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邊茶:產於四川邛崍、冠縣、平武、重慶、大邑、北川等地。(壹)鮮葉加工技術
南路邊茶鮮葉來源復雜,但以做莊茶為主,制作方法較有代表性。
1.莊茶的傳統制作方法
鮮葉殺青後,先經多次加熱,再烘幹,稱為“制莊茶”。壯茶的制作工藝如下:殺青、初堆、初烘、初蒸、初踩、二堆、初揀、二烘、二蒸、二踩、三堆、二揀、三烘、篩選、三蒸、三踩、四堆、四烘。
(1)殺青:殺青的目的和方法與綠茶相似,但鮮葉厚老,枝葉含水量差異較大,很難掌握殺青的程度。鍋溫240-260℃,放入茶葉20-25公斤,文火煨7-8分鐘,直至葉色深綠,葉變軟,莖不斷折斷,散發出茶香。
(2)堆積發酵:堆積發酵是邊茶制作過程中的關鍵工序。堆酵的目的是將保水葉中的水分均勻地重新分配,在壹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促進多酚類物質充分氧化凝聚,使葉綠素進壹步水解異構,形成茶湯和葉底的主要顏色特征。
(3)蒸茶:目的是增加茶葉加熱後的韌性,便於去梗揉撚。蒸茶用的蒸桶(俗稱“甑”),上徑33 cm,下徑45 cm,高100cm。每桶裝茶葉65,438+02.5-65,438+05公斤,放在有孔的鍋蓋上蒸,當蒸汽從帽形蒸蓋上滴下時即可揉搓,桶內茶葉塌陷,茶葉松軟。蒸制過度容易使葉片起皺,蒸制不足不易成條。
(4)揉撚:目的破壞葉片細胞,使茶汁附著在葉片表面,便於熬煮。通過揉撚,使葉片收縮成條狀,體積縮小,分三次進行。第壹次分離莖葉,揉搓3分鐘,無壓力;第二次和第三次把葉子皺成條狀破壞葉細胞5-6分鐘,邊揉邊壓。8-9成葉卷成條時,即可上茶,但要根據葉齡和嫩度、葉的粗細來定壓的程度和時間。
(5)幹燥:為了滿足蒸揉對茶葉不同幹燥度的要求,達到規定的含水量,有利於儲存和運輸,在制作莊茶時應掌握各工序的幹燥度,壹般分三次幹燥:第壹次幹燥含水量25-35% (60%幹),第二次幹燥含水量25-30% (70%幹),第三次幹燥含水量14-650。傳統的幹燥方式以曬制為主,但由於天氣不好掌握,也用炒茶機炒制。
(6)摘梗:由於邊茶鮮葉含梗較多,超過了規定的梗量標準,10 cm以上的長梗,在茶葉第二次蒸青時基本必須摘梗,然後再進行清洗。
2.創新的莊茶制作方法
從1968開始,雅安茶廠、蒙山茶場等單位研究制作方法。新工藝的制作程序為:蒸煮、壹次揉撚、壹次分揀、壹次烘幹、二次揉撚、抱堆、二次分揀、烘幹。
(1)蒸汽殺青:將鮮葉放入蒸桶中,用沸水鍋蒸,或用鍋爐蒸汽發生器蒸。前者需要8-10分鐘,後者只需要1-2分鐘。蒸的程度取決於蒸汽是否已經從蓋子冒出來,葉子是否變軟。
(2)揉撚:揉撚分兩次,第壹次1-2分鐘,作用是分離莖葉。揉撚後的茶葉含水量為65-70%,及時進行初烘,達到60-70%(含水量32-37%),然後進行第二次揉撚,趁熱揉撚5-6分鐘,以搓成條狀。
(3)堆積發酵:有兩種方法:壹種是自然堆積發酵;二是暖樁保濕。自然堆發酵是俗稱“上色”的傳統方法;升溫保濕堆發酵是壹種創新的方法。
自然堆發酵就是把揉撚的葉子趁熱堆起來。堆高1.5-2米,堆面覆蓋草席,保持溫濕度。約2-3天後,熱空氣從茶堆表面冒出,當堆內溫度升至70℃左右時,用木叉翻堆壹次,將表層的茶葉翻入堆芯,重新整理堆體。堆溫不能超過80℃,否則,堆葉會燒壞變黑,不能食用。翻堆後,2-3天後,堆面再次出現水蒸氣凝結的水滴,堆溫再次上升到60-65℃,葉色變為黃褐色或褐色,即中度抱堆,去掉粗莖進行第二次千曬。
保溫保濕抱樁是在專門搭建的抱樁室進行的。室內溫度保持在65-70℃,相對濕度保持在90-95%,空氣流通,加工中的產品含水量在28%左右。如果滿足這個條件,36-38小時即可達到要求,不僅時間短,而且質量好,水浸出物總量可提高2%,色、香、味俱佳。
(4)烘幹:堆制發酵後,含水量在30%以上,堆制好的茶葉必須烘幹後才能加工成成品茶。
(2)毛茶加工
路南邊的茶都是蒸壓茶,康磚質量高,金劍質量差,主要是配料不同,加工方法壹樣。工序為毛茶整理、配料、壓制、包裝。
(1)生茶整理:生茶進廠後,必須經過篩選、切碎、風選、采摘,配制不同規格的潔凈物料進行勾兌,使成品質量達到規定的標準。壓制時,從成品上下兩面取出的稱為“灑面”,夾在中間的稱為“茶”。
