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四月八節的來歷作文

四月八節的來歷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註意事項有許多,妳確定會寫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四月八節的來歷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月八節的來歷作文1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居住在湖南省吉首市壹帶的苗族“四月八”文化節的發源地是湖南省吉首市矮鎮家庭村。追溯“四月八”節日的來歷,前輩們說我們的寨為什麽叫家庭寨(解放後改寨叫村)是有典故的。

 二百多年前,有壹對青年男女沖破封建社會家庭包辦婚姻的枷鎖,自由戀愛,他們躲進深山,以打獵為生,四月八日這壹天他們來到荒蕪人煙的“比夠”山頂上(現在的家庭村),他們跪拜天地,星星作證,從那天起他們結為夫妻,開荒種地,男耕女織,生兒育女,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兩百多年以後,發展成現在的家庭村。到他們年過花甲時,兒孫滿堂,生活幸福美滿。為了紀念他們來到“比夠”山,開創新生活的這壹天,每逢農歷四月初八,他們就邀請四面八方的鄉親,在家庭村壹個名中叫“達花”的山坳上,載歌載舞,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後來,就演變為湖南省吉首市壹帶苗族“四月八”節日了。由於這裏壹個村就是壹家人,被當地人叫作家庭寨,這個名稱壹直沿用至今。

四月八節的來歷作文2

 貴州畬族史稱東苗、東家,歷史上遍布貴陽以東、以北、以南部分地區,涉及貴陽、開陽、修文、長順、貴定、龍裏、都勻、平越(福泉)、荔波、麻江、鎮遠、施秉、凱裏等10多個縣,基本連成壹片,人口不下30萬。由於諸多原因,東苗這壹支歷來都認定為苗族,只有極少部分“變”為布依族、漢族或彜族。只有居住在麻江、凱裏、福泉、都勻等縣(市)的這壹支東家人建國後作為未定民族,直到1996年6月才被省政府批復認定為畬族。認定時人口41000多人。因此我在自己的文章中仍然習慣稱“東家人”或“貴州畬族”,以示有別於沿海畬族。

 貴州畬族最隆重的節日就是壹年壹度的“四月八”。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日,貴州畬族男女老少都穿上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聚集到“甕榜朗”(現叫隆昌),載歌載舞,開展各種文藝活動。男女青年對山歌,說情話,結成美好姻緣。這天也吸引了周邊其他各族同胞參加,成為民族團結的盛會。

 關於“四月八”節日的由來,歷來有傳說很多。有說是為了祭奠英雄的,有說是祭奠祖宗的,也有說是東家人的“歲首”的,還有相傳這天是牛王、米王、藥王誕生日的,也稱為“牛王節”、“米王節”、“藥王節”,眾說紛紜,莫衷壹是。現根據我自己的研究,總結貴州畬族“四月八”的起源有以下五種說法。

 壹是“歲首”祭祖說。據《都勻縣誌稿》記載:“東苗……以夏歷四月八日為歲首,是日食花米飯,楓葉染黑,苦季皮染紅、楊梅皮染紫,先供祖先”。《麻江縣誌》也記載:“歲首……東苗以四月八日,大都於節日內祀祖先”。

 貴州畬族認為萬物有靈,崇拜自然,崇拜祖宗。在貴州畬族的傳統觀念裏,人們認為先有老,後有小,祭祀祖先可以得到先靈的保佑。在“四月八”歲首這壹天,舉族祭祀祖先,祈求壹年豐收、全家平安。在祭祖期間,緬懷先祖的功績,激發後人團結奮進,因此,形成集會。

 另外還有壹個祭祖的傳說,遠在三國時期,隨著諸葛亮到隆昌的有王家三兄弟和壹個名叫陽工的人,他們在荒山坡上修梯田種包谷和水稻,給荒涼的村寨帶來了繁榮。後來王老大和陽工留了下來,且子孫滿堂,在這裏安居樂業。若幹年後這裏就發展成了兩個村寨,後輩為紀念他們開荒發家的功績,就將他們到隆昌的日期四月初八作為祭祀日。節日期間,除了到祖墳邊舉行隆重的祭禮外,還要全部上山“鬧春”。青年人唱情歌、跳蘆笙,村村寨寨都沈浸在節日氣氛之中。

