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大眾傳播和娛樂

大眾傳播和娛樂

隨著城市化報紙的興起和廣播電視的發展,大眾傳媒的娛樂化現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註:娛樂新聞的比重增加,富有人情味和趣味性的軟新聞在新聞報道中大行其道,與國計民生或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硬新聞大大減少;嚴肅新聞被娛樂化軟化,包裝成“娛樂信息”,新聞事件的戲劇性懸疑或煽情刺激感加強,新聞越來越有故事性和文學性。這些現象必然會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影響。

壹,大眾傳媒娛樂化的表現

大眾傳媒的娛樂化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從內容上看,硬新聞在減少,軟新聞在流行。媒體總是把公眾的註意力從重要的事件上引開,讓不重要的名人趣聞、日常事件、轟動刺激的犯罪新聞、暴力事件、體育新聞、花邊新聞等軟性內容成為新聞的焦點。對民眾切身利益影響較大的硬新聞逐漸減少,勞動權、生態環境保護、高科技、行業危機等與公共利益相關的問題很少被重視。即使有相關報道,也會淹沒在性、醜聞、暴力犯罪等聳人聽聞的故事中。為了追求轟動效應,吸引觀眾眼球,媒體煞費苦心地誇大娛樂圈的明星,娛樂明星壹時間成為街頭巷尾的重要話題。二是從形式上看,媒體極力從嚴肅的政治經濟新聞中挖掘娛樂價值,引人註目,報道角度刻意好奇,寫作手法肆意誇張,即所謂的“硬新聞軟著陸”。由於報道的新穎性,壹些殘忍的殺人案件、令人痛心的人間悲劇、重大的社會問題,會悄然演變成帶有低俗化、娛樂化傾向的新聞炒作。

二,大眾傳媒娛樂化的原因分析

從中外新聞事業的發展來看,大眾傳媒最早可以追溯到19年底到壹戰的黃色新聞。黃色新聞是在聳人聽聞的新聞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集中報道犯罪、醜聞、緋聞、離婚、性等問題,是追求利潤不擇手段競爭的產物。它起源於普利策和美國著名報紙赫斯特的競爭。因為它迎合了觀眾的壹些需求,給當時普利策的《世界報》和赫斯特的《紐約新聞》帶來了巨大的商業成功。[1]

在中國,娛樂已經成為媒體的壹種時尚。是國際媒體的參考,也是媒體走向市場的結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媒體作為市場主體之壹,不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還要參與市場競爭,實行優勝劣汰。媒體要面向市場,考慮市場需求,千方百計爭取最大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多的媒體嘗到了新聞娛樂化的甜頭,已經把新聞娛樂化當成了爭奪受眾和市場的法寶,甚至有媒體把娛樂化當成了拯救媒體的良藥。在這種背景下,新聞娛樂化成為許多媒體的選擇。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新聞娛樂充分考慮了受眾的心理需求,是受眾中心論的產物。中國的媒體有著悠久的政治理論傳統,新聞媒體已經習慣了以傳播者為中心的傳播機制。媒體的監測環境、協調社會、傳承遺產等功能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但娛樂功能卻被長期壓制。不可否認,在媒體的諸多功能中,娛樂也應該是題中之義。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的媒體開始走向市場和競爭。媒體開始從高高在上的政治講壇上走下來,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走向普通人。以傳播者為中心的傳播機制逐漸被以接受者為中心的傳播機制所取代。在這個過程中,媒體發揮了大眾傳播的娛樂功能。新聞在內容上傾向於軟新聞或者試圖軟化嚴肅新聞;在表現方式上,盡量從觀眾的接受心理出發,加強貼近度,增加趣味性;在表現形式上,強調故事性和人情味,強化新聞的戲劇性懸念或煽情、刺激方面,走新聞故事化、新聞文學化的道路。

