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誦讀 篇1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使人們***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為了與天地鬥爭,中國人民從來就不肯輕易認輸,總是不屈不饒地抗爭。《易傳》總結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支撐著中華民族的發展,激勵著中華兒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奮進,永不屈從於外來的壓迫。自強不息還體現為壹種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形成中國人講名分、重氣節的民族精神。正如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孟子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謂大丈夫"。這使得人們追求壹種獨立完善的人格,這種美德流傳下來,成為人們為國家、為民族奮爭的精神力量,並推動著社會的發展。 以德化人的高尚風範 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與國家的存亡聯系起來,把禮義廉恥提高到國家興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則更是以禮釋仁,認為"仁"與"禮"是相互制約、相互統壹的,而"仁""禮"的統壹就是德。孔子所強調的"德",壹是指統治階級的統帥之德,要求以此德來統治百姓,擁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倫理之德,以此德來感化百姓,保持和諧。這種崇德思想不斷發展和泛化,並在家庭倫理中得到完全的體現。這使得我國古代在文化傳遞和教育過程中始終把道德放在第壹位,如孔子進行教育的內容是禮、樂、射、禦、術、數,他把禮放在首位,這是崇德思想在教育活動中的典型反映。這壹思想的目的是主張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來尋求家庭倫理的和諧,尋求社會政治秩序的壹致和整個社會秩序的穩定。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的祖先用勞動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延續不絕,壹直影響到今天的生活。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力量的客觀要求,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現實需要。全面、系統地挖掘、整理和介紹中華傳童文化,則是中國學者義不容辭的光榮任務。 但是,如今,人們為什麽學國學呢,我猜,可能是為了傳承國學、為了完善自己的品行而學國學,但是真正這樣想的人又會有多少呢?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少年,就只能擔任起傳承國學的事,讓國學不再像小花、彩霞,而讓他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壹樣,紮根在我們炎黃子孫的心中。國學經典誦讀 篇2
標題是講壹個高考生的真實故事,就是用了進步本的方法之後,20天的時間,他從16名提升到了第1名。 我相信霸老師說的是真實的案例,因為有些不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沒有去實踐過。 就像是夏蟲不可語冰,我們是因為它沒有見過冬天所以沒和它討論冰雪,但並不是冬天不存在。 就像我們沒有做到極致的努力,所以才沒有達到那樣的提升,而並不能否認人家可以通過短短20天的努力達到了超越與逆襲。 這位第16名的學生,他的根基本來就是穩的,更有壹顆想上進的心,所以只要他尋著方法,並努力去踐行,像這樣的進步,早就是情理之中。 最近在某視頻平臺刷了不少關於學習方面的,結果被推送了很多學霸的學習分享。 讓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壹段話,當妳覺得自己努力學習了三小時有點自我感動時,人家學霸壹天學習十個小時;當妳覺得六點起來背單詞很勵誌的時候,別人已經在六點前背了單詞和古文;當妳覺得考個120還不錯的時候,考了140的學霸正在為丟掉的10分在拼命刷題。 所以,有時候,我們不能以自己的認知去評判別人,大家站的位置與高度不同,努力的程度不同,就不能隨便去置疑。國學經典誦讀 篇3