 現在貴州的壹些文獻資料還記載:“四月八”當天,隆昌壹帶王氏畬族聚集光頭寨祖墳塋地,殺豬宰牛祭祀,還要用樹葉樹皮將糯米飯染成紅黃橙綠蘭紫黑等顏色祭祀祖先。節日期間還要舉行鬥牛、賽馬等活動,給勝者,放鞭炮,掛紅祝賀。對鬥敗的牛,當場殺祭祀,全家族會堂煮吃。現在已不殺牛,全家族男女對歌,附近乃至臨縣(市)的各族群眾都前來看熱鬧。

 二是“敬牛王”說。貴州畬族是壹個農耕民族,牛是人們農耕的好幫手,因此,東家人很敬重牛。

 傳說四月八這壹天是牛王下凡的日子,也稱為牛王的生日,這天人們要為牛放假,有的人家要喊牛魂。

 現在貴州畬族“四月八”還有“忌牛腳”的習俗。這天壹大早,老人們就都要按規矩,起來時就叫孩子們,要他們記住,今天是,是過牛的生日,要早早地攆牛出去吃露水草,要煮包谷和米糠餵牛,要打巴茅草餵牛,不要用棍棒打牛,更不要用石頭砸牛。還要記住,不要用臟話罵牛。因為牛是壹家的家當,牛是保家的牛,壹旦把牛餵不好,甚至用石頭砸牛,把牛眼睛砸暴了,將牛的腳桿砸斷了,不好好餵牛,要是牛壹死,家裏沒了牛犁地,來年就沒有好收成,全家人就得餓肚子等等。把為牛過生日,當成教育後代愛牛、護牛、養好牛的傳統活動。

 三是“敬米王”說。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日是貴州畬族壹年播種的開始。傳說“四月八”這壹天是米谷神王出生的日子,家家戶戶都要染上五色花米飯敬米王,稱為給種子穿上五彩花衣。這樣播種下去以後,莊稼長勢良好,糧食豐收。

 從“四月八”這天以後,貴州畬族人家不許打粑粑,不許吹蘆笙。他們認為打粑粑會傷害種子的心,糧食收成不好,直到收成後才能打。他們還認為吹蘆笙是把種下去的糧食催回家,但種子剛剛種下去,還沒完成生長的全過程,就趕緊催它回家,會使糧食減產。因此“四月八”這壹天,人們在“甕榜朗”盡情吹壹天蘆笙,然後把蘆笙藏起來,待到收成後再吹。傳說有人不相信,到“七月半”那天,糧食還沒成熟,就把蘆笙拿出來吹,剛吹進壹口氣,壹只蜈蚣從蘆笙筒裏爬出來,叮住那人的喉嚨,那人壹命嗚呼。因此,現在貴州畬族蘆笙手在吹蘆笙之前,必須用白酒洗壹下蘆笙,檢查是否有異物才能吹。

 此外,“四月八”這天,為了染花米飯,貴州畬族男女青年頭壹天到山上去采染飯葉、染飯花,他們在山上相識,相約第二天到蟲蟻坡上約會,後來蟲蟻坡出了匪患,人們才把會場移到“甕榜朗”(現在的'隆昌)。“四月八“這天貴州畬族還舉行賽馬、打陀螺和男女青年對唱山歌等。解放後,“四月八”成了貴州畬族的民族盛會。

 四是“敬藥王”說。此說流傳於都勻壹帶畬族聚居地,傳說“四月八”這天是“藥王”的脫難之日子,除紀念“藥王”祭祀外,男女青年唱歌跳舞,以示對先人懷念。

 五是祭奠英雄說。傳說古時候東家人地方出了壹個英雄,因不滿朝廷的殘酷剝削,帶領東家人起義,後因寡不敵眾,起義失敗,被殺害於今下司鎮長江村蟲蟻坡腳下,現在那裏被稱為“殺垮”,意思是被官軍打敗的地方,但在我們貴州畬族內部,是忌諱這個地名稱謂的,我們稱這個地方叫“瓜腳”,意即生長、發源的地方。英雄滴血染紅的地方現在叫“紅場壩”。

 殺害英雄那天正好是農歷的四月初八日,四鄉八寨的東家人聞訊後,把家裏最好的糯米煮成糯米飯前來祭奠英雄。當時人們怕煮的白糯米飯被官軍搶去,英雄吃不到,特意用楓香樹葉汁、花汁把糯米飯染成各種顏色,官軍看後,以為糯米飯很臟,官軍不要,我們的英雄才能吃上。

