妳好~音韻學入門是有點難度,不要著急,耐著性子慢慢來就好。

教材方面,除了唐作藩先生的書,還可以參看胡安順先生的《音韻學通論》,董同龢先生的《漢語音韻學》以及丁聲樹、李榮先生的《漢語音韻講義》。另外還推薦壹本稍微深壹點的麥耘先生的《音韻學概論》。這些書不必每壹本都從頭到尾看過,因為很多內容大家都是壹樣的。互相參考,相互補充地去看。《中國音韻學研究》當然可以讀,不過不必這麽早。而且非常建議在讀這本書之前先學壹點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知識。當然了,其實學音韻學本來也就應該學學歷史語言學,比較推薦的書是徐通鏘先生的《歷史語言學》,吳安其先生也有壹本《歷史語言學》可以壹同參考。

音韻學跟韻圖分不開,所以還是要學壹學等韻學。李新魁先生有壹本《漢語等韻學》,應該是必須要看的。學等韻學當然要對照著韻圖,所以李新魁先生的另壹本書《韻鏡校證》也是很有必要備著的。

音韻學難學,最難的地方是材料的陌生,書上講某聲某韻某等,搞得人壹頭霧水;而如果咱們壹上來就跑去看韻書韻圖,卻又不知道該看什麽,該怎麽看。所以自己去做系聯,做韻圖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這樣壹來就等於是在壹個比較科學而且完備的理論體系的指導下,有系統地去熟悉材料。只有經過了這個步驟,我們看書上講的東西才不會覺得是天書。

上面說的這些書,都有電子版的,瀟雪已經上傳到了自己的百度網盤了~還有其他問題請補充~

上古音的東西還是要建立在中古音的基礎上,才能比較容易接受。而且現在上古音的研究眾說紛紜,換壹本書說法就可能不同。這些概念又都是清代人就提出來了的,壹直以來都不斷有學者豐富擴展,所以搞得很亂。

其實撇開這些七七八八的概念,直接去理解王力先生的二十九或者三十部,並不是非常難。格局王力先生都已經配好了,就那張表,能不能轉就看在表上的位置是不是接近。旁轉就是同壹列相鄰的上下兩行之間轉,對轉就是同壹行左右轉,旁對轉就是先上下再左右。對著王力先生那張圖壹看,壹開始之部到幽部的入聲和陽聲都是收舌根的,然後微部到歌部的韻尾都是收舌尖的,最後收雙唇。所以要旁對轉,自然韻尾就是同部位的了。

聲母方面那些東西就更沒什麽意義了。說實在的瀟雪也記不清,但總的原則就是看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發音部位相同的,除了鼻音要註意,其他基本都能互諧。發音方法相同的,發音部位如果相近,也基本能互諧。這是放得比較寬的標準,因為聲母的爭議壹直都很大,個人覺得還是李方桂先生《上古音研究》的那幾條原則比較好,可以參考。不過個人不大推薦在這個時候就去接觸太多的上古音,因為爭議太大,簡直讓人無所適從。壹個復輔音大腦就直接要崩潰死機。呃,本來想說這些概念可以去查曹述敬先生的《音韻學辭典》的,結果瀟雪自己查了下沒查到……

好吧,偶然發現梧桐君也是北師的,古漢的教材應該是用王寧老師的那本《古代漢語》吧~講到各種雙聲的時候,書上雖然用了王力先生的擬音,但是並沒有說用的是王力先生在某本書裏面的歸類。《漢語史稿》雖然是把見組和影曉匣放在壹起叫做喉音了,但這只是壹個歸類,他在《漢語語音史》裏面也還是分了開來。王力先生這個歸類和咱們教材上的歸類並不壹樣。而王力先生的這個做法也正可以看出牙喉音的緊密聯系。準雙聲、準旁紐大概是為了照顧到照二歸精,照三歸知的現象。不過說真的瀟雪也不明白為什麽又會跑出壹個“照組”,太詭異了。當初看書的時候就沒仔細看這壹段,真心覺得這些名目沒什麽意思。只要知道舌音與齒音之間關系密切,問題也就不大了。因為這些東西還得結合具體的材料去理解體會。瀟雪自己也是積累很少,所以沒法說清楚,也舉不出例證,慚愧~書上講黃侃的照二歸精照三歸知那壹段,還是有壹些例證可以參考的。《漢語語音史》講先秦聲母的部分也有壹些介紹可以參考。

電子書不知道為什麽都沒審核通過……要不梧桐君留個郵箱什麽吧~歷史語言學看英文原著自然是很好,能看懂當然更值得高興。只不過考慮到我們是為了學音韻學嘛~所以看中國人寫的,對音韻學更有啟發,這樣~

  • 上一篇:吳的光輝事跡
  • 下一篇:聯合主題班會教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