國學以行孝道為主,其有關書籍,以孝經為中心。 身體發膚授之父母,不敢損傷,這句是孝經中的壹段。 譯解是:自己的皮膚,骨肉是父母給的不敢去損傷。所以父母是我最親的人,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們的父母。父母向來是關心我們的,只是,天下的兒女們,壹定要抓緊啊!趁妳父母健在光陰。 孝敬父母是我們的責任,但是父母打我們,請不要記仇,打我們是關愛我們,還是教育我們。 “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壹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壹旦斷裂,永無連接。“孝”是縱即逝的眷戀,所以趕快妳的父母盡壹傷孝心吧!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壹枚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 比如動畫片的關於孝心的話就有許多。沈香救母也是壹篇關於孝心的,還有二郎神劈山救母。這都是以孝為中心的,還有各種各樣的書都是關於孝心。 我相信每壹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度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 ,相信水的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錦還鄉的那壹天,可以從容盡孝。國學經典誦讀 篇4
兒時,媽媽常用國學來教我做人的道理;現在,媽媽又經常用國學來教我勤奮學習的方法。從小到大,國學給了我許許多多的'幫助;在無數個春秋裏,我與國學相伴,我與國學同行! 六年時光,匆匆而去。國學不僅給我帶來了豐富的知識,還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每當我遇到困難而膽怯的時候,我會用“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格言來鼓勵自己,不退縮,堅持下去就是勝利!每當我學習時,窗外的嬉戲誘惑我時,我會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諺語來激勵自己,繼續學習下去;每當我在學業方面有所成就時,我往往會想到“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句格言,它控制住了我的自滿情緒,讓我更加虛心地學習。 小時候,媽媽曾經教過我“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這句詩詞,但那時我還太小,不懂得這是什麽意思。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長大了。有壹年夏天,媽媽帶著我去爬泰山。在上山的途中,我們停停歇歇,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了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密密麻麻的人們像螞蟻似得,其它山峰也變得很渺小。此時我的腦海裏突然浮現出了這句詩詞,就在這時,我終於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不禁脫口而出:“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元宵節時,我們壹家老少團聚在壹起,歡慶節日的到來。這時,我望了望窗外皎潔的月光,電視裏正唱著蘇軾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歌聲悲涼淒切,這讓我想起了不久前去世的姥爺想著他那慈祥的面孔,想著想著,不覺得鼻子壹酸,眼淚就像壹串串珠子似地流了下來我愛國學,因為國學能給我更多的啟迪;我愛國學,因為國學更能突出我們國家的特色;我愛國學,因為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智慧的結晶!國學經典誦讀 篇5
觀數十年高考在中國的發展,重理輕文已成了學子們的普遍思想,俗話有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於是乎,在中國傳統主流教育中的文科與國學偏被遺忘,甚至成了理科生中沒用的學科。 對於現狀,作為壹名傾向於文科的文科生,心中自有感慨萬分,卻也倍感無奈啊。當今世界發展之潮流並非學術研究,並非什麽大思想,並非是古時百家爭鳴的時代,現在國家倡導的是經濟,是民族復興與發展,要大力發展,必重視科技,想科技興國,必重視理科。但在發展生產力的同時,我們卻丟落了壹些重要卻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思想的發展。因為國家的發展重視科學,所以後面直接面對社會的就是理科專業,國家得任意部門都需要壹名理專的人來提高科技含量,並且,社會的企業註重實際效益,能帶來效益的人才就是好人才,科技常常註重創新,然而現在的科技卻被格式化,新中國的重理教育像科舉制重文那樣失去新意與活力。 