 四月八這壹天,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狡猾的敵人畏懼人民的力量,不許人們靠近,人們只好聚集在蟲蟻坡祭奠英雄,形成初期的民族集會。人們用提籃盛糯米飯擺放祭祀英雄的山沖現在還叫“提籃沖”。民國初年,蟲蟻坡出了匪患,人們才把會場移到“甕榜朗”(現在的隆昌)。

四月八節的來歷作文3

 農歷“四月八”是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天,各地的苗族人民都要舉行盛大的紀念和聯歡活動。

 相傳遠古時候苗族的祖先普奔住在黃河邊,和普紹(即雷公)結仇,普紹手執大斧來到普奔房上,滑落倒在後陽溝裏,普奔用鐵鍋扣住他,拿棕繩捆綁牢鎖進了鐵倉,只留壹小孔讓他出氣。普奔要出遠門,對兒子和外甥女說,普紹向妳們不管要什麽東西,都別理。他走後,兩表兄妹好奇,從小孔中看普紹的黑炭臉。普紹向他們哀求得壹點火炭。表兄妹覺得他可憐,就把壹顆浸了冷水的木炭給他。他接過吹了三個時辰,“轟”的壹閃光,鐵倉粉碎了,對表兄妹說,遇上大險,快栽葫蘆。表兄妹嚇昏了,待清醒便立刻種上了葫蘆,只見馬上生葉、生花、結果。這時,天降暴雨,大地壹片汪洋,表兄摘下葫蘆做成船,和表妹乘上隨水飄過屋頂,山腰,直上了南天門,撞響了天鐘。太上老君開門,壹見人間壹片洪荒,人煙渺無,懲治了普紹,消了洪水,又拿出千樣種、百樣色給他倆,叫他們重建人間。他倆回到地面,將千樣種百樣色撒向高坡平地,只見黃水變清,五谷生長、山野變綠、百花爭艷。但是卻無人煙。表兄提出結婚,傳宗接代才有人耕種。表妹害羞搖頭。表兄提出各自從山上滾下壹扇磨,落地後它們若合在壹起我們就成家。表妹還是不幹,說,我有兩顆葫蘆種,壹人種在壹座山上,瓜藤纏在壹起才能成親。他們壹丟下種子,只見立刻發芽,長藤,很快在半空纏在壹起,並成壹兜,結了壹個大葫蘆。於是成家了,三年六個月,表妹懷了孕,又三年六個月,壹個醜時生下了壹團肉球。這時天空的大葫蘆也滾了下來。他們將肉球切成了壹百塊,又劃開葫蘆拿出種子,天沒亮表兄就從山頂順風將它們撒向山坡、平地。邊撒邊禱祝。到第四天四月初八壹早,奇跡出現,山上平原有了人煙,牛歡馬叫,犬吠雞鳴,百鳥啾。

 以後苗家不斷發展,從黃河來到長江,又分布到湖南、貴州、四川、雲南……不論到哪裏,他們都在此日休息壹天,慶賀祭祖、牛馬也讓休息壹天。

 又傳,後來苗族人民被迫四處遷徙,其中壹支被趕到湘西鳳凰縣和貴州松桃縣壹帶,每到四月八,人們歡聚在龍壙河“跳花”(歌舞歡慶)時,駐紮在黃絲橋營堡的官兵就竄進花場選美搶人。為了反抗欺壓,有壹年,鳳凰山下的苗族青年亞宜在“四月八”前夕,組織了以驍勇驃悍的壹批苗族小夥子,歃血盟誓,決心抗惡除暴,於是,這年“四月八”把這些強搶苗女的官兵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官家又派兵報復,殺向跳花溝,亞宜率領苗族青年團結抵抗,苦戰了三天三夜,終因寡不敵眾,被迫向貴陽方向轉移,在貴州大地和官兵戰鬥了壹年。又到“四月八”了,正當貴陽壹帶的苗家歡慶的時候,官家派出大批人馬進行殘酷屠殺。亞宜和貴陽地區的苗族英雄亞努,帶領苗族群眾與官兵生死搏鬥,最後雙雙犧牲在貴陽城(今嘖水池附近)。此後,“四月八”又增添了紀念民族英雄、追悼民族先烈的英雄節。

  • 上一篇:哪個是真正的中山裝?
  • 下一篇:圖像文件格式有哪些,如何選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