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試圖從必要性、原則、內容等方面闡述初中科學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以構建適合初中科學課堂的開放式教學體系,為初中科學教師實施開放式教學提供實踐經驗和理論依據。
關鍵詞:初中科學開放教學主體性發散思維
1初中科學實施開放式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1.1反思傳統教學,是比較封閉的教學。在這種封閉的教學體系下,我們的學生無法發揮作為獨立個體的支配地位,無法獨立掌控自己的學習活動。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乏主體意識。在這種被動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傾向於被動地適應當前的現實,而不是主動地改造客觀世界。這種教學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值得我們反思。
1.2新課程對教學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突出學生的發展,提出要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科學(7-9)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是從生活實踐中對自然的認識開始的,而不是簡單地記憶和接受書本知識[1]。因此,初中科學教學應突破教科書,以開放的科學教學活動為平臺,立足於學生的個性發展、主動發展和終身發展,充分體現新課程強調過程、體驗、探究的基本理念。
1.3科學學科的開放性特征
科學是壹門不斷發展的實驗學科,是壹門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綜合性學科。科學的研究對象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物質世界,人類對科學的認識也在不斷發展變化,這就構成了科學學科的發展動態世界。開放科學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開放的教學方法。
2初中科學開放課堂教學的實施原則2.1主體性原則是指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開放式教學主張必須尊重學生,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設計教案和組織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時,都要“以學生為中心”,體現學生的主觀意願。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必須從學生的實際需要、體驗和興趣出發,努力改變學生被教、被考的被動局面,樹立學生的“課堂主人”意識,讓每壹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2.2動態原則
現代教育觀認為,知識不僅是壹種靜止的狀態,更重要的是壹種運動的過程。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壹個動態的探究、分析、選擇和創造的過程[2]。開放式課堂教學沒有固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動態的、及時變化的,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課堂需求成為調整教學活動過程的基本依據。經常調整教學過程來解決問題,教師預設的教學計劃被打亂,教學進度不時加快或放慢。
2.3探究的原則
初中科學強調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開放式課堂教學必須強調課堂活動的探究,並根據開放程度開展不同的探究活動。有些問題和證據可以來自老師的演示實驗。教師可以展示壹個案例,介紹壹些背景或創設壹個情境來引出壹些問題。學生也可以從各種渠道收集相關信息,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出自己的結論。
3初中科學開放式課堂教學體系的構建從教學理念的開放入手,圍繞目標的開放、教學資源的開放、教學時空的開放、作業的開放、評價的開放五個方面進行教學實施。通過開放式課堂教學體系的構建,為初中實施科學的開放式課堂教學創造壹個開放的教學環境。
3.1教學目標的開啟
教學目標的開放意味著教學要超越知識,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位壹體。教學目標的開放要求為不同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每個學生的基礎水平不同,接受知識的能力也不同,要求每個學生同時完成同壹個教學目標是不科學的。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這個目標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斷調整。
3.2教學資源的開放性
在新課程背景下,科學教科書不再是唯壹的科學教學資源。科學教師要充分利用校內外壹切有利於科學教學的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除了實驗室的各種實驗設備,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用各種生活用品制作各種簡易實驗設備和模型,不斷擴大科學教學資源的容量。也可以利用校外的科學課程資源,比如田野、動物園、植物園、博物館、農田基地等等。此外,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民俗活動也是很好的教學資源。
3.3教學時空的開放性
所謂教學時間的開放,是指課堂教學向課前和課後開放。課堂教學是課前開放,即教師在課前提前向學生宣布教學內容,並引導學生在課前查找資料,預習新課內容;課堂教學在課後對學生開放,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下課鈴應該是進壹步探索的新起點。在科學課上,教學時間的開放尤為重要。實驗準備、調查研究等許多任務都需要學生在課前或課後完成。
根據科學課程的特點,初中科學也應該走出課堂,把教學空間開放到課堂之外的很多地方。比如帶學生去參觀植物園、動物園、花鳥市場、農田、博物館等等。整個自然環境和學生生活環境是最好的理科班。
3.4課後作業的開放
課後作業的開放,意味著除了書面作業,還可以完成各種實驗、獨立觀察、小制作以及各種動手能力測試。科學是壹門生命學科,也是壹門實驗學科。如果壹味地要求學生做書面練習,就不可能達到科學的教學目標。
因此,教師應該設置多種多樣的作業,特別是動手實驗、實地調查、小制作等學生感興趣的作業形式,讓學生愉快地把作業帶回家,把課堂無形中延伸到課外活動。
3.5教學評價的開放性
開放式教學方法應采用開放式教學評價。教學評價的開放性包括評價方式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開放式教學應註意評價方式的開放性和多樣性。理科課程使用的評價方式主要有接觸觀察與訪談、實踐活動、筆試、個人成長記錄袋等。實踐活動包括科學探究、實驗、調查、科技制作、問題討論、演講表演、角色扮演等。定期的、多樣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發展具有動態的、及時的引導作用,可以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