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提出壹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它更重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註意改變教師以提問和解決問題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和提問,然後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
數學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數學家和教科書編者的專利。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所以,學習數學的出發點是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給幼兒創設有趣的、探索性的現實情境,引導幼兒懷著濃厚的興趣走進情境,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
比如我在教高壹《圖形理解》第壹冊的時候,就在班裏創設了壹個情境舉辦“小型藝術展”,希望同學們能積極報名參與。同時,學生被不同顏色組合的美麗圖案所吸引,然後被多媒體的動畫功能所感動,形成壹幅畫面。在學生欣賞這幅畫的同時,讓他們談論畫中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更深入理解的欲望:“什麽圖形是由什麽組成的?”我們也做壹個吧。然後為後期理解圖形營造壹個輕松積極的氛圍。
再比如,我在用減法解人教版壹年級下冊“發現壹個數比另壹個數多”的題時,結合我們班的實際情況,用我們班學生的名字來稱呼例子中的三個孩子。我還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對比本班學生評價欄中的紅花數量,讓學生從自己非常熟悉的情境中收集信息,然後思考可以提出什麽樣的問題。這樣的安排,既讓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發言踴躍,又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只要用心就會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初步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第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善於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提問只是學習的手段,不是目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觀察、實驗、猜想、驗證、交流等數學活動中解決問題,初步發展學生的解題策略。
比如在教人教版壹年級第壹冊《分類》的時候,我展示了很多種鉛筆讓學生打壹分。至於怎麽分,按照什麽標準分,我就不做提示了。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發現了不同的分類標準,形成了不同的分類結果。有的按顏色不同劃分,有的按鉛筆形狀劃分,有的按削過的和沒削過的劃分,有的按沒有橡皮的膠帶劃分。更值得壹提的是,有同學做了二次分類。它們按照圓柱體和棱柱體的標準分為兩大類,每壹類又按照不同的顏色進行劃分,並利用各種分類標準進行細化。這個結果是小組合作交流的結果,出乎老師的意料,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努力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在探索性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再創造”數學問題,從而進壹步激發他們“再創造”的動機和創新意識。
再比如,在教人教版初壹《兩數加壹數》第二冊時,我想引導學生探索兩數加壹數的進位和相加算法。在組織詢問時,我並沒有過早地解釋算法,只是問了這樣壹個問題:“妳們可以用學校的工具或者其他方法分組討論,看看妳們小組能想出多少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嘗試、發現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學生們想出了許多不同的方法,如數數、揮棒、口算等。以木棒擺為例指導擺木棒的方法進行交流,學生相互啟發,得到五種擺,初步認識到這五種擺雖然不同,但大多都有捆綁10木棒的過程,從而實現兩位數加壹位數(進位)的算術。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展示他們的技能,並解釋這壹過程。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他們不僅會運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還會培養自己的動手操作、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同時,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
三,拓展應用,提高學生的解題意識
對於“問題解決”,張教授認為主要是指“將學生學習數學的活動置於問題情境中,把解決問題貫穿於獲取和運用知識的全過程。“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如何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他們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夠積極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從數學的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促進學生解題意識的提高和發展。因此,教師要為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創造條件。學生通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能夠正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初步接觸並逐步掌握數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通過自己的發現逐步學習數學,獲取知識,然後將抽象的知識運用到新的實際問題中,形成主動觀察和定量分析客觀事物的習慣,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身邊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認識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作用。
比如學校開“秋季運動會”的時候,我抓住機會給學生上了壹堂“活動課”。同學們對這次剛經歷的運動會的主題很感興趣。當我問開運動會可能會遇到哪些數學問題時,同學們都很熱情,紛紛說起自己的問題:(1)運動會有哪些項目?每個項目有多少人參與?(2)跑步比賽有多少男生?幾個女孩?(3)每個班得了多少獎?.....學生的問題和我事先想的不完全壹樣,但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要充分捕捉學生的問題並進行討論,所以我積極鼓勵學生善於提問,讓學生根據問題來解決。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進壹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