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國際貿易的利與弊

國際貿易的利與弊

1.國際生產網絡研究的文獻綜述與評論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國際經濟學家意識到產業內貿易和具有相同要素稟賦的國家之間的貿易大量存在,並且這種貿易模式無法用傳統貿易理論解釋,這刺激經濟學家重新探索貿易理論,最終產生了壹種基於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和差異化產品的新貿易理論。國際生產網絡是不同於產業間分工和產業內分工的壹種新的分工模式。國際生產網絡有以下三個特點:壹是幾個國家參與同壹最終產品的生產;第二,在生產過程中,中間投入品按照流程在國家之間流動,中間產品的貿易成為這種分工的壹大特征;三是跨國生產活動,有時由壹個廠商在不同國家投資設廠完成,有時由不同廠商完成。

現在國際生產網絡這種新的生產方式、分工方式和貿易方式,激發了國際貿易理論的研究熱潮。不僅有許多在國際貿易理論領域享有盛譽的經濟學家在探索,也吸引了許多剛剛加入研究隊伍的新生力量。這是目前國際貿易研究領域最活躍的話題。中國是國際生產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方面的關註和研究太少。姚誌中的《國際生產與分工網絡:理論與問題》總結了現有的描述和測度國際生產網絡新分工模式的文獻;本文介紹了其主要測量方法和結果,以及各種測量方法的優缺點;著重指出當前分工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程度;並指出了理解這種新的分工模式需要解釋的主要問題;對現有的理論進展和與該理論相關的實證研究也進行了綜述。同時討論了需要進壹步認識的問題和今後該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從國際分工和生產網絡的角度分析中國在其中的地位,以及這種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本學科關註的另壹個問題。洪松的《國際產業分工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分析了國際生產網絡的發展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第二,國際收支失衡及其影響,中國貿易失衡的性質、內涵和特征。

、齊的《全球國際收支失衡及其變化趨勢》和的《全球國際收支失衡及其對中國的影響》,重點論述了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內在穩定性和不可持續性,其變化趨勢和可能的調整方向,以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文章認為,提高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以提高國內資源配置效率為目標調整對外經濟政策,是中國應對國際壓力、克服外部失衡、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最佳選擇。、劉的《中國全國對外貿易平衡表》從所有制角度分析了全國貿易的含義,提出了嚴格的全國貿易統計核算方法,並粗略估算了中國全國對外貿易額,揭示了許多現有海關統計難以顯示的事實。

洪松的《美國霸權與中美經貿關系》,從以美國為核心的國際經濟體系出發,指出從歷史上看,美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實際上壹直在推行壹種有意識的擴大和維持國際貿易逆差的戰略,逐步建立起以美元和美國國債為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因此,“對我國的巨額貿易逆差和逆差”不存在作為分析國際失衡和中國貿易失衡的前提。李向陽的《全球經濟失衡與中國》從壹個規範的宏觀經濟框架系統地分析了全球經濟失衡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三。研究入世後,特別是入世過渡期後的進口管理體制和服務貿易管理體制。

隨著我國出口的快速增長,原有的國際貿易利益格局發生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擡頭,壹些國家濫用“特保調查”等針對我國的歧視性做法,導致我國出口商品遭遇的摩擦和壁壘日益增多。目前我能采取的對策很少,對策的靈活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新形勢下,如何建立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新的進口管理體制,是我們面臨的重大戰略問題。

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承擔了“中國進口風險防範管理體系”項目,旨在深入研究WTO後過渡期即“十壹五”期間的中國進口管理體系。隨著中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根據世貿組織壹般例外條款和《對外貿易法》第16條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應針對可能對環境保護、消費者健康、幼稚產業發展、農牧業和漁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的進口風險,建立公開、透明、有效的防範和管理體系,豐富和完善現有的進口管理體系。該課題的實施和完成,將對我國新的進口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起到很好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承擔的“國際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課題,對我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導和借鑒作用,其研究報告是我國第壹份系統研究國際服務貿易管理體制的報告。本研究報告對WTO、美國、加拿大、歐盟、英國、日本、中國等國際組織以及主要服務貿易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填補了此項研究的空白。本課題不僅研究了上述國家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還闡述了這些國家關於服務貿易的法律法規、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方法以及采取的服務貿易統計方法,對完善我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促進服務業發展、完善我國服務貿易統計體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新壹輪談判的進展、影響及前景分析

WTO爭端解決機制研究。田豐的《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效率》從WTO成員違約的預防效果、WTO成員使用爭端解決機制的成本、爭端的早期解決、專家小組/上訴機構裁決的公正性、爭端的政策效果五個方面對WTO爭端解決機制的運行效率進行了全面考察。結果表明,與GATT時期相比,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效率總體上有所提高,但並未改變執行能力不足的老缺陷;在實踐中,改革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目標;此外,改革帶來的好處並沒有被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平等分享。

田豐《從WTO爭端解決機制角度分析多邊貿易體制與區域經濟組織的互動》從WTO爭端解決機制角度分析多邊貿易體制與區域經濟組織的互動。本文認為,多邊爭端解決機制直接執行能力的缺乏導致小國試圖通過組建或加入區域性經濟組織來提高其在爭端解決中的議價能力。區域經濟組織的發展及其內部爭端解決機制的建立造成了與多邊貿易機構管轄權重疊的問題,這為GATT/WTO成員提供了選擇法院以獲得最有利裁決的機會。

李向陽的《國際規則的形成機制》具體分析了國際規則的形成機制。筆者從國際經濟規則的外部性和非中性出發,分析了規則制定權的收入來源、壹國影響規則制定過程的決定性因素以及規則形成的具體機制,從而得出壹個基本結論:作為全球化時代的霸主,美國仍然主導著國際經濟規則的制定過程,並從中獲得了巨大利益。

  • 上一篇:古人的公益事業
  • 下一篇:如何加強離退休幹部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組織建設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