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園規劃要以傳統的城市和區域規劃、公園規劃、環境規劃方法為基礎。傳統的規劃方法,如系統規劃、數學規劃和空間規劃技術(如GIS工具)都可以在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規劃中發揮作用。
(2)由於生態工業的特點,規劃中應包括清潔生產、生態效率、工業代謝、副產品交換、生態設計、生命周期分析、聯合培訓計劃和公眾參與的思想和相應方法。
2.材料整合
物料集成主要是根據園區的產業規劃確定成員之間的上下遊關系,利用過程集成技術根據物料供需雙方的要求調整物料流動的方向、數量和質量,完成產業生態網絡的構建。盡可能考慮資源(包括水、油、溶劑)的循環利用或梯級利用,盡量減少物質資源的消耗。
物質集成可以從三個層面體現生態工業的思想:在企業內部,要實施清潔生產;企業之間,將廢棄物作為潛在的原料或副產品,通過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優化園區內所有物質的使用,減少有毒物質的使用;在園區外,充分利用物質需求信息,形成輻射區域,使園區在整個經濟循環中發揮紐帶作用,拓展物質和能量流通的空間。
可以建立壹個物資廢料交換中心,負責各企業的物資交換和副產品廢料的處理。
3.水系統集成
水系統集成是材料集成的特例。水系統的目標是節水,要考慮水的多用途使用策略。傳統上,水的質量等級分為飲用水和廢水。在壹些企業、酒店、學校、居民小區,出現了所謂的“中水”(相當於工業循環水)概念。在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水可以細分為更多的等級,如超純水(用於半導體芯片制造)、去離子水(用於生物或制藥過程)、飲用水(用於廚房、餐廳和噴泉)、沖洗水(用於清洗車輛和建築物)和灌溉水(用於草坪、灌木和樹木等景觀園藝)。因為下壹級的水質要求較低,可以使用上壹級的出水。比如很多企業采用的水循環系統,即“清水-第壹清循環水-第二濁循環水”的循環流程以及蒸汽冷凝回用、間接冷卻水循環利用、封閉水循環利用等技術,在生態工業園區內可以跨企業采用。
在水的多用途使用中,有時需要進行必要的水處理,去除進水中有害的固體和液體物質,盡可能提高水的純度。
處理後的水可在同壹工段重復使用,或用於水質要求較低的水。水處理方法可根據不同情況采用冷卻、分離、過濾、超濾、反滲透、消毒、沈澱、生物處理、濕地處理等工藝。水處理設施可以作為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壹部分,在經濟上可以自籌資金。4.能源整合
能源整合不僅要求園區內企業尋求自身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而且園區要優化利用總能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資源(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在某些情況下,公園的總能耗甚至可能降低50%。壹種方式是能量的梯級利用。根據能量等級,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根據不同行業、產品和工藝的能源質量要求,規劃設計園區能源梯級利用流程,可以充分利用產業鏈中的能源。
另壹種方式是熱電聯產。我國熱電聯產已有40多年的歷史。園區內應因地制宜地采用工業鍋爐或中低壓冷凝機組進行熱電聯產,為園區和社區提供熱量和電力,以節約能源,改善環境,提高供熱質量,同時節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5.技術集成
關鍵技術類別的長期發展和創新是園區可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實施清潔生產,實現園區綠色管理,是實現園區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途徑。因此,在園區規劃建設中,從產品設計入手,根據產品生命周期原理和生態設計理念,引進和改進現有企業的生產技術,應用高新技術、抗風險技術、園區廢棄物利用與交換技術、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滿足生態工業的要求,建立資源消耗最小化、廢棄物和汙染物產生量極少的高新技術體系。
6.享受信息* * *
配備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統或建立信息交流中心是保持園區活力和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園區內企業間有效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整合,必須建立在了解彼此供需信息的基礎上。同時,生態工業園的建設是壹個逐步發展和完善的過程,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這些信息包括園區內危險廢物和無害廢物的構成、廢物的流向和去向、生產信息、市場發展信息、技術信息、法律法規信息、人才信息、產業生態的其他領域。
信息交換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園區的信息管理系統,以方便園區、周邊社區和區域的物質和能量的流動和交換;通過示範、宣傳等方式,發揮教育和營銷的作用,宣傳生態工業的原理,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了解環境問題和環境法律法規,克服生態工業運行中的障礙;在提高能源效率、節約資源、減少浪費、清潔生產技術和應急響應方面提供指導和建議。
7.享受設施* * *
設施的享受是生態工業園的特點之壹。實現設施的享受,可以降低能源和資源的消耗,提高設備使用效率,避免重復投資。
對於壹些資金不足的中小企業尤為重要。* * *園區設施包括:(1)基礎設施,如集中汙水處理廠、固廢回收再生中心、消防設施、綠地等。
(2)交通工具,如班車等交通運輸設備;
(三)入園會員之間的閑置倉庫等倉儲設施;
(4)其他閑置的維修設備和施工設備;
(5)培訓設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