第三,娛樂化傾向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影響

媒體娛樂化趨勢湧向高校,有人歡喜有人憂。反對者視新聞娛樂為洪水猛獸,認為它不僅導致媒體低俗化,而且阻礙高等教育健康發展;持肯定意見的人認為媒體娛樂是拉攏受眾的法寶。如何看待高校新聞娛樂化現象?本文著重分析和探討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負面影響。

1,削弱大學生的辨別力和批判精神。根據李普曼對輿論的看法,現代社會正變得越來越龐大和復雜。由於實踐活動的範圍、精力和註意力有限,人們無法與整個外部環境和與之相關的許多事物保持經驗聯系。對於超出自己個人感知的事情,人們只能通過大眾傳媒來了解。大眾傳媒不是以“鏡像”的方式再現真實環境,而是對象征性的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和重構,創造出所謂的“擬態環境”。雖然客觀現實環境往往與“擬態環境”相差甚遠,但人們還是把“擬態環境”誤認為客觀現實。這樣,“擬態環境”不僅制約著人的認知和行為,而且通過制約人的認知和行為來影響客觀現實環境。如果大眾傳媒中的新聞報道等節目充滿娛樂性,就會給大學生營造壹個“快樂”的擬態環境,使他們對社會現實逐漸麻木,進而失去對現實環境的思考和批判,削弱他們的辨別和批判精神。[2]

2.降低大學生的審美情趣。根據媒體規範理論,娛樂化會導致媒體放棄社會責任。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追求娛樂必然導致低俗化。媒體以主持正義、勸人向善的名義,充分利用受眾的好奇心,將壹些社會醜惡現象公之於眾,只是在結尾加上壹個象征性的評論,委婉地稱之為教訓,防止後遺癥。在這個過程中,萬壹達不到後效的目的,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媒體的利潤飆升。事實上,大眾傳媒是壹個具有特殊屬性的行業,必須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媒體絕不是“拍馬屁”。媒體的責任絕不是遷就和迎合低級趣味。媒體追求的貼近性和可讀性,絕不等於惡意炒作和低俗媚俗。

3.崇尚新潮時尚,摒棄節儉。根據傳播學中的“議程設置功能”理論,大眾傳媒作為“重大事件”報道的問題,也作為“重大事件”反映在公眾意識中;媒體越強調,公眾對這個問題的關註度就越高;媒體有為公眾設定議程的功能。現在大學生安全感降低,與大眾媒體報道充斥著暴力、兇殺、腐敗、黑暗不無關系。“追星族”談論影視明星的細節卻忽略國家大事,這與大眾媒體報道過多關註名人醜聞而非國計民生有直接關系。大學生追求新潮時尚,摒棄節儉,與大眾媒體鼓吹西方個性自由和消費主義有很大關系。[3]

4.讓大學生的社會觀世俗化。按照傳統的新聞理論,媒體的娛樂化使新聞誤入歧途,偏離了正確的軌道。媒體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與人類生存密切相關的信息,使人們獲得與生存密切相關的各種信息。雖然不排斥媒體的娛樂功能,但這些畢竟不是主要功能。如果過分強調媒體的娛樂功能,必然會影響其他功能的發揮。其結果無疑是當代大學生的關註點不再是政治,在政治傾向和選擇上也不那麽理想化了。這意味著他們不可能是簡單的動員對象和政治的積極參與者,他們的社會觀呈現出更多的世俗和現實色彩。

媒體的娛樂化背後壹定有原因。不可否認,娛樂化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確實給媒體帶來了不少經濟利益方面的甜頭。然而,從長遠來看,媒體低俗化、媚俗化的不良傾向最終使得媒體的權威性下降,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防止媒體娛樂化的危害,要靠媒體自律,在新聞行業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不斷加強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建設;同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動迎接挑戰,占領高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藝術,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參考資料:

/question/9406641.html?fr=qrl3

  • 上一篇:在初中科學課堂中實施開放式教學
  • 下一篇:精彩的實驗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