所以回到高中,有多少學生忍著外界與社會所帶來的壓力從而艱難的選擇了文科,而且不僅數量極少,質量也實在不能恭維。因為教育重心的移,文科不可避免的失去主線,與社會脫軌,無論是就業還是壹個人的成長,文科似乎只是被看作輔助性的東西,而不能作為人生的方向主流。盡管是壹些文科生,也不明白自己的清晰方向與未來,那麽在這種情況下,文科的失衡導致國家文化的殘缺,傳統文化的斷代,直至近幾年,中國又提出了弘揚傳統文化,註重提高文化實力。 這種亡羊補牢的方法,在短時間內可能對文科生產生積極影響,但究竟是把文化放在輔助方面。然而國家要發展和復興,卻只能把理科放在主要位置,因為它關系著國家的現實利益。但重理也絕不可輕文,特別是國學與古哲學等方面,原本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絕不應該在近代被丟棄。雖然我們倡導取之精華,棄其糟粕,但精華的部分壹定要繼承下來,這便是文科發展民族文化而要完成的任務,這便是文科的意義。 現代文科切不可學文而不知文,文科應有文科的風範,文科有文科的重要與任務。若說理科為歷史的締造者,那麽文科便是歷史的承載者,文科不可不自重,不可不被重,中華民族的振興,中華文化的傳承,文科生必不可少,國學與文科必然會被歷史所留下來。國學經典誦讀 篇6
相信同學們對“國學”這個字眼兒都很熟悉吧。我們從小學習的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這些都是國學。 說到國學的作用,其實很簡單,就是告訴人們為人處事的方法、人生的哲理、做人要遵守的禮儀。 我也與國學有著壹段不解之緣上學期,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其中也包括趣味叢生、緊張激烈的國學知識競賽。我和其他兩名同學代表我們班參加了高年級組的比賽,並以絕對的優勢奪得了第壹名。之後,我和其他幾名同學壹起組成代表隊,代表學校參加豐臺區小學生國學知識競賽。 本次比賽可謂高手如雲。來自全區的8支代表隊展開了壹番龍爭虎鬥。比賽開始後,賽場氣氛緊張而凝重。選手們壹個個摩拳擦掌、全神貫註、躍躍欲試。憑借著紮實的基本功和壹點點的運氣,我們在比賽前半段壹直保持領先,同學們的臉上都開始出現了笑意。 不料,賽場上風雲突變。隨著幾道風險題的失利,我們的領先優勢化為烏有,還被其他隊拉開了壹段距離。我和同學們的心裏有些焦急,但大家都在互相鼓勵:別著急,別著急。沈住氣 最後壹道決勝題!我們和另外壹隊積分相同,鹿死誰手馬上就要見分曉了!負責按搶答器的我,心跳驟然加快,手心裏濕漉漉的,眼睛緊盯著主持人的口型。隨著主持人壹聲“開始”,我以閃電般的速度按下了搶答器!可出乎我意料的是,指示燈卻在對手的臺上亮起雖然我們與冠軍失之交臂,但這也讓我對韓愈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有了更深的理解。“學而時習之”應該是我們堅持不懈的學習態度。國學知識是華夏五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凝結著人們世世代代總結出的道理與規律。我們所熟知的國學知識還只是滄海壹粟而已。國學經典誦讀 篇7
生活中的國學,我愛國學,讀國學,品國學。 這是充滿國學的壹天“叮叮!”誰呀?我不耐煩的去開門,原來是同學呀!“妳來我家幹什麽呀!”我有點生氣了,可見她嘻皮笑臉的樣子,我頓時火冒三丈,跳得老高:“妳妳”同學的臉立時嚴肅了起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妳這樣是不對的。同學搖了搖頭給我上起了課,我有點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好像做了什麽錯事似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在家中,我和同學在讀書,我越看越入迷,竟忘了動筆積累,同學擺了擺手,又指了指書說:“不動筆,不讀書,動筆是看書最重要的壹部分,妳怎麽能這樣呢?”我壹手趕緊拿起筆,壹手捧磁卡熱乎乎的小臉兒,心中壹股羞愧感油然而生。 不動筆不讀書。 中午吃飯時,“媽媽,今天為什麽吃這些!”我極不情願地把壹盤炒白菜吞下肚,同學見我挑食的樣子,又當起了小老師來:“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妳可不能這樣了。”我羞得臉都快埋在飯裏了。 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同學回家時,“再見,謝謝妳今天提醒我這幾點,我壹定會牢記的,成為壹位國學文化優秀的人!“拜拜”。國學經典誦讀 篇8
