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作文意識、用詞造句的能力、布置文章的能力和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但是,小學生寫作水平不高,害怕寫作的壹個主要原因——覺得自己沒素材可寫,或者有素材卻因為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少而覺得沒東西可寫。造成這種現象的關鍵是他們不善於捕捉素材,往往對自己眼皮底下的好素材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更不註重對他們批評文字、造句能力的培養。寫作是壹項創造性的實踐活動,體現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然而,教好學生的作文也需要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由於傳統教育的影響,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害怕學生寫不出好作文。從備課開始,老師就開始考慮題目、文章結構、寫作素材等方面,在教學中把這些內容壹個壹個教給學生,而不管學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雖然我們的語文老師花了很多精力,但是效果還是不理想。學生獨立寫作的能力大大減弱,作文缺乏真情實感。同時,現在的作文教學,壹篇作文從指導到學生練習,再到老師批改,最後到老師點評,都要兩個星期才能完成,不僅時間太長,而且反饋慢,對學生的效果必然低。另外,作文批改總是由老師單方面完成,學生參與很少,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教學中,仍然有很多老師用自己的“標準”盲目要求學生,往往要求完美,責備,以至於學生很少在寫作過程中體會到快感和成功。所以很多同學壹說起“寫作”,就把寫作當成壹件麻煩事,壹件辛苦事。寄希望於老師的“指導”,課外作文選擇的參考和自己的想象,東拼西湊,潦草潦草,寫出來的文章既不表達“情感”,也不表達“意思”,嚴重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張誌公先生曾說:“恐怕語文教學是通識教育過程中的老大難問題,作文教學也是語文工作中的老大難問題,也就是說作文教學是老大難問題中的老大難問題”。那麽如何改變作文教學的現狀呢?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我對小學作文教學方法的研究。
壹、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作文是語文學習中最復雜的腦力勞動。如果小學生沒有寫字的欲望,習題的教學目的就很難達到。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是活躍的人,他們的活動受其興趣和需要的支配。強迫他們工作是違背心理學原理的,壹切有效的活動都必須建立在壹定的興趣基礎上。”根據這壹特點,作文教學必須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激發寫作熱情。我的做法如下:(1)開發多種?交流活動。我經常在班裏開展各種形式的作文交流活動。有時,我滿懷激情地閱讀學生的優秀作文;有時會邀請學生上臺,自己朗讀;有時候會要求每個小組組成壹個圈子,每個人選擇閱讀壹兩本自己喜歡的作品。其他團隊成員聽取他們作文的優點和缺點。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在滿滿的肯定的評價中,在老師深情的朗讀中,同學們逐漸樹立了作文的自信心,大家都覺得自己能行。(2)我也積極鼓勵學生給報紙投稿。開學不到壹個月,班裏已經有兩個同學在《作文之王》上發表了自己的作文。當這兩個學生拿著自己的作文出版的書時,我極力稱贊他們。在肯定他們的同時,我也不失時機地鼓勵其他同學:如果他能發表,妳也能!這不僅調動了發表優秀作文的小作者的積極性,也調動了其他同學的寫作積極性。(3)?第三種方式是:印壹本書,讓學生感受到收獲的喜悅。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優秀作文變成了鉛字,漂亮整潔地從打印機裏打出來,並配有漂亮而又有聯想的插圖時,他們的高興之情難以言表。班會上組織同學們互相借用、討論、評論,寫作熱情空前高漲。教師必須保護學生的寫作欲望。即使有些學生寫的是“三言兩語的流水賬”,老師也不要苛責完美,讓學生感受到寫作並不是“難於上青天”,會大大提升學生的作文興趣和信心?
二、備課要有創意?
備課要有創造性,也就是說作文備課要有別於以往。《小學語文教育大綱》指出“作文是讓學生用文字表達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並具有意義的東西。”然而,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命題、指導、批改、評價等環節幾乎都是老師單方面的勞動:作文課上,在老師認真、簡要的講解後,要求學生立即寫。此時學生既沒有心理準備,也沒有對內容做好準備。大部分同學把平日裏看到的有意義的內容放在壹邊,按照老師的要求編了壹個書面文檔。這是作文教學費用處方低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師首先要在明確練習內容和訓練要求的前提下,找出這個練習的創意和創新部分,把創意和創新思維作為激發點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重點,並對每個教學步驟進行詳細設計。比如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第九冊第二單元的作文練習《同學之間》要求:①根據題目的意思寫壹點同學之間的事情,寫出真實的感受。內容要真實,把事情寫清楚具體,語句要通順連貫。根據作文訓練的要求,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必須把創造和創新作為備課的主要思路,激發學生的思維。所以,首先要以(1)選材和(2)材料組織為出發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四個問題:①妳如何理解“同學”?同學和同學之間發生過很多事情,可以告訴大家嗎?這些東西中,哪壹個給妳印象最深,最有新意?為什麽這件事給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這些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出,第壹個設計的目的是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其實同學的範圍很廣:既指現在的同學,也指過去的同學;也可以包括校內外的同學,比如在少年宮興趣小組壹起學習的同學等等。選材範圍不是擴大了嗎?第二個設計的目的也是為了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學生之間發生的事情越多,越有助於拓寬學生的思路,讓作文有內容可寫。第三個設計是在第二個設計基礎上的集中思考,旨在讓學生從眾多事件中選擇真實新穎的素材。第四個設計在前兩個設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所選材料確定和挖掘文章中心。為了達到整理材料的目的,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三個問題,分別是:①妳打算如何整理所選的作文材料?除了這種寫作方式,妳還能如何安排妳的材料?妳認為哪種方式更有利於突出妳表達的中心?不難看出,前兩個問題更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第三個問題是在學生集中思維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從眾多中選優。可以說這種備課始終著眼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利用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我認為這種作文教學有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因此,這種備課充分顯示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創造性和獨創性。
三、指導要從細節入手,壹點壹點抓?
小學生從家裏到學校,所見所聞都是有限的。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所以,觀察是了解客觀世界,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為了讓學生寫得好,作為語文老師,要註意培養學生平時細心觀察的好習慣。而小學生由於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往往觀察不仔細,理解不深刻,寫出來的文章缺乏真情實感。這就需要平日多下功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仔細分析,提高認識。通常,如果我們非常註意教給學生仔細觀察的方法,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要求學生註意事物的形狀、大小、顏色和味道,人的衣著和表情,景物的靜態和動態特征,並仔細觀察.....要求學生善於思考,勤於積累,平時聽廣播電視節目,或及時記下生活中看到的有特色的場景,每天利用上午和下午的會議,讓學生以各種形式談論“所見所聞”,讓學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