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武術的主要項目,有散打、長兵、短兵、拳術,包括對練、器械、拳術等幾十種。所練項目既有中華武術的***同特色,也有與回族風俗習慣緊密相連的民族特色。 回族喜練查拳、黑虎查拳、彈腿、華拳、洪拳、炮拳、八極拳、心意六合拳、回回十八肘、黃鷹架拳、六角式、廿四式、老架拳等。其中十路查拳、十趟彈腿、回回十八肘、湯瓶七式拳,均為回族獨有的拳種,有所謂“回回拳”之稱。
此外,如通臂劈搖拳、關東拳以及明末廣為流傳的回回十八肘、湯瓶七式拳等,創始人均為回族。這些拳術均為其勁力別致、技法豐富、風格獨特而風靡拳壇,為各族人民所喜愛。 回族的拳術史,大約可追溯到明中葉。回族武術由明中期萌芽,經明、清兩代不斷豐富,逐漸發展而成。 查拳由查尚義(又名查密爾)的“身法勢”發展而來。查拳原來有四粑(拳)八勢(式),清乾隆年間,查拳在山東冠縣、任城逐漸流行。清初因為嚴禁漢人聚眾習武,傳統的漢人拳術如紅拳、炮拳、彈腿及長拳遂傳入回民區。至嘉靖後漢人武禁漸漸松懈,外教(漢)人也有學之。至光緒年間,查拳才開始聞名而流傳,形成了冠縣的張式、楊式查拳,任城的李式三派。擅查拳而知名者,清有滑宗岐之滑拳,後有南宮孟六。
形意拳中五行拳(套路)裏之炮拳,即下插捶。炮拳有劈壓下砸截之功。
大東書局 吳誌清先生於1928年出版了《六路查拳》壹書。由馬金鏢、於振聲校閱。江蘇繆省飛亦於1933年出版了《六路查拳》教材壹本,在自序中提到:馬金鏢授繆以六路短打。 查拳內容吸收了其他拳法,如心意拳,埋伏拳,連拳等洪、炮及長拳拳種。形成了集查、華、花、滑、炮、洪、腿(彈腿)、長拳及短打於壹體。查拳的風格特點是:姿勢舒展挺拔,發力迅猛,動靜有致,剛柔兼備,節奏鮮明,步活靈活多變,結構嚴謹,功架整齊。無論往返進退,上下起伏,力求協調配合,整個套路表現出壹種瀟灑剽悍矯捷的形態,是長拳類型中較為系統的拳種。
查拳新編十路,頭兩路又分大小兩路,合***大小十二路。包括有三路滑拳、三路炮拳、四路洪拳、兩路腿拳。
壹路(母子拳.正拳及副拳),(羅漢散手,現稱嶽氏散手),(連拳,現稱嶽氏連拳),
壹路母拳,又稱四平拳。類:老洪拳之母拳、羅漢拳之十八手(十八羅漢拳)、螳螂拳之十八叟。
二路(行手拳.正拳及.副拳),
三路(飛腳拳),
四路(升平拳),
五路(飛虎拳),
六路(埋伏拳),
七路(梅花拳),洪拳
八路(連環拳),洪拳
九路(龍擺尾拳),
十路(串通拳),通背拳,羅漢拳
查拳最初器械只有刀、槍、棍套路,並各有十路。已經很難見到全貌,以後在不斷與其它門派交流中逐漸補充進劍術套路。而鉤、镋、撅、帶乃是查拳門中拿手器械,稱之為四絕。
查拳的徒手和器械對練包羅萬象,比較流行的有四路查拳對練、板搭銬子對練、單刀進槍、撲刀進槍、大刀擒槍、雙劍進槍、雙勾進槍、大鏟進槍、對紮中平大搶、對劈刀、對刺劍、镋進槍、雙刀進槍、撲刀進大刀、棍進槍、空手奪刀…… 查拳重視腿法練習,內容豐富,如:低踢、平踢、低踩、斜踩、蹬腿、闖腿、掃腿、纏腿、雙飛腿、旋風腿、鷂子腳等,都適當的分布在每壹趟拳路中,錯綜而緊密的配合在必要的動作中。綜合其腿法歸結為十五個字,它們是:跺、彈、踢、踹、潑、掃、勾、掛、排、纏、點、撩、截、拐。
查拳的基本功套路,包括以腿法見長的彈腿,以仆步穿掌為主要動作的滑步抄的以拳法為主的搗捶組成。這些基本套路均為十路,基本動作簡單易學,左右對稱,即可單練,又可串連對練。
彈腿是查拳的主要基本功,它以彈腿和其它腿法為主要內容,接回文二十八個字母排列組成的二十八個基本動作組合,叫二十八路彈腿。流行的是前十路,後十八路比較復雜,為了便於記憶,把它編成兩套類似拳套的套路叫腿拳勢,分為壹趟腿拳勢,二趟腿拳勢。因此,世人常雲南京到北京,彈腿出在教門中。 頭路順步如擔扁,二路十字似拉鉆,
三路劈盍夜行犁,四路撐紮左右盤,
五路挑打鉆封閉,六路仆摟是單坎,
七路雙砍緊掩肘,八路?跺腿連環,
九路捧鎖鴛鴦腿,十路箭彈勢歸原,
世人莫看勢法單,多踢多練妙無邊,
能測其中奧妙義,打開難關獻絕技。 即: 縮、小、綿、軟、巧、挫、速、硬、脆、滑。
縮如張弓蓄巨力。發力如放矢;
綿而不斷意力隨,變化分虛實;
軟能克剛隨機變,借力出奇計;
巧生智力靈活用,巧技打拙遲;
挫則側身跟步進,閃展騰挪擊;
速如閃電莫遲疑,快打出不意;
硬如鋼錐戳軟泥,沖撞莫松弛;
脆如爆竹發寸力,克堅如摧壁;
滑能化消敵人力,乘虛再進擊。 即:龍,虎,蛇,鶴、猴
龍:升降自如,能隱能現,蜿蜒繚繞,變化萬千。
虎:勇猛善撲,伏坐縱躍,目光如電,不動自威。
蛇:無足善竄,見孔即入,折疊盤轉,曲伸自然。
鶴:動中有靜,動靜互換,只身獨立,耐久穩健。
猴:攀登跳躍,靈活輕便,機警性敏,竄蹦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