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山東的儒家學派奠定了中國飲食註重精細、中和、健康的審美取向;北魏末年《齊民要術》(成書時間為約公元533—544年)總結的黃河中下遊地區的“蒸、煮、烤、釀、煎、炒、熬、烹、炸、臘、鹽、豉、醋、醬、酒、蜜、椒”奠定了中式烹調技法的框架;明清時期大量山東廚師和菜品進入宮廷,使魯菜雍容華貴、中正大氣、平和養生的風格特點進壹步得到升華。
經典菜品有壹品豆腐、蔥燒海參、三絲魚翅、白扒四寶、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油爆雙脆、扒原殼鮑魚、油燜大蝦、醋椒魚、糟溜魚片、溫熗鱖魚片、芫爆魷魚卷、清湯銀耳、木樨肉(木須肉)、膠東四大溫拌、糖醋裏脊、紅燒大蝦、招遠蒸丸、棗莊辣子雞、清蒸加吉魚、蔥椒魚、糖醬雞塊、油潑豆莛、詩禮銀杏、奶湯蒲菜、烏魚蛋湯、鍋燒鴨、香酥雞、黃魚豆腐羹、拔絲山藥、蜜汁梨球、砂鍋散丹、布袋雞、芙蓉雞片、氽芙蓉黃管、陽關三疊、雨前蝦仁、烏雲托月、黃燜雞塊、鍋塌黃魚、奶湯鯽魚、燒二冬、泰山三美湯、清湯西施舌、賽螃蟹、燴兩雞絲、象眼鴿蛋、雲片猴頭菇、油爆魚芹、酥炸全蠍、西瓜雞等。
川菜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調味著稱,並以其別具壹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采眾家之長,善於吸收,善於創新,享譽中外。四川省會成都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榮譽稱號。
近現代川菜興起於清代和民國兩個時間段,並在新中國成立後得到創新發展。川菜以家常菜為主,高端菜為輔,取材多為日常百味,也不乏山珍海鮮。其特點在於紅味講究麻、辣、鮮、香;白味口味多變,包含甜、鹵香、怪味等多種口味。代表菜品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水煮魚、水煮肉片、夫妻肺片、辣子雞丁、麻婆豆腐、回鍋肉、東坡肘子和東坡肉等,其他經典菜品有:棒棒雞、泡椒鳳爪、燈影牛肉、廖排骨、口水雞、香辣蝦、尖椒炒牛肉、四川火鍋、麻辣香水魚、板栗燒雞、辣子雞等。
淮揚菜選料嚴謹、因材施藝;制作精細、風格雅麗;追求本味、清鮮平和。
淮揚菜十分講究刀工,刀功比較精細,尤以瓜雕享譽四方。菜品形態精致,滋味醇和;在烹飪上則善用火候,講究火功,擅長燉、燜、煨、焐、蒸、燒、炒;原料多以水產為主,註重鮮活,口味平和,清鮮而略帶甜味。著名菜肴有清燉蟹粉獅子頭、大煮幹絲、三套鴨、軟兜長魚、水晶肴肉、松鼠鱖魚、梁溪脆鱔等。其菜品細致精美,格調高雅。
粵菜即廣東菜,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壹,發源於嶺南。粵菜由廣州菜(也稱廣府菜)、潮州菜(也稱潮汕菜)、東江菜(也稱客家菜)[1]三種地方風味組成,三種風味各具特色[2]。在世界各地粵菜與法國大餐齊名,由於廣東海外華僑數量占全國六成,因此世界各國的中菜館多數是以粵菜為主。[3][4]
廣州菜範圍包括珠江三角洲、粵西、粵北部分地區,香港、澳門等地,但凡使用粵語的地區都屬廣府菜文化圈。[2][5][6]用料豐富,選料精細,技藝精良,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擅長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溫恰到好處。還兼容許多西菜做法,講究菜的氣勢、檔次。廣州菜是粵菜的代表,民間有“食在廣州”的美譽,順德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稱號。[7]
潮州菜發源於廣東潮汕地區,為粵菜主幹[8],匯閩、粵兩家之長,自成壹派。以烹制海鮮見長,湯類、素菜、甜菜最具特色。刀工精細,口味清純。汕頭被稱為“中國美食界的壹座孤島”,[9]潮州菜在2004年榮獲第五屆全國烹飪技術比賽團體金獎。[10]2010年潮州菜代表粵菜參加上海世博會,2012年潮州菜代表中國菜參加韓國麗水世博會,均得到了與會國內外嘉賓的高度贊譽。[11][12][13]潮州市2014年更是入選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全球網民推薦的最中國美食城市”。[14]
東江菜是客家菜中的壹派,[1]起源於廣東東江壹帶,菜品多用肉類,極少水產,主料突出,講究香濃,下油重,味偏鹹,以砂鍋菜見長,有獨特的鄉土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