要放假了,孩子幾次說要上國學班,在培訓學校裏,國學班是最沒壓力最受小朋友歡迎的,我鼓勵說,學國學是很好的事情,但在家裏看書看百家講壇,看鮑鵬山的《孔子是怎樣煉成的》,看於丹說論語,咱們壹起來玩國學就好了。有興趣的事,還用上興趣班麽,有魅力的國學,還用學麽,因為,我深知,國學本身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啊。 孩子在班級圖書角借到了壹本海燕出版社出版的漫畫國學系列,漫畫《莊子》心得,是洋洋兔編繪的。他感覺感興趣,說看著很好,我壹翻,果然出色,壹是漫畫吸引人,二是語言通俗,深入淺出,三是故事吸引人,四是雖是漫畫,卻語言簡單到位,用哲理性的語言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和別人想不到的獨特的思想,讓人,特別是讓12歲的學生感到震憾。 我不由要求孩子放在家裏給我時間好好看,結果壹看就愛不釋手。原來是李小熒同學的書啊,真是眼光獨到啊。別看我們都知道莊子,可是妳知道莊子的主要思想和故事麽,要說可是也說不上來啊,仔細看看吧。篇首寫著《莊子、齊物論》中的主要思想-----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壹。我並不能說出來準確的意思,經網上查詢,其中壹種說法是天地是與我同存的,萬物是與我同壹的,我們跟萬物同樣都是那個東西的壹份子,並非天地就是我,也不是我就是天地,物是物,我是我,天還是天,地還是地。 往下看,其實國學和莊子並非我們想象得那樣枯燥無味,而是妙趣橫生,滋潤思想,解決了我們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思想難題啊。這本書***選了五部分。壹是無欲無求平常心態,包括權貴如腐鼠,痛罵曹商,高人操舟,無心射箭,孔子與漁父等五個故事。二是看清本質超越局限,包括輪扁之道、井底之蛙、道在便溺、螳螂捕蟬、打碎龍珠、盜跖之道等6個故事。三是大智若愚韜光養晦,包括曲轅社樹、寧做自由之龜、樹的天年、許由不受天下、秀木必摧、吳王射巧猿等6個故事,四是順應自然適時而為,包括宋人的秘方、惠施的大葫蘆、皰丁解牛、聖人的勇敢、螳臂當車等5個故事。五是認識自我快樂自我。包括知道不知道、貧窮不是潦倒、借糧、莊子鼓盆、莊子將死、至樂等6個故事。啊,原來我們課本上學的螳螂捕蟬就來自莊子啊。仔細看來,其實《莊子》就是壹本寓言集,與伊索寓言相近,但它更高明之處,在於它講的道理獨成體系,表現了完整的人生意見,並且更深刻,揭示了人怎麽樣對待欲望,怎麽樣對待困難,怎麽樣對待命運,人生怎樣度過,怎麽趨利避害,怎麽樣快樂生活的哲理。 書中講到,人有八種毛病,四種禍患,不可不察。 不是自己職責以內的事也去做,叫做總; 沒人理會也說個沒完,叫做佞; 迎合別人說話,叫做諂; 不辨是非奉承叫做諛; 喜歡背地說人壞話,叫做讒; 離間朋友叫做賊; 敗壞他人叫做慝, 為了利益不分善惡兩面討好,叫做險。 有這八種毛病的人,外能迷亂他人,內則傷害自身,所以有修養的人都不會搭理他們的。 喜歡管理國家大事隨意不合常規以謀取功名,叫做叨;自恃聰明獨斷,侵害他人,叫做貪;知錯不改叫做很,合心意就聽,不合心意即使人家說的對的也反對就叫矜,這叫四禍患。 聽得莊子壹講,對照壹下自己,誰沒有這其中的毛病呢?有些孩子,明知道父母老師講得是對的,卻知錯不改,放縱自己、即使人家講的是對的也反對,這不就是很和矜這兩種禍患麽,這不是內傷自身,外迷亂他人的事麽? 這些都是家長急於想講給孩子聽,卻沒有能力講清的事情,因為許多事情充滿矛盾和邏輯,幾句難說清,再說不愛聽,也都是壹個人,作為已到12歲,迫切想了解世界規律的少年,十分想知道的,但莊子寥寥數語,壹個樹的故事,壹個葫蘆的故事,就講清了,真是精湛,真是厲害的國學啊! 我理解,國學包括論語、菜根譚、增廣賢文、三國演義、莊子等多個內容,真是吸引人啊,其中壹些道理,歷經幾千年,不僅對小孩子,對於大人也完全有益啊,準備再在網上購買本書系列叢書,好好玩國學。國學經典誦讀 篇9
原先在我的眼裏,國學就是壹本無聊的書,但是自從我進了國學誦讀班,國學就不再是壹本無聊的書,而是有趣的、充滿睿智的知識海洋。 那天,朋友邀我壹起去上國學課,我極不情願地答應了。走到教室門口,看到教室裏坐得滿滿的學生,我遲疑了,媽媽見狀,沒容我都想壹把把我推了進去。我只好坐下來,聽老師講課。 這是壹位已經退休的女老師,瘦瘦的身材,鼻梁上架著壹副眼鏡,和藹可親,我們都尊敬地叫她段老。 段老知識淵博,課講得非常生動活潑,聽著聽著,我就像著了魔似的,全神貫註的聽了起來。《論語》《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不再無聊、不再枯燥了。老師有時候講得幽默,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有時候講得繪聲繪色,我們聽得津津有味;還有的時候講得壹本正經,我們聽得專心致誌。唐詩,宋詞裏描寫的景象就像壹幅幅圖畫壹樣展開在我們面前;聲律啟蒙,使我們朗讀起來就像唱歌壹樣,韻味十足。 我逐漸喜歡上了國學;而國學也教給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和規矩。如“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又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即凈手”,這些道理和規矩在老師長期的講授和我們不斷的誦讀中耳濡目染,已成為我自覺的行為習慣。我喜歡國學,我要堅持學下去,永遠在國學的海洋裏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