(2)配料:壓榨南方茶的生茶很多,有制莊茶、特級曬青生茶、條茶、尖茶、茶梗、茶果殼、花芽等。各地生茶的浸出物含量差異很大,要分別確定成分,然後根據國家規定的各種成品茶浸出物含量標準和消費者對成品茶的質量要求。
(3)蒸壓:蒸壓是毛茶加工中的重要工序,使成品茶光滑、均勻、厚薄均勻、彈性適中。
(4)包裝:包裝時,先將冷卻定型的茶包封口折疊,倒出茶片,取出茶葉,根據測得的水分換算成適當的重量標準,稱重,檢查每片重量是否符合出廠標準。放壹個符合要求的商標,用紙包好,用長條紮整齊,然後放入原來的條形袋中,再用竹條紮緊,刷上標誌碼。為了區分炕磚和金煎茶袋,炕磚袋用紅圈標出,金煎茶袋用黑圈標出,碼放整齊,準備出貨。(壹)伏磚加工技術
1.生茶的整理:茯磚茶的配料除了毛莊茶,還包括室外曬青生茶、生茶采摘、茶果殼、嫩枝,制作前必須進行整理。
(1)破碎:用鍘草機或立式切割機切割茶梗,長度不超過3cm,其他尺寸不超過1cm。
(2)配料、蒸茶、堆酵:茯磚茶的生茶種類繁多,制作前要對生茶的品質進行評估,根據香氣、湯色、滋味和“沸頭”進行調配。其中84%的金玉茶、5%的次等青毛茶、5%的茶果殼、5%的黃片、1%的茶粉按上述比例混合,蒸堆發酵後才能建壓。蒸茶坯的含水量為65438±08-20%,堆內溫度保持在60-70℃,堆發酵時間為24-48小時。茶坯以黃褐色、醇香、無青味為宜。樁適度堆好後,要及時打開散熱,否則會影響頭發。
2.砌磚:分為稱茶、蒸茶、砌磚三個工序。
(1)稱茶:計算每塊茶磚的配料重量,校準稱重儀器,將配料混合均勻,準確稱量。
(2)蒸茶:稱出每塊茶磚的配料,倒入儲茶鬥中,同時加入0.5公斤用茶梗熬制的汁液(鹵水),用攪拌機攪拌均勻後滴入圓形蒸茶具中,用氣壓為1.5公斤的蒸汽蒸30秒,然後茶葉由砌磚機自動從蒸茶具中輸送到裝滿紙袋的木模中。
(3)砌磚:當內襯紙袋的木模裝滿65,438+0/3蒸料時,砌磚機開始交替打孔,以56次/分鐘的頻率停止打孔30秒,然後封磚口,打開木模,取出茶磚,檢驗合格後送至烘幹房烘幹。
3.發花烘幹:伏磚的發花烘幹是在烘幹房裏同時進行的,最好是帶空調的烘幹房。發花的最適溫度為25-28℃,相對濕度為75-85%。磚形要大小均勻,松緊適度,砌壓均勻,含水量在25-30%左右。掌握以上條件才能使發花正常,否則會產生青黴菌和黑黴菌,嚴重影響磚茶的品質。
(2)方形鋼包的加工工藝
1.毛茶整理:方包毛茶整理、切割、篩選、配料蒸堆發酵。
(1)側切篩選:大部分的生茶都是長近1米的枝條。制作前,選擇直徑小於0.8厘米的細枝,剪成3厘米左右的小段。用不同孔徑的篩子將面茶和粉分別取出放回倉庫。
(2)配料:按照3: 2的比例,分別將莖葉混合,然後準備60%的蒸料(主要是面茶)和40%的蓋料(主要是粉)。
(3)茶葉蒸堆發酵:將60%的蒸料放入蒸桶中,在105-107℃的沸水鍋中蒸6-7分鐘左右,直至茶葉變軟,含水量可達22-24%。將蒸好的料和蓋料間隔堆放,壹層壹層拍緊,堆放1-2天,直到葉子變成油棕色,有老茶香。
2.制作:包括稱茶、炒制、制袋三道工序。
(1)稱茶:方茶的加工是炒三壺建壹包,每包重量應為每包重量的1/3。
(2)炒茶:將稱好的配料放入鍋溫為300℃的鍋中炒制,並立即加入0.5公斤煮沸的茶汁,使茶葉變軟,減少糊粉。方法是邊倒茶汁邊翻炒。約1分鐘後,鍋內出現濃濃的白煙時,立即取出鍋,趁熱蓋袋。此時葉溫90℃,含水量20%左右。
(3)包裝:先將竹簽裝入包裝機的木模中,趁熱將炒好的三壺茶倒入竹簽中,開動機器,層層壘砌,將包口折疊釘牢,刷上商標。
3.燒包烘幹:是在制袋後的壹個堆制發酵烘幹過程,對品質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1)包燒:方包茶建成後積累氧化促進內質轉化的過程,是多酚類物質氧化縮合的不斷發展。也就是說,茶包堆碼成長方形,高約3米,夏秋季節會堆碼3-4天,氣溫較低的春夏季節會堆碼5-6天,中間翻堆壹次。
(2)風幹:方包子的自然幹燥過程。將燒過的茶葉袋移至通風良好的地方,成品呈之字形堆放,袋與包間之間留有6-10 cm的間隙,高度不超過4米,幹燥時間約20-30天。幹燥後的茶葉含水量為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