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拳的前世
近年來,水土鎮、玄鎮、復興鎮從渝北轉移到北碚,不再屬於武術之鄉的版圖。以前這三鎮藏著不少武林高手。著名的何家拳起源於此。
據說合家拳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峨嵋山的山治長老前往福星場,他開設了這個場地來傳教和授拳。復興場居民何良春的父親成了山治長老的超級“粉絲”,何家拳的啟蒙由此開始。
不過賀家拳是在賀良春時代發展起來的。嘉慶年間,何良春受其父教。經過苦練和外出求教,何良春終於形成了壹套獨立完整的拳法體系,並從此招收弟子傳授技藝。後來何家的弟子越來越多,於是人們就把何良春父子創立的這種拳法叫做“何家拳”。幾百年過去了,在復興和水土壹帶,皇族的後代依然沿襲著祖上習武的規矩;現在,住在復興壹帶的村民都知道,復興有個叫何的老頭,武功高強,拳法了得。
合家拳的特點是腿短,劃圈,出拳時力度大,講究浮、沈、吞、吐,有“沈、穩心、發力、借勢、待樁、借勢、借力、殺”等八大技法。光是這些話就足以吸引我們這些不懂武術的人了。
在江北縣,除了何家拳,還有許多著名的武術流派,如紫竹的楊家拳、周嘉拳、華門拳等。
每個拳種都有自己的起源。
余醉的周家拳源於峨眉義和團的鐵罐道,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傳入重慶。後來周玉鳳在同治年間發揚光大,故稱周家泉。
華門拳於1929年由廣安馬希山傳給趙子愷。解放後,趙子愷成為中國十大武術名師之壹。現在,趙的兒子趙友生也成為了中國知名的武術大師,並成為渝北區體育局局長。
武術之鄉江北縣
江北縣是全國最早建立武術之鄉的地方。
1974,全國恢復體育競賽。江北縣因為武術基礎好,被允許以四川省“縣”的身份單獨參賽(當時參賽單位都是“市”或地區)。而且每次參加比賽,江北縣總能在武術上取得好成績。看到運動員的成績,想到本地武術高手那麽多,1978年,時任縣委書記的唐大新提出,要把江北縣建成全國武術之鄉。
這是壹個非常高級的目標。當時中國連評選“武術之鄉”的操作標準都沒有。為了配合江北縣的這次申遺,國家有關部門不得不制定出壹個評選標準,包括“三分之壹以上的人會武術”等等。現在這種選拔標準很可笑很苛刻,但當時的要求確實是這樣的。所以江北縣制定了壹套完整的標準,包括縣城的學校必須教學生“兩拳壹練”。“二拳”是壹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拳法,是壹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器械,“曹”是壹種武術功法。
直到現在,我也很難理解,什麽樣的“拳”是必須與地域特色掛鉤的“特色拳”,什麽樣的“器械”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器械。但是,江北縣還是這麽做的。1978,縣體委。
不同門派的人對門拳傳人趙子愷的武術成就進行了搜羅和整理,編撰了《三十六手合——四川南拳》手稿,收錄於1980《中國大百科體育卷》詞條。1983成立江北縣武術遺產發掘整理小組,制定三年工作計劃。8個月後,該縣* * *收集了歷代各種拳法手稿68份、武術歷史書刊880余份,初步確定全縣有傳統拳術、器械、武術74種。
1984年,江北縣被四川省評為首屆武術之鄉。6月1992,11,第二屆全國武術講習班在江北縣舉行。本次研討會的壹個重要議題是評選全國武術之鄉。作為東道主的江北縣被評為中國武術第壹故鄉第壹名,另外兩個是少林寺和滄州。
看到少林寺在武術上的知名度,很難想象在10多年前,江北縣居然有著比少林寺更輝煌的“江湖”地位。但是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很多東西都被忽略了,包括武術。壹部電影成就了少林寺在武林中的至高地位,但此時的重慶人並沒有意識到“武術之鄉”稱號的江北縣會帶來怎樣的經濟效益。
直轄後,重慶組隊參加了第八屆全運會。因為沒有專業隊伍,重慶在武術上慘敗,重慶的武術從此進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振興武術之鄉
重慶武術整體競技能力有所下降,但作為個人,渝北區的武術大師們壹如既往地堅持著自己的愛好和信仰,趙子愷之子趙友生讓祖輩傳下來的拳法再次發揚光大。2004年,趙又聲因其強烈的峨眉派特色,多次代表峨眉派參加國內三大門派的展覽。國家體育總局認為趙友生的拳法很有特色,值得推廣。
至於峨眉派,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是受了金永國項老先生帶著對楊過的愛和無法表達和實現愛的失落而離開的影響,進而創立了峨眉派。事實上,趙又聲認為峨眉派是比少林、武當更早的武術流派。少林以佛教為基礎,和尚師傅的每壹個動作都有佛教的手勢。武當以道教為基礎,其動作包含了道教的象征性動作。峨眉派的根基應該是壹些顯示盤古王開天辟地的法術。
趙又聲說,舞蹈和武術都可能來自古人的生活實踐。不同的是,舞蹈更多的展現了人的精神世界,比如快樂、憤怒、害羞等等。武術的表現水平不壹樣,武術更多的是戰爭中的攻防格鬥技巧。他還認為,武術是很有地域性的東西,少林有南北之分,峨眉派也有東西之分——川西平原的峨眉拳豪放,體現了平原地區的特點。川東丘陵的峨眉拳,體現了丘陵地區“拳臥牛”的靈巧。而這些都是值得繼承的民俗。
作為渝北區體育局局長、武術大師,趙友生對振興渝北區武術之鄉有壹套策略。他表示要寫壹本關於巴渝武術文化歷史的書,推廣和普及獨具特色的峨眉武術文化。他還計劃將武術協會作為壹個實體來運作,向社會推廣食療和醫藥。他說,憑借武術大師豐富的知識和高科技設備,可以檢測壹個人的健康狀況,並由武術大師給出健康處方。他說,如果用壩拳代替壩舞,相信可以把獨特的武術文化傳遞給大眾。
照這樣下去,曾經的武俠之鄉還能重新獲得振興的機會嗎?
2006年新年第壹天,縉雲的“武林大會”就像壹個伏筆,為2月23日在重慶舉辦的首屆國際武術搏擊大賽做了壹個妥善的準備。
這是重慶市迄今為止首次舉辦大型武術賽事。在武俠人士看來,這就是被遺忘的重慶武術,終於開始“萌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